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相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188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相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机辅助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相机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相机支架形状种类繁多,不可尽数。这些相机支架均是设计陈旧,毫无新辰、ο当人们用相机拍好照后,需要直接在相机上查看,或是连接到电脑上进行查看。长 时间手持相机翻阅,会导致人体疲劳。若是直接放置于桌上,又担心会对相机前壳造成损 坏。因此设计一种能对相机进行托置并起到保护相机作用的支架,显得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机支架机构复杂、设计陈旧、毫无新意等诸 多缺点,而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相机支架。它结构简单、小巧精致,能起到托持相机,保护相机 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便携式相机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圆柱体形状,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设有 托盘,托盘为圆盘体形状,支撑杆的一端与托盘的底部圆心部位相连,支撑杆的另一端置于 桌面上,托盘的上表面放置有相机。作为优选,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与相机磁性相吸。相机托置于托盘上,并吸附在托盘 的上表面,便于在相机上翻阅相片,或是读取相机相片到电脑上。能避免相机滑落,起到保 护相机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托盘的直径大小为3至5厘米。作为优选,所述托盘的直径大小为4厘米。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5到8厘米。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6厘米。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托盘的上表面与相机 磁性相吸。相机托置于托盘上,并吸附在托盘的上表面,便于在相机上翻阅相片,或是读取 相机相片到电脑上。能避免相机滑落,起到保护相机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精 致,能起到托持相机,保护相机的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2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6]实施例便携式相机支架,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为圆 柱体形状,支撑杆1的一端固定设有托盘2,托盘2为圆盘体形状,支撑杆1的一端与托盘2 的底部圆心部位相连,支撑杆1的另一端置于桌面上,托盘2的上表面放置有相机3。托盘2的上表面与相机3磁性相吸。托盘2的直径大小为3至5厘米。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托盘2的直径大小为4厘米。支撑杆1的长度为5到8厘米。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1的长度为6厘米。本实施例中,由于相机3托置于托盘2上,并磁性吸附在托盘2的上表面,支撑杆 1支撑在托盘2底部,便于在相机3上翻阅相片,或是读取相机3相片到电脑上。能避免相 机3滑落,起到保护相机3的作用。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 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便携式相机支架,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为圆柱体形状,支 撑杆(1)的一端固定设有托盘(2),托盘(2)为圆盘体形状,支撑杆(1)的一端与托盘(2)的 底部圆心部位相连,支撑杆(1)的另一端置于桌面上,托盘(2)的上表面放置有相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相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的上表面与相 机(3)磁性相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相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的直径大 小为3至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相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的直径大 小为4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相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长度 为5到8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相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长度 为6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机辅助器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相机支架。它包括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为圆柱体形状,支撑杆(1)的一端固定设有托盘(2),托盘(2)为圆盘体形状,支撑杆(1)的一端与托盘(2)的底部圆心部位相连,支撑杆(1)的另一端置于桌面上,托盘(2)的上表面放置有相机(3)。托盘的上表面与相机磁性相吸。相机托置于托盘上,并吸附在托盘的上表面,便于在相机上翻阅相片,或是读取相机相片到电脑上。能避免相机滑落,起到保护相机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精致,能起到托持相机,保护相机的作用。
文档编号F16M11/00GK201827606SQ20102052874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赵小标 申请人:无锡滨达工业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