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和锚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9977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和锚杆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和具有该螺母的锚杆组件。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锚杆组件。图加和图2b显示图1中的现有的螺母的剖视图 和侧视图。如图1、图加和图2b所示,锚杆2穿过螺母1和托盘3的通孔,锚杆2的一端与螺 母1螺纹连接。当锚杆2受拉时,螺母1的一个端面与托盘3的端面受力接触。螺母1的基体材料一般为包含30%玻璃纤维的增强尼龙,其制造流程大致如下 基体材料置入注塑机干燥箱内,在箱内80度的条件下,干燥5小时,同时将注塑机三段熔温 调至240度、230度、220度,注射压力调为8吨,保压时间90秒,满足以上条件后,开启注塑 机进行全自动生产。产品出模后自动落入冷却水中冷却。最后每班所产产品集中在80度 以上的热水中煮8小时,消除内应力。增强尼龙在强度方面有一特点,即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产品出模后经中 温水煮消除内应力的同时,材料吸收水分也达饱和程度,这时材料刚出模时的刚性随着对 水分的吸收,逐步转化为韧性。然而,我们的螺母则需要提高刚性,否则螺母与杆体配合受 力后,容易过早出现塑性变形,使其内螺纹失效。如图加和图2b所示,现有的螺母1为对边距离为36毫米的正六角直筒状,当螺 母1与锚杆2配合受力后,总是螺母1与托盘3的受力端先发生塑性变形,最终才导致连接 螺纹整体失效。因此,加强螺母1的受力端的刚性,这对提高螺母1的强度至关重要。鉴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螺母进行改进,以便提高螺母1的受力端的刚 性,从而提高螺母的轴向承载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承受9吨以上的轴向承载力的螺母和使用该螺 母的锚杆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所述螺母包括圆柱 形的第一部分,所述圆柱形的第一部分的直径为第一尺寸;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正六 角形的第二部分的对边距离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尺寸;在第一部分和 第二部分之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所述圆锥形过渡部分的直径从第一尺寸逐渐变化到第二 尺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尺寸为50毫米,并且所述第二尺寸 为36毫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的轴向长度为10毫米,所述 第二部分的轴向长度为35毫米,所述第三部分的轴向长度为15毫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面为与锚杆组件的托盘接触的受力端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螺母的轴向承载力为9吨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锚杆组件,包括形成有通孔的螺母;形 成有通孔的托盘;和锚杆,所述锚杆分别穿过螺母和托盘的通孔,并且所述锚杆的一端与所 述螺母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螺母包括圆柱形的第一部分,所述圆柱形的第一部分的直径 为第一尺寸;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的对边距离为第二尺寸,所述 第二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尺寸;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所述圆锥形 过渡部分的直径从第一尺寸逐渐变化到第二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螺母的第一部分的直径较大,因此,螺母承受 压力的端面面积加大,从而大大提高螺母的轴向承载力。

图1显示一种现有的锚杆组件;图加和图2b显示图1中的现有的螺母的剖视图和侧视图;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锚杆组件;和图如和图4b显示图3中的螺母的剖视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 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锚杆组件;和图如和图4b显示图3中 的螺母的剖视图和侧视图。如图3所示,锚杆组件主要包括形成有通孔的螺母10 ;形成有通孔的托盘30 ;和 分别穿过螺母10和托盘30的通孔的锚杆20。尽管未图示,锚杆20的一端上形成有外螺纹,用于与螺母10的通孔内的内螺纹连 接,从而使锚杆20和螺母10连接在一起。为了增加螺母10与托盘30的接触端面的刚性。如图如和图4b所示,在本实用 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螺母10具有三个连续的部分101、103和102。如图如和图4b所示,第一部分101为圆柱形,并且其直径为Dl。第二部分102为 正六角形,其对边距离为D2。第三部分103为从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一部分101逐渐过渡到 径向尺寸较小的第二部分102的圆锥形过渡部分。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螺母10的通用性,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102的对边距 离D2保持与现有技术中的螺母一致,即D2 = 36毫米。而第一部分101的直径根据需要被 设计成50毫米,但是,请注意,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第一部分101的直径也可以设计成 大于50毫米的尺寸。请继续参见图如和图4b,第一部分101的厚度(轴向长度)Ll被设计成大约10毫 米,第二部分102的轴向长度L2被设计成大约35毫米,第三部分(圆锥形过渡部分)103 的轴向长度L3被设计成大约15毫米。这样,整个螺母10的长度就等于大约65毫米,这与
4CN 201851467 U
说明书
3/3页
现有技术中的螺母的总长度相当。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螺母10具有以下优点1.螺母10与托盘30接触的承受压力的端面面积加大,使其轴向承载力大大提高。2.径向尺寸较大的第一部分101和径向尺寸较小的第二部分102之间采用圆锥形 过渡的第三部分103,因此,可将第一部分101的大端面所承载的力均勻平稳的传递到正六 形的第二部分102。如果不用圆锥形过渡,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的交接处易形成应 力集中区,使螺母还没有受到原有的承载力,就因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螺纹失效。经过这样设计原理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螺母10在锚杆组件组装过程中的轴向 承载力,获得明显提高。普偏均达到9吨以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 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0)包括圆柱形的第一部分(101),所述圆柱形的第一部分(101)的直径为第一尺寸(Dl); 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102),所述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102)的对边距离为第二尺寸 (D2),所述第二尺寸(D2)小于所述第一尺寸(Dl);在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 之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103),所述圆锥形过渡部 分(103)的直径从第一尺寸(Dl)逐渐变化到第二尺寸(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Dl)为50毫米,并且所述 第二尺寸(D2)为36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1)的轴向长度(Li)为 10毫米,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向长度(U)为35毫米,所述第三部分的轴向长度(U)为15毫 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1)的端面为与锚杆组件 的托盘(30)接触的受力端面。
5.一种锚杆组件,包括 形成有通孔的螺母(10); 形成有通孔的托盘(30);和锚杆(20),所述锚杆00)分别穿过螺母(10)和托盘(30)的通孔,并且所述锚杆00) 的一端与所述螺母(10)螺纹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0)包括圆柱形的第一部分(101),所述圆柱形的第一部分(101)的直径为第一尺寸(Dl); 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102),所述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102)的对边距离为第二尺寸 (D2),所述第二尺寸(D2)小于所述第一尺寸(Dl);在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 之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103),所述圆锥形过渡部 分(103)的直径从第一尺寸(Dl)逐渐变化到第二尺寸(D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Dl)为50毫米,并且 所述第二尺寸(D2)为36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1)的轴向长度 (Li)为10毫米,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向长度(U)为35毫米,所述第三部分的轴向长度(L3) 为1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01)的端面为与锚杆 组件的托盘(30)接触的受力端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锚杆组件的螺母,所述螺母包括圆柱形的第一部分,所述圆柱形的第一部分的直径为第一尺寸;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所述正六角形的第二部分的对边距离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尺寸;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圆锥形过渡部分,所述圆锥形过渡部分的直径从第一尺寸逐渐变化到第二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螺母的第一部分的直径较大,因此,螺母承受压力的端面面积加大,从而大大提高螺母的轴向承载力。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锚杆组件。
文档编号F16B37/00GK201851467SQ20102029787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8日
发明者张一平 申请人:张一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