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管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307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管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管器双向通过进行清管的清管止回阀。
背景技术
在较长的输液管道中需要安装止回阀来隔断管路液压或者防止液体回流,止回阀通过阀瓣来对流经阀体的流体介质进行控制,在止回阀的阀瓣两侧安装紧急密封套,通过注入油脂对阀瓣进行紧急密封。在管道使用过一段时间后,需要通过清管器来对管道进行清扫或者排空,有时根据不同的需求,还需要反向通过清管器来对管道进行清扫或者排空。 而现有的一类止回阀的阀瓣与阀体出口端和进口端位于同一轴线上,阻碍了清管器的通过,无法完成清管作业。还有一类止回阀虽然能够使清管器由阀体进口端进入并通过阀体, 但却无法使清管器实现反向通过。即使有一类止回阀能够双向通过清管器,但内部闸板是楔形,上宽下窄,在通过清管器时,容易导致杂质进入腔体内,影响使用。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373147Y,于2009年12月30日公告的一种止回阀,包括一个内部为空腔的阀体,阀体内设有密封件和定位件,定位件固定在阀体内,在定位件和密封件之间设有弹簧,阀体内具有一个与密封件相匹配的密封面,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密封件抵靠在密封面上且形成密封,定位件上具有呈杆状的导向杆,密封件与导向杆之间具有能使密封件沿着导向杆移动的导向结构。虽然该专利中的止回结构能够实现防止流体介质回流的作用,但定位件、密封件以及导向杆等构件均与阀体进口端和出口端位于同一个轴线上,阻碍了清管器的通过,无法完成清管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现有止回阀阀瓣阻碍清管器的通过、无法实现清管、或者只能使清管器单向通过、无法实现反向清管等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止回功能、也可以实现双向通过清管器的功能、并且能够根据使用需要对两种功能进行切换、切换过程中具有高密封性、保证阀体内部清洁的清管止回阀。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清管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盖、贯穿阀盖的阀杆、填料、填料压板和手轮,所述的阀体包括进口端、与进口端同轴线的出口端以及位于阀体中部的腔室,所述的腔室内设置有阀瓣,阀杆与阀瓣顶端相连,所述的腔室包括上腔室、下腔室以及用于导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轨道腔,所述的阀瓣能够在轨道腔内上下调节,所述的轨道腔的两个端面与阀瓣的两个端面相互平行且贴合,所述阀瓣上部设置有止回装置,阀瓣的下部设置有通孔道;当所述的阀瓣位于上腔室顶端时,所述的通孔道与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当所述的阀瓣位于下腔室底端时,所述的止回装置与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阀体内的腔室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中间由轨道腔导通,在腔室内设置阀瓣,阀瓣能够在轨道腔内通过阀杆进行上下调节。阀瓣上部是止回装置、下部是通孔道,当阀瓣向上调节到上腔室顶端时,阀瓣下部的通孔道与阀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位
3于同一个轴线上,能够双向通过清管器进行双向清扫或者排空。由于轨道腔的两端与阀瓣的两个端面平行且贴合,保证密封,因此,在阀瓣上下调节时,能够防止管道内的介质或杂质进入上下腔室内。当阀瓣向下调节到下腔室底端时,阀瓣上部的止回装置与阀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位于同一个轴线上,能够使整个阀门起到止回的作用,防止流经阀体的流体介质倒流。整个阀门能够实现双向通过清管器的功能或者可以实现止回的功能,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进行切换,而且在切换的过程中,不会使流体介质或者杂质进入上下腔室,保证阀体内部清洁。作为优选,所述的止回装置包括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所述的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通过销轴相连,所述的销轴与阀杆平行设置并与阀杆固定连接,所述的销轴上套设有用于压紧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的扭簧。止回装置可以采用双瓣止回结构,采用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将两个止回瓣通过销轴连接。在销轴上套设扭簧,扭簧将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压紧在止回装置的进口端,使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贴合在阀瓣的边缘。当流体介质由阀体的进口端进入阀体时,流体介质推动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使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绕销轴旋转, 能够使流体介质进入止回装置并由阀体的出口端流出。当流体介质回流时,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通过扭簧的弹力恢复原状并与阀瓣贴合,封住止回装置的进口,防止流体介质回流, 起到止回的作用。所述的止回装置也可以包括一个止回瓣,所述的止回瓣上端与阀瓣上端面铰接并通过自身重力盖在阀瓣边缘。止回装置也可以采用单止回瓣的结构,将止回瓣的上端与阀瓣的上端面铰接,止回瓣由于自身重力封盖在阀瓣边缘。当流体介质由阀体的进口端进入阀体时,流体介质推动止回瓣,使止回瓣绕着止回瓣与阀瓣上端面的铰接点旋转,能够使流体介质进入止回装置并由阀体的出口端流出。当流体介质回流时,止回瓣由于自身的重力恢复原状并与阀瓣贴合,封住止回装置的进口,防止流体介质回流,起到止回的作用。作为优选,阀体上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位于阀体与阀盖的连接面上,所述的阀盖上设置有与台阶面相配合的搭接面。在阀体上设置台阶面,台阶面是位于阀体与阀盖的连接面上,阀盖上设置与台阶面相配合的搭接面,台阶面和搭接面均由一圈环面和一圈与环面相垂直的柱面构成。当台阶面与搭接面贴合时,能够增大阀体与阀盖的连接面积,增强阀体与阀盖连接处的密封性。作为优选,下腔室内底面中部设置有阀瓣限位块。下腔室的内底面中部设置有阀瓣限位块,当阀瓣调节至下腔室底端时,下腔室通过阀瓣限位块对阀瓣进行限位。阀瓣限位块与阀瓣的接触面积小,保证阀瓣的两端面始终保持与轨道腔两端贴合,避免下腔室与阀瓣底面的接触面不平整造成阀瓣倾斜,防止流体介质或者杂质进入上下腔室内。作为优选,填料包括上填料和下填料,所述的上填料和下填料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填充一部分填料作为下填料,在下填料上安装有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可以采用弹簧。在弹性元件上再填充一部分填料作为上填料,弹性元件位于上填料和下填料之间。弹性元件能够有效地将填料压板施加的压力均匀的分配给上填料和下填料,使填料函内的所有填料的上下两部分受力均匀。当填料和阀杆摩擦发生磨损时能够进行补偿,有效地避免了填料变形所造成的泄露。作为优选,填料压板与阀盖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所述的填料压板与螺母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填料压板通过螺栓与阀盖相连,在螺栓上的螺母与填料压板之间安装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可以采用蝶形弹簧。利用第二弹性元件来补偿填料的磨损,避免由于填料磨损产生泄露,增强了填料的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与上填料之间设置有上填料垫,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与下填料之间设置有下填料垫。第一弹性元件将填料压板施加的压力均匀的分配到下填料垫上,再通过下填料垫将压力施加给下填料,保证下填料的上表面受力均匀。第一弹性元件将填料压板施加的压力的反作用力均匀的分配到上填料垫上,再通过上填料垫将反作用力施加给上填料,保证上填料的下表面受力均匀。作为优选,所述的轨道腔内表面的两侧设置有紧急密封套,所述的紧急密封套与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在轨道腔内表面的两侧设置紧急密封套,紧急密封套与阀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当阀瓣与轨道腔之间的密封圈损坏时,通过紧急密封套对轨道腔与阀瓣连接处进行紧急密封。本发明还设计了一种清管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盖、贯穿阀盖的阀杆、填料、填料压板和手轮,所述的阀体包括进口端、与进口端同轴线的出口端以及位于阀体中部的腔室,所述的腔室内设置有阀瓣,阀杆与阀瓣顶端相连,所述的腔室包括上腔室、下腔室以及用于导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轨道腔,所述的阀瓣能够在轨道腔内上下调节,所述的轨道腔的两个端面与阀瓣的两个端面相互平行且贴合,所述阀瓣上部设置有止回装置,阀瓣的下部设置有通孔道;当所述的阀瓣位于上腔室顶端时,所述的通孔道与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当所述的阀瓣位于下腔室底端时,所述的止回装置与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所述的止回装置包括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所述的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通过销轴相连,所述的销轴与阀杆平行设置并与阀杆固定连接,所述的销轴上套设有用于压紧左止回瓣和右止回瓣的扭簧,阀体上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位于阀体与阀盖的连接面上,所述的阀盖上设置有与台阶面相配合的搭接面,下腔室内底面中部设置有阀瓣限位块,填料包括上填料和下填料,所述的上填料和下填料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填料压板与阀盖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所述的填料压板与螺母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填料压板与阀盖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所述的填料压板与螺母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与上填料之间设置有上填料垫,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与下填料之间设置有下填料垫,所述的轨道腔内表面的两侧设置有紧急密封套,所述的紧急密封套与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因此,本发明的清管止回阀具备下述优点1、阀体内的腔室包括上腔室、下腔室以及用于导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轨道腔,阀瓣能够在轨道腔内上下调节,阀瓣的上部是止回装置,下部是通孔道,通过阀杆来调节阀瓣的上下运动,当阀瓣向上至上腔室顶端时,通孔道能够双向通过清管器,进行双向清扫或者排空,当阀瓣向下至下腔室底端时,止回装置能够起到止回作用,防止流体介质回流,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对两个功能进行切换;2、轨道腔的两端与阀瓣的两个端面贴合,能够保证阀瓣在上下调节进行切换功能时,轨道腔与阀瓣的贴合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流体介质或者杂质进入上下腔室,能够保证阀体内部清洁;3、填料包括上填料和下填料,在上填料和下填料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保证上填料和下填料受力均匀,避免填料受力不均匀造成填料变形、引起泄漏;4、填料压板通过螺栓和螺母与阀盖相连,在填料压板和螺母之间设置第二弹性元件,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二弹性元件来补偿填料的磨损,避免由于填料磨损产生泄露,增强了填料的密封性。


附图I是实施例I中止回装置闭合状态的一种剖视图附图2是本发明中阀体的一种剖视附图3是附图I中A处局部分解示意附图4是附图I中B-B的剖视附图5是实施例I中止回装置开启状态的一种剖视图附图6是实施例2中止回装置闭合状态的一种剖视图附图7是实施例2中止回装置开启状态的一种剖视图附图8是本发明在清管状态时的一种剖视附图9是本发明在实施例4中的剖视附图10是附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附图11是附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附图12是实施例3中止回装置的一种剖视图。图不说明1_阀杆,2_填料压板,3_手轮,4_阀体,41-进口端,42-出口端,43-上腔室,44-下腔室,45轨道腔,46-台阶面,5-阀盖,51-搭接面,6-阀瓣,61-通孔道,70-止回瓣,71-左止回瓣,72-右止回瓣,73-销轴,74-扭簧,8-阀瓣限位块,9-填料,91-上填料, 92-下填料,10-第一弹性元件,11-螺栓,12-螺母,13-第二弹性元件,14-上填料垫,15-下填料垫,16-紧急密封套,17-注脂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I :如图1、2、3、4所示,一种清管止回阀,包括阀体4、阀盖5,阀体4与阀盖 5相连,在阀盖5上贯穿有阀杆1,在阀杆I上连接有手轮3。在阀盖靠近阀杆I的位置填充有填料9,并通过填料压板2压紧填料9,填料压板2通过螺栓11和螺母12固定连接在阀盖5上,使填料9起到密封作用。阀体4包括进口端41、出口端42以及位于阀体4中部的腔室,进口端41和出口端42位于同一个轴线上。腔室是由上腔室43、下腔室44以及用于将上腔室43和下腔室44导通的轨道腔45,上腔室43的上方与阀盖5相连,通过阀盖5进行密封。在阀体4与阀盖5相连的端面上加工有台阶面46,台阶面46是由一圈环面和一圈与画面相垂直的柱面构成,在阀盖5上加工有与台阶面46相配合的搭接面51,使阀盖5 封盖在阀体I上并采用螺栓固定。台阶面46和搭接面51能够有效地增大阀体4与阀盖5 的连接面积,提高阀体4与阀盖5连接处的密封性。在阀体4中的腔室内安装有阀瓣6,阀瓣6的顶端与阀杆I固定相连,轨道腔45的两个端面与阀瓣6的两个端面平行且贴合,使阀瓣6能够沿轨道腔45的两个端面上下移动。阀瓣6的上部是一个止回装置,阀瓣6的下部是一个通孔道61,通孔道61的直径与进口端41和出口端42的直径相同。在阀体4的下腔室44的内底面一体相连有一个向上凸出的阀瓣限位块8,当阀瓣6的底端端与阀瓣限位块8抵触时,阀瓣6上部的止回装置与进口端41和出口端42位于同一个轴线上,如图8 所示,当阀瓣6上端与阀盖5下端面抵触时,阀瓣6下部的通孔道61与进口端41和出口端 42位于同一个轴线上。在轨道腔45的两端面上安装有紧急密封套16,当轨道腔45与阀瓣 6之间的密封圈损坏时,能够通过注脂阀17对紧急密封套16内进行注脂来达到紧急密封的效果。止回装置包括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销轴73相连,两个销轴73与阀杆I平行设置并固定连接在阀杆I上。在靠近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的销轴上套有扭簧74,扭簧74将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压紧在阀瓣6的边缘,进而封住止回装置的入口,在阀瓣6的边缘增加密封圈,增加左止回瓣71 和右止回瓣72封住止回装置入口时的密封效果。当需要整个清管止回阀起到清管作用时,利用手轮3调节阀杆1,使阀杆I带动阀瓣6沿轨道腔45向上腔室43内移动。阀瓣6向上移动至上腔室43顶部时,阀瓣6的顶端与阀盖5的下端面贴合。如图8所示,此时,阀瓣6下部的通孔道61与阀体4进口端41和出口端42位于同一个轴线上且直径相同,能够使清管器由阀体4进口端41进入,经过通孔道61,再由阀体4出口端42排出进行清扫或者排空。另外,也可以使清管器反向通过阀体 4,由阀体4出口端42进入,经过通孔道61,再由阀体4进口端41排出进行反向清扫或者排空。在阀瓣6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以及在清管器通过阀体4进行清管的过程中,轨道腔45的两个端面与阀瓣6的两个端面贴合,避免阀体内的流体介质或者杂质进入上下腔室内,保证阀体4内部清洁。当管道正常使用,需要整个清管止回阀起到止回作用时,利用手轮3调节阀杆1, 使阀杆I带动阀瓣6沿轨道腔45向下腔室44内移动。阀瓣6向下移动至下腔室44底部时,阀瓣6与阀瓣限位阀8贴合,由于阀瓣限位阀8的宽度小,能够有效地避免阀瓣6底部限位面较宽且不平造成阀瓣6倾斜,导致流体介质或者杂质进入上下腔室内。如图I所示, 此时,阀瓣6上部的止回装置与阀体4进口端41和出口端42位于同一个轴线上。当流体介质由阀体4进口端41进入阀体4内部时,流体介质推动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使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绕着销轴73转动,如图5所示,阀瓣6上部的止回装置呈开启状态,流体介质经过阀瓣6由阀体4出口端42流出。如果流体介质回流,回流的流体介质推动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而且销轴73上的扭簧74通过自身的弹力使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立即恢复原位封住阀瓣6的入口,如图4所示,使整个清管止回阀能够起到止回的作用。整个清管止回阀可以实现双向通过清管器的功能或者实现防止流体介质回流的功能,两种功能能够根据使用的需要来通过手轮3进行切换。轨道腔45两端与阀瓣6的两端平行且贴合,能够有效地对轨道腔45与阀瓣6的贴合面进行密封,在清管止回阀切换功能以及正常使用时,能够防止流体介质或者杂质进入上下腔室,避免对下次使用造成影响, 能够有效地保证阀体4内部清洁。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止回装置只有一个止回瓣70,止回瓣70上下两端的厚度相同,即纵截面为长方形。止回瓣70的上端与阀瓣6上端面铰接,使止回瓣70通过自身的重力封盖在阀瓣6的入口边缘。当流体介质由阀体4进口端41进入阀体4时,流体介质推动止回瓣70,使止回瓣70绕着止回瓣 70与阀瓣6上端面的铰接点旋转,如图7所示,止回装置开启,使流体介质能够经过阀瓣6 由阀体4出口端42排出。如果流体介质回流,流体介质推动止回瓣70,而且由于止回瓣70 自身的重力,能够使止回瓣70立即恢复原位封住阀瓣6的入口,也能够使整个清管止回阀起到止回的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止回瓣70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如图12所示,止回瓣70上端的厚度较小、下端厚度较大,使止回瓣70与阀瓣6上端面的铰接点和止回瓣70的重心并不位于同一条竖直面内,使止回瓣70通过自身重力封盖止回装置入口端的效果更加明显。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填料9包括上填料91和下填料92,在上填料91和下填料92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元件10,第一弹性元件10可以采用弹簧。在第一弹性元件10和上填料91之间安装有上填料垫14,在第一弹性元件10和下填料92之间安装有下填料垫15。当压紧填料压板2时,填料压板2将压力均匀的传递给上填料91,上填料91将压力传递给第一弹性元件10。第一弹性元件10将压力均匀的分配给下填料92、并将反作用力由上填料91的下端分配给上填料91,保证上填料91和下填料92受力均匀,避免填料的上端受力过大造成变形。当上填料91和下填料92与阀杆I摩擦产生变形时,第一弹性元件10能够有效地进行补偿,提高填料的密封性,防止泄漏。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11所示, 在填料压板2和螺母11之间安装有第二弹性元件13,第二弹性元件12可以采用蝶形弹簧。 第二弹性元件13能够有效地补偿填料的磨损,避免由于填料磨损产生的泄露,有效地增强了填料对流经阀体4内的流体介质的密封性。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清管止回阀,包括阀体(4)、阀盖(5)、贯穿阀盖的阀杆(I)、填料(9)、填料压板(2)和手轮(3),所述的阀体(4)包括进口端(41)、与进口端(41)同轴线的出口端(42)以及位于阀体(4)中部的腔室,所述的腔室内设置有阀瓣(6),阀杆(I)与阀瓣(6)顶端相连,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包括上腔室(43)、下腔室(44)以及用于导通上腔室(43)和下腔室(44)的轨道腔(45),所述的阀瓣(6)能够在轨道腔(45)内上下调节,所述的轨道腔(45)的两个端面与阀瓣(6)的两个端面相互平行且贴合,所述阀瓣(6)上部设置有止回装置,阀瓣(6)的下部设置有通孔道(61);当所述的阀瓣(6)位于上腔室(43)顶端时,所述的通孔道(61)与进口端(41)和出口端(42)同轴;当所述的阀瓣(6)位于下腔室(44)底端时,所述的止回装置与进口端(41)和出口端(42)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回装置包括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所述的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通过销轴(73)相连,所述的销轴(73)与阀杆(I)平行设置并与阀杆(I)固定连接,所述的销轴(73)上套设有用于压紧左止回瓣(71)和右止回瓣(72)的扭簧(7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回装置包括一个止回瓣 (70),所述的止回瓣(70)上端与阀瓣(6)的上端面铰接并通过自身重力盖在阀瓣(6)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阀体(4)上设置有台阶面(46),台阶面(46)位于阀体(4)与阀盖(5)的连接面上,所述的阀盖(5)上设置有与台阶面 (46)相配合的搭接面(51)。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下腔室(44)内底面中部设置有阀瓣限位块(8)。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填料(9)包括上填料(91) 和下填料(92),所述的上填料(91)和下填料(9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10)。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填料压板(2)与阀盖(5) 通过螺栓(11)和螺母(12)连接,所述的填料压板(2)与螺母(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填料压板(2)与阀盖(5)通过螺栓(11)和螺母(12)连接,所述的填料压板(2)与螺母(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1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10)与上填料(91)之间设置有上填料垫(14),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10)与下填料(92)之间设置有下填料垫(15)。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清管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腔(45)内表面的两侧设置有紧急密封套(16),所述的紧急密封套(16)与进口端(41)和出口端(42)同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管器双向通过进行清管的清管止回阀。该清管止回阀,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包括进口端、与进口端同轴线的出口端以及位于阀体中部的腔室,所述的腔室内设置有阀瓣,阀杆与阀瓣顶端相连,所述的腔室包括上腔室、下腔室以及用于导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轨道腔,所述的阀瓣能够在轨道腔内上下调节,所述的轨道腔的两个端面与阀瓣的两个端面相互平行且贴合,所述阀瓣上部设置有止回装置,阀瓣的下部设置有通孔道;当所述的阀瓣位于上腔室顶端时,所述的通孔道与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当所述的阀瓣位于下腔室底端时,所述的止回装置与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本发明能够实现双向通过清管器也能够防止回流。
文档编号F16K15/18GK102606774SQ20121007836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蔡勇 申请人:意本阀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