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727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阀芯,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恒温龙头的多功能阀芯。
背景技术
普通恒温龙头采用设置在混合水道的单控快开阀芯来控制流量,因此只能关闭混 合水,冷热水均无法关闭,为了防止在关闭时冷热水窜通,必须加装止回阀。但加装止回阀 的恒温龙头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1)止回阀的开启需要一定的水压,在落差式太阳能热 水器中受到的限制尤为明显,使得热水不能正常输入和冷水混合;2)由于水垢或杂物的沉 积,以及止回阀两端压力差较小时,其密封性能降低,容易造成冷热水的混流,导致冷热供 水管网混乱,因此影响用户正常用水。另外恒温龙头若有两个出水口(例如浴缸和淋浴出水 口),则需要增加换向阀,因此给使用带来不便,并且增加成本、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可靠的多功能阀芯,可同时控制热水 和混合水或者冷水和混合水,并具有换向功能。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阀杆组件、可由阀杆组件 带动旋转的动片、相对壳体静止的静片和底盖,动片、静片和底盖依次贴合,所述静片上设 有第二内通水孔,动片上设置有旋转时与第二内通水孔连通或错开的第一内通水孔,静片 上设置有混合水孔以及分别设于混合水孔两侧的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所述动片与静 片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旋转时可使混合水孔和第一出水孔连通或使混合水孔和第二出水 孔连通的导水槽。进一步,所述第一内通水孔和第二内通水孔分别包括两扇形开口,所述扇形开口 沿动片或静片的中心对称并隔开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内通水孔和第二内通水孔分别设置于动片和静片上的中间位 置,所述导水槽分布于第一内通水孔的外围,混合水孔、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分布于第 二内通水孔的外围。进一步,所述阀杆组件与壳体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孔槽,孔槽内安装有弹性元件以 及由弹性元件所顶压的碰珠,壳体内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碰珠陷入凹槽时的位置为第 一内通水孔和第二内通水孔错开时的相应位置。进一步,所述壳体和阀杆组件之间垫有垫片。当本实用新型的动片随阀杆组件转动时,动片上的第一内通水孔和静片上的第二 内通水孔会随之错开或连通,当错开时,阀芯处于关闭状态,当连通时,导水槽也会根据动 片旋转方向的不同而将混合水孔和第一出水孔或者将混合水孔和第二出水孔连通,使阀芯 处于不同的打开状态,从上面所描述的功能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恒温龙头提供可靠的 阀芯,只需进行不同的简单设置便能同时控制热水和混合水或者冷水和混合水,避免了因
3加装止回阀而增加通水阻力和冷热水混流的缺陷,大大提高恒温龙头的可靠性,另外由于 使用单一阀芯即可实现流量控制与换向功能,因此使用更方便,节省加装换向阀的成本并 且更美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陶瓷静片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陶瓷动片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角度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陶瓷动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包括壳体2,壳体2 内安装有阀杆组件1、可由阀杆组件1带动旋转的动片3、相对壳体2静止的静片4和底盖 5,动片3、静片4和底盖5依次贴合,其中该静片4和动片3 —般由陶瓷制成,阀杆组件1的 一端延伸出阀芯外,其另一端与动片3固接,当阀杆组件1转动时,动片3随之转动。所述静片4上设有第二内通水孔21,动片3上设置有旋转时与第二内通水孔21连 通或错开的第一内通水孔25,静片4上设置有混合水孔23以及分别设于混合水孔23两侧 的第一出水孔22、第二出水孔24,所述动片3与静片4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旋转时可使混 合水孔23和第一出水孔22连通或使混合水孔23和第二出水孔24连通的导水槽5,其中, 该导水槽5 —般为弧形开槽,在实际应用时,该导水槽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 分别如图3和所示的弧槽26、27和图5所示的弧槽28,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在后文中会进行 详细的描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内通水孔25和第二内通水孔21分别包括两扇形 开口 25a、25b和21a、21b,所述扇形开口沿动片3或静片4的中心对称并隔开设置,这种设 置使得第一内通水孔25和第二内通水孔21的连通错开状态可以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快速地进行切换。此外,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内通水孔25和第二内通水 孔21分别设置于动片3和静片4上的中间位置,所述导水槽5分布于第一内通水孔25的 外围,混合水孔23、第一出水孔22、第二出水孔24分布于第二内通水孔21的外围。为了使得本多功能阀芯结构更加可靠、操作更加人性化,所述阀杆组件1与壳体2 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孔槽6,孔槽6内安装有弹性元件7以及由弹性元件7所顶压的碰珠8, 壳体2内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9,碰珠8陷入凹槽9时的位置为第一内通水孔25和第二 内通水孔21错开时的相应位置。利用上述的结构,当第一内通水孔25和第二内通水孔21 错开时,碰珠8陷入到凹槽9,一方面可以起到到位提示的作用,用户可以了解到此时阀芯 已经处于最合适的关闭位置,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利用碰珠8的卡合作用力,动 片3会限定于该位置,可以有效避免阀芯出现误开的问题。此外,为了减轻阀杆组件1和壳 体2之间的碰撞损伤,壳体2和阀杆组件1之间优选垫有垫片10。下面以图2中的静片以及图3中的动片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转动阀杆组件1,控制动片3逆时针旋转,动片3与静片4的内通水孔25、21对应连通,以此同时动 片3的弧槽26将静片4的混合水孔23、第一出水孔22连通,从而使得龙头阀体的热水或冷 水通过静片4与动片3的内通水孔21、25从多功能阀芯的外侧或下方流出,然后通过龙头 阀体上相应的孔流进温控阀芯,龙头阀体的混合水通过静片4的混合水孔23、动片3的弧 槽26,从静片4的第一出水孔22流出,然后进入龙头阀体的出水孔;反转动阀杆组件1,控 制动片3顺时针旋转,当碰珠6掉进壳体2的凹槽时动片3与静片4的内通水孔25、21错 开,静片4的混合水孔23与动片3的弧槽26和27均错开,此时多功能阀芯处于关闭状态; 继续控制动片4顺时针旋转,动片3与静片4的内通水孔25、21对应连通,与此同时动片3 的弧槽27将静片4的混合水孔23、第二出水孔24连通,从而使得龙头阀体的热水或冷水通 过静片4与动片3的内通水孔21、25从多功能阀芯的外则或下方流出,然后通过龙头阀体 上相应的孔流进温控阀芯,龙头阀体的混合水通过静片4的混合水孔23、动片3的第二弧槽 27,从静片4的第二出水孔24流出,然后进入龙头阀体的另一出水孔。当动片3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即导水槽5采用单一弧槽28时,其工作过程与 上述过程基本一样。上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结 构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包括壳体(2),壳体(2)内安装有阀杆组件(1)、可由阀杆组件(1)带动旋转的动片(3)、相对壳体(2)静止的静片(4)和底盖(5),动片(3)、静片(4)和底盖(5)依次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片(4)上设有第二内通水孔(21),动片(3)上设置有旋转时与第二内通水孔(21)连通或错开的第一内通水孔(25),静片(4)上设置有混合水孔(23)以及分别设于混合水孔(23)两侧的第一出水孔(22)、第二出水孔(24),所述动片(3)与静片(4)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旋转时可使混合水孔(23)和第一出水孔(22)连通或使混合水孔(23)和第二出水孔(24)连通的导水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通水 孔(25)和第二内通水孔(21)分别包括两扇形开口(25a、25b、21a、21b),所述扇形开口沿动 片(3 )或静片(4 )的中心对称并隔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 通水孔(25)和第二内通水孔(21)分别设置于动片(3)和静片(4)上的中间位置,所述导水 槽(5)分布于第一内通水孔(25)的外围,混合水孔(23)、第一出水孔(22)、第二出水孔(24) 分布于第二内通水孔(21)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组件 (1)与壳体(2)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孔槽(6),孔槽(6)内安装有弹性元件(7)以及由弹性元 件(7)所顶压的碰珠(8),壳体(2)内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9),碰珠(8)陷入凹槽(9)时 的位置为第一内通水孔(25)和第二内通水孔(21)错开时的相应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和 阀杆组件(1)之间垫有垫片(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龙头上的多功能阀芯,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阀杆组件、动片、静片、底盖,动片、静片和底盖依次贴合,所述静片上设有第二内通水孔,动片上设置第一内通水孔,静片上设置有混合水孔以及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所述动片与静片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导水槽。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恒温龙头提供可靠的阀芯,只需进行不同的简单设置便能同时控制热水和混合水或者冷水和混合水,避免了因加装止回阀而增加通水阻力和冷热水混流的缺陷,大大提高恒温龙头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使用单一阀芯即可实现流量控制与换向功能,因此使用更方便,节省加装换向阀的成本并且更美观。
文档编号F16K11/074GK201747985SQ20102024734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5日
发明者甄永宁, 甄永广 申请人:甄永宁;甄永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