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648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
背景技术
电热水龙头是热水器与水龙头的完美结合体,因其省水省电、即开即用、安装方便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发热体是电热水龙头的关键部位和核心技术,它直接决定了电热水龙头的安全性、加热效果、热效能以及寿命。目前市场上电热水龙头的发热体是螺旋形的紫铜或不锈钢电热管或者利用水电阻衰減法原理的镍铬合金裸丝发热体。螺旋形的紫铜或者不锈钢电热管是铁铬铝发热丝在紫铜或者不锈钢管的中心轴,周壁用结晶氧化镁绝缘,通过结晶氧化镁与紫铜或者不锈钢管包裹实现水电分离。紫铜或者不锈钢的螺旋管直接置于水筒里面通电加热,若氧化镁质量不好或者管体破损致使绝缘不佳的话,铁铬铝发热丝的电直接传至流经的水中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且电热管长期置于水中加热会结水垢,里面的铁铬铝丝会发生氧化发应,这些都会降低发热管的热效能、加热效果、安全性以及寿命。利用水电阻衰減法原理的镍铬合金裸丝发热体是将镍铬合金裸丝直接在水中通电直接加热,裸丝周边的水流是带电的,利用水电阻衰减原理,通过拉长水管的通道将电流减至人体安全的电流。这种加热方式必须确保加热后的水通道是绝缘通道、通道有足够的长度以及火线零点地线三接地。如果通道设计不合理(水电阻衰减不到位)、接地不到位或者用户家里的线路有问题,就随时会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裸丝在水中直接加热容易产生水泡将发热丝烧断造成机子报废与伤亡事故,且裸丝表面容易结水垢与发生氧化反应,降低裸丝的热效能、加热效果、安全性以及寿命。不管是螺旋形的紫铜或不锈钢电热管还是利用水电阻衰減法原理的镍铬合金裸丝发热体都不能干烧,发热体没有被水完全覆盖就容易于烧,一旦干烧烧坏机壳或者爆炸就会危害生命安全与造成机子报废。不管是螺旋形的紫铜或不锈钢电热管还是利用水电阻衰減法原理的镍铬合金裸丝发热体都是将发热元件置于整筒的水中加热,水没有被充分加热就流出去或者被冷水冲凉,水流量开大点流出来的水就不热,加热方式是ー种瞬间线性的加热且加热不均匀。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电热水龙头发热体存在安全性低、寿命短、高消耗、热效率低、加热效果差、干烧、瞬间线性不充分的加热、加热不均匀、易结水垢等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安全性高、寿命长、热效率高的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中,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水路控制系统、上盖、 水电舱筒体、下盖、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隔电导热发热片,上盖、下盖与水电舱筒体配合形成水电分离的封闭式加热舱;所述水电舱筒体内具有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冷水进水通道, 所述水电舱筒体内设有所述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所述水电舱筒体内被沿自身周缘固接环设的若干个隔块将所述水电舱筒体和所述冷水进水通道或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之间隔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相邻的所述水通道之间的所述隔块一端是封闭结构,另一端是空心插孔结构;隔块空心插孔一端插入若干能连通外部电源的隔电导热发热片,所述出水通道包括设于所述水电舱筒体内的冷热水的出水通道,所述水路控制系统控制上述各水通道进出水。作为优选,所述水电舱筒体为圆形、方形或半圆形。作为优选,所述隔块为长方形。作为优选,所述隔电导热发热片由位于内部的电阻、包覆连接于所述电阻外部的导热片、包覆连接于所述导热片外部的绝缘层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电阻的电源连接线组成。作为优选,所述隔电导热发热片为陶瓷发热片或黄蜡纸绝缘导热发热片。作为优选,全部或者部分隔电导热发热片为并联或者串联与外部电源相连。作为优选,所述水电舱筒体的材料为铝合金或铜。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与现有的线性加热现有技术相比,这种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路设计极大地拉长了加热水路,让冷水在这个水路里面实现立体全方位的反复加热,将加热表面积达到最大化,极大地提高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效率与加热效果。ニ、与现有技术相比,真正实现了水电分离,陶瓷发热片绝缘性能良好,并且导热效率极佳,发热片并不与水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热传递给水道里面的水,彻底解决了安全隐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实用的安全性。三、现有技术不能干烧,一干烧就危及生命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发热片可以干烧且经得住长时间的干烧。四、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多组合小功率的加热完全解决了使用时间ー长结水垢的问题,实现了永不结水垢,极大地延长了使用寿命。五、若使水加热到同等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耗电量更小,有效达到节能目的。六、现有技术一旦发热体局部损坏就全部损坏,而多组合的发热片并联使用,部分发热片的损坏并不导致其他发热片的损坏,发热片的质量互不干渉単独工作。且现有技术的发热体损坏后就无法修补,多组合的发热片维修简单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ニ。图3为上盖下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盖的上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上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盖上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上盖下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水电舱筒体下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水电舱筒体上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了水流方向。
4[0029]图10为水电舱筒体侧面结构示意图。[0030]图11为水电舱筒体上部立体结构示意图。[0031]图12为水电舱筒体下部结构示意图。[0032]图13为下盖上部结构示意图。[0033]图14为下盖上部结构示意图。[0034]图15为下盖下部立体结构示意图。[0035]图16为下盖侧面结构示意图。[0036]图17为下盖下部结构示意图。[0037]图18为水压力开关通道下部结构示意图。[0038]图19为水压力开关通道下部立体结构示意图。[0039]图20为水压力开关通道上部立体结构示意图。[0040]图21为水压力开关通道侧面结构示意图。[0041]图22为水压力开关通道上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歩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參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请參阅图I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ー种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中,包括进水通道10、出水通道(图中未示出)、水路控制系统I、上盖2、水电舱筒体3、下盖
7、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8、隔电导热发热片11,上盖、下盖与水电舱筒体配合形成水电分离的封闭式加热舱;所述水电舱筒体内具有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冷水进水通道JS,所述水电舱筒体内设有所述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SY,所述水电舱筒体内被沿自身周缘固接环设的若干个隔块12将所述水电舱筒体和所述冷水进水通道或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之间隔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13 ;相邻的所述水通道13之间的所述隔块一端是封闭结构,另一端是空心插孔结构,其具有插孔14 ;隔块空心插孔一端插入若干能连通外部电源的隔电导热发热片11,所述出水通道包括设于所述水电舱筒体内的冷热水的出水通道15,所述水路控制系统控制上述各水通道进出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压力开关水流通道SY设于所述冷水进水通道内。所述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13设于所述水电舱筒体和所述冷水进水通道之间。当然将所述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13设于所述水电舱筒体和所述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之间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形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 13即可实现本专利的目的。其中,所述水电舱筒体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半圆形等各种形状,所述隔块可以为长方形等不同形状,所述隔电导热发热片由位于内部的电阻、包覆连接于所述电阻外部的导热片、包覆连接于所述导热片外部的绝缘层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电阻的电源连接线组成。 所述隔电导热发热片可以为陶瓷发热片或黄蜡纸绝缘导热发热片等发热片。全部或者部分隔电导热发热片为并联或者串联与外部电源相连,不加限定。所述水电舱筒体的材料优选采用铝合金或铜。其中,封闭式加热舱由上盖、下盖与水电舱筒体三个分离部件配合形成,也可以三者一体形成。[0046]更具体的,被隔离的水通道可以是均等或者不均等的任何形状水道,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均可以是圆形或者其他任何形状,这些通道的位置取决于水路控制系统的结构。发热片的形状取决于空心插孔的形状。加热体的一端最好是上盖位置可以安装一个自动复位ー个手动复位的温控。加热体可以竖放或者横放设置,具体取决于电热水龙头的造型。按照图I、图2所示,电热水龙头由水路控制系统I、上盖2、水电舱筒体3、下盖7、 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8、接线板9、进水通道10等组成。按图3至图7所示上盖由与阀芯对应的进水孔JS、冷水进水口 LS、冷水转接进水孔LS、冷热水出水通道CS、水压カ开关进水通道SY,两个温控WK组成。按图8至图12所示,水电舱筒体这个圆柱体中间是圆柱形的进水通道JS、进水通道中间是圆柱形的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SY;整个圆柱体被上端封闭的长方体隔成若干均等的水流通道,与上盖冷水转接进水孔LS对应的水道区块用隔块与中间圆柱形的进水通道连接一起,使冷水进入筒体以后必须按照图9水流示意所示形成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通道,冷水只有在这些水道里面迂回曲折的反复加热以后才可以从出水通道15流出去。按照图I和图2所示水电舱筒体3的上部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进水通道JS、水压カ 开关水流通道SY是敞开的,但隔块是封闭的,将上盖2与水电舱筒体上部配合连接一起形成封闭的加热舱。按照图12所示水电舱筒体的底部是封闭的,只有隔块空心插孔与进水通道JS、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SY是敞开的;这些隔块空心插孔里面分别插入陶瓷发热片,这些发热片并联一起通电发热,然后将热传递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里面的水,使冷水在隔开的通道里面经过ー连串并联的发热片反复充分加热以后才从出水通道15出去。发热片中间是电阻、电阻两边是导热片,导热片分别与火线、零线导线相连,导热片外面是陶瓷的绝缘层。按照图13至图17所示下盖上部是封闭的,只有发热片插孔对应的部位以及进水通道JS是通的,水压カ开关的水流通道通过转接流入下盖下部的水压カ开关里面。下盖7、上盖2、水电舱筒体3通过螺丝固定一起,在下盖下部将陶瓷发热片并联一起与电源通过接线板相连。按照图18至图22所示,水压カ开关通道上部是封闭的,进水通道通过转接在其下部流出插洞与进水口相连;水压カ开关的水流通道通过转接将水流入其下部的水压カ开关里面。下部通过接线板连接电路。然后按照图I和图2所示通过阀芯水路控制系统将阀芯左边开的时候进水通道里面的水流入冷水通道,再有冷水转接孔进入水电舱,在水电舱内经由迂回曲折的通道从出水ロ出去;往右边开的时候进水通道里面的水流入冷水通道进入迂回曲折不可逆转的通道,同时进水通道里面的水流入水压カ开关,水压カ开关由硅胶帽、 陶瓷顶针、动静触点组成,水压カ开关通道里面的水顶起陶瓷顶针将动静触点闭合启动陶瓷发热片工作,这样冷水在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通道里面通过热传递原理反复立体加热后才从冷热水的出水通道15流出去。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水电完全分离的电热水龙头加热体结构。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水路控制系统、上盖、水电舱筒体、下盖、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隔电导热发热片,上盖、下盖与水电舱筒体配合形成水电分离的封闭式加热舱;所述水电舱筒体内具有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冷水进水通道,所述水电舱筒体内设有所述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所述水电舱筒体内被沿自身周缘固接环设的若干个隔块将所述水电舱筒体和所述冷水进水通道或所述水压カ开关水流通道之间隔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相邻的所述水通道之间的所述隔块一端是封闭结构,另一端是空心插孔结构;隔块空心插孔一端插入若干能连通外部电源的隔电导热发热片,所述出水通道包括设于所述水电舱筒体内的冷热水的出水通道,所述水路控制系统控制上述各水通道进出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电舱筒体为圆形、方形或半圆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块为长方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电导热发热片由位于内部的电阻、包覆连接于所述电阻外部的导热片、包覆连接于所述导热片外部的绝缘层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电阻的电源连接线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电导热发热片为陶瓷发热片或黄蜡纸绝缘导热发热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特征在干,全部或者部分隔电导热发热片为并联或者串联与外部电源相连。
7.如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电舱筒体的材料为铝合金或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水龙头的加热体,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水路控制系统、上盖、水电舱筒体、下盖、水压力开关水流通道、隔电导热发热片,上、下盖与水电舱筒体配合形成水电分离的封闭式加热舱;水电舱筒体内具有连通进水通道的冷水进水通道,水电舱筒体内设有水压力开关水流通道,水电舱筒体内沿自身周缘固接环设的若干个隔块将水电舱筒体和冷水进水通道或水压力开关水流通道之间隔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相邻水通道之间的隔块一端是封闭结构,另一端是空心插孔结构;空心插孔端插入能连通外部电源的隔电导热发热片,水路控制系统控制各水通道进出水。本专利电能转换热能效率高、安全性好,能经住长时间干烧,维修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F16K49/00GK202338691SQ20112051150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应胜 申请人:应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