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691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孔塞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在力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封闭车身面板(10)的安装孔(12)的孔塞(14)的面板(34)的场合,面板(34)被推起,中间壁部(26)相对于外周壁部(18)向上方移动。此时,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向内侧折回,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与外周壁部(18)的下部的内侧面抵接。因此,能利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变形。
【专利说明】孔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遮盖穿设在安装部件上的孔的孔塞。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孔塞,例如具有专利文献I。在该现有技术中,具备从覆盖穿设在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的孔缘周面的凸缘部的内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圆筒形状的外周壁面、从该外周壁面的下端向内侧折回且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内周壁面。并且,形成在以放射状形成在外周壁面的多个配合突起上的配合爪与安装孔配合。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02-008867号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本发明的目 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向安装孔的插入力,并且能够增大从安装孔的拔出力的孔塞。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9]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孔塞,具有:覆盖穿设在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的孔缘周面的环状的凸缘部;从上述凸缘部的内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外周壁部;突出形成于上述外周壁部的外壁面,并与上述安装孔配合的配合爪;在上述外周壁部的内侧与上述外周壁部的内侧隔着间隔地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中间壁部;在上述中间壁部的内侧与上述中间壁部的内侧隔着间隔地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内周壁部;堵塞上述内周壁部的上端内侧的面板;连结上述中间壁部与上述内周壁部的连结部;抵接部,其连结上述外周壁部的下端与上述中间壁部的下端,并且通过力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上述面板上且上述面板向上方移动,外侧部向内侧折回,内侧部与形成有上述配合爪的上述外周壁部的部分的内侧面抵接。
[0010]在上述方案中,在力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孔塞的面板上,面板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内周壁部与面板一起被推起。因此,利用连结部连结在内周壁部的中间壁部相对于通过凸缘部与配合爪固定在安装部件的安装孔的外周壁部向上方移动。其结果,连结外周壁部的下端与中间壁部的下端的抵接部的外侧部向内侧折回,抵接部的内侧部与形成有配合爪的外周壁部的部位的内侧面抵接。因此,能够利用抵接部的内侧部抑制配合爪向内侧变形。因此,能够增大孔塞从安装孔的拔出力。另一方面,在将孔塞插入安装孔时,由于中间壁部不会相对于外周壁部向上方移动,因此抵接部的内侧部不会与形成有配合爪的外周壁部的部位的内侧面抵接。因此,通过配合爪与安装孔滑动,外周壁部容易与配合爪一起向内侧容易地变形。其结果,能在增大拔出力的状态下减小向安装孔的插入力。
[0011]本发明的方案二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上述抵接部的上述外侧部的刚性比上述内侧部的刚性及上述中间壁部的刚性低,并且,上述外侧部可以从上述内侧部的外侧端向外侧上方倾斜。
[0012]在上述方案中,抵接部的外侧部的刚性比内侧部的刚性及中间壁部的刚性低,并且,外侧部从内侧部的外侧端向外侧上方倾斜。因此,在力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抵接部的内侧部的场合,抵接部的外侧部向外侧上方被推出,将形成有配合爪的外周壁部的部位向外侧推出,因此,配合爪难以从安装孔脱落。其结果,即使在拔出力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抵接部的内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孔塞从安装孔的拔出力。
[0013]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案中,具有形成在上述抵接部,且成为上述外侧部向内侧折回时的起点的凹部。
[0014]在上述方案中,在孔塞的抵接部的外侧部向内侧折回时,抵接部的外侧部以形成在抵接部的凹部为起点向内侧可靠地折回。
[0015]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三任一方案中,在上述内周壁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上述中间壁部与上述内周壁部利用上述连结部连结。
[0016]在上述方案中,在孔塞的内周壁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通过利用连结部连结中间壁部与内周壁部,能利用连结部抑制中间壁部向内侧的变形。通过抑制中间壁部向内侧的变形,也能抑制抵接部的内侧部所抵接的外周壁部向内侧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孔塞的拔出力下降。
[0017]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第四任一方案中,沿上述外周壁部的外壁面的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上述配合爪。
[0018]在上述方案中,孔塞的配合爪沿外周壁部的外壁面的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因此,能够防止孔塞向安装孔的插入力增加。
[0019]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在成为上述多个配合爪的内侧的上述面板的部位具有沿上述面板的径向分别形成的肋。
[0020]在上述方案中,在孔塞的成为多个配合爪的内侧的面板的部位沿面板的径向分别形成肋。因此,能够利用肋抑制成为配合爪的内侧的部位的面板及内周壁部向内侧的变形。其结果,通过抑制利用连结部连结在内周壁部的中间壁部向内侧的变形,也能抑制抵接部的内侧部所抵接的外周壁部向内侧的变形。因此,能防止孔塞的拔出力下降。
[0021 ]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第六任一方案中,具有形成在上述中间壁部的上端,向上述连结部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
[0022]在上述方案中,在孔塞的中间壁部的上端形成有向连结部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因此,在从上方观察孔塞的场合,能利用突出部减小形成在覆盖穿设在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的孔缘周面的凸缘部与堵塞内周壁部的上端内侧的面板之间的槽部。其结果,能提高孔塞的外观品质。
[0023]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七任一方案中,具有在上述面板的中央部形成为环状且连结在上述肋的凸部。
[002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按压在面板的中央部形成为环状且连结在肋上的凸部,能够容易地从成型模具取出孔塞。
[0025]发明效果
[0026]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由于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减小向安装孔的插入力,并且能增大从安装孔的拔出力。
[0027]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由于为上述结构,因此即使在拔出力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抵接部的内侧部的场合,也能增大孔塞从安装孔的拔出力。
[0028]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由于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可靠地使抵接部变形。
[0029]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由于为上述结构,因此能防止从安装孔的拔出力下降。
[0030]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由于为上述结构,因此能防止向安装孔的插入力的增加。
[0031]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由于为上述结构,因此能防止从安装孔的拔出力的下降。
[0032]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由于为上述结构,因此能提高外观品质。
[0033]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由于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容易地从成型模具取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孔塞向安装孔插入前的状态的沿图5的1-1截面线的放大侧剖视图。
[0035]图2是表示图1的一部分的放大侧剖视图。
[0036]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孔塞向安装孔插入前的状态的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0037]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孔塞向安装孔插入前的状态的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0038]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孔塞的从下方观察的俯视图。
[0039]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孔塞的侧视图。
[0040]图7是表示拔出力作用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孔塞的面板上的状态的沿图5的7-7截面线的放大侧剖视图。
[0041]图8是表示拔出力作用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孔塞的抵接部的状态的沿图5的7-7截面线的放大侧剖视图。
[0042]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孔塞的与图1对应的放大侧剖视图。
[0043]图10是表示拔出力作用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孔塞的面板上的状态的与图7对应的放大侧剖视图。
[0044]图11是表示拔出力作用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孔塞的抵接部的状态的与图8对应的放大侧剖视图。
[0045]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孔塞的与图4对应的立体图。
[0046]图13是表不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孔塞的与图5对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第一实施方式)
[0048]接着,根据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孔塞的第一实施方式。
[0049]另外,图中对具有相同或对应的功能的部件(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适当省略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UP表示上方侧。
[0050]如图3所示,在作为安装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汽车的车身面板10 (安装部件)上穿设有安装孔12。在该安装孔12中能插入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孔塞14,利用该孔塞14封闭安装孔12。
[0051]在孔塞14的外周缘部沿整周环状地形成一定宽度的凸缘部16。另外,如图2所示,凸缘部16从外周壁部18的上端向斜下方倾斜,如图7所示,在利用孔塞14封闭安装孔12的场合,凸缘部16覆盖安装孔12的上表面侧的孔缘周面12A。
[0052]如图1所示,孔塞14的外周壁部18从凸缘部16的内周缘部向下方圆筒状地延伸设置。另外,外周壁部18与孔塞14的轴心14A平行地形成,在外周壁部18的下部的外壁面突出形成配合爪20。
[0053]如图5及图6所示,配合爪20沿外周壁部18的外壁面的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
[0054]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五个配合爪20分别以等间隔形成。另外,在俯视中,各配合爪20从外周壁部18的外壁面向径向外侧以圆弧状突出。
[0055]如图2所示,配合爪20的外周面20A向斜外侧上方延伸。因此,当将孔塞14插入车身面板10的安装孔12时,配合爪20的外周面20A与安装孔12的内缘部滑动,配合爪20与外周壁部18 —起向内侧弹性变形。并且,当配合爪20通过安装孔12时,配合爪20利用外周壁部18的复原力向外侧移动,如图7所示,各配合爪20与安装孔12的下方侧的周边部配合。
[0056]在外周壁部18的内侧,隔着间隔24,圆筒状的中间壁部26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中间壁部26与孔塞14的轴心14A平行地形成,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比外周壁部18的壁厚 Ml 厚(M3>M1)。
[0057]另外,在中间壁部26的内侧,隔着间隔28,圆筒状的内周壁部30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内周壁部30与孔塞14的轴心14A平行地形成,内周壁部30的壁厚M4比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厚(M4>M3)。另外,内周壁部30的壁厚M4从上方向下方逐渐变薄,间隔28从上方向下方逐渐变宽。
[0058]如图1所示,内周壁部30的上端部30A的内侧由圆形的面板34堵塞。面板34的壁厚M5比内周壁部30的壁厚M4厚(M5>M4)。另外,面板34的中央部34A向下方以半球状弯曲。
[0059]在孔塞14的面板34的下表面的向外周侧从中央部34A离开的位置以环状突出形成凸部33。另外,在成为各配合爪20的内侧的面板34的下表面分别形成连结凸部33的外周面与内周壁部3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30B的肋35。这些肋35的壁厚M6与面板34的壁厚M5大致相等(M6 N M5),形成有肋35的部位的面板34的壁厚为M5+M6。因此,利用肋35,通过在成为配合爪20的内侧的部位提高面板34的刚性,能抑制内周壁部30向内侧的变形。另外,通过按压凸部33,能够从成型模具容易地取出孔塞14。
[0060]如图2所示,中间壁部26的上部26A位于配合爪20的内侧(相同高度的位置),中间壁部26的上部26A、内周壁部3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30B在配合爪20的内侧利用连结部32连结。另外,内周壁部30的下端30C为比中间壁部26的下端26B稍靠上方的位置。另外,连结部32的壁厚M6比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厚(M6>M3),并且,比面板34的壁厚M5薄(M6〈M5)。
[0061]中间壁部26的下端26B与外周壁部18的下端18A由抵接部40连结,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位于比内周壁部30的下端30C靠下方,位于孔塞14的最下方。另外,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从中间壁部26的下端26B的下方向孔塞14的径向外侧延伸设置。另一方面,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从内侧部40A的外侧端向外侧上方延伸设置,向外周壁部18的下端18A的下方延伸。即,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从内侧部40A的外侧端向外侧上方倾斜。另外,与外周壁部18的壁厚Ml相比,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B的壁厚M2薄(Ml > M2),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的壁厚M7比外侧部40B的壁厚M2厚,并且,与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大致相等(M7 N M3 > M2)。S卩,外侧部40B的壁厚M2比内侧部40A的壁厚M7及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薄(M2 < M3 N M7),外侧部40B的刚性比内侧部40A的刚性及中间壁部26的刚性低。
[006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与内侧部40A的边界的上方侧形成凹部42,形成有凹部42的部位的壁厚比外侧部40B的壁厚M2薄。
[0063]如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将孔塞14安装在车身面板10上的状态下,例如,在通过按压体Kl从下方向上方与孔塞14的面板34抵接等,拔出力(图7的箭头F)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面板34的场合,如图7中实线所示,孔塞14的面板34被向上方推起。此时,夕卜周壁部18利用凸缘部16与配合爪20固定在车身面板10的安装孔12中,因此,中间壁部26相对于外周壁部18被向上方推起。因此,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在大致中央向内侧折回,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与外周壁部18的下部的内侧面抵接。其结果,能够利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图7的箭头A方向)变形。
[0064]另外,如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将孔塞14安装在车身面板10上的状态下,在通过按压体K2例如从下方向上方与位于孔塞14的最下方的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抵接等,拔出力(图8的箭头F)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的场合,如图8中实线所示,孔塞14的抵接部40被向上方推起。此时,外侧部40B的壁厚M2比内侧部40A的壁厚M7及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薄(M2 < M3 N M7),外侧部40B的刚性比内侧部40A的刚性及中间壁部26的刚性低,并且外侧部40B从内侧部40A的外侧端向外侧上方倾斜。因此,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被向外侧上方(图8的箭头B方向)推起,将形成有配合爪20的外周壁部18的下部向外侧(与图8的箭头A相反的方向)推出。其结果,能够利用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图8的箭头A方向)变形。
[006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孔塞14中,在中间壁部26的上端形成向连结部32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50。因此,如图3所示,在从上方观察孔塞14的场合,能利用突出部50减小形成在凸缘部16与面板34之间的槽部52。
[0066](作用、效果)
[0067]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与效果。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孔塞14插入车身面板10的安装孔12时,配合爪20的外周面20A与安装孔12的内缘部滑动,外周壁部18向内侧(中间壁部26侧)弹性变形,配合爪20向内侧移动。并且,当配合爪20通过安装孔12时,各配合爪20利用外周壁部18的复原力向外侧移动,如图7所示,各配合爪20配合在安装孔12的下方侧的周边部。另外,通过孔塞14的凸缘部16覆盖安装孔12的上表面侧的孔缘周面12A,将孔塞14安装在安装孔12中。
[0069]另一方面,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将孔塞14安装在车身面板10上的状态下,在通过按压体Kl例如从下方向上方与孔塞14的面板34抵接等,拔出力(图7的箭头F)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面板34上的场合,如图7中实线所示,孔塞14的面板34被向上方推起。另外,当孔塞14的面板34被向上方推起时,中间壁部26相对于利用凸缘部16与配合爪20固定在车身面板10的安装孔12中的外周壁部18向上方移动。
[0070]其结果,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以凹部42为起点向下方弯曲,并且,大致在中央向内侧折回。由此,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与形成有配合爪20的外周壁部18的部位(外周壁部18的下部)的内侧面抵接。另外,在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在大致中央部向内侧折回时,通过中间壁部26的下端26B利用间隔28向内侧弹性变形,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可靠地折回。
[0071]因此,能够利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变形。因此,孔塞14难以从安装孔12脱落,能增大拔出力。
[0072]另外,如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将孔塞14安装在车身面板10上的状态下,在通过按压体K2例如从下方向上方与位于孔塞14的最下方的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抵接等,拔出力(图8的箭头F)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的场合,如图8中实线所示,孔塞14的抵接部40被向上方推起。此时,外侧部40B的壁厚M2比内侧部40A的壁厚M7及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薄(M2〈M3 N M7),外侧部40B的刚性比内侧部40A的刚性及中间壁部26的刚性低,并且,外侧部40B从内侧部40A的外侧端向外侧上方倾斜。因此,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被向外侧上方(图8的箭头B方向)推出,将形成有配合爪20的外周壁部18的下部向外侧(与图8的箭头A相反的方向)推出。
[0073]因此,能够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图8的箭头A方向)变形。因此,即使在拔出力(图8的箭头F)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的场合,孔塞14也难以从安装孔12脱离,能够增大拔出力。
[0074]另一方面,当将孔塞14插入安装孔12时,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不会与形成有配合爪20的外周壁部18的部位的内侧面抵接。另外,形成有配合爪20的外周壁部18的下部不会被向外侧推出。因此,通过配合爪20与安装孔12滑动,外周壁部18容易与配合爪20 —起向内侧弹性变形。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孔塞14中,能够在增大拔出力的状态下减小向安装孔的插入力。另外,能够在增大拔出力的状态下减小向安装孔的插入力,因此,利用孔塞14封闭的安装孔12的孔径容许宽度变宽。
[007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以凹部42为起点向下方弯曲,在大致中央向内侧折回。因此,能够利用凹部42可靠地折回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
[00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孔塞14的内周壁部3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利用连结部32连结中间壁部26与内周壁部30。因此,能够利用连结部32抑制中间壁部26向内侧的变形。另外,通过抑制中间壁部26向内侧的变形,也能抑制向内侧折回的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抵接的外周壁部18向内侧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的变形,能防止孔塞14的拔出力下降。
[007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孔塞14的配合爪20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因此,与沿孔塞14的外周壁部28的圆周方向在整周连续地形成配合爪20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孔塞14向安装孔12的插入力。其结果,能够防止孔塞14向安装孔12的插入力的增加。
[007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孔塞14的成为各配合爪20的内侧的面板34的下表面分别形成沿孔塞14的径向的肋35。因此,能够利用肋35在成为配合爪20的内侧的部位抑制面板34及内周壁部30向内侧的变形。另外,通过抑制中间壁部26向内侧的变形,也能抑制向内侧折回的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抵接的外周壁部18向内侧的变形。其结果,能够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的变形,能够防止孔塞14的拔出力下降。
[007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孔塞14中,在面板34的下表面的从中央部34A的外周侧离开的位置以环状形成凸部33。因此,通过按压凸部33,能够容易地从成型模具取出孔塞14。
[00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孔塞14中,在中间壁部26的上端形成向连结部32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50。因此,如图3所示,在从上方观察孔塞14的场合,能利用突出部50减小形成在凸缘部16与面板34之间的槽部52。其结果,能够提高孔塞14的外观品质,提高外观性。
[0081](第二实施方式)
[0082]接着,根据图9?图11说明本发明的孔塞的第二实施方式。
[0083]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84]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孔塞14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42,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的壁厚M8比内侧部40A的壁厚M7及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薄(M2 < M3 N M7),外侧部40B的刚性比内侧部40A的刚性及中间壁部26的刚性低。并且,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的壁厚M8从上下方向两端向上下方向中央部逐渐变薄,上下方向中央部最薄。
[0085]另外,中间壁部26的上部26A位于比配合爪20靠上方,利用连结部32连结中间壁部26的上部26A、内周壁部30的上端部30A的附近。
[0086]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将孔塞14安装在车身面板10上的状态下,在通过按压体Kl例如从下方向上方与孔塞14的面板34抵接等,拔出力(图10的箭头F)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面板34的场合,如图10中实线所示,孔塞14的面板34被向上方推起。此时,外周壁部18利用凸缘部16与配合爪20固定在车身面板10的安装孔12中,因此,中间壁部26相对于外周壁部18向上方被推起。因此,为薄壁的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以与内侧部40A的边界为起点向下方弯曲,并且在大致中央向内侧折回。因此,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与形成有配合爪20的外周壁部18的部位的内侧面抵接。其结果,能利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图10的箭头A方向)变形。
[0087]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增大孔塞14从安装孔12的拔出力。其结果,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孔塞14中,也能够在增大拔出力的状态下减小向安装孔的插入力。
[0088]另外,如图11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将孔塞14安装在车身面板10上的状态下,在通过按压体K2例如从下方向上方与位于孔塞14的最下方的位置的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抵接等,拔出力(图11的箭头F)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的场合,如图11中实线所示,孔塞14的抵接部40被向上方推起。此时,外侧部40B的壁厚M2比内侧部40A的壁厚M7及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薄(M2 < M3 N M7),外侧部40B的刚性比内侧部40A的刚性及中间壁部26的刚性低,并且,外侧部40B从内侧部40A的外侧端向外侧上方倾斜。因此,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被向外侧上方(图11的箭头B方向)推起,将形成有配合爪20的外周壁部18的下部向外侧(与图11的箭头A相反的方向)推出。其结果,能利用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抑制配合爪20向内侧(图11的箭头A方向)变形。另外,外侧部40B的壁厚M8从上下方向两端向上下方向中央部逐渐变薄,上下方向中央部最薄。因此,通过外侧部40B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弯曲,能容易地将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向外侧推出。
[0089]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在拔出力(图11的箭头F)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抵接部40的内侧部40A的场合,孔塞14也难以从安装孔12脱离,能够增大拔出力。
[0090](其他实施方式)
[0091]在以上中,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孔塞14的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的壁厚M2或M8比内侧部40A的壁厚M7及中间壁部26的壁厚M3薄,能够使外侧部40B的刚性比内侧部40A的刚性及中间壁部26的刚性低。取而代之,利用在抵接部40的外侧部40B形成凹部、槽等其他结构,可以使外侧部40B的刚性比内侧部40A的刚性及中间壁部26的刚性低。
[0092]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孔塞14的成为各配合爪20的内侧的面板34的下表面分别形成连结凸部33的外周面与内周壁部3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30B的肋35,但取而代之,可以不形成凸部33,为分别形成连结面板34的中央部与内周壁部3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肋35的图12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可以为不形成肋35的图13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
[0093]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分别以等间隔形成五个配合爪20,但多个配合爪20可以为五个以上。另外,配合爪20的俯视形状除了圆弧状以外,可以为四边、三角形状。另夕卜,可以在外周壁部18的整周连续地形成配合爪20。
[0094]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孔塞14的中间壁部26的上端形成向连结部32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50,但可以为不形成该突出部50的结构。
[0095]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孔塞14的外周壁部18、中间壁部26及内周壁部30为圆筒形状,但这些圆筒形状可以为椭圆筒状、长孔筒状等其他筒形状。
[0096]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孔塞14封闭形成在作为安装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汽车的车身面板10上的安装孔1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孔塞14也能封闭形成在汽车的车身面板10以外的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
【权利要求】
1.一种孔塞,其特征在于,具有: 覆盖穿设在安装部件上的安装孔的孔缘周面的环状的凸缘部; 从上述凸缘部的内周缘部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外周壁部; 突出形成于上述外周壁部的外壁面,并与上述安装孔配合的配合爪; 在上述外周壁部的内侧与上述外周壁部的内侧隔着间隔地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中间壁部; 在上述中间壁部的内侧与上述中间壁部的内侧隔着间隔地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筒状的内周壁部; 堵塞上述内周壁部的上端内侧的面板; 连结上述中间壁部与上述内周壁部的连结部;以及 抵接部,其连结上述外周壁部的下端与上述中间壁部的下端,并且通过力从下方向上方作用在上述面板上且上述面板向上方移动,外侧部向内侧折回,内侧部与形成有上述配合爪的上述外周壁部的部位的内侧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部的上述外侧部的刚性比上述内侧部的刚性及上述中间壁部的刚性低,并且,上述外侧部从上述内侧部的外侧端向外侧上方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具有形成在上述抵接部,且成为上述外侧部向内侧折回时的起点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周壁部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上述中间壁部与上述内周壁部利用上述连结部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沿上述外周壁部的外壁面的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上述配合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在成为上述多个配合爪的内侧的上述面板的部位具有沿上述面板的径向分别形成的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具有形成在上述中间壁部的上端,并向上述连结部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孔塞,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面板的中央部形成为环状且连结在上述肋上的凸部。
【文档编号】F16J13/14GK103946607SQ20128005592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佐藤刚裕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