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345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压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压缓冲器,尤其是涉及通过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引导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油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作为油压缓冲器,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那样,有一种缓冲器,其在减震筒和在该减震筒内滑动的活塞杆之间配设有悬架弹簧,该缓冲器具备弹簧引导件组装体,该弹簧引导件组装体包括由硬质树脂构成的圆筒状的弹簧引导件,其具有在周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并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开口部;和圆筒状的防振体,其在周上具有由比所述弹簧引导件柔软的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多个肋部,在所述防振体的多个肋部从所述弹簧引导件的开口部向比该弹簧引导件的外周更向外方突出的状态下,将该防振体嵌装于该弹簧引导件的内侧而构成该弹簧引导件组装体。所述弹簧引导件组装体的所述弹簧引导件,在其与所述悬架弹簧内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且以所述防振体的多个肋部与所述悬架弹簧的内周接触的状态,将该弹簧引导件组装体设置于所述减震筒或所述活塞杆的外周上。根据专利文献I记载的油压缓冲器,由于是以使多个柔软的橡胶等肋部与悬架弹簧内周接触的状态,嵌装于减震筒(或活塞杆)的外周上,因此,利用肋部的振动吸收作用,能够充分地防止悬架弹簧的横向振动,并且,也能够防止纵向振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22094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I记载的油压缓冲器,是使用在弹簧引导件上嵌装防振体的由两个部件构成的弹簧引导件组装体的缓冲器,成本变高。另外,由于使防振体的由橡胶等构成的肋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接触,所以伴随油压缓冲器的伸缩行程而伸缩的悬架弹簧会与肋部摩擦。因此,肋部付与悬架弹簧的摩擦力,有可能成为相对于油压缓冲器的伸缩的阻力而妨碍其操作性,或成为产生摩擦音的原因。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油压缓冲器,实现弹簧引导件的简单化,遏制弹簧引导件付与悬架弹簧的摩擦力的产生,同时利用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稳定地进行引导。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油压缓冲器,在减震筒中插入活塞杆,在减震筒与活塞杆的从减震筒突出的部分之间安装有悬架弹簧,利用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的内周进行引导,在该油压缓冲器中,弹簧引导件由插套于减震筒的外周的筒状体构成,在该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并且,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盖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弹簧引导部。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悬架弹簧的端部与设置于减震筒的弹簧支撑部之间夹持所述筒状体在基端所具备的凸缘部,在该筒状体的至少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所述对中引导部。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角形),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内周平面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角部的外周面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基端侧开设有狭缝部,仅在该筒状体的各边的前端侧的内周平面形成所述对中弓I导部。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发明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内周面形成所述对中引导部,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和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形成在从该筒状体的轴向观察时在该筒状体的周向互不相同的位置。
发明的第七方面的油压缓冲器,在发明第五或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的弹簧引导部,构成沿着该筒状体的轴向的肋状,在该筒状体的被相邻的肋状弹簧引导部夹着的部分开设有狭缝部。发明效果(第一方面)(a)在构成弹簧引导件的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弹簧引导件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在作为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对中引导部,隔开微小间隙,或即使不隔开间隙也只是局部接触。因此,弹簧引导件在减震筒的外周被对中,并且将与减震筒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缩减为最小限,弹簧引导件的整体那样不如减震筒构成一体的刚体。由此,即使由于悬架弹簧在伸缩时和振动产生时作用的横向负荷,悬架弹簧横向振动而与弹簧引导件的弹簧引导件碰撞,也不必担心其碰撞力从弹簧引导件传递至减震筒的较大范围,而产生较大的异常声音。(b)在构成弹簧引导件的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弹簧引导部。作为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弹簧引导部,在其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因此,将弹簧引导件对伴随油压缓冲器的伸缩行程而伸缩的悬架弹簧付与的摩擦力抑制为最小限,不会妨碍油压缓冲器的伸缩的操作性,能够利用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稳定地进行引导。另外,也能够减少由于悬架弹簧在伸缩时和振动产生时作用的横向负荷,是悬架弹簧横向振动而与弹簧引导件的弹簧引导部摩擦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摩擦音)。(C)弹簧引导件是在一个零件上具备对中引导部和弹簧引导部的弹簧引导件,结构简单。(第二方面)(d)所述弹簧引导件在所述筒状体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上述(a)的对中引导部。利用该对中引导部,弹簧引导件在减震筒11的外周被对中,并且将与减震筒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缩减为最小限。(第三、八、九方面)(e)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内周平面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角部的外周面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因此,用简单的四边形筒状体构成弹簧引导件,即可实现上述(a) (d)。(第四方面)(f)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基端侧开设有狭缝部,仅在该筒状体的各边的前端侧的内周平面形成有所述对中引导部。因此,使弹簧引导件轻量化,可实现上述(e)。(第五方面)(g)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因此,能够用简单的圆形筒状体构成弹簧引导件,可实现上述(a) (d)。(第六、十方面)(h)在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内周面形成所述对中引导部,从该筒状体的轴向观察时在该筒状体的周向相互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和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因此,缩减了筒状体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对中引导部与减震筒的外周的接触面积,并且在相对于减震筒的中心轴的多个放射方向,可防止筒状体的中心轴的倾倒。另外,在沿着筒状体的内周面的轴向的基端侧和前端侧双方,模制成形凸状形成有对中引导部的筒状体时,脱模性变得容易。(第七、十一方面)(i)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所形成的弹簧引导部,构成沿着该筒状体的轴向的肋状,在该筒状体的相邻的肋状弹簧引导部夹着的部分开设有狭缝部。因此,使弹簧引导件轻量化,同时可实现上述(g)、(h)。


图I是表示实施例I的油压缓冲器的整体半剖视图;图2是沿图I的II — 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I的III - III线的剖视图;图4表示弹簧引导件,(A)是沿(B)的A — A线的剖视图,(B)是仰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油压缓冲器的整体半剖视图;图6是沿图5的VI — 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的VII - VII线的剖视图8是沿图5的VIII — VIII线的剖视图;图9表示弹簧引导件,(A)是侧视图,(B)是纵剖视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9的仰视图;图12表示弹簧引导件,(A)是整体立体图,(B)是上端侧立体图,(C)是下端侧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图I 图4) 油压缓冲器10构成自动二轮车等的后轮侧悬架装置,在车身侧的减震筒11中插入车轮侧的活塞杆12,在减震筒11和活塞杆12的从减震筒11突出的部分之间安装有悬架弹簧13。也可以将减震筒11配置于车轮侧,将活塞杆12配置于车身侧。在减震筒11的上端侧,固定有车身侧安装部件14,在活塞杆12的下端侧,固定有车轮侧安装部件15。在车身侧安装部件14上设有上弹簧支撑部16,在车轮侧安装部件15上设有下弹簧支撑部17,悬架弹簧13的上下端被上弹簧支撑部16和下弹簧支撑部17支承。悬架弹簧13的弹力吸收车辆从路面接受的冲击力。就油压缓冲器10而言,在减震筒11的内部插入活塞杆12,在活塞杆12的向减震筒11的插入端设有活塞20,在该活塞20上设有活塞阀装置21。活塞20将减震筒11的内部划分为收纳活塞杆12的杆侧室22A和不收纳活塞杆12的活塞侧室22B。向杆侧室22A和活塞侧室22B填充工作油,并且,将活塞侧室22B的上部空间作为空气室22C。油压缓冲器10在减震筒11和活塞杆12的伸缩行程时,利用活塞阀装置21构成的伸侧衰减力产生装置和压侧衰减力产生装置,产生伸侧衰减力和压侧衰减力,对伴随悬架弹簧13对冲击力的吸收的减震筒11和活塞杆12的伸缩振动进行抑制振动。另外,油压缓冲器10在减震筒11外的活塞杆12周围,设有限制最大压缩行程的凹凸橡胶23。另外,在减震筒11内的活塞杆12周围,设有限制最大伸长行程的回弹弹簧24。油压缓冲器10利用嵌套设置于减震筒11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30,在悬架弹簧13的内周进行引导。弹簧引导件30为合成树脂成形体,如图I 图4所示,由使横截面为四边形(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多角形,)的筒状体31构成,在筒状体31的基端具备圆板状的凸缘部32。弹簧引导件30的凸缘部32被夹持于悬架弹簧13的上端与设于减震筒11的上弹簧支撑部1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悬架弹簧13的上端与背面支承于上弹簧支撑部16上的弹簧座16A之间,夹持有弹簧引导件30的凸缘部32。弹簧座16A可以用金属板、合成树脂板或橡胶板等形成。对于弹簧引导件30,如图2 图4所示,在该筒状体3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筒状体31相对于减震筒11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33。筒状体31的内周面的对中引导部33,需要能够将筒状体31以间隙配合状态嵌套于减震筒11的外周,因此,与减震筒11的外周具有微小间隙或者局部接触。对中引导部33不必遍及筒状体31的轴向的全长而形成,也可以在筒状体31的轴向的至少前端侧等任意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本实施例的对中引导部33是在筒状体31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图4)。
另外,在将筒状体31形成为四边形的本实施例中,筒状体31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内周平面形成对于圆筒状减震筒11的外周的对中引导部33。本实施例的筒状体31构成正四边形,以筒状体31的各边的内周平面的周向中央部为对中引导部33 (图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沿着筒状体31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轴向的基端侧至中间部(除了形成有对中引导部33的各边的前端侧的部分),开设有狭缝部34 (图2),仅在筒状体31的各边的前端侧的内周平面上形成对中引导部33 (图3)。如图2 图4所示,弹簧引导件30在筒状体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凸状形成有凸状弹簧引导部35,该凸状弹簧引导部35在与悬架弹簧13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具有引导该悬架弹簧13的引导面35A。在将筒状体31设计为四边形的本实施例中,筒状体31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角部的外周面(外周角部),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13的内周的弹簧引导部35 (图2、图3)。在本实 施例中,使各弹簧引导部35在沿着筒状体31的轴向的基端侧至前端部延伸,将弹簧引导部35的引导悬架弹簧13的引导面35A从筒状体31的基端侧到靠近前端进行设置,在筒状体31的前端部设置有与弹簧引导部35的引导面35A相连并构成前端变细状的斜锥面35B。弹簧引导部35的斜锥面35B不会使悬架弹簧13的簧条挂到弹簧引导部35的前端面,在其引导面35A周围顺畅地进行引导。根据本实施例,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a)在构成弹簧引导件30的筒状体3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31相对于减震筒11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33。弹簧引导件30相对于减震筒11的外周,在作为筒状体3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对中引导部33,隔开微小间隙,或即使不隔开间隙也只是局部接触。因此,弹簧引导件30在减震筒11的外周被对中,并且将其与减震筒11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缩减为最小限,弹簧引导件30的整体不如减震筒11构成一体的刚体。由此,即使由于悬架弹簧13在伸缩时和产生振动时作用的横向负荷,悬架弹簧13横向振动而与弹簧引导件30的弹簧引导部35碰撞,也不必担心其碰撞力从弹簧引导件30传递到减震筒11的较大范围,而产生大的异常声音。(b)在构成弹簧引导件30的筒状体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13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引导该悬架弹簧13的弹簧引导部35。作为筒状体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弹簧引导部35,在其与悬架弹簧13的内周之间隔着微小间隙。因此,对于伴随油压缓冲器10的伸缩行程而进行伸缩的悬架弹簧13,将弹簧引导部35付与的摩擦力抑制为最小限,不会阻碍油压缓冲器10的伸缩的操作性,能够利用弹簧引导部35对悬架弹簧13进行稳定地引导。另外,由于悬架弹簧13在伸缩时和产生振动时作用的横向负荷,也可减少因悬架弹簧13横向振动与弹簧引导件30的弹簧引导部35摩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摩擦音)。(c)弹簧引导件30为在一个零件上具备对中引导部33和弹簧引导部35的引导件,结构间单。(d)上述弹簧引导件30在上述筒状体31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前述(a)的对中引导部33。利用该对中引导部33,弹簧引导件30与减震筒11的外周对中,并将其与减震筒11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缩减至最小限。(e)上述弹簧引导件30将上述筒状体31的横截面形成为四边形,该筒状体31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内周平面,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11的外周的上述对中引导部33,该筒状体31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角部的外周面,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13的内周的上述弹簧引导部35。因此,由简单的四边形筒状体31构成弹簧引导件30,可实现上述(a) (d)。(f)在上述筒状体31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基端侧,开设有狭缝部34,仅在该筒状体31的各边的前端侧的内周平面,形成上述对中引导部33。因此,能够使弹簧引导件30轻量化,而且可实现上述(e)。(实施例2)(图5 图12)实施例2与实施例I的不同点在于,采用了代替弹簧引导件30的弹簧引导件40。油压缓冲器10利用嵌套设置于减震筒11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40对悬架弹簧13的内周进行引导。弹簧引导件40为合成树脂成形体,如图5 图12所示,其由横截面为圆·形的筒状体41构成,在筒状体41的基端具备圆板状的凸缘部42。弹簧引导件40将凸缘部42夹持在悬架弹簧13的上端和设于减震筒11的上弹簧支撑部1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悬架弹簧13的上端面和被上弹簧支撑部16背面支承的弹簧座16A之间,夹持有弹簧引导件40的凸缘部42。弹簧座16A可以用金属板、合成树脂板或橡胶板等形成。如图6 图12所示,弹簧引导件40在该筒状体4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以凸状形成有使筒状体41相对于减震筒11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凸状对中引导部43。筒状体41的内周面的对中引导部43需要可将筒状体41以间隙配合的状态嵌套于减震筒11的外周,因此,与减震筒11的外周隔开微小间隙或局部接触。对中引导部43不必遍及筒状体41的轴向的全长而形成,也可以在筒状体41的轴向的至少前端侧等任意部分的内周面上形成。另外,在将筒状体41设计为圆形的本实施例中,在筒状体41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有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11的外周的对中引导部43。在本实施例中,在筒状体41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内周面的周向隔开一定间隔的多个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四个位置形成有基端侧对中引导部43A和前端侧对中引导部43B。而且,使基端侧的四个对中引导部43A和前端侧的四个对中引导部43B,从筒状体41的轴向观察时,在该筒状体41的周向,在彼此隔开45度间隔的不同的位置错开形成。如图6 图12所示,弹簧引导件40在筒状体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凸状形成有筒状弹簧引导部44,该筒状弹簧引导部44具备在与悬架弹簧13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13的引导面44A的。在将筒状体41设计为圆形的本实施例中,在筒状体41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本实施例中是在4个部位,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13的内周的弹簧引导部44(图6、图7、图9、图12)。在本实施例中,筒状体41的各弹簧引导部44形成沿着筒状体41的轴向的肋状,在筒状体41的被相邻的肋状弹簧引导部44夹着的部分,开设有狭缝部45。狭缝部45在筒状体41的内周面的轴向,设置于被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43A和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43B夹着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使各肋状弹簧引导部44在沿着筒状体41的轴向的基端侧至中间部延伸,将弹簧引导部44的引导悬架弹簧13的引导面44A设置于筒状体41的基端侧,将弹簧引导部44的与引导面44A相连而构成前端变细状的斜锥面44B设于筒状体41的中间部。弹簧引导部44的斜锥面44B不会使悬架弹簧13的簧条挂在弹簧引导部44的前端面,在其引导面44A周围顺畅地引导。根据本实施例,起到下面的作用效果。(a)在构成弹簧引导件40的筒状体4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41相对于减震筒11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43。弹簧引导件40相对于减震筒11的外周,在作为筒状体4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对中引导部43隔开微小间隙,或者即使不隔开间隙也只是局部接触。因此,弹簧引导件40在减震筒11的外周被对中,并将与减震筒11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缩减为最小限,弹簧引导件40的整体不如减震筒11构成一体的刚体。由此,即使由于悬架弹簧13在伸缩时和振动产生时作用的横向负荷,悬架弹簧13横向振动而与弹簧引导件40的弹簧引导部44碰撞,也不必担心其碰撞力从弹簧引导件40传递至减震筒11的较大范围,而产生较大的异常声音。(b)在构成弹簧引导件40的筒状体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13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13的弹簧引导部44。作为筒状体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弹簧引导部44,在其与悬架弹簧13的内周间隔开微小间隙。因此,对于伴随油压缓冲器10的伸缩行程而伸缩的悬架弹簧13,将弹簧引导部44付与的摩擦力抑制为最小限,不会阻碍油压缓冲器10的伸缩的操作性,能够利用弹簧引导部44对悬架弹簧13进行稳定地引导。另外,利用悬架弹簧13在伸缩时和振动产生时作用的横向负荷,也能够减少因悬架弹簧13横向摆动与弹簧引导件40的弹簧引导部44摩擦而产生的异常声音(摩擦音)。(c)弹簧引导件40为在一个零件上具备对中引导部43和弹簧引导部44的引导件,结构间单。(d)上述弹簧引导件40在上述筒状体41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前述(a)的对中引导部43。利用该对中引导部43,弹簧引导件40在减震筒11的外周被对中,并且将与减震筒11的外周的接触面积缩减为最小限。(e)上述弹簧引导件40使上述筒状体41的横截面为圆形,在该筒状体41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11的外周的上述对中引导部43,在该筒状体41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13的内周的上述弹簧引导部44。因此,用简单的圆形筒状体41构成弹簧引导件40,能够实现上述(a) (d)。(f)在上述筒状体41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内周面,形成上述对中引导部43,将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43A和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43B,形成于从该筒状体41的轴向观察时,在该筒状体41的周向相互不同的位置。因此,减小了筒状体41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对中引导部43A、43B与减震筒11的外周的接触面积,并且可防止在相对于减震筒11的中心轴的多个的放射方向,筒状体41的中心轴的倾倒。另外,在沿着筒状体41的内周面的轴向的基端侧和前端侧双方,模制成形凸状形成有对中引导部43A、43B的筒状体41时脱模性容易。(g)在上述筒状体41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所形成的弹簧引导部44,构成沿着该筒状体41的轴向的肋状,在被该筒状体41的相邻的肋状弹簧引导部44夹着的部分,开设有狭缝部45。因此,可实现弹簧引导件40的轻量化,并且可实现上述(e)、⑴。以上,根据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压缓冲器,其在减震筒中插入活塞杆,在减震筒和活塞杆的从减震筒突出的部分之间安装有悬架弹簧,利用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的内周进行引导,在该油压缓冲器中,弹簧引导件由插套于减震筒的外周的筒状体构成,在该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并且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弹簧引导部形成于该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由此,在油压缓冲器中,实现了弹簧引导件的简化,遏制了弹簧引导件付与悬架弹簧的摩擦力的产生,同时能够利用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稳定地进行引导。符号说明 10、油压缓冲器11、减震筒12、活塞杆13、悬架弹簧30、弹簧引导件31、筒状体33、对中引导部34、狭缝部35、转向引导部40、弹簧引导件41、筒状体43、对中引导部43A、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43B、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44、弹簧引导部45、狭缝部
权利要求
1.ー种油压缓冲器,在减震筒中插入活塞杆, 在减震筒与活塞杆的从减震筒突出的部分之间安装有悬架弹簧, 利用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弹簧引导件,对悬架弹簧的内周进行引导, 该油压缓冲器的特征在于 弹簧引导件由插套于减震筒的外周的筒状体构成, 在该筒状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相对于减震筒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并且, 在该筒状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且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弹簧引导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干 在悬架弹簧的端部与设置于减震筒的弹簧支撑部之间夹持所述筒状体在基端所具备的凸缘部, 在该筒状体的至少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所述对中引导部。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内周平面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 该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角部的外周面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四边形的各边的基端侧开设有狭缝部,仅在该筒状体的各边的前端侧的内周平面形成所述对中弓丨导部。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引导件的所述筒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圆筒状减震筒的外周的所述对中引导部, 在该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相对于悬架弹簧的内周的所述弹簧引导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内周面形成所述对中引导部,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和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形成在从该筒状体的轴向观察时在该筒状体的周向互不相同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体的构成圆形的外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的弹簧引导部,构成沿着该筒状体的轴向的肋状,在该筒状体的被相邻的肋状弹簧引导部夹着的部分开设有狭缝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体构成正四边形,将该正四边形的筒状体的各边的内周平面的周向中央部作为所述对中引导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引导部在沿着所述筒状体的轴向的基端侧至前端部延伸存在,在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至靠前端的位置设置该弹簧引导部的引导悬架弹簧的引导面,在所述筒状体的前端部设置与该弹簧引导部的引导面相连并构成前端变细状的斜锥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和前端侧的各内周面的周向的隔开一定间隔的四个位置,形成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和前端侧的对中引导部,并使该基端侧的四个对中引导部和前端侧的四个对中引导部从所述筒状体的轴向观察时在该筒状体的周向相互成45度间隔的不同的位置错开形成。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各肋状弹簧引导部在沿着所述筒状的轴向的基端侧至中间部延伸存在,在所述筒状体的基端侧设置该弹簧引导部的引导悬架弹簧的引导面,在所述筒状体的中间部设置与该弹簧引导部的引导面相连并构成前端变细状的斜锥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压缓冲器(10),弹簧引导件(30)由插套于减震筒(11)的外周的筒状体(31)构成,在该筒状体(3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使该筒状体(31)相对于减震筒(11)的外周进行对中的对中引导部(33),并且,该筒状体(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在与悬架弹簧(13)的内周之间隔开微小间隙而引导该悬架弹簧(13)的弹簧引导部(35)。
文档编号F16F9/32GK102686901SQ20108005866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2日
发明者藤田伸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昭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