软管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164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管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箍,该软管箍具有箍带、夹紧装置以及定位机构,该 定位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该定位件带有基部和可压入软管壁的抓,勾。
背景技术
这种软管箍用于将软管夹紧到管接头上。为此软管箍在管接头处环绕于软 管上,并操纵夹紧装置,将环绕于软管上的箍带收紧。这样,软管将被夹紧固 定于管接头上。
为了能操作夹紧装置,装配工必需使用工具。因此许多软管箍使用者都要 求软管箍被预安装到软管上,也就是至少在圆周方向上与软管具有预先规定好 的取向。
因此人们在WO 2004/044 474 Al己知一种前面所述类型的软管,其中在 箍带上固定有定位件,该定位件具有两个抓钩,抓钩固定于基部上。首先每个 抓钩具有基本上与基部垂直并向外、即离开软管突出的区段。在该区段上连接 有被折弯的端部。为将软管箍固定到软管上必需这样的工具,即该工具用冲头 将基部压向软管。在软管内部ilil支撑件来支承。当软管箍被如此固定时,两 个夹爪起作用,它们将对抓钩端部向侧向、即沿软管的圆周方向加载,并使抓 钩相向运动。这样,抓钩将抓入软管壁中,软管箍也就得以固定于软管上。
这种固定要求相对较高的花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简化软管箍在软管上的预安装。
此任务通过,种类的软管箍来解决,即抓钩具有由基部沿压入方向向内 伸出的区段,该抓钩还具有与所述区段围成钝角的端部。
以这样的一种抓钩形式,软管箍在软管上的预安装将得到大大简化。根本 上只需在基部上施加压力,该压力相对于软管径向取向。这样,抓钩端部将穿 进软管的外壳,该端部与同基部相连的区段围成钝角。这种穿入虽然首先也同
样是径向或平行于径向方向进行的,但却是由于端部的弯曲结构而实现的。但 是当穿入很短行程后,端細每向侧面偏移。由于与基部相连的区段的端部不能 随着偏移,于是该抓钩将整体弯曲。随着抓钩端部进一步穿入软管外壳,抓钩 将在与基部固定的端部之间发生弯曲,最终它将具有半个回形针的形状。对于 大多数的通常的软管壁厚,抓钩端部都不会穿透到软管内侧,因为在此之前它 已经在圆周方向上偏移足够远。
所述端部位于直接与所述区段相连的端部区段上。最终该抓钩原则上 由两个直线区段组成,即端部区段以及固定于基部上的区段。当该抓钩压入软 管外壳时,两个区段都将如此变形,即它们将共同形成大约四分之一圆。当然 在这个四分之一圆上还可以连接直线区段。
^述区段与基部成直角。这样,施加在基部上的力肖,被最好地传递 到抓钩上。固定于基部上的区段总是在基部区域内与基部保持直角取向。该抓 钩只有在进一步靠近端部处发生变形。在这里术语"垂直"不能以数学上的精 确意义来理解。但是固定于基部上的区段应该大致与压入方向平行。
优选该角度具有110°到160°之间的大小。尤其优选的是该角度大小位 于120°到150°之间。当该角度大约为135°时,抓钩将功能上特别好地被 压入到软管的外壳中。在这种情况下,该抓钩端部在软管外壳内部在圆周方向 上的偏移距离至少相当于穿进外壳的深度。
/人基部伸出两个其端部相互指向的抓钩。这样将在圆周方向上产生力 平衡,也就是说,人们不必确保基部不会在圆周方向上侧向滑动。当最终两个 抓钩弯曲后,将在横截面上产生与完整的回形针相似的形状。
iM两个抓钩的钝角在数值上相等。两个角度之间的差,小,圆周方向 上的力平衡也就^l好。在这里同样不需要数学上的精确的相等。
雌该基部具有光滑的夕卜侧面。这样, 一方面可以使得工具更容易安放, 另一方面不会产生在径向上朝外突出的部件,这样的部件可能会在之后使用者 安装软管箍时产生妨碍。
寸允选该基部在至少一个区段内轴向突出于箍壳。这样,人们可以在箍壳的 张紧力产生作用的范围之外将抓钩压入软管壳。这样可以避免该端部借助于该 张紧力完全穿透外壳。
的还有,该基部在至少一个区段内轴向突出于抓钩。这样将要求软管 箍如itki也定位,使得抓钩与软管端面具有预先规定好的距离。人们只需使该基 部与软管的端面平齐。
tt^定位件布置在其端部与箍壳相连的弹性桥上。该弹性桥的优点在于, 当该箍壳还没有张紧时,箍壳总是能够在定位件的区域内与定位件保持确定的 距离。在拆卸软管时,也就是在松开卡箍时,该弹性桥的优点在于,当夹紧装 置松开时,弹性桥将撑开箍壳。
,该弹性桥与箍带可活动i,接。至少弹性桥的一端是这样。这样,该 弹性桥不会阻碍箍带的张紧。
在这里优选该弹性挢布置在夹紧装置的区域内。该弹性桥还满足了另一 目 的,即当软管箍被张紧时,弹性桥可以防止箍带的一端或者夹紧装置在软管圆 周长上滑擦。在软管箍张紧时,软管箍各部分之间产生的运动几乎只发生于该 弹性桥的外侧面上。


下面借助于优选的实施例以及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是具有两个定位件的软管箍的透视图2是定位件在一种变型的实施形式中的透视图
图3是嵌入软管壁前该定位件的视图4是嵌入软管M^该定位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软管箍l具有一个弯曲,状的箍带2,这样,夕卜侧的端部3位于内侧端 部4的上方。夹紧装置5连接这两个端部。该夹紧装置5具有扣紧螺栓6,它 啮合到螺纹滚花7中。当拧紧该扣紧螺栓时,箍带2的两端部3、 4将在软管 箍1的圆周方向上相对运动,这样,软管箍l的内径将减小。
这种软管箍1用于将没有进一步描述的软管夹紧到管接头上。为此软管箍 1将套装至嗽管上,然后将该软管推到管接头上,再将软管箍1张紧。为此有 利的是,该夹紧装置5位于软管上一个确定的位置并固定于该位置,这样,安 装工可以使用工具作用于扣紧螺栓6上。
为了确保该定位,图1中描述的软管箍1具有两个定位件8、 9,将借助 于图2到图4对它们进行进一步说明。
定位件8 (定位件9原贝ij上具有同样的结构)具有一个基部IO,从该基部 近似垂直地伸出两个区段ll、 12。区段ll、 12指向由箍带2所包围的空间13 的内部。在每个区段ll、 12上分别连接有端部区段14、 15,其中端部区段14、 15分别与区段11、 12围成一个大约为135°的角度a 。该角度a为钝角。端 部区段14、 15都指向对方并分别终止于端部16、 17。如果需要的话,端部16、 17可以是尖锐的。
如图3所示,为了将软管箍1布置在软管的外壳18上,使用一,砧19 从内部支撑外壳18,也就是在定位件8应当^A外壳18中的位置上。然后该 定位件8将ilil端部16、 17安放到外壳18上,并被一个冲头20沿着箭头21 所表示的压入方向压向铁砧19。同时端部16、 17嵌入外壳18中。由于端部区 段14、 15与压入方向21成一定角度,iiai冲头21在定位件8上的加载将使 得端部16、 17不仅平行于压入方向21移动,而且在圆周方向上挤压,即穿过 外壳18的材料。基部10向外壳18的圆周移动得越多,端部16、 17在圆周方 向上也就移动得越多,这样,定位件8的"两脚"现在将形成弯曲的走向,而 根据图3,它们在^t前的状态下分别由两个直线区段11、 14或12、 15组 成。然后该定位件8就以回形针(Heftklammer)的形式固定于软管的外壳18 中,而端部16、 17不会向内伸出软管。
该定位件9直接固定于箍带2上,比如M31熔焊、钎焊、粘接或是舰咬 合连接或冲压连接。该定位件9如此固定于箍带2上,使它的抓钩22、 23,也 就是彼此成角度相连的两个区段ll、 14或12、 15,在轴向上与箍带2具有距 离。这样可以使冲头20轴向上在箍带2之外作用在基部10上。
该定位件8布置在一个弹性桥24上,该弹性桥24的两端均活动地连接于 箍带2上。为此该弹性桥在每端均具有绕着箍带2弯转扣环25、 26。该定位件 8还可以与弹性桥24制成整体。
该弹性桥24在圆周方向上于定位件8的两侧各具有一个正挡27、 28,在 预安装好的软管箍上,该正挡紧贴外壳18的端面。
该弹性桥24布置在箍带的两个端部3、 4重叠的地方,也就是安装夹紧装 置5的地方。因此该弹性桥24可以防止软管箍1张紧时,位于内侧的端部4 或者夹紧装置5直接在外壳18的圆周上滑动。更多地是这种运动发生于该弹
性桥24的外侧面上。
图2中描述的定位件8相对于图1中描述的定位件8有变型,因为它具有 在轴向上突出于抓钩22、 23的突出部29。装备有这种定位件8的软管箍1, M突出部29与外壳18在端侧平齐,可以很容易地在外壳18上轴向定位。
定位件8、 9基本上 径上相对安装。此外定位件9位置固定地布置在 箍带2上,而定位件8可以说是浮动地支承在箍带2上。这样定位件8、 9可 以牢固地与外壳18相连,并且不会对软管箍1的张紧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软管箍1在其内侧还具有弹性机构30。利用该弹性机构30可以实现 錢径变化时,比如由热造成的变化时,软管箍1仍然保持张紧。
权利要求
1.软管箍,包括箍带、夹紧装置以及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定位件,该定位件带有基部和可压入到软管壁中的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抓钩(22、23)具有由基部(10)沿压入方向(21)向内伸出的区段(11,12),其中所述抓钩(22、23)具有与区段(11,12)围成钝角(α)的端部(16、17)。
2. 如权利要求1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16、 17)位于直 接与区段(11, 12)相连的端部区段(14、 15)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区段(11, 12)与 基部(10)腿角。
4. 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 角度(a )位于110。到160。范围内。
5. 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从所 述基部(10)伸出两个其端部(16、 17)相互指向的抓钩(22、 23)。
6. 如权利要求5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抓钩(22、 23)的 钝角(a )在数值上大小相等。
7. 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 基部(10)具有光滑的夕卜侧面。
8. 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 基部(10)至少在一个区段中在轴向上突出于箍壳(2)。
9. 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 基部(10)至少在一个区段(29)中在轴向上突出于抓钩。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 定位件(8)布置在弹性桥(24)上,该弹性桥的端部与箍壳(2)连接。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桥(24)与 箍带(2)可活动地连接。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桥(24) 布置在夹紧装置(5)的区域内。
全文摘要
提出一种具有箍带(2)、夹紧装置(5)以及定位机构的软管箍(1),该定位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定位件(9),该定位件具有基部(10)和可压入到软管壁中的抓钩(22、23)。目的是能够简化软管箍在软管上的预安装。为此抓钩(22、23)具有由基部(10)沿压入方向(21)向内伸出的区段(11,12),并且该抓钩(22、23)具有与区段(11,12)围成钝角(a)的端部(16、17)。
文档编号F16L33/035GK101201138SQ200710159700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2日
发明者M·克劳斯 申请人:诺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