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5940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拉簧。
背景技术



图1所示,现有的类似产品需采用一截外径与拉簧内径相同的连接弹簧5旋入 拉簧头部1的一半,再将拉簧尾部3与连接弹簧5的另一半旋接,使拉簧头部1和尾部3连 接成环型。这样的装配复杂,连接处在使用中易松脱,浪费了生产时间,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拉簧在头尾连接处易松脱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簧,包括拉簧头部、簧体 和拉簧尾部,拉簧尾部直接旋入拉簧头部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拉簧头部的外径与拉簧簧体的内径 相同,拉簧尾部的外径与拉簧簧体的外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将拉簧尾部的3 5圈处的钢丝压 成局部变形,形成锁止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拉簧装配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将拉簧尾部的3 5圈处的钢丝压成局部变形,可有效地防止拉簧在工作中松脱。使用简单方便,成本低,大大 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拉簧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I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图。 图中1.拉簧头部,2.簧体,3.拉簧尾部,4.锁止点,5.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 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 的构成。 如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一种拉簧,包括拉簧头部1、簧体2和拉簧尾部3, 拉簧尾部3直接旋入拉簧头部1进行连接。拉簧头部1的外径与拉簧簧体2的内径相同, 拉簧尾部3的外径与拉簧簧体2的外径相同。将拉簧尾部3的3 5圈处的钢丝压成局部 变形,形成锁止点4。[0016] 在拉簧头部1直接绕出外径与拉簧簧体2内径相同的连接头部,连接时只需将拉 簧尾部3直接旋入拉簧头部l,并将离尾端3 5圈处的钢丝压成局部变形,可有效地防止 拉簧在工作中松脱。 如图3是图2中I部的放大图,拉簧头部1的外径与拉簧簧体2的内径相同,拉簧 尾部3的外径与拉簧簧体2的外径相同。将离尾端3 5圈处的钢丝压成局部变形,形成 锁止点4,防止拉簧在工作中松脱。 如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图,这种拉簧主要使用在异形滚子式单向器、逆止器 保持中,拉簧可以固定异形滚子,同时拉簧也可以控制异形滚子的摆动,使滚子与驱动轴始 终接触并保持单向旋转性能,当单向器转速增加会使异形滚子与驱动轴间润滑油油膜产生 油压,当油压超过拉簧拉力时就能推动异形滚子产生摆动,使驱动轴与异形滚子脱离驱动 而实现单向器的超越旋转。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拉簧,包括拉簧头部(1)、簧体(2)和拉簧尾部(3),其特征是,拉簧尾部(3)直接旋入拉簧头部(1)进行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拉簧,其特征是,拉簧头部(1)的外径与拉簧簧体(2)的内径 相同,拉簧尾部(3)的外径与拉簧簧体(2)的外径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拉簧,其特征是,将拉簧尾部(3)的3 5圈处的钢丝压成局 部变形,形成锁止点(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拉簧。这种拉簧包括拉簧头部、簧体和拉簧尾部,拉簧尾部直接旋入拉簧头部进行连接。这种拉簧装配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将拉簧尾部的3~5圈处的钢丝压成局部变形,可有效地防止拉簧在工作中松脱。使用简单方便,成本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16F1/04GK201475221SQ20092023491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吴亚新, 薛志和 申请人:常州苏特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