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弹式接触油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6369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回弹式接触油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弹式接触油挡。
背景技术
传统接触油挡,其转子在高速运转时,润滑油与油挡间会产生侧泄露的问题,不能保证其密封性,且油挡件与转子直接接触会损坏油挡件或转子,降低了使用寿命,影响加工过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的回弹式接触油挡。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回弹式接触油挡,包括油挡件和转子,所述转子设置在油挡件下端,所述油挡件包括挡油环体,及设置在挡油环体内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及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内挡环,及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内挡环,及设置在第二内挡环里端的接触挡环,所述第一内挡环、第二内挡环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间分别设有弹簧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挡环、第二内挡环与转子间为非接触式密封。作为优选,所述接触挡环与转子间为接触式密封。作为优选,所述油挡件直径略小于转子直径O. 01-0. 03_。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转子高速运转时,润滑油有一定的粘度,会附着在转子表面,产生一层油膜与第一内挡环和第二内挡环的油封齿与转子的间隙相附着,从而达到油膜自密封的效果,解决了润滑油从油挡侧泄露的问题,且第一内挡环、第二内挡环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间设置的弹簧片可起到弹开的作用,使磨损减到最小,且不会伤到轴。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回弹式接触油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弹式接触油挡,包括油挡件6和转子5,所述转子5设置在油挡件6下端,所述油挡件6包括挡油环体1,及设置在挡油环体I内的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7,及设置在第一凹槽9内的第一内挡环8,及设置在第二凹槽7内的第二内挡环2,及设置在第二内挡环2里端的接触挡环3,所述第一内挡环8、第二内挡环2与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7间分别设有弹簧片4 ;由于第一内挡环8、第二内挡环2与转子5间为非接触式密封,当转子5高速运转时,润滑油有一定的粘度,会附着在转子5表面,产生一层油膜与第一内挡环8和第二内挡环2的油封齿与转子5的间隙相附着,从而达到油膜自密封的效果,解决了润滑油从油挡侧泄露的问题。当转子5与油挡件6碰磨时,第一内挡环8与第二内挡环2通过弹簧片4作用马上弹开,使磨损减到最小,且不会伤害到轴。其中,所述第一内挡环8、第二内挡环2与转子5间为非接触式密封;所述接触挡环3与转子5间为接触式密封;所述油挡件6直径略小于转子5直径O. 01-0. 03mm。油挡件6采用铸造石墨、铜、锑的合金材料制成,其特点为柔韧性好,耐磨损,对转子5不会有任何伤害,机组运行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转子高速运转时,润滑油有一定的粘度,会附着在转子表面,产生一层油膜与第一内挡环和第二内挡环的油封齿与转子的间隙相附着,从而达到油膜自密封的效果,解决了润滑油从油挡侧泄露的问题,且第一内挡环、第二内挡环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间设置的弹簧片可起到弹开的作用,使磨损减到最小,且不会伤到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回弹式接触油挡,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挡件和转子,所述转子设置在油挡件下端,所述油挡件包括挡油环体,及设置在挡油环体内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及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内挡环,及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内挡环,及设置在第二内挡环里端的接触挡环,所述第一内挡环、第二内挡环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间分别设有弹簧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式接触油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挡环、第二内挡环与转子间为非接触式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弹式接触油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挡环与转子间为接触式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式接触油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挡件直径略小于转子直径 O. 01-0. 0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弹式接触油挡,包括油挡件和转子,所述转子设置在油挡件下端,所述油挡件包括挡油环体,及设置在挡油环体内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及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内挡环,及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内挡环,及设置在第二内挡环里端的接触挡环,所述第一内挡环、第二内挡环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间分别设有弹簧片;当转子高速运转时,润滑油有一定的粘度,会附着在转子表面,产生一层油膜与第一内挡环和第二内挡环的油封齿与转子的间隙相附着,从而达到油膜自密封的效果,解决了润滑油从油挡侧泄露的问题,且第一内挡环、第二内挡环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间设置的弹簧片可起到弹开的作用,使磨损减到最小,且不会伤到轴。
文档编号F16J15/18GK202884025SQ20122065981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苏洪洲 申请人:苏洪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