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温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843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温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混温阀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温阀。
技术背景[0002]目前市面上用来调整混合水温的水龙头大都是以二个陶瓷阀片来作为控制、混合水流的阀体结构。陶瓷阀片的特点是硬度高且耐磨耗,因此使用陶瓷阀片的水龙头通常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0003]但是,使用陶瓷阀片的水龙头,在使用一段长时间后,会因为水管中的沙粒、锈垢等杂质进入两个陶瓷阀片当中,而造成两个陶瓷阀片卡死无法操作的问题。一旦发生这样的问题,通常无法进行维修,整个水龙头就会无法再继续操作使用,必需更换一个新的水龙头才能再继续使用,这对使用者而言,显然是不便的。[0004]因此,如何设计出能便于维修且易于使用之水龙头混温阀便成为本实用新型之首要目的。[0005]其次,在某些建筑中为了方便各种管路的配设,会将隔间墙的两侧都设计成浴室等可以供水的空间。请参考图12,其系建筑物局部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两面隔间墙 81,82之间是为一个管道间83,管道间83里会配置纵向延伸的热水管84与冷水管85,而隔间墙81、82的两侧分别是一供水空间(如浴室)86、87,而热水管84与冷水管85则分别向两个供水空间86、87延伸出热水支管841、842与冷水支管851、852,这样两个供水空间86、 87便能共享一组热水管84与冷水管85。[0006]但是,现有的水龙头都已经被制成固定的规格,即水龙头的左侧是热水的进水管路,水龙头的右侧是冷水管的进水管路,如此规格的水龙头用在图12中所示的供水空间87 是适用的,但如果要用在图12中所示的供水空间86就不合用了,因为对现有的水龙头规格而言,供水空间86的冷、热水进水管路的配置方向是相反的。[0007]遇到这样的状况,就可能要再另外以转接管路将冷、热水进水管路的配置方向导正,或是另外配置一组冷、热水管,才能搭配现有的水龙头来使用,这显然也是一种不便。[0008]因此,如何设计出能适用于不同的冷、热水进水管配置方向之水龙头混温阀便成为本实用新型之次要目的。实用新型内容[0009]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温阀,通过将混合水温的管路设置于心轴上,且心轴是以可组卸的形态安置于座体的容置空间中,旨在便于维修与使用。[0010]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相对设置的两出水管,且心轴可依需变换方向安装,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冷、热水进水管配置方向之混温阀。[0011]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混温阀至少由一座体与一心轴所组成,该座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进水管与一第二进水管,以及相对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且该座体中具有一容置空间以供该心轴以可旋轴的形态设置,该第一进水管分岐为一第一上进水管与一第一下进水管,该第一上进水管与该第一下进水管远离该第一进水管之一端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贯通,该第二进水管分岐为一第二上进水管与一第二下进水管,该第二上进水管与该第二下进水管远离该第二进水管之一端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贯通,并且该第一上进水管与该第二上进水管系位于相同的高度,该第一下进水管与该第二下进水管系位于相同高度,而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贯通,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系位于相同高度,并且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系位于该第一上进水管与该第一下进水管之间的高度位置,而该心轴内部具有一腔室,该腔室设有一平衡阀,该平衡阀系将该腔室区隔成一上腔室与一下腔室,而该心轴对应该第一进水管的高度设有一上进水口, 该上进水口系贯通至该上腔室,且该上进水口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上进水管或该第二上进水管,而该心轴对应该第一下进水管的高度设有一下进水口,该下进水口系贯通至该下腔室,且该下进水口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下进水管或该第二下进水管,而且该上进水口与该下进水口系呈径向相对地的形态,另该心轴对应该第一出水管的高度设有一上出水口与一下出水口,该上出水口系贯通至该上腔室,该下出水口系贯通至该下腔室,且该上出水口与该下出水口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出水管或第二出水管。[0012]由于本实用新型系将混合水温的管路设置于心轴,且心轴是以可组卸的形态安置于座体的容置空间中,因此可达到便于维修与使用之效用。[0013]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之心轴可以变换安装方向,因此,当该心轴安置之方向是以该上进水口对应该第二上进水管时,该下进水口会对应该第一下进水管,而该上出水口与该下出水口则对应该第一出水管,使混温阀可由该第一出水管出水;反之,当该心轴安置之方向是以上进水口对应该第一上进水管时,该下进水口即对应该第二下进水管,而该上出水口与该下出水口则对应该第二出水管,使混温阀可由该第一出水管出水,如此即可达到适用于不同的冷、热水进水管配置方向之功效。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的立体外观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的俯视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的立体分解图;[0017]图4为图2中A-A剖线之剖视图;[0018]图5为图2中B-B剖线之剖视图;[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的心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00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四;[00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混温阀使用时的配置图;[0025]图12为建筑物局部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00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28]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温阀的较佳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中A-A剖线之剖视图;图5为图2中B-B剖线之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心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29]该混温阀1包括一座体10、一衬套20、一心轴30与一平衡阀40。[0030]该座体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进水管11与一第二进水管12,以及相对的一第一出水管13和一第二出水管14,且该座体10中具有一容置空间15,该容置空间15为圆柱状, 且该容置空间15之一端具一有开口 151,使该衬套20、心轴30与平衡阀40能由该开口 151 组装于该容置空间15中,而该容置空间15相对于该开口 151之一端为封闭之形态,并且该座体10对应该开口 151设有一盖体16用以挡止组装于该容置空间15中之衬套20、心轴 30。[0031]该第一进水管11分岐为一第一上进水管111与一第一下进水管112,该第一上进水管111与该第一下进水管112远离该第一进水管11之一端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15相贯通,该第二进水管12分岐为一第二上进水管121与一第二下进水管122,该第二上进水管 121与该第二下进水管122远离该第二进水管12之一端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15相贯通,并且该第一上进水管111与该第二上进水管121系位于相同的高度,该第一下进水管112与该第二下进水管122系位于相同高度。[0032]该第一出水管13和第二出水管14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15相贯通,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出水管13具有纵向间隔排列的一第一上出水孔131与一第一下出水孔132以与该容置空间15相贯通,而该第二出水管14同样具有纵向间隔排列的一第二上出水孔141 与一第二下出水孔142以与该容置空间15相贯通。[0033]该第一出水管13和第二出水管14系位于相同高度,并且该第一出水管13和第二出水管14系位于该第一上进水管111与该第一下进水管112之间的高度位置。[0034]该衬套20为套设于该容置空间15中,俾以区隔该座体10与该心轴30,该衬套20 与该座体10结合固定,且该心轴30可于该衬套20中相对转动,为了固定该衬套20,该座体10于该容置空间15的开口 151处凹设有径向相对的二凹槽152、153,而该衬套20对应该二凹槽152、153分别设有凸块201、202,俾由各凸块201、202分别嵌卡于各凹槽152、153 中以定位该衬套20。[0035]该衬套20对应该座体10之第一上进水管111、第一下进水管112、第二上进水管 121与第二下进水管122以及座体10的第一上出水孔131与第一下出水孔132分别具有一第一孔21、一第二孔22、一第三孔23、一第四孔M、一第五孔25与一第六孔沈,用来供给水流通过,并且该衬套20与该座体10之间设有二个第一止水件27,于本实施例中,各该第一止水件27均系由二个环部271、272以及连接两环部271、272的两个纵部273、274所构成, 用以区隔该第一孔21、第三孔23、第五孔25及第六孔沈、第二孔22、第四孔对。[0036]该心轴30为可旋轴地设置于该衬套20之中,该心轴30内部具有一腔室31,该腔室31由该心轴30之一端贯穿该心轴30,并于该腔室30穿出该心轴30的一端组设一塞体 32,用来供给前述之平衡阀40之组装于该腔室31中,且该平衡阀40系将该腔室31区隔成一上腔室311与一下腔室312,该平衡阀40的作用及技术属于现有的知识,在此不予赘述。[0037]该心轴30对应该第一进水管111的高度设有一上进水口 33,该上进水口 33沿圆周延伸有一幅度(于本实施例中约为90° 120° )且贯通至该上腔室311,且该上进水口 33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上进水管111或该第二上进水管121,而该心轴30对应该第一下进水管112的高度设有一下进水口 34,该下进水口 34系沿圆周延伸有一幅度(于本实施例中约为90° 120° )且贯通至该下腔室312,且该下进水口 34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下进水管112或该第二下进水管122,而且该上进水口 33与该下进水口 34呈径向相对的形态。[0038]另外,该心轴30对应该第一出水管13的第一上出水孔131与第一下出水孔132 的分别设有一上出水口 35与一下出水口 36,该上出水口 35贯通至该上腔室311,该下出水口 36贯通至该下腔室312,且该上出水口 35与该下出水口 36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出水管13的第一上出水孔131与第一下出水孔132或第二出水管14的第二上出水孔141与第二下出水孔142。[0039]于本实施例中,该心轴30之上出水口 35与该下出水口 36为上下间隔、左右交错, 如图6所示,该上出水口 35系相对邻近该上进水口 33,而该下出水口 36相对邻近该下进水口 34,且该上出水口 35与该下出水口 36均沿圆周延伸有一幅度(于本实施例中约为 80° 100° ),而该上出水口 ;35邻近该上进水口 33之一段为一大开口段;351,而该下出水口 36邻近该下进水口 34的一段为一大开口段361,且该上出水口 35之大开口段351与该下出水口 36的大开口段361相互错开。藉此,使该上出水口 35与该下出水口 36可同时或分别对应该第一出水管13的第一上出水孔131与第一下出水孔132,或使该上出水口 35 与该下出水口 36可同时或分别对应该第二出水管14的第二上出水孔141与第二下出水孔 142。[0040]该心轴30外缘套设有数个止水件,用以区隔该上进水口 33、该上出水口 35、该下出水口 36与该下进水口 34。于本实施例中,前述之止水件包括二第二止水件37与一止水环38,各该第二止水件37均系由二个环部371、372以及连接两环部371、372的数个纵部 373、374所构成,使各该第二止水件37与该止水环38可分别区隔上进水口 33、下进水口 34、上出水口 35与下出水口 36。[0041]而该心轴30之一端延伸有一杆部39,该杆部39系延伸穿出该容置空间15,用于操作该心轴30的转动。[0042]另外,该衬套20延伸出该容置空间15的部份凸出有一固定片51,而该心轴30对应该固定片51设有一定位组件52,通过该固定片51与该定位组件52可限制该心轴30转动之角度范围。该固定片51与该定位组件52之技术系属习知,且非属本实用新型之创作范围,故不再予详细说明。[0043]就实务上而言,该座体通常是由金属材料铸造而成,而该心轴亦为金属材质,而设置于该座体与该心轴之间的衬套则是由塑料或青铜等材质所制成,通过不同软硬度材质的搭配,使座体、心轴较不易磨损。如此一来,万一有沙粒、锈垢等杂质进入本实用新型的混温阀中,由于座体与心轴均由较硬的金属材质制成,而衬套则是由塑料等较软的材料制成,因此刮伤、磨耗等问题会集中于衬套,遇有损坏时,也可以轻易地进行拆卸与更换,进而达到便于维修与使用之功效。[0044]请参考图7至图10,其系本实用新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之一,图中系表示该混温阀处于关闭之状态;图8为本实用新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图中系表示该混温阀处于冷水出水之状态;图9为本实用新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图中系表示该混温阀处于冷、热水混温出水之状态;图 10为本实用新型混温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四,图中系表示该混温阀处于热水出水之状态。于图7至图10中为清楚呈现心轴的位置,故将衬套部份省略未予绘示。[0045]首先请参考图7,该混温阀1于常态之下系将该第一进水管11与热水管衔接,并将第二进水管12与冷水管衔接。当该心轴30未被转动时,该上进水口 33系于图7中所示之正面中央的位置,而该下进水口则位于图7中背面中央(图中未示)的位置,亦即该上进水口 33与该下进水口 34都不会对到第一上进水管111、第一下进水管112、第二上进水管 121或第二下进水管122的其中任一者,而使该混温阀1处于关闭的状态。[0046]请参考图8,当使用者将心轴30向右扳转一段角度之后,该上进水口 33的局部会对合到该第二上进水口 121,且该上出水口 35的大开口段351会对到第一上出水孔131,使冷水由该第二上进水管121经由该上进水口 33进入心轴30的上腔室,再由该上出水口 35 经第一上出水孔131流入第一出水管13后输出;同时,该心轴30的下进水口 34的局部会对合到该第一下进水口 112,但该下出水口 36未与第一下出水孔132对合,因此热水仅会由该下进水口 ;34进入心轴30的下腔室,而不会流入该第一出水管13,因此图8所示之状态为冷水出水之状态。[0047]再请参考图9,当使用者将心轴30再向右扳转一段角度之后,该上进水口 33会对合到该第二上进水口 121,且该上出水口 35会对到第一上出水孔131,使冷水由该第二上进水管121经由该上进水口 33进入心轴30的上腔室,再由该上出水口 ;35经第一上出水孔 131流入第一出水管13后输出;同时,该心轴30的下进水口 34会对合到该第一下进水口 112,且该下出水口 36会对到第一下出水孔132,使热水由该第一下进水管112经由该下进水口 34进入心轴30的下腔室,再由该下出水口 36经第一下出水孔132流入第一出水管13 后输出,因此图9所示之状态为冷、热水混合的温水出水状态。[0048]请再参考图10,当使用者再继续将心轴30向右扳转一段角度之后,该上进水口 33 仍有局部对合到该第二上进水口 121,但该上出水口 35已经与该第一上出水孔131错开而未对合,因此冷水不会再由该第一上出水孔131流出;同时,该心轴30的下进水口 34会对合到该第一下进水口 112,且该下出水口 36之大开口段361正与第一下出水孔132对合,因此热水会由该下进水口 34进入心轴30的下腔室,再由该第一下出水孔132流入该第一出水管13后输出,因此图10所示之状态为热水出水之状态。[0049]最后请参考图11,其系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之配置图。当冷、热水的配向正常时(如图11中所示之下方位置),该混温阀1是以第一进水管11与热水管相衔接,而第二进水管 12系与冷水管相衔接,并且由该第一出水管13出水;而当冷、热水管之配向相反时(如图 11中所示之上方位置),同样地将第一进水管11与热水管相衔接,并将第二进水管12与冷水管衔接,再以工具将衬套与心轴转向180 □后重新定位,如此一来,该心轴之上进水口会对应该第一上进水管,该下进水口即对应该第二下进水管,且该上出水口与该下出水口系对应该第二出水管,而可由该第二出水管14出水。[0050]经由前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之混温阀可达到适用于不同的冷、热水管配置方向之功效。[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混温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该座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进水管与一第二进水管,以及相对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且该座体中具有一容置空间,该第一进水管分岐为一第一上进水管与一第一下进水管,该第一上进水管与该第一下进水管远离该第一进水管之一端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贯通,该第二进水管分岐为一第二上进水管与一第二下进水管,该第二上进水管与该第二下进水管远离该第二进水管之一端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贯通,而该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系分别与该容置空间相贯通;一心轴,可旋轴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心轴内部具有一腔室,该腔室设有一平衡阀, 该平衡阀系将该腔室区隔成一上腔室与一下腔室,而该心轴对应该第一进水管的高度设有一上进水口,该上进水口系贯通至该上腔室,且该上进水口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上进水管或该第二上进水管,而该心轴对应该第一下进水管的高度设有一下进水口,该下进水口系贯通至该下腔室,且该下进水口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下进水管或该第二下进水管,而且该上进水口与该下进水口系呈径向相对地的形态,另该心轴对应该第一出水管的高度设有一上出水口与一下出水口,该上出水口系贯通至该上腔室,该下出水口系贯通至该下腔室,且该上出水口与该下出水口可选择性地对应该第一出水管或第二出水管;藉此,当该上进水口对应该第二上进水管时,该下进水口对应该第一下进水管,因而该上出水口与该下出水口则对应该第一出水管;反之,当该心轴之上进水口对应该第一上进水管时,该下进水口即对应该第二下进水管,而该上出水口与该下出水口则对应该第二出水管。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呈圆柱状,且所述容置空间之一端具有一开口,所述容置空间相对于该开口另一端为封闭之形态。
3.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对应所述开口设有一盖体用以挡止组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心轴。
4.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进水管与所述第二上进水管位于相同的高度,而所述第一下进水管与所述第二下进水管位于相同高度。
5.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相同高度。
6.如权利要求第5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一上进水管与所述第一下进水管之间的高度位置。
7.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第一上进水管与所述第一下进水管之间的高度位置。
8.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具有纵向间隔排列的一第一上出水孔与一第一下出水孔以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贯通,且所述第一上出水口与所述第一下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心轴的上出水口与下出水口相对应,而所述第二出水管具有纵向间隔排列的一第二上出水孔与一第二下出水孔以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贯通,且所述第二上出水口与所述第二下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心轴的上出水口与下出水口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设有一衬套,用以区隔所述座体与所述心轴,所述衬套与所述座体结合固定,而所述心轴可于该衬套中相对转动,并且所述衬套对应所述座体的第一上进水管、第一下进水管、第二上进水管与第二下进水管以及该心轴的上出水口、下出水口分别具有一第一孔、一第二孔、一第三孔、一第四孔、 一第五孔与一第六孔,用于提供水流通过。
10.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与所述座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止水件,用以区隔该第一孔、第三孔、第五孔及第六孔、第二孔、第四孔。
11.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材料包括塑料或青铜。
12.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邻近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处凹设有径向相对的两凹槽,而所述衬套对应该二凹槽分别设有一凸块,通过各所述凸块分别嵌卡于各所述凹槽中用来定位所述衬套。
13.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的上进水口与所述下进水口径向相对,且所述上进水口与所述下进水口均沿圆周延伸有一幅度。
14.如权利要求第13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水口与所述下进水口均沿圆周延伸约90° 120°。
15.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的上出水口与所述下出水口上下间隔、左右交错,所述上出水口相对邻近所述上进水口,而所述下出水口相对邻近所述下进水口,且所述上出水口与所述下出水口均沿圆周延伸有一幅度,使所述上出水口与所述下出水口可同时或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出水管,或使所述上出水口与所述下出水口可同时或分别对应该第二出水管。
16.如权利要求第15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水口邻近所述上进水口之一段为一大开口段,而所述下出水口邻近所述下进水口的一段为一大开口段,且所述上出水口之大开口段与所述下出水口的大开口段相互错开。
17.如权利要求第15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水口与所述下出水口均沿圆周延伸约80° 100°。
18.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外缘套设有数个止水件, 用以区隔所述上进水口、所述上出水口、所述下出水口与所述下进水口。
19.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之一端延伸有一杆部,所述杆部延伸穿出所述容置空间,用来转动所述心轴。
20.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之混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之腔室由所述心轴之一端贯穿所述心轴,并于所述腔室穿出所述心轴的一端组设一塞体,俾供所述平衡阀之组设于该腔室中。
专利摘要一种混温阀,其主要是由一座体与一心轴所组成,座体分别具有径向相对的两进水管以及两出水管,两进水管分别分岐为不同高度位置的上、下进水管,而两出水管则位于上、下进水管之间的高度,心轴是以可转动的形态组装于座体中,心轴对应上进水管的高度具有上进水口,对应下进水管的高度具有下进水口,且心轴对应两出水管的高度设有上、下出水口。藉此,心轴可拆卸以便于维修、更换,且心轴可以变换安装方向,以改变进水与出水的方向,来配合不同配置方向的冷、热水进水管使用。
文档编号F16K11/08GK202302095SQ20112035821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张沅皓, 洪居万, 罗宗义, 谢进侦 申请人:深圳成霖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