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335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该转轴组件包括固定板、支撑臂、支撑轴套、和支撑底板,固定板用于与液晶屏相连接,支撑臂上设有水平轴和轴孔座,固定板上设有适配套装在水平轴上的转轴孔,用于与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轴孔座轴向与水平轴相垂直,支撑轴套适配在轴孔座中,用于与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支撑轴套的底端连接在支撑底板上,支撑底板固定在底座的内侧。由于采用了可绕水平轴转动以及可绕与水平轴相垂直的支撑轴套转动的转轴组件,不但实现了液晶屏前后大俯仰角度的调整,同时在底座不动的情况之下也实现了该液晶屏左右大观看角度的调整,既避免了在收纳运输以及挂墙安装时对底座进行拆装,又节省了空间。
【专利说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超薄液晶电视和电脑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ー种可任意调节液晶显示器屏幕前后俯仰角度以及左右摆动角度的转轴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如今,从各大电视厂家推出的新款液晶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看,32英寸以下的液晶产品大有呈现出越做越薄的发展趋势。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规的超薄液晶电视或电脑显示器,大都是从正面和侧面看液晶屏部分似乎做得很薄,而从后面看液晶屏的中下部却向外凸出了很大ー块,可见并非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超薄液晶产品。
[0004]而且,现有的液晶电视或电脑显示器,其屏幕的俯仰角度调整范围也太小,更不能在底座不动的情况之下任意地向左或向右调整屏幕的观看角度。
[0005]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前后调整屏幕俯仰角度以及可在底座不动的情况下左右调节屏幕观看角度的转轴组件。
[0007]同时,本发明还提供ー款真正意义上超薄的可任意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
[000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用于设置在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屏与底座之间,其中:该转轴组件包括固定板、支撑臂、支撑轴套、和支撑底板,所述固定板用干与所述液晶屏相连接,所述支撑臂上设有水平轴和轴孔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适配套装在所述水平轴上的转轴孔,用干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轴孔座轴向与所述水平轴相垂直,所述支撑轴套适配在所述轴孔座中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套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支撑底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内側。
[0009]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中:所述水平轴上设有走线槽,所述支撑轴套上设有穿线孔,且所述水平轴位于所述轴孔座的两侧并对称设置。
[0010]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中:所述水平轴上套装有限位垫圈,所述限位垫圈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并通过适配所述定位孔的滚珠限定所述固定板转动角度的定位孔。
[0011]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中:所述支撑底板上向上延伸有用于限定所述支撑臂转动角度的定位柱,所述支撑臂的底部向下延伸有装配后可侧面与所述定位柱相接触的限位卡台。
[0012]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中:所述水平轴上还套装有用于前后调整屏幕时使所述液晶屏的屏幕停留在任意俯仰角度上的第一垫圈组件和第一调节螺母。
[0013]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中:所述支撑轴套上还套装有用于左右调整屏幕时使所述液晶屏的屏幕停留在任意转动角度上的第二垫圈组件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二垫圈组件包括支撑垫圈、防滑垫圈、弾性垫圈,其中所述弹性垫圈呈蝶形。
[0014]一种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屏和支撑在该液晶屏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有液晶电视的机芯主板、电源驱动板和喇叭;其中:所述底座经由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与所述液晶屏形成可转动的连接结构,所述液晶屏与所述机芯主板、电源驱动板之间的屏电连线从该转轴组件内部通过。
[0015]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超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底座与液晶屏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盖板,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上盖和底座下壳,所述底座上盖上设有适配卡合连接所述转轴盖板的盖板孔。
[0016]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超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液晶屏包括前売、液晶板和后売,所述前壳底部设有前壳槽ロ,所述后壳底部对应该前壳槽ロ设有后壳槽ロ,所述转轴盖板上设有适配卡入所述前壳槽ロ和后壳槽ロ的拱台。
[0017]本发明所提供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及其液晶显示器,由于采用了可绕水平轴转动以及可绕与水平轴相垂直的支撑轴套转动的转轴组件,不但实现了液晶屏前后180°俯仰角度的调整,同时在底座不动的情况之下也实现了该液晶屏左右180°观看角度的调整,大大方便了使用,尤其适合于机芯主板、电源驱动板和喇叭布排在底座内的超薄液晶产品,既避免了在收纳运输以及挂墙安装时对底座进行拆装,又节省了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立体图。
[0019]图2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分解图。
[0020]图3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无底座上盖)俯视图。
[0021]图4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放大立体图。
[0022]图5是本发明图2中局部A处放大图。
[0023]图6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放大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设置在包括液晶电视、台式机显示器在内的液晶显示器上,尤其适合于32英寸以下的液晶产品。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立体图,所述转轴组件就设置在转轴盖板400之下,用于连接在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屏100和底座200之间,以方便前后调整所述液晶屏100的俯仰角度,和在所述底座200不动的情况之下左右调整所述液晶屏100的观看角度。
[0026]当前后调整所述液晶屏100的俯仰角度时,所述转轴盖板400不需要随所述液晶屏100—同转动,而当左右调整所述液晶屏100的观看角度时,所述转轴盖板400需要随所述液晶屏100—同转动。
[0027]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薄液晶产品,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将机芯主板、电源驱动板和喇叭等一并布排在所述底座200内,由此避免了从后面看所述液晶屏100的中下部向外凸出很大ー块的设计缺陷。[0028]结合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分解图,所述底座200包括底座上盖210和底座下壳220,所述底座上盖210的中心部位设置有适配扣合连接所述转轴盖板400的盖板孔214,由此所述液晶屏100可仅由前壳110、液晶板120和后壳130组成,并通过转轴组件300与所述底座200相连接。尤其对于32英寸以下的液晶显示器,其液晶屏100的厚度就可做到7.9mm的极薄厚度。
[0029]具体的,结合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无底座上盖)俯视图,机芯主板221、电源驱动板222、喇叭223、IR板224以及WIFI板225均安放在所述底座下壳220的内部,由此才有利于将液晶产品的液晶屏100部分做得很薄。
[0030]而在本发明转轴组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放大立体图,该转轴组件300包括固定板310a(和310b)、支撑臂320、支撑轴套330和支撑底板340,所述固定板310a(和310b)可通过螺钉与所述液晶屏的前壳或后壳相连接,所述支撑轴套330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340上,所述支撑底板340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座内侧高出设置的螺柱上。
[0031]由于所述机芯主板和电源驱动板均被安置在所述底座中,为了利于所述液晶屏与所述机芯主板、电源驱动板之间的走线方便,较好的是,在所述支撑臂320上设有走线槽323,以及在所述支撑轴套330上设有穿线孔333,用于该屏电连线从所述转轴组件300内部通过。
[0032]具体的,结合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图2中局部A处放大图,所述液晶屏前壳110的底部设置有前壳槽ロ 114,所述液晶屏后壳130的底部对应所述前壳槽ロ 114设置有后壳槽ロ 134,当所述前壳110与后壳130组装到一起时,所述前壳槽ロ 114与后壳槽ロ 134就拼成ー个完整的利于走线的槽ロ ;同时,所述转轴盖板400中间设有高出其表面的拱台410,该拱台410用于卡在所述液晶屏的前壳110和后壳130中,便于所述液晶板的屏电连线通过,所述拱台410的长度与所述前壳槽ロ 114或后壳槽ロ 134的长度相适配,所述拱台410的高度与所述前壳槽ロ 114或后壳槽ロ 134的深度相适配。
[0033]所述液晶屏的屏电连线从所述前壳槽ロ 114与后壳槽ロ 134拼成的槽口中引出,进入所述转轴盖板400的拱台410后,沿着所述转轴组件300中的走线槽323和穿线孔333连接到位于底座下壳220内的机芯主板和电源驱动板上;所述转轴盖板400的拱台410适配在所述前壳槽ロ 114与后壳槽ロ 134拼成的槽口中,所述转轴组件300隐藏在所述转轴盖板400之下。
[0034]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放大分解图,所述支撑臂320上设置有水平轴321a(和321b)和轴孔座322,所述固定板310a(和310b)上设有适配套装在所述水平轴321a(和321b)上的转轴孔311a(和311b),用于所述固定板310a(和310b)与所述支撑臂320形成具有一定阻尼特性的转动连接,以便于前后调整所述液晶屏的俯仰角度,所述固定板310a(和310b)在装配时伸入前述前壳和后壳之中,其位置高于前述前壳槽ロ与后壳槽ロ ;所述轴孔座322的轴向与所述水平轴321a(和321b)相垂直,即所述轴孔座322的轴心线垂直支撑底板340 ;所述支撑轴套330适配在所述轴孔座322中,用于所述支撑轴套330与所述支撑臂320形成具有一定阻尼特性的转动连接,以便于左右调整所述液晶屏的转动视角。
[0035]具体的,所述走线槽323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并沿所述水平轴321a (和321b)的轴向设置,所述走线槽323与前述前壳槽ロ与后壳槽ロ拼成的槽ロ在组装之后基本处于同一高度,以便于走线;所述穿线孔333的横截面形状呈扁圆孔形,并沿所述支撑轴套330的轴向设置;所述水平轴321a和321b分设在所述轴孔座322的两侧并对称设置。
[0036]进ー步地,在所述水平轴321a(和321b)上套装有限位垫圈350,在所述限位垫圈350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定位孔351,通过适配所述定位孔351的滚珠352限定所述固定板321a (或321b)的转动角度,从而实现所述液晶屏前后俯仰角度在特殊位置上的限定,例如前倾或后仰15°时的定位,以及后仰90°时呈挂墙安装状态下的定位等。
[0037]进ー步地,在所述支撑底板340上向上延伸有用于限定所述支撑臂320转动角度的定位柱341,所述支撑臂320的底部向下延伸有装配后可侧面与所述定位柱341相接触的限位卡台324,以限定在180°范围内左右转动所述液晶屏,避免因转动过度而扭断所述液晶屏的屏电连线。
[0038]进ー步地,在所述水平轴321a (和321b)上还套装有第一垫圈组件360和第一调节螺母370,用于前后调整屏幕时使所述液晶屏的屏幕停留在任意俯仰角度上;和/或,在所述支撑轴套330上还套装有第二垫圈组件380和第二调节螺母390,用于左右调整屏幕时使所述液晶屏的屏幕停留在任意观看角度上;具体的,所述第二垫圈组件380包括支撑垫圈381、防滑垫圈382、弹性垫圈383,其中所述弹性垫圈383呈蝶形。
[003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用于设置在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屏与底座之间,其特征在干:该转轴组件包括固定板、支撑臂、支撑轴套、和支撑底板,所述固定板用干与所述液晶屏相连接,所述支撑臂上设有水平轴和轴孔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适配套装在所述水平轴上的转轴孔,用干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轴孔座轴向与所述水平轴相垂直,所述支撑轴套适配在所述轴孔座中与所述支撑臂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轴套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支撑底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内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轴上设有走线槽,所述支撑轴套上设有穿线孔,且所述水平轴位于所述轴孔座的两侧并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轴上套装有限位垫圈,所述限位垫圈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列并通过适配所述定位孔的滚珠限定所述固定板转动角度的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上向上延伸有用于限定所述支撑臂转动角度的定位柱,所述支撑臂的底部向下延伸有装配后可侧面与所述定位柱相接触的限位卡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轴上还套装有用于前后调整屏幕时使所述液晶屏的屏幕停留在任意俯仰角度上的第一垫圈组件和第一调节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套上还套装有用于左右调整屏幕时使所述液晶屏的屏幕停留在任意转动角度上的第二垫圈组件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二垫圈组件包括支撑垫圈、防滑垫圈、弾性垫圈,其中所述弹性垫圈呈蝶形。
7.一种可调节屏幕角度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屏和支撑在该液晶屏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有液晶电视的机芯主板、电源驱动板和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经由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与所述液晶屏形成可转动的连接结构,所述液晶屏与所述机芯主板、电源驱动板之间的屏电连线从该转轴组件内部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超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液晶屏之间活动连接有转轴盖板,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上盖和底座下壳,所述底座上盖上设有适配卡合连接所述转轴盖板的盖板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屏幕角度的超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包括前売、液晶板和后壳,所述前壳底部设有前壳槽ロ,所述后壳底部对应该前壳槽ロ设有后壳槽ロ,所述转轴盖板上设有适配卡入所述前壳槽ロ和后壳槽ロ的拱台。
【文档编号】F16M11/12GK103486415SQ201210221223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赵勇 申请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