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463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复原阀结构,尤其是一种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一种底盘链接件,其工作机理是将消耗汽车悬架所产生的部分振动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并在行驶过程中靠风速将热量散发。其中双筒减振器(具有缸筒和贮液筒)是一种被普遍采用且应用十分广泛的减振器。其基本工作原理当车辆运行时,伴随活塞和缸筒之间的相对运动,缸筒中的油液通过相对应工作的阀门进行节流,因而产生节流压降,形成与相对运动速度方向相反的阻尼力。复原阻力的产生,在减振器处于复原行程时,缸筒上腔油液升压,油液经活塞上复原阀流入下腔,而产生复原阻力。此时由于连杆不断自上腔移出,使上腔流入下腔的油液不足充满下腔,这时在工作缸下腔瞬间出现真空现象,这时油液经底阀上的补偿阀从贮油腔及时向工作缸下腔补油以确保随后的压缩行程不发生空程。·目前的减震器普遍采用一种流量受限的小孔节流方式实现油液在工作缸体中进行活塞上下腔的流动。油液通过活塞的流通孔与阀片与弹簧组合形成的孔隙,并由活塞分割形成的上下缸体进行流通,进而形成阻尼力等特性。活塞的上表面为复原面;下表面为压缩面。同时减振器同样存在流通阀系的形式。流通阀系通常处于一种关闭状态,只有缸筒内部的流通压力达到额定值,整个流通阀系将全部打开,进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塞两侧的油液流通的限制。该公知的减振器复原阀系的结构主要是在一个框式结构中放置复原阀弹簧、复原阀体、复原阀片、然后在活塞上用复原阀螺母扣紧。这种结构复原阀系和复原弹簧座需要在框拢式结构中运动,以达到实现油液通过复原阀和流通阀流通产生阻尼的目的。但这种结果多利用阀片与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满足,开阀的大小受阀片的韧性及刚度制约,同时复原阀弹簧座的行程很小,致使阀片的位移以及变形都受到限制,不能全阀系打开,因此不达到减震器高速震动时,其阻尼力值的平稳增长的要求。同时阀系在高速冲击式时,阀片承受极大的冲击,其耐耐久性能降低,很容易失效。同时复原阀弹簧的刚度受到及其直径以及空间的限制,其刚度有限,致使预紧力也存在局限性。如图I、图2为公知的复原阀的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了在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时液体的流动状态。如图所示,该复原阀I具有活塞10,活塞10的下部设有锁紧螺母12,在活塞10和锁紧螺母12之间设有复原阀片11,上述各部件均套设在连杆1000上,所述锁紧螺母12上还套设有复原阀支撑座13和弹簧14,该弹簧14设置在复原阀支撑座13和锁紧螺母12之间。在复原阀I的压缩行程,如图I所示,液压缸筒100下部的液体自下而上顶开设置在活塞10上部的流通阀片15经活塞压缩流通孔16进入到液压缸筒的上部。在复原行程,如图2所示,液压缸筒100下部的液体自上而下顶开设置在活塞10和锁紧螺母12之间的复原阀片11。由于该公知结构中锁紧螺母12与连杆1000固定连接,因此在液体的冲击下复原阀片11的外缘向下弯折,推动弹簧14在由复原阀支撑座13和锁紧螺母12形成的框拢内向下移动,从而导致该结构的复原阀片11的位移受到锁紧螺母12的限制,由于受到复原阀片11的韧性及刚度、以及弹簧14行程的影响,该复原阀片的开度较小,不能全部打开,严重影响了减振器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包括设置在缸筒内的活塞、连杆,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杆上并位于所述活塞上部的支撑垫圈、流通阀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下部的复原阀片,且所述流通阀片能闭合活塞上设置的压缩流通孔,所述复原阀片能闭合活塞上设置的复原流通孔;其中,所述活塞的下部连杆上设有导向件,一紧固螺母固定在所述连杆的底端;所述导向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塞的下部,另一端顶抵于紧固螺母;一弹性体、所述复原阀片能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件的外部,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顶抵于所述紧固螺母和复原阀片。如上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中,所述导向件为与所述连杆构成螺纹连 接的导向螺母。如上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中,所述导向件为套设在所述连杆上的导
向滑套。如上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中,所述复原阀片和弹性体之间设有滑动垫圈,所述滑动垫圈能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件外部。如上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中,所述弹性体为蝶形弹簧,其大口径一端顶抵于所述滑动垫圈,小口径一端顶抵于所述紧固螺母。如上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中,所述弹性体为螺旋弹簧,其上部顶抵于所述滑动垫圈,下部顶抵于所述紧固螺母。如上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中,所述支撑垫圈与活塞之间还设有节流阀片,所述节流阀片套设在连杆上,其外径小于活塞的复原流通孔的外周直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通过在活塞的下部与紧固螺母之间设置导向件,将复原阀片、支撑垫圈、弹性体均套设在导向件上,并能沿该导向件上、下滑动,当减振器处于复原状态,液压缸筒内部的液压力大于弹性体的预压力时,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复原阀片、支撑垫圈能够沿导向件整体向下滑动,推动弹性体进一步压缩,使复原阀片全部与活塞的复原面分离,形成完全开阀状态。与公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减振器瞬时受力较大时,能够在复原行程使复原阀片完全离开活塞的复原面,将复原阀全部打开,增加复原行程时单位时间内的油液流量,有效地改善了车辆高速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的舒适性,提闻了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设置节流阀片,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活塞固有的复原流通孔的流通面积,提高了活塞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图I为公知的复原阀的一个剖面示意图,表示在压缩行程时液体的流动状态;[0017]图2为公知的复原阀的另一个剖面示意图,表示在复原行程时液体的流动状态;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原阀在压缩行程时液体的流动状态;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原阀在复原行程时液体的流动状态。附图标号说明I、复原阀10、活塞11、复原阀片 12、锁紧螺母13、复原阀支撑座14、弹簧15、流通阀片 16、压缩流通孔100、液压缸筒 1000、连杆 2、复原阀20、活塞·[0025]200、液压缸筒 201、压缩流通孔202、复原流通孔203、复原面204、压缩面 21、复原阀片 22、紧固螺母 23、滑动垫圈24、弹性体25、流通阀片 26、导向件 27、节流阀片28、流通阀弹簧 29、支撑垫圈 200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2,包括设置在液压缸筒200内的活塞20、连杆2000,设置在活塞20上部的支撑垫圈29、流通阀片25、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20下部的复原阀片21均套设在连杆2000上,且流通阀片25能闭合活塞20上设置的压缩流通孔201,复原阀片21能闭合活塞20上设置的复原流通孔202。其中,活塞20的下部连杆上设有导向件26,一紧固螺母22固定在连杆2000的底端;导向件26的一端抵接于活塞20的下部,另一端顶抵于紧固螺母22;—弹性体24、复原阀片21能上下移动地套设在导向件26的外部,弹性体24的两端分别顶抵于紧固螺母22和复原阀片21。其中,导向件26可以是通过螺纹旋合固定在连杆2000上的导向螺母。该导向件26也可以为套设在连杆2000上的导向滑套。进一步地,为了对复原阀片、弹性体24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在复原阀片21和弹性体24之间设有滑动垫圈23,该滑动垫圈23能上下移动地套设在导向件26外部。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体24为蝶形弹簧,其大口径一端顶抵于滑动垫圈23,小口径一端顶抵于紧固螺母22。当然,该弹性体24也可以为螺旋弹簧。此外,如图3所示,在支撑垫圈29与活塞20之间还设有节流阀片27,该节流阀片27套设在连杆2000上,其外径小于活塞的复原流通孔202的外周直径。通过调节该节流阀片27的外径尺寸,可能根据需要控制活塞20固有的复原流通孔202的流通面积。请配合参见图4、图5,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活塞20的上端面为压缩面204,下端面为复原面203,设置在活塞压缩面204上部的支撑垫圈29、流通阀弹簧28、流通阀片25构成压缩分总成,设置在活塞复原面203下部的复原阀片21、滑动垫圈23、弹性体24、导向件26构成复原分总成。压缩分总成一侧抵接于连杆2000的轴肩,另一侧抵接于活塞的压缩面204。复原分总成一侧抵接于活塞复原面203,另一侧由紧固螺母22锁紧。活塞20上设置的压缩流通孔201与复原流通孔202的孔径大小决定了其流通面积。[0036]如图4、图5所示,压缩分总成中支撑垫圈29的一端与连杆2000的轴肩相抵,另一侧与活塞20相抵,支撑垫圈29与活塞20之间设有节流阀片27,从而可以依靠节流阀片27的直径大小来调节活塞20固有的复原流通孔202的流通面积。盖合于活塞20的压缩流通孔201上的流通阀片25与所述的压缩流通孔201组成了压缩流通截面。流通阀弹簧28安装在支撑垫圈29与流通阀片25之间,通过流通阀弹簧28的预压力,使流通阀片25紧贴活塞的压缩面204。在活塞的压缩行程中,油液通过活塞20的压缩流通孔201直接将油液压力作用到流通阀片25上。当此油液压力大于流通阀弹簧28的预压力时,流通阀弹簧28将被进一步压缩,流通阀片25则与活塞20的上端面,即压缩面204分离,进而活塞20的压缩流通孔201打开,油液从液压缸筒200的下腔流到上腔,如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在复原行程中,压缩流通孔201将被流通阀片25遮挡,油液只能通过复原流通孔202向下腔流动。复原总成中导向件26通过螺纹或者滑动配合套置于连杆2000上,并位于活塞20的下部,由紧固螺母22、活塞20的复原面203的表面将该导向件26固定,复原阀片21通过导向件26的引导滑动,并且在压缩行程中封闭活塞20上的复原流通孔202。滑动垫圈23也可以沿导向件26滑动,弹性体24安装在滑动垫圈23与紧固螺母22之间,滑动垫圈23通过弹性体24的预压力将复原阀片21紧压在活塞20的复原面203上。在复原行程中,油液 由液压缸筒200的上腔,被迫挤压到下腔的过程中,液压将作用到复原阀片21上。当油液的压力小于弹性体24(蝶形弹簧)的预压力时,复原阀片21不会被推开,但在油液的作用下会使复原阀片21的边缘产生很小的挠性变性,油液通过活塞20的复原流通孔202由活塞20与复原阀片21之间的缝隙产生少量的泄露。当液压油的压力大于弹性体24的预压力时,弹性体24 (碟形弹簧)将进一步变形,复原阀片21推动滑动垫圈23沿导向件26下移,此时活塞20的复原流通孔202全部打开,油液通过复原流通孔202从液压缸筒200的上腔流到下腔,如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从而避免减振器瞬时受力较大而损坏,并改善车辆高速颠簸路面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2,通过在活塞20的下部与紧固螺母22之间设置导向件26,并将复原阀片21、支撑垫圈29、弹性体24均套设在导向件26上,并能沿该导向件26上、下滑动,当减振器处于复原状态,液压缸筒200内部的液压力大于弹性体24的预压力时,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复原阀片21、支撑垫圈29能够沿导向件26整体向下滑动,推动弹性体进一步压缩,使复原阀片21全部与活塞的复原面203分离,形成完全开阀状态。与公知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减振器瞬时受力较大时,能够在复原行程使复原阀片21完全离开活塞的复原面203,将复原阀全部打开,增加复原行程时单位时间内的油液流量,有效地改善了车辆高速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的舒适性,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设置节流阀片27,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活塞20固有的复原流通孔202的流通面积,提高了活塞20的适用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包括设置在缸筒内的活塞、连杆,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杆上并位于所述活塞上部的支撑垫圈、流通阀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下部的复原阀片,且所述流通阀片能闭合活塞上设置的压缩流通孔,所述复原阀片能闭合活塞上设置的复原流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下部连杆上设有导向件,一紧固螺母固定在所述连杆的底端;所述导向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塞的下部,另一端顶抵于紧固螺母;一弹性体、所述复原阀片能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件的外部,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顶抵于所述紧固螺母和复原阀片。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与所述连杆构成螺纹连接的导向螺母。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套设在所述连杆上的导向滑套。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原阀片和弹性体之间设有滑动垫圈,所述滑动垫圈能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件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蝶形弹簧,其大口径一端顶抵于所述滑动垫圈,小口径一端顶抵于所述紧固螺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螺旋弹簧,其上部顶抵于所述滑动垫圈,下部顶抵于所述紧固螺母。
7.如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圈与活塞之间还设有节流阀片,所述节流阀片套设在连杆上,其外径小于活塞的复原流通孔的外周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具有全开阀片的复原阀,包括设置在缸筒内的活塞、连杆,以及套设在连杆上并位于所述活塞上部的支撑垫圈、流通阀片、以及设置在活塞下部的复原阀片;其中,活塞的下部连杆上设有导向件,一紧固螺母固定在连杆的底端;导向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塞的下部,另一端顶抵于紧固螺母;一弹性体、所述复原阀片能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件的外部,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顶抵于所述紧固螺母和复原阀片。本实用新型在减振器瞬时受力较大时,能够在复原行程使复原阀片完全离开活塞的复原面,将复原阀全部打开,增加复原行程时单位时间内的油液流量,有效地改善了车辆高速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的舒适性,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F9/34GK202756527SQ20122042927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杨志峰, 宋振江 申请人:天纳克(北京)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