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簧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499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持簧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松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管端连接的防松用的保持 簧片。 背荣技术传统的汽车制造系统中, 一般情况下制动软管有一段通过支架固定在车身 上,然后和制动硬管通过管接头进行连接,制动软管和支架固定时是非螺纹连 接,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此连接处容易产生松动,进而导致软管管接头或硬管管 接头螺纹损坏,造成制动液泄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審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特殊结构的保持簧片,以达到在 长期使用过程中该保持簧片能有效的防止制动软管和支架连接处产生松动的目 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簧片由挡板、弧形 边、弧形翘起边、反翘边和小凸起构成。两弧形边和弧形翘起边均由挡板伸出且与挡板呈一定角度,挡板与弧形边所成角度范围是o。 <e<i80° ,最佳角度范围是45° < 6 <90° ;弧形翘起边的形状是半圆形的,在相互平行的两弧 形边之间,弧形翘起边的凸起方向与弧形边凸起方向相同;两弧形边的端部各 伸出一个反翘边,反翘边的凸起方向与弧形边凸起方向相反;两弧形边的内侧 中部各伸出一个小凸起,小凸起的面曲率与弧形边该处面曲率相同;该保持簧 片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由于该保持簧片具有上述特殊的结构,所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它能有效的防 止制动软管和支架连接处产生松动,同时该保持簧片具备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紧固可靠、不易脱落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保持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保持簧片作用的软管接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持簧片与软管接头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l所示保持簧片由挡板l、两弧形边2、弧形翘起边3和反翘边4和小凸 起5构成。两弧形边和弧形翘起边均由挡板伸出且与挡板呈一定角度,挡板与 弧形边所成夹角范围是0。 <e<180° ,最佳夹角范围是45。 <6<90° ;弧 形翘起边的形状是半圆形的,在相互平行的两弧形边之间,弧形翘起边的凸起 方向与弧形边凸起方向相同;两弧形边的端部各伸出一个反翘边,反翘边的凸 起方向与弧形边凸起方向相反;两弧形边的内侧中部各伸出一个小凸起,小凸 起的面曲率与弧形边该处面曲率相同;该保持簧片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图2是被保持簧片作用的软管接头。图3是保持簧片与软管接头的装配图,装配时将保持簧片直接卡在制动软 管接头环槽6和支架7之间,使弧形翘起边3抵在制动软管接头环槽内,卡紧 后,保持簧片上弧形边2和弧形翘起边3的弧高变小,因而可以始终保持一定 的预紧力,防止制动软管和支架松动。同时反翘边4可以方便装配,小凸起5 可以防止该保持簧片的自然脱落,挡板l可方便保持簧片的拆卸。当然,该弧形翘起边3的形状不局限于半圆形,还可以是半椭圆形、方形 或其他适用形状,这样的变换只要是可以起到预紧作用的弧形翘起均落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保持簧片,其特征在于该保持簧片本体部分设有一挡板(1),与挡板(1)呈一定角度伸出的是两条相互平行的弧形边(2),在两弧形边(2)的开口底部中间设有一弧形翘起边(3),在两弧形边(2)的端部各伸出一个反翘边(4),在两弧形边(2)的内侧中部各伸出一个小凸起(5)。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翘起边(3) 的凸起方向与弧形边(2)的凸起方向相同。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翘边(4)的凸 起方向与弧形边(2)的凸起方向相反。
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保持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翘起边(3) 的形状是半圆形的。
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保持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1)与弧形 边(2)所成夹角范围是0。 <9<180° 。
6.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保持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1)与弧形边(2)所成夹角范围是45。 <0<90° 。
7. 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保持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保持簧片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端连接的保持簧片,该保持簧片本体部分有一挡板(1),与挡板(1)呈一定角度伸出的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弧形边(2),在两弧形边(2)的开口底部中间有一弧形翘起边(3),在两弧形边(2)的端部各伸出一个反翘边(4),在两弧形边(2)的内侧中部各伸出一个小凸起(5)。装配时将保持簧片直接卡在制动软管接头环槽(6)和支架(7)之间,卡紧后,保持簧片上两弧形边(2)和弧形翘起边(3)的弧高变小,因而可以始终保持一定的预紧力,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该保持簧片能有效的防止制动软管和支架(7)连接处产生松动。同时两个小凸起(5)可以防止该保持簧片的自然脱落。
文档编号F16L3/00GK201028127SQ20072003619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0日
发明者胡本波 申请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