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434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产品领域,特别涉及ー种三通。
背景技术
三通是ー种常用的管道配件,在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建设中,大口径三通(目前最大口径三通直径达1219mm)的应用逐渐增加。目前,三通的制造过程主要是采用合适的管坯,通过压拔过程形成三通支管,从而生产三通产品。对于直径较小的三通,可采用无 缝钢管,通过冷、热挤压成形的エ艺制造。对于直径600mm以上的三通,由于没有合适的无缝钢管坯,故通常采用焊制管坯,采用热挤压成形的方式制造。具体来讲,焊制管坯热挤压生产三通的过程是(I)钢板经卷制焊接后形成管坯;
(2)将管坯加热后置于三通模具中,在压カ机的作用下完成三通支管处鼓包的过程,此过程可能需反复进行多次,也就是说,管坯要进行多次加热;(3)鼓包处开孔,进行支管的热压拔过程,此过程也需对管坯多次加热;(4)三通整体热处理。从以上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焊制的管坯在制造三通的过程中,管坯及其焊缝要经历数次加热和冷却过程,材料组织和性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另外,在热挤压过程中,管坯焊缝要经历多次变形,这也对焊缝性能带来了影响。多次加热会导致焊缝组织变化较大,容易出现强韧性降低,甚至低于工程标准的问题;挤压变形则容易导致焊缝出现裂纹。采用管坯制造热挤压三通,无法避免焊缝的多次热加工和加载变形。随着管道输送压カ的提高,三通管材和焊缝的强度等级不断提高,焊缝对热加工和受カ变形更加敏感,这就增加了高强度大ロ径三通的制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保持焊缝质量,例如強度、韧性等的二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三通,包括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所述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焊接后构成三通。进ー步地,所述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焊接形成的焊缝的个数是2;其中,一焊缝位于距支管开ロ方向90°处,另ー焊缝位于距支管开ロ方向270°处;两焊缝的方向与所述三通主管开ロ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ー种三通,可保持焊缝质量,例如強度、韧性等,可避免焊缝承受三通挤压制造过程带来的应カ。

图I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带支管部分的正视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带支管部分的侧视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不带支管部分的正视图;[0013]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不带支管部分的侧视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焊缝大口径三通结构的正视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焊缝大口径三通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a、lb、2a、2b、3a、3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ー种三通,包括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焊接后构成三通。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部分焊接形成的焊缝的个数是2 ;其中,ー焊缝10位于距支管开ロ方向90°处,另ー焊缝10位于距支管开ロ方向270°处;两焊缝的方向与三通的主管8开ロ方向平行。三通带支管半部分的主管横截面周长是0.5 jiD。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的主管横截面周长是O. 5 π D。支管3的直径或周长根据设计需要确定。本实用新型设计ー种双焊缝结构形式的三通,因而可将三通分为带支管和不带支管两部分,最后焊接而成。同采用单焊缝管坯制造的三通相比,双焊缝三通可消除多次热加エ对焊缝质量带来的影响,同时可避免焊缝承受三通挤压制造过程带来的应力。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应用三通的各个行业或工程,对于无法采用无缝钢管的大口径三通尤其适用。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參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ー种三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部分;所述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焊接后构成三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焊接形成的焊缝的个数是2;其中,一焊缝位于距支管开ロ方向90°处,另ー焊缝位于距支管开ロ方向270°处;两焊缝的方向与所述三通的主管开ロ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三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通带支管半部分主管横截面周长是O. 5 π D。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三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通不带支管部分主管横截面周长是O. 5 π 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通,包括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半部分;所述三通带支管半部分和三通不带支管部分焊接后构成三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通,可保持焊缝质量,例如强度、韧性等,可避免焊缝承受三通挤压制造过程带来的应力。
文档编号F16L41/02GK202442043SQ20122005019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李炎华, 池强, 王鹏, 胡美娟, 齐丽华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