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308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不但能够柔化水流,消除或减少飞溅,提高用水方便性和舒适性,而且还能够根据水压自动调节过水量,节水效果更好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节流实现节水目的的节水阀,由于结构复杂,相关零部件或配件较多,产品制作成本高,零部件或配件的损坏也会影响产品整体的使用寿命。另外,为了获得更好的出水效果,雾化器和起泡器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水龙头等用水终端设备上,但是传统的起泡器都是通过几层丝网以达到出水起泡的效果。起泡器的原理是将来自水龙头的水束流加速、形成多股线状水流并吸入空气,水和空气在起泡器内部混合后经丝网流出,流出的水流含有气泡,气泡含量与水压、起泡器起泡芯上的发散小孔、丝网规格和层数等有关,具有定孔节流产品的缺陷,水压低时影响正常使用,水压高时流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但能够柔化水流,消除或减少飞溅,提高用水方便性和舒适性,而且还能够根据水压自动调节过水量,节水效果更好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它包括形成有进水通道的主体,所述主体的进水通道内设置有控制过水量的阀芯,主体外设置有驱动所述阀芯动作的手柄,所述主体进水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有可自动调节过水量的节水阀。所述节水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中间形成有与所述主体进水通道相贯通的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入水端处设置有覆盖住部分出水孔的入水口的弹性挡片,在外力作用下,部分所述弹性挡片形变后可伸入到出水孔内,弹性挡片与出水孔的内壁之间形成侧向的进水间隙。所述出水孔靠近入水端的一段为入水通道,另一段为出水通道,入水通道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的入水端。所述出水孔入水通道的小端为圆柱体,其大端由该圆柱体与设置在该圆柱体两侧的凹槽组成。每一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为光滑的斜面,或者为光滑的弧形面。所述阀体对应于弹性挡片的位置形成有可阻止弹性挡片完全封堵住所述出水孔的弧形限位槽。所述弹性挡片垂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覆盖住出水孔入水通道的小端。 所述弹性挡片的长度方向与出水孔入水通道大端的长度方向在仰视视角上呈交叉设置,弹性挡片的宽度小于两凹槽之间的长度。所述阀体的出水通道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出水端,阀体的出水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出水孔相通的通气孔,出水孔的出水端设置有发泡丝网。所述阀体的出水通道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出水端,阀体的出水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出水孔相通的通气孔,出水孔的出水端间隔设置有数层发泡丝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的主体进水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有可自动调节过水量的节水阀,由出水孔入水通道的入水端进入的水经过弹性挡片锐边,可以形成很好的出水雾化效果;另外,出水孔的入水通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的入水端,弹性挡片与出水孔内壁之间形成侧向进水间隙,这样,不但利用侧向进水间隙可以进一步形成更好的出水雾化效果,还可以根据水压自动调节过水量,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再有,出水孔入水通道的小端为圆柱体,其大端包括圆柱体与设置在该圆柱体两侧的凹槽,凹槽的内表面为光滑的斜面或者光滑的弧形面,这样,两侧出水对称,水形也相当,雾化之水经过圆管式的出水口,水流在管内高速旋转,进而束缚了水流,出水形状就更加均匀;最后,本实用新型阀体的内壁设置有数个进气孔,阀体的出水端设置有可形成气泡出水效果的发泡丝网,这样,可以在出水端形成更好的出水发泡效果,出水更加柔和,极大的提高用水方便性和舒适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左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方向以图1为标准。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包括主体1、阀芯2、手柄3和节水阀4,主体I的中间形成有向两端贯穿的进水通道,阀芯2安装在主体I的进水通道内,利用阀芯2控制主体I进水通道的过水量(打开与关闭之间的转变),手柄3设置在主体I的外部,利用手柄3驱动阀芯2动作,节水阀4设置在主体I进水通道的出水端,利用节水阀4可以自动调节水龙头的过水量。其中,节水阀4包括阀体41,阀体41与主体I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采用螺纹等连接方式装配连接,阀体41的中间形成有出水孔42,出水孔42的一端与主体I进水通道相贯通,其另一端与外界相通(作为出水口),出水孔42的入水端处设置有弹性挡片43,弹性挡片43覆盖住部分出水孔42的入水口,在外力作用下,部分弹性挡片43形变后可伸入到出水孔42内,弹性挡片43与出水孔42的内壁之间形成侧向的进水间隙。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孔42包括入水通道和出水通道,靠近出水孔42入水端的一段为入水通道,另一段为出水通道,出水孔42入水通道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42的入水端。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孔42入水通道的小端为圆柱体,其大端由该圆柱体与设置在该圆柱体两侧的凹槽421组成,每个凹槽421的内表面为光滑的斜面,或者为光滑的弧形面。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阀体41对应于弹性挡片43的位置形成有弧形限位槽411,弹性挡片43只能在弧形限位槽411的空间范围内活动,利用弧形限位槽411可以避免弹性挡片43完全封堵住出水孔42。其中,弹性挡片43垂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覆盖住出水孔42入水通道的小端,弹性挡片43的长度方向与出水孔42入水通道大端的长度方向在仰视视角上呈交叉设置,弹性挡片43的宽度小于两凹槽421之间的长度。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阀体41的出水通道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42出水端,阀体41的出水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出水孔42相通的通气孔44,出水孔42的出水通道内间隔设置有至少一层发泡丝网45,最外层的发泡丝网45位于出水孔42的出水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它包括形成有进水通道的主体(I),所述主体(I)的进水通道内设置有控制过水量的阀芯(2),主体(I)外设置有驱动所述阀芯(2)动作的手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进水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有可自动调节过水量的节水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水阀(4)包括阀体(41),所述阀体(41)的中间形成有与所述主体(I)进水通道相贯通的出水孔(42),所述出水孔(42)的入水端处设置有覆盖住部分出水孔(42)的入水口的弹性挡片(43),在外力作用下,部分所述弹性挡片(43)形变后可伸入到出水孔(42)内,弹性挡片(43)与出水孔(42)的内壁之间形成侧向的进水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42)靠近入水端的一段为入水通道,另一段为出水通道,入水通道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42)的入水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42)入水通道的小端为圆柱体,其大端由该圆柱体与设置在该圆柱体两侧的凹槽(421)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凹槽(421)的内表面为光滑的斜面,或者为光滑的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1)对应于弹性挡片(43)的位置形成有可阻止弹性挡片(43)完全封堵住所述出水孔(42)的弧形限位槽(4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片(43)垂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覆盖住出水孔(42 )入水通道的小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片(43)的长度方向与出水孔(42)入水通道大端的长度方向在仰视视角上呈交叉设置,弹性挡片(43)的宽度小于两凹槽(421)之间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1)的出水通道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42)出水端,阀体(41)的出水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出水孔(42)相通的通气孔(44),出水孔(42)的出水端设置有发泡丝网(45)。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1)的出水通道的外部轮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42)出水端,阀体(41)的出水通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出水孔(42)相通的通气孔(44),出水孔(42)的出水端间隔设置有数层发泡丝网(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自控流节水水龙头,它包括形成有进水通道的主体,进水通道内设置有阀芯,主体外设置有手柄,进水通道出水端设置有节水阀,节水阀包括阀体,阀体中间形成有与进水通道相通的出水孔,出水孔入水端处设置有覆盖住部分出水孔入水口的弹性挡片,弹性挡片形变后可伸入到出水孔内,弹性挡片与出水孔内壁之间形成侧向的进水间隙,出水孔靠近入水端的一段为入水通道,另一段为出水通道,入水通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入水端,出水通道呈阶梯状,其大端朝向出水孔出水端,阀体内形成有可阻止弹性挡片完全封堵住出水孔的弧形限位槽,阀体出水通道侧壁上设置有与出水孔相通的通气孔,出水孔出水端间隔设置有数层发泡丝网。
文档编号F16K51/00GK203023564SQ20122058636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李旭 申请人:深圳市大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