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旋转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205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旋转铰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型旋转铰链,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掀盖式电子装置且厚
度较小的薄型化旋转铰链。
背景技术
—般掀盖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行动电话等)在该电子装置的显示器与 键盘间装设一铰链装置,提供显示器相对键盘掀开时所需的扭力,而随着资讯科技日新月 异,相关业者提出一种使显示器不仅可相对键盘掀开,更产生可轴向转动的铰链结构。 如中国台湾第M325719号、第M285184号专利案所示,上述专利案的共通点在于, 包括有一定位座、一可相对该定位座旋转的主旋座及一位于该定位座下方的旋动件,其中, 该定位座设有至少一容设部,该容设部内配置有至少一触动件以及位于该触动件上方且与 该触动件相抵触的一弹性单元,而该容设部更包括至少一穿孔,该触动件定位于该穿孔内 并外露于该容设部,而该旋动件上设置至少一凹槽,而于该主旋座的旋转行程内,该触动件 与该旋转件相顶掣而相对该穿孔产生上下位移。 上述专利案虽可通过该主旋座旋转时带动该旋动件使该凹槽脱离该触动件,藉此 提供旋转时的扭力;但,该定位座需另外设置组装空间以装设该弹性元件,导致旋转铰链厚 度增加而体积过大,对于现今诉求轻薄短小的电子装置,上述专利案所提供的旋转铰链将 不敷使用,实有改进的必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旋转铰链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 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 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薄型旋转铰链,实属当 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旋转铰链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 的薄型旋转铰链,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縮小旋转铰链的厚度,并减少生产成本,非常 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薄型旋转铰链,该薄型旋转铰链主要包括有一组装板、一旋转座及一第一摩 擦片,其中该组装板设有一通孔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该旋转座具有一穿设于该通孔的 穿设部,使该旋转座相对该组装板具有旋转行程,而该第一摩擦片与该旋转座的穿设部相 接,使该组装板介于该旋转座与该第一摩擦片之间,且该第一摩擦片设有至少一弹性部,该 弹性部上设有对应该第一限位部的一第二限位部,令该旋转座在旋转行程中,以该第一限 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构成限位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为相互卡制的凹槽 及凸块。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均设有相应卡制的 水平段及该水平段两端的倾斜段。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第一摩擦片具有与该旋转座穿设部相接的一接 设部,并在该接设部与该弹性部之间设置一开口 。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穿设部与该第一摩擦片分别设有相接合的第一 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与该第二接合部分别为凸柱与穿 孔。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第一摩擦片与该组装板之间更设有与该穿设部 相接的一第二摩擦片。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第二摩擦片设有对应该第二限位部的缺口。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组装板设有一定位孔以穿设一定位件,而该旋 转座设有一对应该定位件的定位部,令该定位部在旋转行程中与该定位件相抵,使该定位 件在该定位孔中位移并卡制于该定位孔内壁而形成一定位关系。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定位件包含一横向部及容于该定位孔一的纵向 部。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组装板与该旋转座之间更设有一供该穿设部穿 设的第三摩擦片,且该定位部设置于该第三摩擦片。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组装板设有一支撑该定位件的承载件。 前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中所述的承载件具有一支撑该定位件的底板,并在底板
两端延伸出定位于该组装板的两翼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薄型旋转铰链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 实用新型通过该第一摩擦片的弹性部设有第二限位部,藉以达到该旋转座旋转限位的效 果,并能以该弹性部的弹性提供该旋转座旋转时的扭力,进而取代传统旋转铰链所设置的 弹簧或弹片,故本实用新型减少旋转铰链的厚度,使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习知技术达到 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广泛应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装置中。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4A至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一。 图5A至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二。[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薄型旋转铰链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 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薄型旋转铰链,应用于掀盖式的电 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使电子装置不仅相对掀开,更可产生轴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薄型旋转铰链主要包括有一组装板30、一旋转座10及一第一摩擦 片50。其中,该组装板30设有一通孔31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32 ;该旋转座10设有两支 臂ll,各支臂11分别设置一可相对支臂11旋转的枢纽装置12,该旋转座10并具有一穿设 于该通孔31的穿设部13,且该旋转座10的穿设部13另穿设有一第三摩擦片20,使该第三 摩擦片20介于该旋转座10与该组装板30之间,令该旋转座10连动该第三摩擦片20相对 该组装板30具有旋转行程;该第一摩擦片50设有一接设部51以组接于该旋转座10的穿 设部13,使该组装板30介于该旋转座10与该第一摩擦片50之间,且该穿设部13与该第一 摩擦片50分别设有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14与第二接合部55,该第一接合部14与该第二接 合部55分别为凸柱与穿孔,而该第一摩擦片50设有至少一弹性部52,并在该接设部51与 该弹性部52之间设置一开口 53,以提供该弹性部52弹力,且该弹性部52上设有对应该第 一限位部32的一第二限位部54,令该旋转座10在旋转行程中,以该第一限位部32及该第 二限位部54构成限位关系,如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架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中,该第一限位部32与该第二限位部54为相互卡制的 凹槽及凸块,且该第一限位部32与该第二限位部54均设有相应卡制的水平段321、541及 水平段321、541两端的倾斜段322、542,而该第一摩擦片50与该组装板30之间更设有一与 该穿设部13相接的第二摩擦片40,且该第二摩擦片40设有对应该第二限位部54的缺口 41。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作动方式请配合图4A至图4B所示。起初,该组装板30的第 一限位部32与该第一摩擦片50的第二限位部54相互卡制,且其相应的水平段321、541及 倾斜段322、542亦相互卡制而构成限位关系(如图4A所示)。当旋动该旋转座10时,该旋 转座10将连动该第一摩擦片50、该第二摩擦片40及该第三摩擦片20同步产生旋转行程, 并以该第二摩擦片40与该组装板30之间的接触面,及该第三摩擦片20与该组装板30之 间的接触面提供转动摩擦力,且该第一限位部32与该第二限位部54通过倾斜段322、542 相互推抵,而将第二限位部54推离第一限位部32而解除限位关系,使该弹性部52产生形 变,并以其弹性将第二限位部54抵靠于该组装板30的表面,而提供旋转时的扭力(如图4B 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旋转座IO持续旋转180度后,该第二限位部54则可与另一侧 的第一限位部32相制,而又回复至限位关系。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中,该组装板30还设有一定位孔33以穿设一定 位件60,该定位件60包含一横向部62及一容于该定位孔33的纵向部61,而该旋转座10 设有一对应该定位件60的定位部21,该定位部21设置于该第三摩擦片20,令该定位部21 在旋转行程中与该定位件60相抵,使定位件60在定位孔33中位移并卡制于该定位孔33内壁而形成一定位关系。且该组装板30设有一支撑该定位件60的承载件70,该承载件70 具有一支撑该定位件60底板71,并在底板71两端延伸出定位于该组装板30的两翼部72, 以供螺丝或铆钉等结合件穿设组装板30及翼部72。如图5A至图5C所示,起初,该第三摩 擦片20的定位部21抵制于该定位件60的一侧,使该定位件60卡制于该定位孔33 —侧的 内壁而形成定位关系(如图5A所示);当该旋转座10受力带动该第三摩擦片20旋转时,该 定位部21则脱离该定位件60的一侧以解除定位关系(如图5B所示),直到该定位部21同 步旋转而抵制该定位件60的另一侧,并推动该定位件60位移卡制该定位孔33另一侧的内 壁(如图5C所示),而完成360度的旋转行程且再度构成定位关系。因此本实用新型可藉 由该定位部21与该定位件60相触卡制位移,使该旋转座10顺时钟或逆时钟皆可旋转360 度,并避免内部的电线因过度旋转而受损。 再者,请参阅图6所示,该旋转铰链可应用于电子装置,如图中所示的笔记本电脑 80,将该旋转座10与该笔记本电脑80的显示器81连接,而该组装板30与该笔记本电脑80 的键盘82连接,而使显示器81可相对键盘82掀开,并能相对键盘82轴向旋转;且该组装 板30更可为该键盘82上的基板,藉以一体成型于键盘8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藉由该第一摩擦片50设有弹性部52,且该弹性部52设
有第二限位部54,不但可利用第二限位部54达到限位效果,更藉该弹性部52提供该旋转
座10旋转时的扭力,并取代传统弹簧或弹片的设置,如此一来便可不需另外设置装设弹簧
或弹片的空间,而可减少旋转铰链的厚度,以广泛应用于薄型化的电子装置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组装板(30),设有一通孔(31)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32);一旋转座(10),具有一穿设于该通孔(31)的穿设部(13),使该旋转座(10)相对该组装板(30)具有旋转行程;一第一摩擦片(50),与该旋转座(10)的穿设部(13)相接,使该组装板(30)介于该旋转座(10)与该第一摩擦片(50)之间,且该第一摩擦片(50)设有至少一弹性部(52),该弹性部(52)上设有对应该第一限位部(32)的一第二限位部(54),令该旋转座(10)在旋转行程中,以该第一限位部(32)及该第二限位部(54)构成限位关系。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32)与该 第二限位部(54)为相互卡制的凹槽及凸块。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限位部(32)与该 第二限位部(54)均设有相应卡制的水平段(321)、 (541)及该水平段(321)、 (541)两端的 倾斜段(322) 、 (542)。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摩擦片(50)具有 与该旋转座(10)穿设部(13)相接的一接设部(51),并在该接设部(51)与该弹性部(52) 之间设置一开口 (53)。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穿设部(13)与该第一 摩擦片(50)分别设有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14)与第二接合部(5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部(14)与该 第二接合部(55)分别为凸柱与穿孔。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摩擦片(50)与该 组装板(30)之间更设有与该穿设部(13)相接的一第二摩擦片(40)。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摩擦片(40)设有 对应该第二限位部(54)的缺口 (41)。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组装板(30)设有一 定位孔(33)以穿设一定位件(60),而该旋转座(10)设有一对应该定位件(60)的定位部 (21),令该定位部(21)在旋转行程中与该定位件(60)相抵,使该定位件(60)在该定位孔 (33)中位移并卡制于该定位孔(33)内壁而形成一定位关系。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定位件(60)包含一 横向部(62)及容于该定位孔(33)的一纵向部(61)。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组装板(30)与该旋 转座(10)之间更设有一供该穿设部(13)穿设的第三摩擦片(20),且该定位部(21)设置于 该第三摩擦片(20)。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组装板(30)设有一 支撑该定位件(60)的承载件(70)。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型旋转铰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承载件(70)具有一 支撑该定位件(60)的底板(71),并在底板(71)两端延伸出定位于该组装板(30)的两翼部 (7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薄型旋转铰链,其包括一组装板、一穿设该组装板的旋转座及一与该旋转座相接的第一摩擦片。该组装板介于该旋转座与该第一摩擦片之间,令该旋转座相对该组装板具有旋转行程,其中,该组装板设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而该第一摩擦片设有至少一弹性部,且该弹性部上设有对应该第一限位部的一第二限位部,使该旋转座在旋转行程中,连动该第一摩擦片旋转并通过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构成限位关系,并能提供旋转扭力,藉此取代传统弹片或弹簧的设置,而可减少旋转铰链的厚度。
文档编号F16C11/10GK201487031SQ20092015666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苏丁鸿 申请人: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