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内软管和包套的卫生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976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包括内软管和包套的卫生软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软管,该卫生(1)软管包括内软管(2)和包围内软管(2)的、由交叉的编织件(3)编织成的包套(4)。在此,各编织件(3)中的至少一个编织件或者优选所有的编织件(3)由一件式的细带构成,该细带因此代替由彼此贴靠的单金属线或单长丝形成的这种多件式的编织件。在此,该细带的宽度大于其厚度并且该编织件(3)的宽的侧面面向内软管(2)。该细带形的编织件(3)的边缘(3a)在横截面内渐缩,从而这些边缘向外锥形地延伸并且由此允许交叉的编织件(3)也在交叉部位(5)处的更好匹配。
【专利说明】包括内软管和包套的卫生软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卫生软管,该卫生软管包括内软管、特别是由塑料制成的内软管和包围内软管的、由相交叉的编织件编织成的包套。
【背景技术】
[0002]这种卫生软管例如由EP1880812B1已知。此外,由DE19727142A1已知一种水软管,在该水软管中,如在已知的卫生软管中那样,编织件构成为并排延伸的丝或者金属线的组,其中,这些组分别相互编结交织并且据此在使用位置中相交叉。
[0003]这样的由金属线或者丝编织成的包套通常特别是在交叉部位处具有空隙,这些空隙通过各个边缘侧的金属线或长丝的横截面形状产生,从而光和湿气的进入是可能的并且内软管被紫外线侵蚀。此外,在这样的光进入时可能在内软管的内部中产生藻类。
[0004]此外,在软管弯曲时,该软管的包套可能具有前面提到的、过少的覆盖,该软管在弯曲区域中部分地排挤包套并且甚至从该包套凸出来。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卫生软管,在该卫生软管中特别是也在相交叉的编织件的区域中改善编织成的包套的覆盖度。
[0006]该任务利用权利要求1的手段和特征来解决。
[0007]在按照本发明的、带有由相交叉的编织件编织成的包套的卫生软管中规定,各编织件中的至少一个编织件构成为一件式的细带,该细带的宽度大于其厚度并且该细带的宽的侧面面向内软管。
[0008]因此,该编织件不具有单金属线或单塑料长丝,从而该编织件已经在其本身中具有比这样的由单金属线和单长丝制成的编织件更高的稳定性。此外,在编织件的边缘区域中带有良好覆盖的相应牢固并且稳定的编织物是可能的。
[0009]在此特别符合目的的是,所有在使用位置中相互编结交织的和交叉的编织件构成为细带或一件式的细带。这样的细带可以也在交叉区域中相互接触地被编织并且在此允许包套的紧密的构成和因此良好的覆盖。
[0010]本发明的一种有完全显著且有利的意义的设计方案可以在于,形成编织件的细带的横截面厚度在其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处或者优选在两个边缘处减小,并且细带的边缘在横截面内看分级地或者连续地渐缩。由此,横向延伸的细带在交叉部位处通过编织过程改变其水平并且首先延伸到一这样的细带上方和然后延伸到一这样的细带下方,特别是这些横向延伸的细带能够在该交叉部位处匹配于该横截面减小并且也在交叉部位处产生实际闭合的覆盖。因此,编织件的按照本发明的作为一件式细带的构造用于给这些细带赋予如下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显著改善相交叉的细带也在边缘区域处的相互贴靠并因此提高包套的紧密性。
[0011]在此有利的是,在细带的两个边缘处的每个渐缩部关于设置在细带的宽的侧面之间的纵向中心对称和/或关于在各边缘之间延伸的中心对称。因此在细带的两个边缘处产生一致的、不过指向相反侧面的渐缩部,这些渐缩部连同交叉的细带对包套的紧密性具有所描述的有利的作用,其中能实现进一步的优点,即,能够以任意的定向和可能甚至翻转地以相同的方式使用细带。
[0012]所述细带的至少一个纵向侧面或者两个纵向侧面的边缘的渐缩部的横截面端部可以是尖的或者圆形的。在此,尖的横截面形状能特别良好地匹配于交叉的细带和能贴靠到交叉的细带上,而一种至少轻微圆形的实施形式能更容易地操作并且特别是也在一种由金属制成的实施形式中意味着更少的伤害危险。
[0013]在细带的边缘处的渐缩部的横截面可以限定为直线的或者至少一侧凸出和/或凹入的。该形状在此可以根据以下内容来选择,即,相交叉的细带在这样的交叉部位处可以如何弯曲和变形并且可以如何匹配于相应的边缘。
[0014]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细带的横截面厚度可以不同地确定由限定渐缩部的面所形成的角度大小。符合目的的是,该角度是锐角、特别是直角或相对更小的、90°至20°的、特别是70°至40°的、优选60°至50°的角度。然后在边缘处在其渐缩部的区域中产生倾斜面,相交叉的细带或者编织件在形成编织成的包套时能够良好地匹配于这些倾斜面并且能够贴靠到这些倾斜面上,从而产生紧密的覆盖。
[0015]在此,细带在其渐缩部之间的横截面厚度可以约为十分之一毫米至五分之二毫米、优选五分之一毫米至四分之一毫米,并且总宽度可以约为一又四分之一毫米至两毫米或更多或者为中间值。总宽度还有横截面厚度的选择可以例如取决于内软管有多大直径。该直径越大,则也可以越大地选择所述的尺寸。
[0016]在此,同样可以不同地选择细带的宽度与其横截面厚度的关系。细带的宽度可以例如为其厚度的五倍至二十倍、七倍至十倍、两倍至八倍或者四倍至六倍。在此,各中间值也是可能的。
[0017]细带在其边缘之间的宽的侧面在横截面内看可以是直线的或者波浪形的,并且一件式的细带的横截面可以特别是由并排交替较厚和较薄的区域组成。细带也在匹配于要编绕的内软管的圆形时是相应柔性的,其中,对于横截面可能选择宽的侧面之一并且另一侧可以构成为直线的。但当两个宽的侧面是波浪形的并且在此波峰和波谷设置在一致的部位处时,产生横向于纵向延伸的最佳的柔性,从而如已经提到的那样,较厚和较薄的横截面区域在细带的宽度上分布地交替。
[0018]包套的编织件可以由金属和/或由塑料制成并且包套的所有编织件在此可以由相同材料制成,或者由金属制成的编织件和这样的由塑料制成的编织件为了形成包套而可以混合地设置。
[0019]特别是在组合个别或多个上述特征和措施时产生一种包括内软管和编织成的包套的卫生软管,在该包套中两个相交叉的编织件相互间直接形成角度的区域也能够是很大程度上紧密的,特别是当形成编织件的细带的边缘区域从中间的或者较大的厚度出发渐缩时,从而交叉的编织件的横向区域能够平放在形成渐缩部的倾斜面上并且以此改善覆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以下借助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部分简化的示图中:[0021]图1示出一个按照现有技术的卫生软管的视图,以及
[0022]图2示出该按照现有技术的卫生软管的局部纵剖视图,其中,相交叉的编织件由成组并排放置的单金属线或单长丝组成,并且金属线或者长丝的这种组与EP1880612B1类似地交叉设置,
[0023]图3示出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卫生软管的视图,以及
[0024]图4示出该按照本发明的卫生软管的局部纵剖视图,其中,编织成的包套由相交叉的编织件形成,这些编织件构成为一件式的细带,这些细带的宽度大于其横截面厚度,其中,细带的横截面厚度在相互对置的边缘处连续减小并且构成为锥形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图1和3中分别示出整体以I标记的卫生软管的外视图的一段,其中,图1示出一个按照现有技术的卫生软管,而图3示出一个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0026]在此,卫生软管I相应与EP1880812B1类似地包括一个内软管2和一个包围内软管2的、由相交叉的编织件3编织成的包套4。
[0027]在此,不仅在现有技术中而且在本发明中按照一致的原理构造编织物,在该原理中,编织件3分别相互交叉,其中,一个编织件总是从上面搭接或者从下面搭接两个交叉的编织件,但在此与一个编织件交叉的并且横向于此延伸的两个编织件交替地在这个编织件上面和下面延伸,如在现有技术中和例如也由EP1880812B1所已知的。
[0028]在此,在现有技术中按照图2规定,各个编织件3通过由四根单金属线或单长丝构成的组形成,这些金属线或长丝平行于彼此并且相互接触地设置,从而即使以大的力形成和安装编织物,在交叉部位5处由于这些相交叉的金属线或长丝的横截面也必然留出相对大的空隙6。
[0029]在按照本发明的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特别是在图4中可看出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在交叉部位5处的这些相对大的空隙6。
[0030]在此,在图4中看出,各编织件3中的至少一个编织件构成为一件式的细带,该细带的宽度大于其厚度并且该细带的宽的侧面面向内软管2。
[0031]同时在图4中看出,至少在此以横截面可看出的编织件3全部构成为细带,还有大致在图4的中间区域中相互直接接触的编织件3,这些编织件以纵向边缘在该剖切区域中彼此贴靠。在此,横向延伸的、在图4中以侧视图可看出的编织件3也以符合目的的方式构成为这种带有一致的横截面的细带。
[0032]在按照图2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布置结构中,编织件3的边缘分别由单金属线或单长丝以相应的横截面形成并且因此具有相对陡峭(SChlOff)的边缘,而在按照图4的实施例中规定,形成编织件3的细带的横截面厚度在边缘3a处减小并且相应细带的边缘3a在横截面内看从最大的横截面厚度出发连续渐缩。构成为细带的编织件3能够相应良好地紧贴到这些渐缩的边缘3a上,如在图4中在交叉部位5处良好地看出。在那里可能产生的空隙6是相应较小的或者可能几乎不产生这样的空隙6,因为与以单金属线或单长丝由于按照图2的相交叉的金属线或长丝所可能的情况相比,编织件3也以其边缘3a在彼此平行延伸的区域中更接近彼此靠近。
[0033]在此在按照图4的实施例中,在形成编织件3的细带的边缘3a处的每个渐缩部关于设置在细带的宽的侧面之间的纵向中心对称并且也关于该细带的在各边缘3a之间延伸的中心对称。
[0034]虽然形成边缘3a的渐缩部的倾斜面也可以关于设置在细带的宽度之间的纵向中心不对称地延伸,但对称的构造结合包套4的整个编织物能最容易地操作。
[0035]边缘3a的渐缩部的横截面端部按照图4是几乎尖的,但也优选大致圆形的,以便特别是也在由金属或也由有耐抗能力的塑料制造编织件3时预防在操作时的伤害危险。
[0036]在此按照图4,在细带的边缘3a处的渐缩部的横截面是直线的。由限定渐缩部的面所形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这迎合交叉的编织件3或者细带的走向。
[0037]本实施例在此示出,相应细带的宽度明显大于横截面厚度,这在如下程度上模仿现有技术,即,在此相互接触的平行的单金属线或单长丝按照其数量同样具有比厚度相应更大的宽度。四根彼此贴靠的长丝或金属线产生例如相对于厚度四倍大的宽度。
[0038]与此相比在图4中可看出的细带中,宽度相对于横截面厚度还稍微更大或者说厚度相对于宽度更小。
[0039]在按照图4的实施例中,细带在其边缘3a之间的宽的侧面在横截面内看构成为波浪形的,更确切地说在相应细带的两侧面上,其中,并排交替地设置厚的和较薄的区域。在细带的其中一侧面上的波浪对置于在另一侧面上的这样的波浪并且两侧面的位于各波浪之间的谷同样大致位于相同部位处,从而较厚的和较薄的横截面沿相应细带的纵向方向并排放置并且因此该构成为细带的编织件3绕其纵轴线与由平行的并且彼此贴靠的单金属线或者单长丝形成的这种编织件3相比具有可相比拟的或者更好的柔性。
[0040]按照要求,包套4的编织件3可以由金属或者由塑料制成,其中,或者所有的编织件3由相同材料制成,但或者由金属制成的编织件3可以与这样的由塑料制成的编织件混合地设置。用塑料涂层的或者用塑料包套的细带也可以设置作为编织件3。
[0041]卫生软管I具有一个内软管2和一个包围内软管2的、由交叉的编织件3编织成的包套4。在此,各编织件3中的至少一个编织件或者优选所有的编织件3构成为一件式的细带,该细带因此代替由彼此贴靠的单金属线或单长丝形成的这种多件式的编织件。在此,该细带的宽度大于其厚度并且该编织件3的宽的侧面面向内软管2。该细带形的编织件3的边缘3a在横截面内渐缩,从而这些边缘向外锥形地延伸并且由此允许交叉的编织件3也在交叉部位5处的更好匹配。
【权利要求】
1.卫生软管(1),包括内软管(2)、特别是由塑料制成的内软管和包围内软管(2)的、由交叉的编织件(3)编织成的包套(4),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编织件(3)中的至少一个编织件构成为一件式的细带,该细带的宽度大于其厚度并且该细带的宽的侧面面向内软管(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所有在使用位置中相互编结交织的和交叉的所述编织件(3)构成为细带。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形成编织件(3)的所述细带的横截面厚度在其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处或者在两个边缘(3a)处减小,并且细带的边缘(3a)在横截面内看分级地或者连续地渐缩。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在细带的边缘(3a)处的每个渐缩部关于设置在细带的宽的侧面之间的纵向中心对称和/或关于在各边缘(3a)之间延伸的中心对称。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带的至少一个纵向侧面或者两个纵向侧面的边缘(3a)的渐缩部的横截面端部是尖的或者圆形的。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细带的边缘(3a)处的渐缩部的横截面限定为直线的或者至少一侧凸出和/或凹入的。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由限定渐缩部的面所形成的角度是锐角、特别是直角或者相对于直角更小的、90°至20°的、特别是70°至40°的、优选60°至50°的角度。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带在其渐缩部之间的横截面厚度约为十分之一毫米至五分之二毫米、优选五分之一毫米至四分之一毫米,并且总宽度约为一又四分之一毫米至两毫米或更多或者为中间值。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带的宽度为其厚度的五倍至二十倍、七倍至十倍、两倍至八倍或者四倍至六倍。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带在其边缘(3a)之间的宽的侧面在横截面内看是直线的或者波浪形的,并且一件式的细带的横截面特别是由并排交替较厚和较薄的区域组成。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卫生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套(4)的编织件(3)由金属和/或由塑料制成并且包套(4)的所有编织件(3)由相同材料制成,或者由金属制成的和由塑料制成的编织件(3)为了形成包套(4)而混合地设置。
【文档编号】F16L11/10GK104033671SQ201310335358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W·库里 申请人:纽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