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型材联接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091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业型材联接螺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型材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
背景技术
在工业型材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联接螺母,联接螺母与螺栓配套用于紧固螺母与螺栓头部之间的被联接件。通常情况下,联接螺母与螺栓上的螺纹能够自锁,螺母、螺栓头部支撑面与被联接件支撑面三者被拧紧后互相之间存在着摩擦力,因此,在静载荷且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可保证联接自锁而不松退。但在冲击、振动、变载荷的作用下,或者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联接松动甚至松退,使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严重事故。所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型材联接螺母,设计一种含有防松设计、在冲击、 振动、变载荷的作用下、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不会松动的工业型材联接螺母已为急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有防松设计、在冲击、振动、变载荷的作用下、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不会松动的工业型材联接螺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 由柱状螺母体、螺孔组成,所述螺母体与螺栓头部相对的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折槽,所述折槽与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位置相对且相互咬合。优选的,所述折槽的凹陷深度为所述螺母体的厚度的1/5-4/5之间。优选的,所述折槽底面的长度为所述凸块底面长度的1-1. I倍。优选的,所述折槽的底面的形状为四边形或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凸块的底面相应地分别为相吻合的四边形或锯齿形或波浪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在冲击、振动、变载荷的作用下、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联接螺母不会松动,因为在本技术方案中,根据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的倾斜度、形状、长度等特征在螺母体的边缘处设置了与凸块相吻合的折槽, 在使用时,随着螺栓的转动,联接螺母也随之转动上升,直至上升至与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相接,此时,所述折槽与所述凸块相咬合,螺母的上升、下降、左右移动及旋转皆被凸块阻挡,螺母随之被紧固、卡住,不会松动。总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型材联接螺母,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含有防松设计、在冲击、振动、变载荷的作用下、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不会松动的工业型材联接螺母。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侧面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螺母体;2、螺孔;3、螺栓头部;4、螺母体与螺栓头部相对的表面;5、 折槽;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由柱状螺母体I、螺孔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体I 与螺栓头部3相对的表面4的边缘处设置有折槽5,所述折槽5与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6位置相对且相互咬合。所述螺母体I的形状为柱状。这种形状既包括棱柱,也包括非棱柱的柱状,棱柱中既包括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也包括直棱柱、斜棱柱,非棱柱的柱状中包括底面为圆形的非棱柱、底面有弧线角的非棱柱等,所以,所有适用于工业型材联接的螺母体I 的柱状形状均落入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所述螺母体I与螺栓头部3相对的表面4的边缘处设置有折槽5,所述折槽5与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6位置相对且相互咬合。以上设置的功能在于随着螺栓3的转动,螺母体I便随着转动上升,在螺母体I上与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6位置相对的地方设置折槽5, 使得所述凸块6能够与上升的所述折槽5相互咬合,从而实现紧固、卡住螺母体I的技术效果。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所述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的基础之上,所述折槽5的凹陷深度为所述螺母体I的厚度的1/5-4/5之间。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适当的所述折槽5的凹陷深度。比如当螺母体I的厚度较大时,比如2cm,则所述折槽5的凹陷深度可设置为所述螺母体I的厚度的4/5 ;当螺母体I的厚度适中时,比如1cm,则所述折槽5的凹陷深度可设置为所述螺母体I的厚度的1/2 ;当螺母体I的厚度较小时,比如0. 5cm,则所述折槽5的凹陷深度可设置为所述螺母体I的厚度的1/5。以上对于所述折槽5的凹陷深度的设置适当,这种设置的功能在于既可以保证所述螺母体I上的折槽5与所述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6能够紧密连接,也可以保证螺母体I的结构稳固,不易在冲击、振动、变载荷的作用下、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被折断。所以,凡是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折槽5的所有适当的凹陷深度均落入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二所述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的基础之上,所述折槽5底面的长度为所述凸块6底面长度的1-1. I倍。这种设置的功能在于当所述折槽5底面的长度为所述凸块6底面长度的I倍,保证所述折槽5底面与所述凸块6底面能够刚好密合连接,达到所述折槽5与凸块6相互咬合的技术效果;当所述折槽5底面的长度为所述凸块6底面长度的I. I倍,保证所述折槽5底面与所述凸块6底面能够顺利连接进而密合连接,达到所述折槽5与凸块6相互咬合的技术效果。所以,凡是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所述折槽5底面的长度均落入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所述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的基础之上,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为四边形或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凸块6的底面相应地分别为相吻合的四边形或锯齿形或波浪形。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适当的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比如所述凸块6的底面为四边形,相应的,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为四边形,这样所述凸块6的底面可以与上升后的所述折槽5的底面相吻合从而紧密连接;比如所述凸块6的底面为锯齿形,相应的,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为锯齿形,而且所述凸块6的底面的锯齿与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锯齿位置交错,当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锯齿上升至所述凸块6的底面时,所述凸块6的底面的锯齿与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锯齿能够恰好吻合从而紧密连接;比如所述凸块6的底面为波浪形,相应的,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为波浪形,如果所述凸块6的底面的波浪形部分为突起状,则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波浪形部分为凹陷状,如果所述凸块6 的底面的波浪形部分为凹陷状,则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波浪形部分为突起状,并且所述凸块6的底面与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波浪形部分位置相对,当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波浪形部分上升至所述凸块6的底面时,所述凸块6的底面的波浪形部分与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波浪形部分能够恰好吻合从而紧密连接。以上对于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应如何设置列举了几个具体实施例,这种设置的功能在于保证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与所述凸块6的底面的形状相吻合,从而保证所述凸块6的底面可以与上升后的所述折槽5的底面紧密连接, 从而螺母体I能够被所述凸块6紧固、卡住。所以,凡是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均落入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时,先测量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6与螺母体I的接触面也即螺母体I的底面的倾斜度、形状、长度等特征,再根据该特征在螺母体I的边缘处设置与凸块6底面相吻合的折槽5,然后将联接螺母放入内部含凸块6的工业型材的槽缝中, 使设置有折槽5的螺母体I的折槽5与凸块6位置相对,转动螺栓3,螺母体I随着转动上升,直至上升至与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6相接,此时,在螺母体I上设置的折槽5与所述凸块6相咬合,螺母的上升、左右、及旋转皆被凸块6阻挡,螺母随之被紧固、卡住,不会松动。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可知,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由柱状螺母体(I)、螺孔(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体(I)与螺栓头部(3)相对的表面(4)的边缘处设置有折槽(5),所述折槽(5)与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6)位置相对且相互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槽(5)的凹陷深度为所述螺母体(I)的厚度的1/5-4/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槽(5)底面的长度为所述凸块(6)底面长度的1-1. I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槽(5)的底面的形状为四边形或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凸块出)的底面相应地分别为与所述折槽(5)的底面相吻合的四边形或锯齿形或波浪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型材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有防松设计、在冲击、振动、变载荷的作用下、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不会松动的工业型材联接螺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型材联接螺母,由柱状螺母体、螺孔组成,所述螺母体与螺栓头部相对的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折槽,所述折槽与工业型材内部的凸块相吻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折槽与所述凸块能够紧密接合,螺母能够被紧固、卡住,在冲击、振动、变载荷的作用下、在高温、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联接螺母不会松动。
文档编号F16S3/06GK202301384SQ2011204058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付建为 申请人: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