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转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932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转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具有将两个相互转动配合的部件锁紧防止其相对转动的功能的连接结构,属于一种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螺纹连接是ー种简单、可靠、操作方便的连接结构,使用在诸多的领域,但是,螺纹连接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即,在具有震动的环境中使用吋,螺纹连接容易松脱 。为了防止螺纹产生松脱,出现了许多防松结构,如弾性垫片和开ロ销,防松垫片的防松可靠性不强,而开ロ销又会破坏结构,并且拆卸不便,同时,还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场合。后来就出现了采用増加打保险丝结构实现旋合部分与不动壳体之间相对固定,以实现螺纹防松的功能,这种结构的适应性较广,只要将两个螺纹部件均固定在不动的结构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其缺点,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打保险丝,另一方面在需要旋转分离时,去除保险丝的操作较为麻烦。在需要两体之间结合后还需要快速分离的场合,这种保险丝结构将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防转连接结构,以实现两个相互转动装配的部件之间的防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防转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壳体,固定壳体上设置的装配孔中转动防脱装配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固定壳体的上端凸设有外径大于连接杆直径的旋拧操作帽,固定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沿圆心处在装配孔的轴线上的圆周间隔布设的凸键,旋拧操作帽上设置的滑槽内滑动装配有下端头能伸入相邻两凸键之间的间隙的防转杆,防转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防脱帽,旋拧操作帽上于滑槽的两端处设有与滑槽均径向连通的锁紧孔和解锁孔,锁紧孔的孔壁上具有在防转杆的下端头伸入两凸键之间后与防脱帽挡止配合的锁紧端面,解锁孔的孔壁上具有在防转杆的下端头高于凸键时与防脱帽挡止配合的解锁端面,旋拧操作帽的下端面与防转杆之间设置有使防脱帽与锁紧端面或解锁端面压紧配合的压簧。所述的防脱帽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朝向防转杆的台阶端面,防脱帽通过其小直径端固定在防转杆上,所述锁紧孔和解锁孔均为上段直径大下段直径小的阶梯孔,锁紧端面和解锁端面分别由锁紧孔和解锁孔的阶梯端面形成,锁紧端面和解锁端面在上下方向上平齐,锁紧端面与防脱帽的台阶端面配合,解锁端面与防脱帽的小直径段的端面配合。所述压簧的上端顶压在旋拧操作帽的下端面上,下端顶压在防转杆的下端部凸设的轴环上。所述压簧的上端与旋拧操作帽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穿设在防转杆上。所述的防脱帽通过其下端面向内延伸设置的螺纹孔固定在防转杆上,防转杆上端部设置的螺纹段旋入防脱帽的螺纹孔中。所述的连接杆通过其与装配孔孔壁之间的设置的卡簧防脱装配在装配孔中,装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外环槽,连接杆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内环槽,卡簧的外缘处在外环槽内,卡簧的内缘处在内环槽内。所述的凸键均沿其所在圆周的径向延伸。所述的滑槽沿所述凸键所在圆周的径向延伸。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壳体上转动防脱装配有连接杆,连接杆的旋拧操作帽上设置有通过滑槽连通的锁紧孔和解锁孔,滑槽内滑动装配有防转杆,防转杆的上端设置有防脱帽,在需要相对于固定壳体旋拧连接杆时,将防转杆提起使防脱帽与解锁孔的解锁端面配合,在压簧的作用下,防转杆不会相对于旋拧操作帽移动,这时,防转杆的下端头处在凸键上方,防转杆的下端头与凸键不相干渉,连接杆可以相对于固定壳体自由转动,在需要防止连接杆与固定壳体转动时,将防转杆移向锁紧孔,使得防脱帽与锁紧孔的锁紧端面配合,在压簧的作用下,防转杆会与凸键锁紧配合,可靠防止连接杆与固定壳体之间的转动。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图I中的连接杆与防转杆的装配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仰视图;图7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I中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图8的右视图;图11是图I中固定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转连接结构的实施例,在图广12中,该连接结构的固定壳体5上设置有装配孔8,装配孔8中转动装配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外周面设置有内环槽,装配孔8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外环槽,连接杆9的内环槽与装配孔的外环槽内设置有卡簧10,卡簧10的外缘设置在外环槽内,卡簧10的内缘设置在内环槽内,实现连接杆9与固定壳体5之间的防脱配合。在连接杆9远离固定壳体的上端凸设有旋拧操作帽2,旋拧操作帽2的外径大于连接杆9的直径。固定壳体5的上端面上沿圆周布设有凸键7,各个凸键间隔设置,凸键7所在圆周的圆心处在连接杆9的轴线上,各个凸键7均沿其所在圆周的径向延伸。旋拧操作帽2的上端面上向内延伸设置有盲孔,盲孔的存在减轻了旋拧操作帽2的质量,在旋拧操作帽2的盲孔底壁上设置有沿凸键所在圆周的径向延伸的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装配有防转杆4,防转杆4的上端头上螺接有防脱帽3,防脱帽3上设置有螺纹孔,防转杆4上端头上设置的螺纹端旋入防脱帽3的螺纹孔中。防脱帽3为阶梯柱状,在防脱帽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个朝向防转杆4的台阶端面14。在旋拧操作帽2的盲孔的底壁上设置有ー个锁紧孔12和ー个解锁孔13,锁紧孔12与解锁孔13均与滑槽11径向连通,锁紧孔12和解锁孔13均为上段直径大下段直径小的阶梯孔,锁紧孔12的阶梯端面为锁紧端面,解锁孔13的台阶端面为解锁端面,锁紧端面和解锁端面在上下方向上平齐,锁紧端面与防脱帽3的台阶端面配合,解锁端面与防脱帽3的小直径段的端面配合。在锁紧端面与防脱帽3的台阶端面配合吋,防转杆4的下端头伸入相邻的两个凸键7之间的间隙内并与两个凸键配合,防止旋拧操作帽相对于固定壳体转动,从而防止连接杆相对于固定壳体转动。在解锁端面与防脱帽3的小直径段的端面配合吋,防转杆4相对上移,这时防转杆4的下端头处在凸键的上方,两者互不干渉,连接杆9可以相对与固定壳体5自由转动。防转杆4伸出旋拧操作帽2的下端面的部分上套设有压簧6,压簧6的上端顶压在旋拧操作帽2的下端面上,
压簧6的下端顶压在的防转杆4的下端头处凸设有的轴环上,在压簧6的上端与旋拧操作帽2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垫片15,垫片15穿设在防转杆4上。压簧6作用于防转杆4,使得防转杆4的防脱帽3与锁紧端面或是解锁端面压紧配合,防止防转杆4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于旋拧操作帽2滑动。上述实施例中的凸键的延伸方向为其所在的圆周的径向延伸,挡沿也可以不沿其所在的圆周的径向延伸。上述实施例中的滑槽沿凸键所在的圆周的径向延伸,当然,也可以不沿凸键所在的圆周的径向延伸。上述实施例中的锁紧端面与解锁端面平齐,防转杆4的上升与下降是通过,防脱帽的台阶端面与其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的,实现这种功能的具体结构很多,比如,可以使得锁紧端面与解锁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防脱帽通过同一个端面与锁紧端面与解锁端面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防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壳体,固定壳体上设置的装配孔中转动防脱装配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固定壳体的上端凸设有外径大于连接杆直径的旋拧操作帽,固定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沿圆心处在装配孔的轴线上的圆周间隔布设的凸键,旋拧操作帽上设置的滑槽内滑动装配有下端头能伸入相邻两凸键之间的间隙的防转杆,防转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防脱帽,旋拧操作帽上于滑槽的两端处设有与滑槽均径向连通的锁紧孔和解锁孔,锁紧孔的孔壁上具有在防转杆的下端头伸入两凸键之间后与防脱帽挡止配合的锁紧端面,解锁孔的孔壁上具有在防转杆的下端头高于凸键时与防脱帽挡止配合的解锁端面,旋拧操作帽的下端面与防转杆之间设置有使防脱帽与锁紧端面或解锁端面压紧配合的压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脱帽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朝向防转杆的台阶端面,防脱帽通过其小直径端固定在防转杆上,所述锁紧孔和解锁孔均为上段直径大下段直径小的阶梯孔,锁紧端面和解锁端面分别由锁紧孔和解锁孔的阶梯端面形成,锁紧端面和解锁端面在上下方向上平齐,锁紧端面与防脱帽的台阶端面配合,解锁端面与防脱帽的小直径段的端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的上端顶压在旋拧操作帽的下端面上,下端顶压在防转杆的下端部凸设的轴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的上端与旋拧操作帽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穿设在防转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脱帽通过其下端面向内延伸设置的螺纹孔固定在防转杆上,防转杆上端部设置的螺纹段旋入防脱帽的螺纹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通过其与装配孔孔壁之间的设置的卡簧防脱装配在装配孔中,装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外环槽,连接杆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内环槽,卡簧的外缘处在外环槽内,卡簧的内缘处在内环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键均沿其所在圆周的径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转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槽沿所述凸键所在圆周的径向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转连接结构,其固定壳体的装配孔中转动防脱装配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凸设有旋拧操作帽,固定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沿圆心处在装配孔的轴线上的圆周间隔布设的凸键,旋拧操作帽上设置的滑槽内滑动装配有下端头能伸入相邻两凸键之间的间隙的防转杆,防转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防脱帽,旋拧操作帽上于滑槽的两端处设置有与环槽均径向连通的锁紧孔和解锁孔,锁紧孔的孔壁上具有在防转杆的下端头伸入两凸键之间后与防脱帽挡止配合的锁紧端面,解锁孔的孔壁上具有在防转杆的下端头高于凸键时与防脱帽挡止配合的解锁端面,旋拧操作帽的下端面与防转杆之间设置有使防脱帽与锁紧端面或解锁端面压紧配合的压簧。
文档编号F16B1/04GK202468567SQ20112057252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夏全飞, 雷晓露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