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797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于一螺帽本体上形成至少一组装开口,组装开口系自螺帽本体之一端面向另一端面之方向延伸,且贯通螺帽本体之外表面及内表面;组装一回流器至组装开口;套设螺帽本体于一螺杆,以螺帽本体、回流器与螺杆间形成一滚珠通道;容置复数滚珠于滚珠通道内。透过本发明之制造方法具有降低滚珠螺杆加工难度及减少制造成本,并加强回流器于螺帽本体之定位及组装精度之优势。
【专利说明】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滚珠螺杆为一种广泛应用在许多机械设备中的装置,其设置的目的在于提供精密 的传动功能,藉由机械操作中的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进而使承载的机台或对象于直线方 向上进行作动。
[0003] 目前所应用之滚珠螺杆主要系包括一螺杆、一螺帽、复数滚珠,螺杆表面系具有螺 旋式沟槽,螺帽之内表面亦具有螺旋式内沟槽,能与螺杆间形成一滚珠通道,使滚珠容置于 其中,并与螺杆、螺帽形成相对滚动的关系,以降低螺杆与螺帽之间相对转动之摩擦力。而 其中,滚珠由滚珠通道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亦即由螺帽之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后,必须透过 一回流器,回流到滚珠通道的起点,如此一来才能持续于滚珠通道中滚动。
[0004] 回流器的形态有很多种,但其大抵都是设置于螺帽本体的外表面上,或是设置于 螺帽本体的端盖处。然无论是上述何种设置位置,在习知技术中,为了形成容置回流器的凹 槽,螺帽本体须经过复杂却又有高度精度要求的加工程序。但由于螺帽本体加工过程中, 为形成凹槽,往往造成肉厚厚度减少,因此经热处理后,常因肉厚较薄而使得其热变形量增 大,且更有容易碎裂的问题。甚至使凹槽部分结构产生扭曲,进而造成回流器组装不易,使 得回流器内的滚珠沟槽无法确实地与滚珠通道匹配,而进一步地影响到滚珠之循环运动的 顺畅度。
[0005] 简而言之,过去为了维持加工精度,却又不希望发生上述之问题,其结果就是提升 加工困难度及成本。此外,尚有加工后凹槽所提供的回流器定位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0006]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系可于简化之加工程序的基础下,降低 加工难易度及制造成本,并加强回流器于螺帽本体上之定位效果及组装精度,形成完整无 段差之滚珠通道,以确保应用时整体装置能进行稳定的作动,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
【发明内容】

[0007]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之目的为提供一种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系可于简化之 加工程序的基础下,降低加工难易度及制造成本,并加强回流器于螺帽本体上之定位效果 及组装精度,形成完整无段差之滚珠通道,以确保应用时整体装置能进行稳定的作动。
[0008]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之一种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一螺 帽本体上形成至少一组装开口,其中组装开口系自螺帽本体之一端面向另一端面之方向延 伸,且贯通螺帽本体之外表面及内表面;组装一回流器至组装开口;套设螺帽本体于一螺 杆,以螺帽本体、回流器与螺杆间形成一滚珠通道;以及容置复数滚珠于滚珠通道内。
[0009] 在一实施例中,组装开口系以车铣或切割加工的方式形成。
[0010] 在一实施例中,于螺帽本体上形成组装开口后更包括以下步骤:研磨组装开口之 内壁。 toon] 在一实施例中,于组装回流器之步骤前更包括以下步骤:组合二回流组件形成回 流器,且二回流组件分别具有一卡接面以及相对于卡接面之一设置面,回流器系以二设置 面与螺帽本体接触。
[0012] 在一实施例中,二回流组件其中之一于卡接面具有一卡榫,其中另一于卡接面具 有一卡合部,且二回流组件透过卡榫及卡合部相互卡合而形成回流器。
[0013] 在一实施例中,于组合二回流组件形成回流器后更包括以下步骤:形成一止漏结 构。其中二回流组件其中之一于卡接面具有一凸部,其中另一于卡接面具有一槽部,且凸部 及槽部于二回流组件相互卡合时共同形成止漏结构。
[0014] 在一实施例中,回流组件于卡接面之二侧边分别具有二凸部,且另一回流组件于 卡接面之二侧边分别具有二槽部。
[0015] 在一实施例中,螺帽本体于组装开口之二侧具有二组接斜面,二组接斜面之延伸 具有一交角,且回流器系以二设置面与螺帽本体之二组接斜面接触。
[0016] 在一实施例中,交角之角度系介于1?170度。
[0017] 在一实施例中,二组接斜面之延伸系朝向螺帽本体之中轴之方向。
[0018] 在一实施例中,二组接斜面之延伸系远离螺帽本体之中轴之方向。
[0019] 在一实施例中,制造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骤:组装一防尘组件至组装开口。防尘组件 具有一定位部,且定位部系固定于组装开口内。
[0020]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之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系透过于螺帽本体上形成贯通螺 帽本体之外表面及内表面的组装开口,以供回流器设置。特别的是,组装开口不仅贯通螺帽 本体内外,且系自螺帽本体之一端面向另一端面之方向延伸,因此组装开口相对于螺帽本 体呈现一开放式之开口结构,适合使用开放式的加工方法来制成。而开放式的加工方法,例 如车铣等,系相对容易,且易于品管的加工手段。
[0021] 相较于习知仅于螺帽本体之外表面、或端面上形成非贯通式的凹槽结构而言,本 发明无需额外考虑螺帽本体之肉厚是否足够,且无因为经加工造成肉厚薄化,后经热处理 后,容易产生热变形量大且容易碎裂的问题。再者,本发明之加工方法也不易在组装开口处 产生扭曲,影响后续之组装精度。
[0022] 整体而言,本发明之制造方法可透过简易的加工制程完成,不仅大幅降低加工之 难度与耗费时间,更可进一步地提高的制造精度及良率,以提升滚珠螺杆整体运作时的稳 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24] 图2A为图1所示之步骤加工完成所得之滚珠螺杆的外观示意图。
[0025] 图2B为图2A所示之滚珠螺杆的分解示意图。
[0026] 图2C为图2A所示之滚珠螺杆之回流器的透视图。
[0027] 图2D为图2C所示之滚珠螺杆之回流器的组合示意图。
[0028] 图2E为图2A所示之滚珠螺杆于剖面线A-A处的剖面示意图。
[0029] 图3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示之滚珠螺杆的剖面示意图。
[0030] 【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一种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其 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0032]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之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A为图1所 示之步骤加工完成所得之滚珠螺杆的外观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之滚珠螺杆的分解示 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A及图2B所示,滚珠螺杆S系由多个组件组合而成,该些组件 主要包括一螺杆1、一螺帽2以及复数滚珠3。其中,螺帽2系滑设于螺杆1,且螺帽2与螺 杆1间共同形成一滚珠通道,而滚珠3则容置于滚珠通道。而本实施例之一种滚珠螺杆的 制造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于一螺帽本体上形成至少一组装开口,其中组装开口系自螺帽 本体之一端面向另一端面之方向延伸,且贯通螺帽本体之外表面及内表面(S11);组装一回 流器至组装开口(S13);套设螺帽本体于一螺杆,以螺帽本体、回流器与螺杆间形成一滚珠 通道(S15);容置复数滚珠于滚珠通道内(S17)。
[0033] 于各步骤说明时,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之滚珠螺杆之外观及分解示意图, 以利理解本发明之技术内容。于实施本发明之步骤S11前,首先加工一螺帽本体材(图未示) 以形成一螺帽本体21。具体来说,螺帽本体材可为金属块状或柱状材料,再经研磨加工后形 成螺帽本体21及其细部结构。当然,螺帽本体21之加工成型方法非为限制性者,于实际应 用中,螺帽本体21亦可透过其它如浇铸成型法、锻造成型法、车铣成型法制成等方式制成。 螺帽本体21可为一环状柱体,并于内侧形成有一内滚珠槽211。当然,于实际制造过程中, 可依据使用需求于螺帽本体材上钻设法兰孔、油孔、回流孔等孔位,甚至是透过于螺帽本体 材进行表面热处理以加强螺帽本体之硬度,本发明于此亦不限。
[0034] 于本实施例中,步骤SI 1前,还可对应上述之螺帽本体21,另形成一螺杆1,螺杆1 系为一圆柱状杆体,且其外表面具有一对应内滚珠槽211且沿纵轴连续缠绕的螺旋状轨道 槽11。藉由轨道槽11与内滚珠槽211的对应设置,当螺帽本体21与螺杆1组装好时,两者 会共同构成一滚珠通道。
[0035] 于步骤SI 1中,于螺帽本体上形成至少一组装开口,特别须先说明的是,组装开口 系用以供一回流器设置,其实施细节将于后段描述。请参考图2B所示,本实施例系以形成 二组装开口 212、213为例,且二组装开口 212、213系设置于螺帽本体21之相对侧。详细而 言,二组装开口 212、213皆自螺帽本体21之一端面向另一端面之方向延伸,以组装开口 212 为例说明,其系自螺帽本体21之第一端面ESI向第二端面ES2之方向延伸,同时,组装开口 212还贯通了螺帽本体21之外表面0S及内表面IS,进而相对于螺帽本体21呈现一「开放 式」之缺口形式。因此,于制程上,本实施例仅须透过车床铣削之方式,特别是CNC车铣之 方式,即可采开放作业的方式,于螺帽本体21上,例如从第一端面ESI或从外表面0S起,前 者系向第二端面ES2,后者系向内表面IS,直接削除预定尺寸的块体,而形成组装开口 212。 于实际应用中,组装开口亦可经由车削或切割加工成型。此外,螺帽本体21定义出组装开 口 212的边壁后续更可透过研磨及/或抛光等方式处理,将粗成型后剩余的毛边去除,有助 降低公差,本发明于此不限。又,上述未说明之其它操作部分应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 有通常知识者所能理解者,于此不再赘述。
[0036] 另外,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因为采开放式加工且形成贯穿内外的开口,故实施品管 时,有检测容易,量测工具简单化的优势。
[0037] 承上述,相较于习知技术,以本发明制造方法形成之螺帽本体21及其组装开口 212、213,可透过开放式加工方式形成,不仅大幅降低细小结构加工之难度与耗费时间,更 有利于提高组装开口 212、213之精度。
[0038] 图2C为图2A所示之滚珠螺杆之回流器的透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2C,于说明 步骤S13之前,首先针对回流器说明。依据本发明之回流器可以为单一结构,亦可以为图2C 所示之多组件的组合结构。当回流器为单一结构时,制程较为简单,然多组件的组合结构更 具有可提高精度,减少内部加工滚珠通道难度的问题。
[0039] 在本实施例中,系以组合二回流组件形成回流器22为例,且为清楚说明二回流组 件之细部结构及组合方式,分别以一第一回流组件221及一第二回流组件222称之,然并非 限制两者必为相同或不同。
[0040] 第一回流组件221具有一第一卡接面221a以及相对于第一卡接面221a之一第 一设置面221b,相对地,第二回流组件222具有一第二卡接面222a以及相对于第二卡接面 222a之一第二设置面222b。所称之卡接面者,系为回流组件组合时,相互抵接的面;所称之 设置面者,系为回流组件与螺帽本体组装时,与螺帽本体相抵接的面。
[0041] 为强化卡接稳定度,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面221a具有二卡合部221c,而第二 卡接面222a则对应二卡合部221c具有二卡榫222c,二回流组件透过上述之卡榫222c及卡 合部221c相互卡合而形成前述之回流器22。另一方面,透过第一回流组件221及第二回流 组件222的组合可定义出一回流孔洞223,回流孔洞223、螺帽本体21上的回流通道214以 及前述之滚珠通道相互紧密连通而构成一滚珠循环途径。
[004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以将卡榫与卡合部之位置互换,或是于二回流组件上 额外设置其它卡合或固定结构,关于卡榫及卡合部的形状、设置位置及数量皆非本发明所 限制者。
[0043] 图2D为图2C所示之滚珠螺杆之回流器的组合示意图,请参考图2C及图2D所示, 于第一回流组件221与第二回流组件222组合形成回流器22后,同时二回流组件可以共同 形成一止漏结构L。详细而言,第一回流组件221于第一卡接面221a具有一槽部221d,而 第二回流组件222于第二卡接面222a具有一凸部222d,且凸部222d的形状与设置位置产 生类似屋檐的效果。凸部222d及槽部221d于第一、第二回流组件221、222相互卡合时共 同形成止漏结构L。本实施例所指之凸部222d及槽部221d系特别指「止油凸部」与「止油 槽部」,具体来说,由于凸部222d及槽部221d之设置方向系环绕于回流器22中之部分滚珠 循环途径CP,故当润滑油自该部分滚珠循环途径CP渗出时,因为要经过凸部222d及槽部 221d所形成之具有至少二次弯折的止漏结构L,也不易再渗出回流器22表面,换句话而言, 由回流器22之外观观之(如图2D所示),第一卡接面221a与第二卡接面222a所形成之缝 隙224并非为直线之形状,而系呈现一迷宫状之构型(具有二次弯折)。是以,透过止漏结构 L的设计,回流器22可防止添加入回流孔洞223、回流通道214以及滚珠通道的润滑油由第 一、第二回流组件221、222之间的缝隙224渗出,更佳的,可防止组合式的回流器22当受到 外力或因热处理产生之变形问题时所产生的油渗漏问题。
[0044] 特别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之第一回流组件221系于第一卡接面221a之二侧边设 置有二槽部221d,并于第二回流组件222对应二槽部221d设置有二凸部222d,藉此可以进 一步地对回流器22上容易渗漏的二个提供止漏、防止渗出的功效,惟于实际应用中,亦可 以将槽部221d与凸部222d之位置互换,或是于第一、第二回流组件221、222上额外设置其 它止漏结构L,此外,关于槽部221d及凸部222d的形状、设置位置及数量皆非本发明所限制 者。
[0045] 图2E为图2A所示之滚珠螺杆于剖面线A-A处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B及图 2E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螺帽本体21于组装开口 212、213之二侧具有二组接斜面215、216, 且回流器22系以其二回流组件之第一、第二设置面221b、222b分别与螺帽本体21之二组 接斜面215、216接触,当然,第一、第二设置面221b、222b具有与该二组接斜面215、216相 对应的斜度。
[0046] 承上述,由图2E所示,二组接斜面215、216之延伸具有一交角Θ,当然,此处所指 之「延伸」系为虚拟延伸。其中,交角Θ之角度系可介于1?170度。透过斜度的设计,可 有效防止回流器22往螺杆1的方向位移,产生限位的效果。于本实施例中,所称之组接斜 面215、216之延伸系指朝向螺帽本体21之中轴之方向延伸,特别须说明的是,此处所指之 螺帽本体21之「中轴之方向」系指与螺杆1之长轴平行之方向。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二组 接斜面215、216系相对于螺杆1呈现一外扩之形状,在组合回流器22时,具有提升组装及 定位容易度之优势。
[0047]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回流器22系以螺丝23分别将各回流组件螺锁于螺帽本体 21,为此非限制性者,于实际应用中,回流器22亦可透过卡合、黏合、锁合、嵌合或其组合的 方式固定于螺帽本体21,甚至是在回流器22与螺帽本体21之接触位置,由第一端面ESI或 第二端面ES2外侧加入黏胶进行黏合,于此并不限制。
[0048]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滚珠螺杆具有二防尘组件24。防尘组件24更具有一定位部 241,且当防尘组件24与螺帽本体21组装时,二定位部241系分别固定于组装开口 212、213 内。相较于习知之防尘组件的组合,本发明透过组接斜面215、216与防尘组件24之定位部 241的配合,免除了螺丝锁固的额外步骤,简化了防尘组件24与螺帽本体21的组合;更佳 地,由于定位部241固定于组装开口 212、213内无法转动,提供了限制防尘组件24转动的 效果,进而使防尘组件24提供予螺帽本体21更佳之防尘效果。
[0049] 另外,防尘组件24更具有一舌部242,舌部242设置于防尘组件24之内缘243的 一部份上。详细而言,舌部242系由内缘243上继续向防尘组件24之中心延伸所定义出来 的部分,且延伸出来的形状呈舌形或半月形,故可以舌部242称之。然则,本发明实际上不 以上述的形状为限,于实际应用中,即使形状不完全与舌形或半月形相似,亦为本发明所涵 盖之范围。
[0050] 透过步骤S13之组装形成一螺帽2结构,于步骤S15及步骤S17即可套设螺帽本 体21于螺杆1,以螺帽本体21、回流器22与螺杆1间形成滚珠通道,并使复数滚珠3容置 于该滚珠通道内。惟滚珠螺杆S之实际作动及应用方式为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 者所能理解者,于此不再赘述。
[0051] 图3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示之滚珠螺杆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3所示,于 本实施例中,滚珠螺杆之螺帽本体21'与回流器22'与前述实施例之具有相同之多数特征, 惟二组接斜面215'、216'之延伸系远离螺帽本体21'之中轴之方向,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二 组接斜面215'、216'系相对于螺杆Γ呈现一内凹之形状,而另外提供更佳之防尘效果。
[0052]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之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系透过于螺帽本体上形成贯通螺 帽本体之外表面及内表面的组装开口,以供回流器设置。特别的是,组装开口不仅贯通螺帽 本体内外,且系自螺帽本体之一端面向另一端面之方向延伸,因此组装开口相对于螺帽本 体呈现一开放式之开口结构,适合使用开放式的加工方法来制成。而开放式的加工方法,例 如车铣等,系相对容易,且易于品管的加工手段。
[0053] 相较于习知仅于螺帽本体之外表面、或端面上形成非贯通式的凹槽结构而言,本 发明无需额外考虑螺帽本体之肉厚是否足够,且无因为经加工造成肉厚薄化,后经热处理 后,容易产生热变形量大且容易碎裂的问题。再者,本发明之加工方法也不易在组装开口处 产生扭曲,影响后续之组装精度。
[0054] 整体而言,本发明之制造方法可透过简易的加工制程完成,不仅大幅降低加工之 难度与耗费时间,更可进一步地提高的制造精度及良率,以提升滚珠螺杆整体运作时的稳 定性。
[0055]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畴,而对其 进行之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中。
[0056] 【符号说明】
[0057] 1、1' :螺杆
[0058] 11 :轨道槽
[0059] 2 :螺帽
[0060] 21、21' :螺帽本体
[0061] 211:内滚珠槽
[0062] 212、213:组装开口
[0063] 214:回流通道
[0064] 215、215'、216、216' :组接斜面
[0065] 22、22' :回流器
[0066] 221 :第一回流组件
[0067] 221a :第一^^接面
[0068] 221b :第一设置面
[0069] 221c :卡合部
[0070] 221d :槽部
[0071] 222 :第二回流组件
[0072] 222a :第二卡接面
[0073] 222b :第二设置面
[0074] 222c :卡榫
[0075] 222d:凸部
[0076] 223:回流孔洞
[0077] 224 :缝隙
[0078] 23 :螺丝
[0079] 24:防尘组件
[0080] 241 :定位部
[0081] 242 :舌部
[0082] 243:内缘
[0083] 3、3,:滚珠
[0084] A :剖面线
[0085] CP :循环途径
[0086] ESI :第一端面
[0087] ES2 :第二端面
[0088] IS:内表面
[0089] L :止漏结构
[0090] 0S :外表面
[0091] S:滚珠螺杆
[0092] Θ :交角
[0093] S11 ?S17:步骤
【权利要求】
1. 一种滚珠螺杆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于一螺帽本体上形成至少一组装开口,其中该组装开口系自该螺帽本体之一端面向另 一端面之方向延伸,且贯通该螺帽本体之外表面及内表面; 组装一回流器至该组装开口; 套设该螺帽本体于一螺杆,以该螺帽本体、该回流器与该螺杆间形成一滚珠通道;以及 容置复数滚珠于该滚珠通道内。
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该组装开口 系以车铣或切 割加工的方式形成。
3.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于该螺帽本体上形成该组装开口后, 更包括以下步骤: 研磨该组装开口之内壁。
4.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于组装该回流器之步骤前更包括以下 步骤: 组合二回流组件形成该回流器,且该二回流组件分别具有一卡接面以及相对于该卡接 面之一设置面,该回流器系以该二设置面与该螺帽本体接触。
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该二回流组件其中之一于该卡接面具 有一卡榫,其中另一于该卡接面具有一卡合部,且该二回流组件透过该卡榫及该卡合部相 互卡合而形成该回流器。
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于组合该二回流组件形成该回流器 后,更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一止漏结构,其中该二回流组件其中之一于该卡接面具有一凸部,其中另一于该 卡接面具有一槽部,且该凸部及该槽部于该二回流组件相互卡合时共同形成该止漏结构。
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该回流组件于该卡接面之二侧边分别 具有二该凸部,且另一该回流组件于该卡接面之二侧边分别具有二该槽部。
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该螺帽本体于该组装开口之二侧具有 二组接斜面,该二组接斜面之延伸具有一交角,且该回流器系以该二设置面与该螺帽本体 之该二组接斜面接触。
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该交角之角度系介于1?170度。
10.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该二组接斜面之延伸系朝向该螺帽 本体之中轴之方向。
11.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制造方法,其中该二组接斜面之延伸系远离该螺帽 本体之中轴之方向。
1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制造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骤: 组装一防尘组件至该组装开口,该防尘组件具有一定位部,且该定位部系固定于该组 装开口内。
【文档编号】F16H25/24GK104100689SQ201310115738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李进胜, 杨进财 申请人: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