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注油杯及注油方法

文档序号:5800296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式注油杯及注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编组站驼峰调车上的减速顶壳体的润滑装置,具体涉 及一种活动式注油杯及注油方法。
背景技术
减速顶是一种用于铁路编组站驼峰调车上的液压制动装置,壳体组件安装 在道轨上,油缸组件在壳体组件做往复和旋转运动。每天车辆运行频繁,每天 可达上千次,对润滑要求很高。而壳体内原有的贮油槽内的滑润脂贮备量很少, 经常出现润滑不好,造成干磨现象。长期这样会导致油缸不能及时回程,甚至 不能回程,无法起到制动的作用,会造成车辆的安全隐患。而添加润滑脂的工 作量会很大,需要拆下很多零件,不能满足繁忙的站场编组的要求。为此,提 供一种润滑装置,对于提高减速顶的工作质量和增加减速顶的工作性能十分必 要。
以前的减速顶曾设计过在壳体上增加铸造油杯的结构,在站场进行过试验, 成本较高。原有的30多种壳体的铸模要报废,并且增加了油堵、油嘴、毛坯重 量、钻孔和攻丝工序,且对正在使用的减速顶无法改造,可行性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动式注油杯及注油方法,只需在减速顶相应的 壳体上钻孔即可安装使用,成本低,使用安装方便。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活动式注油杯,其组成包括杯体,所述的杯体对应连接杯盖,所述的杯 体连接通油管和固定柱,所述的通油管和固定柱插入减速顶外壳上对应的孔内, 所述的油杯具有通风孔。
所述的活动式注油杯,所述的杯盖具有防护沿。
活动式注油杯的注油方法,将杯体所连接的通油管和固定柱插入减速顶外 壳上对应的孔内,当油缸在壳体内腔往复运动,形成内压,油杯内油脂被吸入 到贮油槽内,在杯体上留通风孔,使油脂顺利流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本产品从结构、材料、防护方式、加注方式上进行了创新,解决了已有 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可随时方便加油,节约成本,并方便了在用减速顶的改造, 缓解了铁路运营中的问题。
2. 本产品每台的加工费用比已有的铸造式注油杯节约8元,按年产3万台 计算,可节约毛坯费用24万元。油杯体和油杯盖制造采用一次铸造成形技术,节 省加工成本,可以大量制造、安装,将通油管和固定柱铸成光孔,然后攻丝后 与壳体配合。
3. 本产品采用与减速顶壳体分离的方式。注油杯与壳体的固定采用无螺栓 方式的两柱定位。在杯体上侧增加了一个固定柱,将固定柱插入壳体上孔内; 通油管既能通油,又起到定位作用,具有双层功能,通油管的位置合理,能保 证通油管与壳体的贮油槽相通。在固定柱和通油管的外侧用密封紧固胶粘住, 即能固定又能密封。两个销轴共同固定位置,能保证油杯不会上下窜动。考虑 到与大气的连通性,在油杯体上侧设计通风孔,位置在油杯盖的沿下侧,可以 防止进入油脂中水和灰尘,进而污染油脂;在壳体与油杯连接处加胶粘合,既 能密封又能紧固,并且壳体毛坯不用重新开模,与普通壳体相同,铸造上不用 改动,只需在原壳体上用专用工具钻两孔,采用铸塑成型,可大量生产,周期 短,减少加工过程,质量易于保证,可保证最低的使用寿命为3年。
4. 油缸在壳体内腔往复运动,形成内压,则吸入油杯内油脂到贮油槽内, 杯体上的通风孔,可达到连通器效果,保证油脂顺利流动,油脂流动性好,则 达到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流动。本实品对贮油槽内能实现自动添加油脂,当油脂 不足时,向注油杯添加油脂,不必拆下油缸组件。同时取消常用的油嘴加油脂 方式,而采用开盖加油方式,降低了成本。由于防护沿的设计方便了开盖。并 且防护沿在通风口上侧起到了防护作用。
5. 本产品与减速顶壳体的接触面与壳体面相配合为大弧形,能起到周向的 固定作用,保证本产品不会圆周转动。注油杯与壳体的固定采用无麵栓方式, 在杯体上侧增加了一个固定柱,将固定柱插入壳体上孔内,外侧用密封紧固胶
粘住,即能固定又能密封,与通油管共同固定位置,能保证油杯不会上下窜动。本产品加大了贮油量,可容纳容积为64561立方毫米,原有固定式注油杯的设 计容积为34482立方毫米,增大了 30079立方毫米。
6. 杯盖考虑到防雨雪和灰尘,设计出在通风口上侧起到了防护作用的防护 沿,同时方便加油时开启。
7. 本产品可以推广到各类内腔是封闭的往复运动装置。具有安装方便、结 实,装油方便,油量大,防污染性能好的特点。应用于其它减速顶或机构上时。 可做部分改进接触面形状、通油管安装高度和通油孔的大小;调整油杯的容 积,以满足不同的润滑条件;进行材料的调整以保证可靠性;调整紧固密封胶, 供不同环境使用。


附图l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产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产品安装于减速顶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
活动式注油杯,其组成包括杯体l,所述的杯体对应连接杯盖2,所述的
杯体连接通油管3和固定柱4,所述的通油管和固定柱插入减速顶外壳上对应的 孔内,所述的油杯具有通风孔5。壳体与杯体的连接通过在所述的通油管和固定
柱与外壳的连接处加胶粘合,本产品与壳体的接触面相对应配合,为大弧形, 油杯体通油管为锥形管状。通过设计出合理的油杯体壁厚,能达到结实,防损
坏,最常用的壁厚为L5 3亳米。本产品中壁厚可选为2毫米。所述的通油管 和固定柱借鉴膨胀螺栓的结构,设计出螺纹槽,与壳体过盈配合,保障紧固连 接,以防止振动中脱落,同时螺纹槽又增大了粘接面积。 实施例2:
所述的活动式注油杯,所述的杯盖具有防护沿6。为保证封严性,设计出嵌 入式槽沿。杯体与杯盖的封严方式借鉴国外的方法,采用了槽密封,在杯体上 口4mm范围增加向外的5。拔模角。
本产品在室外工作,工作环境十分的恶劣,灰尘、雨水、雪都有,而油杯
5内的油脂要求不受到腐蚀,因此要求油杯应有防尘杯盖,保证油脂不与其它物 质混合。
为保证油脂在各类季节的流动性,通过试验,设计出专用的滑润脂。由10 号航空润滑油和3号锂基脂1: l配合使用。
油缸在壳体内高速运动,磨擦产生大量热量,造成零件的温度十分高,能 达到100度。并且室外冬夏两季温差很大,这就要求油杯有良好的伸縮率。不
能变形很大,否则影响油杯的牢固。油杯的材料要能耐高温,可选杜邦尼龙。 在运输中要做好防护,防止磕伤。
实施例3:
活动式注油杯的注油方法,将杯体所连接的通油管和固定柱插入减速顶外 壳上对应的孔内,当油缸在壳体内腔往复运动,形成内压,油杯内油脂被吸入 到贮油槽内,在杯体上留通风孔,使油脂顺利流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式注油杯,其组成包括杯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杯体对应连接杯盖,所述的杯体连接通油管和固定柱,所述的通油管和固定柱插入减速顶外壳上对应的孔内,所述的油杯具有通风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注油杯,其特征是所述的杯盖具有防护沿。
3. —种活动式注油杯的注油方法,其特征是将杯体所连接的通油管和固 定柱插入减速顶外壳上对应的孔内,当油缸在壳体内腔往复运动,形成内压, 油杯内油脂被吸入到贮油槽内,在杯体上留通风孔,使油脂顺利流动。
全文摘要
活动式注油杯及注油方法,以前的减速顶曾设计过在壳体上增加铸造油杯的结构,但对正在使用的减速顶无法改造,可行性不大。活动式注油杯,其组成包括杯体(1),所述的杯体对应连接杯盖(2),所述的杯体连接通油管(3)和固定柱(4),所述的通油管和固定柱插入减速顶外壳上对应的孔内,所述的油杯具有通风孔(5)。本产品用作铁路编组站驼峰调车上的减速顶壳体的润滑装置。
文档编号F16N19/00GK101670840SQ200810137070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8日
发明者孔令军, 宁士才, 邱洪涛 申请人:哈尔滨东安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