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用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790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拖拉机用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领域,涉及一种拖拉机用差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生产的大中型拖拉机上,广泛采用的是简单式闭式圆锥齿轮差速器, 这种差速器一般装有两个行星齿轮或四个行星齿轮,其中装有两个行星齿轮差速器的一般 应用于中小功率拖拉机,装有四个行星锥齿轮的差速器一般应用大功率拖拉机,四个行星 齿轮的连接一般采用轴穿轴的结构。这种结构其中一根行星齿轮轴的强度较弱,并且结构 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差速器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 靠的拖拉机用差速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拖拉机用差速器主要包括左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右半 轴齿轮、衬套、长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套、差速器左半轴齿轮、右差速器壳体、 短行星齿轮轴;其特征在于左差速器壳体和右差速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内装四个行星 齿轮,分别与差速器右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左半轴齿轮啮合,四个行星齿轮装有一根长行星 齿轮轴和两根短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与左差速器壳体之间装有行星齿轮止推垫圈,长行 星齿轮轴与左差速器壳体通过行星轮轴销钉连接。长行星齿轮轴与两根短行星齿轮轴通过一个十字形的行星齿轮轴套连接。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如下的有益效果由于差速器的行星齿轮轴是通过一个十字形 的行星齿轮轴套连接,行星齿轮轴结构简单,强度较高,差速器的可靠性较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拖拉机用差速器的主视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拖拉机用差速器的侧视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拖拉机用差速器主要由左差速器壳体1、行星轮轴销钉2、差速 器右半轴齿轮3、衬套4、长行星齿轮轴5、行星齿轮止推垫圈6、行星齿轮7、行星齿轮轴套 8、差速器左半轴齿轮9、螺栓10、半轴齿轮止推垫圈11、右差速器壳体12、短行星齿轮轴13 等组成。将差速器壳体分为左差速器壳体1和右差速器壳体12,左右差速器壳体通过螺栓 10连接,差速器壳体内装有四个行星齿轮7分别与差速器右半轴齿轮3和差速器左半轴齿 轮9啮合,四个行星齿轮7装有一根长行星齿轮轴5和两根短行星齿轮轴13,长行星齿轮轴 5与两根短行星齿轮轴13通过一个十字形的行星齿轮轴套8连接,行星齿轮7与左差速器 壳体1之间装有行星齿轮止推垫圈6,长行星齿轮轴5与左差速器壳体1通过行星轮轴销钉2连接。 工作状态时,差速器壳体1旋转带动长行星齿轮轴5、两根短行星齿轮轴13及行星 齿轮轴套8转动,行星齿轮轴带动四个行星齿轮7旋转,四个行星齿轮7与差速器左半轴齿 轮9及差速器右半轴齿轮3啮合,差速器左半轴齿轮9及差速器右半轴齿轮3与差速器壳 体1同向旋转。由于四个行星齿轮7通过衬套4分别空套在长行星齿轮轴5和两根短行星 齿轮轴13上,差速器左半轴齿轮9及差速器右半轴齿轮通过与4个行星齿轮7的啮合实现 不同的转速。
权利要求一种拖拉机用差速器,包括左差速器壳体(1)、差速器右半轴齿轮(3)、衬套(4)、长行星齿轮轴(5)、行星齿轮(7)、行星齿轮轴套(8)、差速器左半轴齿轮(9)、右差速器壳体(12)、短行星齿轮轴(13);其特征在于左差速器壳体(1)和右差速器壳体(12)通过螺栓(10)连接,内装四个行星齿轮(7),分别与差速器右半轴齿轮(3)和差速器左半轴齿轮(9)啮合,四个行星齿轮(7)装有一根长行星齿轮轴(5)和两根短行星齿轮轴(13),行星齿轮(7)与左差速器壳体(1)之间装有行星齿轮止推垫圈(6),长行星齿轮轴(5)与左差速器壳体(1)通过行星轮轴销钉(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拖拉机用差速器,其特征在于长行星齿轮轴(5)与两根短行 星齿轮轴(13)通过一个十字形的行星齿轮轴套(8)连接。
专利摘要拖拉机用差速器主要包括左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右半轴齿轮、衬套、长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套、差速器左半轴齿轮、右差速器壳体、短行星齿轮轴;左差速器壳体和右差速器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内装四个行星齿轮,分别与差速器右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左半轴齿轮啮合,四个行星齿轮装有一根长行星齿轮轴和两根短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与左差速器壳体之间装有行星齿轮止推垫圈,长行星齿轮轴与左差速器壳体通过行星轮轴销钉连接,长行星齿轮轴与两根短行星齿轮轴通过一个十字形的行星齿轮轴套连接。由于差速器的行星齿轮轴是通过一个十字形的行星齿轮轴套连接,行星齿轮轴结构简单,强度较高,差速器的可靠性较高。
文档编号F16H48/06GK201747890SQ20102026048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6日
发明者丁福生, 康健, 杨婉丽, 王富凯, 王红, 赵考田 申请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