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171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 对水龙头的个性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水龙头的整体性能上,同样也体现在 水龙头的外观以及出水效果上。在商业上,良好的出水效果往往是一个较大的卖点,通常具 有良好出水效果的水龙头比传统的出水效果单一的水龙头更容易销售。现有技术领域中,水龙头的出水形状基本上都是实心圆柱形或者呈片状,无法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改善这一现状,现已有业者开发出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龙头,但 由于受到水的张力作用,水流在流出水龙头之后的出水收缩大,只能在一段很短的距离内 保持中空形状,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 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水流抵抗水的张力作用,使得水流的出水收缩变小,进而获得 可达到预期效果的中空形状的水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向水龙头本体供水的进水管、以及 圆形出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本体具有一向前延伸的横管,该横管的前部设有一通 孔,该通孔的内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水管的环状出水口 ;该出水体密封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该出水体的周壁对应于环状出水口设有至少一对分别在出水体的径向两端分布的第一进 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同数量的、并一一对应于各个第一进水口的第二进水口,各 个第二进水口分别设置在相应第一进水口的相同一侧,且其轴线与第一进水口轴线平行; 该出水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用以形成环状水流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出水体径向两端的第一进水口是为了增加出水体的流量, 而与第一进水口的轴线平行的第二进水口则是为了让进入出水体的水流产生一定的旋 转,从而使得出水体的出水口具有一定的离心力,用来抵抗水的张力,进而使得水流的出水 收缩变小,获得可达到预期效果的中空形状的水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体包括一中空的上圆套筒和一中空的下 圆套筒,该上圆套筒外壁的上部或顶部形成一向外延伸后向下弯折的第一环形凸缘,该第 一环形凸缘间隔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所述通孔内;该下圆套筒的底部形成一向外延伸后向上 弯折的第二环形凸缘,该第二环形凸缘同样间隔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且该第一 环形凸缘的下端和该第二环形凸缘的上端相互扣合,该下圆套筒则间隔一空隙后套设在上 圆套筒外,该下圆套筒的顶部与该第一环形凸缘的底面之间同样间隔一空隙,该上圆套筒 和下圆套筒之间形成所述的用以形成环形水流的出水口 ;该下圆套筒的第二环形凸缘的周壁设置所述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圆套筒和所述下圆套筒呈同心圆设置。作 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数量均为4个。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对第一进水口的轴线相对垂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龙头本体呈倒置的L形,它包括相互连通 的所述横管和一在该横管垂直方向延伸的纵管,该纵管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横管,该纵管内 设置一用以控制水流开关的控制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横管前部开设的通孔位于上下方向。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上圆套筒与所述水龙头本体一体成型。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水流抵抗水的张力作用,使得水流的出水收缩变小,进而 获得可达到预期效果的中空形状的水流;2)本实用新型将出水体分成上圆套筒和下圆套筒两部分,极大地降低了制作难 度;3)所述上圆套筒和所述下圆套筒呈同心圆设置,两者之间的间隙均勻,进而使得 水龙头的流出水流分布均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设置在水龙头本体内的出水体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设置在水龙头本体内的出水体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中所示,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1、向 水龙头本体1供水的进水管2、以及出水体3。水龙头本体1呈倒置的L形,它包括一向前延伸的横管11和一在该横管11垂直 方向延伸的纵管12,该纵管12连通进水管2和横管11,该纵管12内设置一用以控制水流 开关的控制阀13,该横管11的前部设有一上下方向的通孔111,该通孔111的内壁开设有 连通进水管2的环状出水口 112。出水体3包括一中空的上圆套筒31和一中空的下圆套筒32,该上圆套筒31外壁 的上部形成一向外延伸后向下弯折的第一环形凸缘311,该第一环形凸缘311间隔密封圈 固定设置在通孔111内;该下圆套筒32的底部形成一向外延伸后向上弯折的第二环形凸缘 321,该第二环形凸缘321同样间隔密封圈固定设置在通孔111内,且该第一环形凸缘311 的下端和该第二环形凸缘321的上端相互扣合,该下圆套筒32则间隔一空隙后呈同心圆 地套设在上圆套筒31外,该下圆套筒32的顶部与该第一环形凸缘311的底面之间同样间 隔一空隙。此时,该上圆套筒31和下圆套筒32之间形成了一用以形成环形水流的出水口 33。[0025]该下圆套筒32的第二环形凸缘321的周壁对应于通孔环状出水口 112设有两对 分别在第二环形凸缘321径向两端分布的第一进水口 322,以及与第一进水口 322相同数量 的、并一一对应于各个第一进水口 322的第二进水口 323,各个第二进水口 323分别设置在 相应第一进水口 322的相同一侧,且其轴线与第一进水口 322轴线平行。两对第一进水口 322的轴线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中,水流从进水管2流入水龙头本体1后,流入通孔111内壁形成的环 状出水口 112中,而后再经由第一进水口 322和第二进水口 323流入出水体3中,再从上圆 套筒31和下圆套筒32之间形成的出水体3的出水口 33流出。这其中,在径向两端分布的 第一进水口 322是为了增加出水体3的流量,而与第一进水口 322的轴线平行的第二出水 口 323则是为了让进入出水体3的水流产生一定的旋转,从而使得出水体3的环状水出水 口 33具有一定的离心力,用来抵抗水的张力,进而使得水流的出水收缩变小,获得可达到 预期效果的中空形状的水流。在变化的实施例中,该上圆套筒31与横管11 一体成型。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 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 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向水龙头本体供水的进水管、以及 圆形出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本体具有一向前延伸的横管,该横管的前部设有一通 孔,该通孔的内壁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水管的环状出水口 ;该出水体密封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该出水体的周壁对应于环状出水口设有至少一对分别在出水体的径向两端分布的第一进 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同数量的、并一一对应于各个第一进水口的第二进水口,各 个第二进水口分别设置在相应第一进水口的相同一侧,且其轴线与第一进水口轴线平行; 该出水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用以形成环状水流的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体包括一 中空的上圆套筒和一中空的下圆套筒,该上圆套筒外壁的上部或顶部形成一向外延伸后向 下弯折的第一环形凸缘,该第一环形凸缘间隔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所述通孔内;该下圆套筒 的底部形成一向外延伸后向上弯折的第二环形凸缘,该第二环形凸缘同样间隔密封圈固定 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且该第一环形凸缘的下端和该第二环形凸缘的上端相互扣合,该下圆 套筒则间隔一空隙后套设在上圆套筒外,该下圆套筒的顶部与该第一环形凸缘的底面之间 同样间隔一空隙,该上圆套筒和下圆套筒之间形成所述的用以形成环形水流的出水口 ;该 下圆套筒的第二环形凸缘的周壁设置所述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套筒和所 述下圆套筒呈同心圆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与 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数量均为4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两对第一进水口的 轴线相对垂直。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龙头本体呈倒置的L形,它包括相互连通的所述横管和一在该横管垂直方向延伸的 纵管,该纵管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横管,该纵管内设置一用以控制水流开关的控制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该横管前部开设的 通孔位于上下方向。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该上圆套筒与所述 水龙头本体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中空出水效果的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进水管、以及圆形出水体,所述水龙头本体具有一横管,该横管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内壁开设有环状出水口;该出水体密封固定在所述通孔内,该出水体的周壁对应于环状出水口设有至少一对分别在出水体的径向两端分布的第一进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同数量的、并一一对应于各个第一进水口的第二进水口,各个第二进水口分别设置在相应第一进水口的相同一侧,且其轴线与第一进水口轴线平行;该出水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用以形成环状水流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采用旋转水流抵抗水的张力作用,使得水流的出水收缩变小,进而获得可达到预期效果的中空形状的水流。
文档编号F16K27/00GK201866364SQ20102056912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0日
发明者余茂, 方海星, 林裕生 申请人:厦门市易洁卫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