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出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391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切换出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头,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上出水和下出水的切换出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龙头,其出水嘴的出水方向通常为竖直向下或斜向下,这种出水方式非常适合洗手或洗物品,但却不适于洗脸或漱口等。这是因为洗脸时通常要用手接水泼到脸上,或先用洗脸池、洗脸盆等接水再洗脸,而漱口则需要用手或用杯子接水,再将水送至人的口中。显然,这种做法存在缺点浪费水;不够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切换出水龙头,它具有上出水和下出水的功能,从中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龙头只能向下出水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换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出水嘴上开有上下相对应的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 ;还包括一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包括棘轮导轨套,它设有上下相通的腔体,该腔体的腔壁上沿其轴向开有多个底端非封闭的导槽,且相邻的导槽之间分别由一筋条相互隔开;该棘轮导轨套装在出水嘴的上出水口处;棘轮套,它设有上下相通的腔体;该棘轮套的外侧壁底部周圈设有多个第一卡齿, 该棘轮套的下段套装于棘轮导轨套的腔体内,且其各个第一卡齿分别滑动配合在棘轮导轨套的各个导槽中;棘轮芯和密封圈,棘轮芯的侧壁顶部周圈设有若干第二卡齿;该棘轮芯的上段活动配合于棘轮套下方的棘轮导轨套内,其且各个第二卡齿随棘轮芯的上下移动滑动配合于棘轮导轨套的导槽中或限位于棘轮导轨套的筋条的下方;棘轮芯的底部由出水嘴的上出水口伸至出水嘴的腔内,密封圈套装在棘轮芯的侧壁底部,以随棘轮芯的上下移动封堵出水嘴的上出水口或下出水口;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张顶配合在棘轮套和棘轮芯之间,第二弹簧套装在棘轮芯上。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一第一螺纹套,该第一螺纹套中设有一上下相通的腔体;第一螺纹套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出水嘴的上出水口内,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底部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套的另一端内;该第一螺纹套的腔壁底部设有一第一环形台阶,所述第二弹簧张顶配合在所述棘轮芯的侧壁顶部与该第一螺纹套的第一环形台阶的台面之间。所述棘轮套的腔体的腔壁上设有一倒置的第二环形台阶,所述棘轮芯的顶端设有一凸柱,所述第一弹簧张顶配合在所述棘轮套的第二环形台阶的台面和所述棘轮芯的凸柱之间。
4[0011]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各条筋条的底面分别为沿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同一圆周方向倾斜的斜面,且各条筋条的斜面的斜率相同。所述棘轮芯的第二卡齿的数量少于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导槽的数量,所述棘轮芯的各个第二卡齿的顶面分别为沿所述棘轮芯的同一圆周方向倾斜并适配于所述筋条的底面的斜面。所述棘轮套的第一卡齿的数量与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导槽的数量相同,所述棘轮套的各个第一卡齿的底面分别为V型面。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 0型圈,该第一 0型圈密封配合在所述棘轮导轨套的腔壁与所述棘轮套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二 0型圈和第三0型圈,第二 0型圈密封配合在所述第一螺纹套的腔壁与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外侧壁之间,第三0型圈密封配合在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出水嘴的上出水口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一起泡器和一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套中设有一上下相通的腔体,该第二螺纹套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出水嘴的下出水口内,第一起泡器的顶部螺纹连接于该第二螺纹套的另一端内。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二起泡器,该第二起泡器安装在所述棘轮套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嘴上开有上下相对应的上出水口和下水口,并在出水嘴的上出水口上安装有由棘轮导轨套、棘轮套、棘轮芯、密封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组成的切换机构,且操作该切换机构即可使出水嘴的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实现切换出水,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龙头相比,具有上出水和下出水的功能,且操作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换出水龙头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下出水口出水);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上出水口出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换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切换机构;龙头本体上设有出水嘴6,且出水嘴6上开有上下相对应的上出水口 61和下出水口 62 (如图3所示);切换机构包括棘轮导轨套2、棘轮套3、棘轮芯7、密封圈11、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8;其中,棘轮导轨套2中设有上下相通的腔体,该腔体的腔壁上沿其轴向开有多个底端非封闭的导槽21,相邻的导槽21之间分别由一筋条22相互隔开;该棘轮导轨套2装在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处;棘轮套3中设有上下相通的腔体,该棘轮套3的外侧壁底部周圈设有多个第一卡齿31,该棘轮套3的下段套装于棘轮导轨套2的腔体内,且其各个第一卡齿31分别滑动配合在棘轮导轨套的各个导槽21中;棘轮套3的外侧壁和棘轮导轨套2的腔壁之间还密封配合有一个第一 0型圈15;棘轮芯7的侧壁顶部周圈设有若干个第二卡齿71 ;该棘轮芯7的上段活动配合于棘轮套3下方的棘轮导轨套2内,其且各个第二卡齿71随棘轮芯7的上下移动滑动配合于棘轮导轨套的导槽21中或限位于棘轮导轨套的筋条22的下方;棘轮芯7的底部由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伸至出水嘴6的腔内,密封圈11套装在棘轮芯7的侧壁底部,以随棘轮芯7 的上下移动封堵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或下出水口 62 ;第一弹簧4张顶配合在棘轮套3和棘轮芯7之间,第二弹簧8套装在棘轮芯7上。作为一种优选,切换机构还包括一个用于安装棘轮导轨套2的第一螺纹套5 第一螺纹套5中设有一上下相通的腔体,该第一螺纹套5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内,棘轮导轨套2的底部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套5的另一端内;该第一螺纹套5的腔壁底部设有一个第一环形台阶51,所述第二弹簧8正是张顶配合在棘轮芯7的侧壁顶部与该第一螺纹套的第一环形台阶51的台面之间;这里,第一螺纹套5的腔壁与棘轮导轨套2的外侧壁之间还密封配合有一个第二 0型圈13,第一螺纹套5的外侧壁与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之间还密封配合有一个第三0型圈12。针对上述第一弹簧4,是在棘轮套3的腔体的腔壁上设置一个倒置的第二环形台阶32,在棘轮芯7的顶端设置一个凸柱72,再使第一弹簧4张顶配合在棘轮套的第二环形台阶32的台面和棘轮芯的凸柱72之间。作为一种优选,上述棘轮导轨套的各条筋条22的底面分别为沿棘轮导轨套2的同一圆周方向倾斜的斜面,且各条筋条22的斜面的斜率相同;棘轮芯的第二卡齿71的数量少于棘轮导轨套的导槽21的数量,且棘轮芯的各个第二卡齿71的顶面分别为沿棘轮芯7的同一圆周方向倾斜并适配于棘轮导轨套2的各条筋条底面的斜面;棘轮套的第一卡齿31的数量与棘轮导轨套的导槽21的数量相同,棘轮套的各个第一卡齿31的底面分别为V型面。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第一起泡器10、一个第二螺纹套9和一个第二起泡器1 ;第二螺纹套9中设有一个上下相通的腔体,该第二螺纹套9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内,并采用一个第四0型圈16进行密封;第一起泡器10的顶部螺纹连接于该第二螺纹套9的另一端内,并采用一个第一平垫17进行密封;第二起泡器1为摇摆起泡器,它安装在棘轮套3上,并采用一个第二平垫14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换出水龙头,其可以是感应式龙头,也可以手动式出水龙头。 请参见图3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呈开启状态,因此,当出水嘴内的水路开启时,水流从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流出(如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当需要使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出水时,用手向下推动棘轮套3,使该棘轮套的第一卡齿31沿棘轮导轨套 2的各个导槽21向下滑动,并推动棘轮芯7向下运动。在棘轮芯7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其第二卡齿71沿棘轮导轨套的导槽21向下运动,并压缩第二弹簧8。当棘轮芯7向下运动到位时(即,棘轮芯的第二卡齿71滑出棘轮导轨套的导槽21,并通过小角度偏转限位于棘轮导轨套2的筋条22的底面),套装在棘轮芯7底部的密封圈11刚好被推至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中,故此时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由密封圈11所密封,水流由出水嘴的腔内通过棘轮芯7 与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之间的空隙向上喷出(如图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人手松开后,棘轮套3受第一弹簧4的弹力作用向上移动,直至其各个第一卡齿31卡置于棘轮导轨套的各个导槽21的上槽壁;棘轮芯的第二卡齿71仍然限位于棘轮导轨套的筋条22的底面,第二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如图4所示)。当需要使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出水时,用手向下推动棘轮套3,使该棘轮套的第一卡齿31沿棘轮导轨套的各个导槽21向下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4。此时,棘轮芯7的顶部受第一弹簧4的推动作用,并经过小角度偏转后,使其各个第二卡齿71进入棘轮导轨套的导槽21中,并沿着棘轮导轨套的导槽21向上滑动(此时,人手即可松开)。这里,由于棘轮芯的各个第二卡齿71的顶面和棘轮导轨套的各个筋条22的底面为相互匹配的斜面, 因此只需棘轮芯7发生小角度偏转,即可使其各个第二卡齿71进入棘轮导轨套的导槽21 中。随着棘轮芯7的向上运动,密封圈11也跟着向上运动,并在棘轮芯7运动到位后,密封圈11封堵于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处,因此,此时在出水嘴内的水路开启下,水流即可沿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向下喷出(如图3的虚线箭头所示)。人手松开后,棘轮套3受第一弹簧4的弹力作用向上移动,直至其各个第一卡齿31卡置于棘轮导轨套的各个导槽21的上槽壁,棘轮芯7的顶端限位于棘轮套的各个第一卡齿31的下方,第一弹簧4受棘轮芯7的作用处于压缩状态(如图3所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换出水龙头,只需通过人手推动棘轮套3,即可轻松切换出水嘴6的出水状态,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出水或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出水。在出水嘴的下出水口 62出水状态下,用户可以进行洗手、接水、 洗涤物品等;在出水嘴的上出水口 61出水状态下,用户可以进行洗脸、喷脸、漱口等。因此, 本实用新型以简单的操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换出水龙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切换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该龙头本体上设有出水嘴;其特征在于出水嘴上开有上下相对应的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 ;还包括一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包括棘轮导轨套,它设有上下相通的腔体,该腔体的腔壁上沿其轴向开有多个底端非封闭的导槽,且相邻的导槽之间分别由一筋条相互隔开;该棘轮导轨套装在出水嘴的上出水口处;棘轮套,它设有上下相通的腔体;该棘轮套的外侧壁底部周圈设有多个第一卡齿,该棘轮套的下段套装于棘轮导轨套的腔体内,且其各个第一卡齿分别滑动配合在棘轮导轨套的各个导槽中;棘轮芯和密封圈,棘轮芯的侧壁顶部周圈设有若干第二卡齿;该棘轮芯的上段活动配合于棘轮套下方的棘轮导轨套内,其且各个第二卡齿随棘轮芯的上下移动滑动配合于棘轮导轨套的导槽中或限位于棘轮导轨套的筋条的下方;棘轮芯的底部由出水嘴的上出水口伸至出水嘴的腔内,密封圈套装在棘轮芯的侧壁底部,以随棘轮芯的上下移动封堵出水嘴的上出水口或下出水口;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张顶配合在棘轮套和棘轮芯之间,第二弹簧套装在棘轮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一第一螺纹套,该第一螺纹套中设有一上下相通的腔体;第一螺纹套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出水嘴的上出水口内,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底部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套的另一端内;该第一螺纹套的腔壁底部设有一第一环形台阶,所述第二弹簧张顶配合在所述棘轮芯的侧壁顶部与该第一螺纹套的第一环形台阶的台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套的腔体的腔壁上设有一倒置的第二环形台阶,所述棘轮芯的顶端设有一凸柱,所述第一弹簧张顶配合在所述棘轮套的第二环形台阶的台面和所述棘轮芯的凸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各条筋条的底面分别为沿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同一圆周方向倾斜的斜面,且各条筋条的斜面的斜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芯的第二卡齿的数量少于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导槽的数量,所述棘轮芯的各个第二卡齿的顶面分别为沿所述棘轮芯的同一圆周方向倾斜并适配于所述筋条的底面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套的第一卡齿的数量与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导槽的数量相同,所述棘轮套的各个第一卡齿的底面分别为V型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一0型圈,该第一0型圈密封配合在所述棘轮导轨套的腔壁与所述棘轮套的外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第二0型圈和第三0型圈,第二 0型圈密封配合在所述第一螺纹套的腔壁与所述棘轮导轨套的外侧壁之间,第三0型圈密封配合在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出水嘴的上出水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一起泡器和一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套中设有一上下相通的腔体,该第二螺纹套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出水嘴的下出水口内,第一起泡器的顶部螺纹连接于该第二螺纹套的另一端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二起泡器,该第二起泡器安装在所述棘轮套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换出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棘轮导轨套、棘轮套、棘轮芯、密封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该龙头本体上设有出水嘴,出水嘴上开有上下相对应的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棘轮导轨套、棘轮套、棘轮芯、密封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组合成一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装在出水嘴的上出水口处。向下推动切换机构的棘轮套,使切换机构的棘轮芯带动密封圈封堵于出水嘴的上出水口或下出水口,即可对出水嘴的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的出水状态进行切换,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文档编号F16K31/44GK202188165SQ20112027634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林孝发, 林孝山 申请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