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引绕热熔软管的吊件和方法

文档序号:566029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用于引绕热熔软管的吊件和方法
【专利摘要】用于引绕热熔软管的吊件和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件和一种用于邻近一结构件引绕热熔软管的方法,该吊件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用于接纳热熔软管的通孔。通孔限定了适于支撑热熔软管而通常不使热熔软管变形的内表面。吊件还包括内表面上的凹槽或通过本体延伸的通道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定位系紧装置。由此,本体适于被安装到结构件的系紧装置支撑。吊件进一步将热熔软管与相邻结构件隔开。因此,通过支撑热熔软管和将热熔软管与相邻结构件隔开而通常不使热熔软管变形,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可以被最小化。
【专利说明】用于引绕热熔软管的吊件和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在2012年8月24日提交的申请N0.61/693,012 (待决)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公开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大体涉及一种吊件和一种用于引绕软管的方法,并且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引绕与热熔系统一起使用的热熔软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4]热熔应用工业通常在热熔相关的装置中通过热熔软管输送热熔成分,诸如液体。这些热熔软管可以在取决于特定的应用的各种压力或温度下输送热熔液体。在该应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机械应力和/或热应力可以在热熔软管中积聚。然而,通过为给定的热熔系统适当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软管,极大地减少了使用期间软管故障的风险。此外,很多热熔软管包括围绕结构内层的绝热外层。该绝热有助于维持在软管内行进的热熔体的较高的温度,以提高热熔系统的效率,并且防止操作员接触较高的温度。
[0005]热熔软管通常被沿地板铺设或被安装到各种结构,以将软管从热熔装置的一个部件引绕到另一个部件。直接铺设在地板上的软管易于在地板表面处积聚热或吸收液体,从而在热熔软管中生成热应力。热熔软管还通常通过系紧装置,诸如束线带,被安装到该结构。紧固在热熔软管上用于将软管贴附到该结构的系紧装置能够使绝热外层和结构内层变形,从而导致增加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最初,这些增加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可能仅降低热熔系统的效率。然而,这些应力还能够导致热熔软管的机械故障,从而导致另外的时间和金钱以替换故障热熔软管。
[0006]存在对于解决当前的挑战和特征,诸如上述的那些挑战和特征,的改进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一种吊件,该吊件用于与系紧装置和热熔软管一起使用。吊件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用于接纳热熔软管的通孔。通孔限定了内表面。内表面适于支撑热熔软管而通常不使热熔软管变形。此外,本体适于被系紧装置支撑,并且包括在内表面上的凹槽或通过本体延伸的通道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将系紧装置定位在凹槽或通道内。因此,吊件可以仅包括凹槽、仅包括通道、或包括凹槽和通道两者。
[0008]在一个方面中,本体是适于围绕热熔软管的环状结构,并且包括外表面。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开口,该开口通向延伸穿过本体的通道,用于将系紧装置穿入和穿出吊件。然而,外表面还包括另一个开口,由此,系紧装置被穿入一个开口并穿出另一开口。此外,外表面具有大体的平面部,用于将本体定位成抵靠相邻结构件。
[0009]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包括热熔软管和吊件的装置。吊件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接纳热熔软管的通孔。内表面适于支撑热熔软管而不使热熔软管变形。此外,本体适于被系紧装置支撑,并且包括在内表面上的凹槽或通过本体延伸的通道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将系紧装置定位在凹槽或通道内。因此,吊件可以仅包括凹槽、仅包括通道、或包括凹槽和通道两者。
[0010]在另一个方面中,本体以可滑动的方式贴附在热熔软管上,以便吊件可以沿着热熔软管以可移动的方式定位。在替代方式中,吊件可以以可移除的方式附接到热熔软管。此夕卜,吊件由具有耐受温度通常大于130° F的材料特性的材料制成。
[0011]在使用中,热熔软管和吊件被引绕成与结构件相邻,用于将热熔软管和吊件安装到该结构件。吊件支撑热熔软管而通常不使热熔软管变形。吊件还将热熔软管与该结构件间隔开,使得吊件的至少一部分在热熔软管和该结构件之间。此外,系紧装置被插入到在内表面上的凹槽或通道中的至少一者中,用于将系紧装置绕吊件和该结构件紧固。因此,吊件被安装到该结构件。
[0012]结合附图,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的描述,会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在上文给出的本发明的一般说明和在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用来说明本发明。
[0014]图1是包括一对吊件和热熔软管的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15]图2是图1的吊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0016]图3是大体平分图1的吊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界面图。
[0017]图4A是图1的与梁构件大体平行地安装的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4B是图1的与梁构件大体垂直地安装的装置的侧视图。
[0019]图5A是图1的彼此大体平行地安装并与梁构件大体平行地安装的第一束装置的侧视图。
[0020]图5B是图1的安装在一起并与梁构件大体垂直地安装的装置的第一束的侧视图。
[0021]图6A是图1的彼此大体垂直地安装并与梁构件大体平行和垂直地安装的装置的第二束的侧视图。
[0022]图6B是图1的彼此大体垂直地安装并且与梁构件大体垂直和平行地安装的装置的第二束的侧视图。
[0023]图7是吊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0024]图8是将图7的吊件的第二实施例大体平分的透视界面图。
[0025]图9是一对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吊件的透视图。
[0026]图10是图9的连在一起的所述一对吊件的透视图。
[0027]图11是大体平分在图10中所示的吊件的透视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照图1,装置10的实施例包括吊件12和热熔软管14,该热熔软管14用于与在热熔系统中(未示出)的热熔构件流体连通。根据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多于一个的吊件12用于支撑地板16上的热熔软管14而通常不使热熔软管14变形。吊件12被稳定地附接到软管14,并被定尺寸以容纳通过该吊件12延伸的软管14。在替换物中,吊件12可以以可松开的方式连接到热熔软管14,诸如根据在下文中讨论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吊件12摩擦接合软管14以维持固定的位置。可以将外力施加到吊件12以克服摩擦接合并且使吊件12沿软管14的任何位置滑动。然而,热熔软管14上的摩擦接合和外力通常不足以使热熔软管14变形或另外机械损伤热熔软管14。因此,多个吊件12可以在各种构造中被定位,以沿工业环境所需的任何种路径而支撑软管14。根据装置10的示例性实施例,大体每两英尺软管14,在软管14上设置一个吊件12。
[0029]图2示出了吊件12的第一实施例。吊件12通常包括本体18,该本体具有通孔20。通孔20限定了适于支撑热熔软管14的内表面22。更特别地,热熔软管14被支撑,而大体没有提高热熔软管14的过早的机械故障的可能性的变形、破碎或另外在热熔软管14内生成过多的机械应力或热应力。除了内表面22以外,本体18还包括外表面24。
[0030]根据吊件12的示例性实施例,本体18是通常具有大体圆形通孔20的刚性环状结构,其中内表面22大体是圆筒形的。然而,该环状结构不旨在限制于圆形形状。例如,环状结构可以是围绕或至少大致围绕热熔软管14的任何需要的形状。环状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大体方形环状结构和/或适于沿热熔软管14延伸的大体细长环状结构。内表面22包括凹槽26,该凹槽26适于使系紧装置诸如束线带28定位在凹槽26中(见图4A至6B)。此处讨论的系紧装置可以是束线带28、粘贴带、绳子、线或能够将吊件12通过本体18而系紧和/或紧固到另一个结构的任何类似的装置,诸如凹槽26。更特别地,本体18可以具有进入凹槽26的凹槽倒角30,用于减少内表面22上的应力集中。为增加系紧装置可以被定位在内表面22处的位置的数目,多个凹槽可以被定位诸如对称地定位在内表面22上。
[0031]类似地,本体18可以还包括通道32,通过本体18延伸的该通道32适于定位系紧装置。每一个通道32包括一对开口 34,以将系紧装置从通道32的一端穿到所述一对开口中到另一端。在替代物中,通道32可以还具有共用单个开口 34的端部,在该情况下,外表面可以仅包含一个开口 34。为增加系紧装置可以被定位在外表面24上的位置的数目,多个凹槽26可以定位诸如对称地定位在外表面24上。尽管此处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三个凹槽26和在通孔20的周围对称定位的三个通道32,但要理解的是,任何数目的凹槽26和/或通道32可以在任何期望位置中包括在本体18上。例如,本体18可以包括在内表面和外表面22,24上的一个或多个凹槽26、一个或多个通道32、或一个或多个凹槽26和通道32。
[0032]外表面进一步包括大体平面部36,该大体平面部36适于抵接另一个结构、地板16或另一个吊件12。大体平面部36改进了吊件12抵接另一个大体平面表面而定位的稳定性。要理解的是,外表面24可以具有抵接另一个结构的任何结构或几何形状。然而根据本发明,外表面24的整体包括绕通孔20对称定位的多个平面部36。因此,环状本体18具有大体圆筒形内表面22和六角形外表面24。
[0033]通孔20进一步限定了吊件轴线38。吊件12适于接纳热熔软管14使得软管中心轴线(未示出)与吊件轴线38大体对准。多个凹槽26和多个通道32被与吊件轴线38偏离,而是分别大体沿吊件轴线38延伸和大体横穿延伸到吊件轴线38。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多个凹槽26和多个通道32,分别大体平行于吊件轴线38延伸和大体垂直于吊件轴线38延伸。因此,吊件12和热熔软管14适于通过系紧装置相对于相邻结构沿大体平行方向或大体垂直取向上被安装。内表面22和外表面24限定了到相邻结构的间隙距离40。尽管环状本体18包括较均匀的间隙距离40,但是在替代物中,本体18可以进行几何形状地变化,使得从内表面22到外表面24的间隙距离40绕吊件轴线38变化。还要理解的是,凹槽26和通道32可以沿相对于中心轴线38[sl]的任何取向被定位用于通过系紧装置沿任何取向上安装软管14。因此,间隙距离40以及凹槽26和通道32的取向可以按照本发明此处描述的原则进行变化。
[0034]作为系紧装置的替代物,吊件12可以还通过接纳支架(未示出)被安装到相邻结构。接纳支架可以被分开地附接到相邻结构或被集成到相邻结构中。在任一种情况下,吊件12适于联接接纳支架,用于将热熔软管14安装到相邻结构。吊件12可以还通过一个或多个磁体42被安装到相邻结构。因此,相邻结构和/或吊件12具有至少一个磁体42和其它磁性吸引表面,诸如另一个磁体、片状金属或钢表面。例如,磁体42可以被附接到外表面24的大体平面部36,用于将吊件12磁性联接到相邻结构。在图2中示出了磁体42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要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磁体42可以被附接到相对于吊件12的任何地方,用于安装吊件12。磁体42可以由足以产生充分的磁力的任何材料形成,以将接纳软管14的吊件12安装到相邻结构。一种该磁性材料是钐钴合金。尽管吊件12可以通过系紧装置、接纳支架或磁体42被安装到相邻结构,但要理解的是,用于将吊件12安装到该结构的任何机械结构或施加力可以用于在工业环境下引绕软管14。
[0035]通常,吊件12由具有能够耐受相对高温度的材料特性的材料制成,该温度可能存在于热熔软管14的环境中。例如,优选地,该材料耐受至少130° F的平均温度,且该材料的温度增加至少大体在150° F-170° F之间。然而,该材料能够在热熔软管14可以使用的任何温度范围内实施。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该材料是Ryton?成类似的执行热塑性塑料。
[0036]本体18由一对本体部46制成,因此有利于通道32的制造。更特别地,每一个本体部46具有形成有通道32的部分。一对本体部46在接缝44处被附接在一起,以便通道32的该部分对准以限定通道32。通常,本体18相对于接缝44对称,并可以通过在接缝44处将所述一对本体部46超声波焊接在一起而形成。接缝44也被凹进以防止来自本体部46的过剩材料干涉大体平面部36的大体平面度。然而,要理解的是,可以使用按照本发明的原则的各种方法来制造吊件12。
[0037]图3示出了沿接缝44平分的吊件12,用于更详细地显示多个通道32。如上所述,每一个通道32在多个开口 34处开放至外表面24。此外,每一个开口具有开口倒角,用于减少本体18内的应力集中。通常,通道32在内表面22和外表面24之间穿过本体18延伸。通道32还是相对光滑的,并且具有朝向所述一对开口 34大体成漏斗形的内表面,用于将插入在通道3中的系紧装置朝向至少一个开口 34引导。
[0038]图4A-4B、图5A-5B和图6A-6B示出了装置10,该装置10通过各种构造的束线带28被紧固或另外联接到结构诸如梁构件50。在每一种构造中,示出了吊件12,且吊件12支撑热熔软管14,而通常不使热熔软管14变形,即使得在软管14上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相对于图4A-4B,图4A示出了通过通道32并绕梁构件50而延伸的束线带28。更特别地,外表面24直接抵接邻接的梁构件50。因此,热熔软管14被大体平行于梁构件50地安装和引绕,其中间隙距离40被维持在热熔软管14和梁构件50之间。间隙距离40将梁构件50与热熔软管14分开,以使与热熔软管14的直接接触最小化。通过将软管14定位成与附近的结构分开且远离附近的结构,使热应力的积聚最小化并且对软管14的机械损害的可能性减少。类似地,束线带28可以通过凹槽26并绕梁构件50而延伸,用于将热熔软管14引绕成与梁构件50大体垂直,如图4B中所示。
[0039]图5A-5B示出了装置10被联接到如图4A-4B中所示的梁构件50 ;然而,还示出了另一个装置10,从而形成装置10的第一束52。第一束52借助于延伸通过在每一个吊件12中的通道32的束线带28被紧固到一起。因此,第一束52的每一根热熔软管14被定位成与另一根热熔软管14大体平行且距离另一根热熔软管14为约两倍的间隙距离40。
[0040]图6A-6B示出了联接到如图4A-4B中所示的梁构件50的装置10 ;然而,还示出了另一个装置10,从而形成装置10的第二束54。第二束54借助于延伸通过在每一个吊件12上的通道32的束线带28被紧固到一起。因此,第二束54的每一根热熔软管14被定位成与另一根热熔软管14大体垂直且距离另一根热熔软管14为间隙距离40。此外,吊件12中的一个沿接缝44被平分,从而展示了图6A中通过通道32和图6B中通过凹槽26而插入的束线带28的示例性实施例。
[0041]此外,当装置10被沿地板16或工业环境下的类似结构铺设时,在图1中示出装置10的另一种构造。吊件12用来在地板16的上方以间隙距离40支撑热熔软管14,以类似地防止上述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吊件12通常地还以大体平面部36搁置在地板16上,以防止吊件12沿地板16滚动。尽管图1的该构造仅示出了一个铺设在地板16上的装置10,但要理解的是,许多的吊件12可以与第一束52和第二束54类似地被捆在一起并被铺设在地板16上。
[0042]相对于在图1和图4A至6B中所示的构造,可以使用任何系紧装置来将吊件12联接到梁构件50和/或另一个吊件12。此外,热熔软管14相对于梁构件50或另一个吊件12的平行和/或垂直取向基本上分别取决于凹槽26和/或通道32的取向。因此,该构造不需要被限制在平行和垂直取向。此外,要理解的是,具有吊件12的许多装置10可以被联接在一起,从而形成许多的束构造,用于遍及工业环境引绕热熔软管14。
[0043]图7和图8示出了吊件112的第二实施例,该吊件112包括本体118,该本体118具有限定了带有凹槽126的内表面122的通孔120,从而通孔120适于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类似地支撑热熔软管14而通常不使热熔软管14变形。本体118的第二实施例还包括通过本体118延伸的通道132和具有到通道132的开口 134的外表面124。此外,吊件112的第二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与上或第一本体元件138和下或第二本体元件140枢转连接的铰链136。上本体元件138和下本体元件140在闩142处分开,用于打开吊件112。更特别地,闩142包括突出物144,该突出物144卡入棘爪146中。吊件112可以通过闩142被打开和关闭/锁定,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将吊件112设置在热熔软管14上和/或取下。因此,吊件112很适合于替代损坏的吊件,或作为当前没有吊件100的已存在的热熔软管14的附件。
[0044]图9至图11示出了吊件212的第三实施例,该吊件212包括本体218,该本体218具有限定内表面222的通孔120,从而通孔120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类似地适于支撑热熔软管14而通常不使热熔软管14变形。本体218的第三实施例还包括通过本体218延伸的通道232和具有到通道232的开口 234的外表面224。此外,吊件212包括一个连接端部236和多个连接端部238。通常,本体218包括一个连接端部236和多个连接端部238,用于同具有互补端部236、238的其它结构配合。如果需要的话,则在每一个吊件212上的每一个连接端部236、238的数目可以不同。使用连接端部236、238能够减少与系紧装置一起使用的吊件212的需要。连接端部236、238被更具体地示为凸出端部236与凹入端部238。
[0045]凸出端部236包括柱240和从外表面224延伸的一对突起件242。凹入端部238包括孔244和从外表面224凹进主体218中的一对狭槽246。因此,柱240适于被滑动地插入孔244中,并且所述一对突起件242 (图11)适于被滑动地扭转到所述一对狭槽246中,用于将凸出端部236联接到凹入端部238。
[0046]尽管用图9至图11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了凸出端部236和凹入端部238,但要理解的是,凸出端部236和凹入端部238或用于配合在一起的类似端部可以与吊件12、112、212的任何实施例一起使用。因此,凸出端部236和凹入端部238不旨在限制于吊件212的本实施例。例如,除了为连接吊件12、112、212提供凸出端部236和凹入端部238以外,常规紧固件(未示出)可以与接合锁定装置(未示出)一起用于连接吊件12、112、212。
[0047]图9至图10示出了扭转为锁定接合的一对吊件212。更特别地,柱240被插入孔244中,用于使吊件212相对于彼此对准。所述一对吊件212然后如箭头248所示地扭转为相对于彼此对准,以便所述一对突起件242滑动到所述一对狭槽246中,该所述一对狭槽246锁定接合一对突起件242。更特别地,图11示出了为了锁定接合的另外细节而平分的所述一对吊件212。因此,一个吊件212的凸出端部236可以被联接到另一个吊件212的凹入端部238,用于捆绑此处讨论的吊件212。此外,要理解的是,其它结构诸如地板16或梁构件50可以包括类似的凸出端部236和凹入端部238,从而使热熔软管14按照工业设定引绕的软管被快速地连接和分离。
[0048]在使用中,具有吊件12的第一实施例的装置10被安装到相邻结构,用于引绕在热熔系统(未示出)中使用的热熔软管14。在吊件12用吊件支撑热熔软管14而不使热熔软管14变形。吊件12还将热熔软管14与相邻结构隔开间隙距离40,使得吊件12的一部分在热熔软管14和相邻结构之间。一旦吊件12与相邻结构邻接,则通过将系紧装置插入凹槽26或通道32的至少一个中,吊件12被安装到该结构。热熔软管14然后被安装到该结构,并且具有相对于该结构大体垂直取向或大体平行取向。
[0049]相对于具有吊件112第二实施例的装置10,吊件112可以被打开或关闭,用于将吊件112以可移除的方式附接到热熔软管14。为了打开吊件112,闩142被松开,以便上本体元件136和下本体元件138通过铰链136摆动分开。为了关闭吊件112,上本体元件136和下本体元件138通过铰链136摆动到一起,并且闩142被卡在一起。
[0050]相对于具有吊件212的第三实施例的装置10,吊件212以可移除的方式连接到其它吊件212。一个吊件212的柱240被插入另一个吊件的孔244中。所述一对吊件212然后被相对于彼此扭转。随着吊件212扭转为对准,所述一对突起件242与一对狭槽246接合为锁定接合。因此,在不使用系紧装置的情况下,吊件212可以被连接在一起。
[0051 ] 尽管已经通过描述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并且尽管已较详细地描述了该实施例,但该实施例不旨在限制或以任何方式将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到该细节。另外的优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会容易地呈现。实施例的各种细节和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需要的组合使用。在更广泛的方面中的本发明因此不局限在示出的和说明的具体的细节、典型的装置和方法和说明性实例。因此,在不脱离总体发明概念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偏离该细节。
【权利要求】
1.一种吊件,所述吊件用于与系紧装置和热熔软管一起使用,所述吊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用于接纳所述热熔软管的通孔,所述通孔限定了适于支撑所述热熔软管而通常不使所述热熔软管变形的内表面,所述本体适于被所述系紧装置支撑, 其中,所述本体包括在所述内表面上的凹槽或通过所述本体延伸的通道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将所述系紧装置定位在所述本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件,其中,所述本体是适于围绕所述热熔软管的环状结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件,其中,所述孔具有吊件轴线,所述凹槽与所述吊件轴线大体平行地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件,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外表面,所述通道具有至少一个到所述外表面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件,其中,所述孔具有吊件轴线,所述通道与所述吊件轴线大体垂直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件,其中,所述外表面具有大体平面部,用于抵靠结构件来定位所述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件,其中,所述本体由具有耐受温度通常大于130°F的材料特性的材料制成。
8.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热熔软管,以及 吊件,所述吊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接纳所述热熔软管的通孔,所述通孔限定了适于支撑所述热熔软管而通常不使所述热熔软管变形的内表面,所述本体适于被所述系紧装置支撑; 其中,所述本体包括在所述内表面上的凹槽或通过所述本体延伸的通道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在所述本体中定位所述系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以可滑动的方式贴附在所述热熔软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本体以可移除的方式贴附在所述热熔软管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本体是适于围绕所述热熔软管的环状结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孔具有吊件轴线,所述凹槽与所述吊件轴线大体平行地对准。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外表面,所述通道具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外表面的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孔具有吊件轴线,所述通道与所述吊件轴线大体垂直地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外表面具有大体平面部,所述平面部用于抵靠结构件来定位所述本体。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本体由具有耐受温度通常大于130°F的材料特性的材料制成。
17.—种通过具有带有内表面的本体的吊件来引绕与结构件邻近的热熔软管的方法,所述热熔软管用于热熔设备一起使用,所述方法包括: 用所述吊件支撑所述热熔软管而通常不使所述热熔软管变形; 将所述热熔软管与所述结构件隔开,所述吊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热熔软管和所述结构件之间;以及 将所述系紧装置插入到所述吊件的所述内表面上的凹槽或所述本体内的通道中的至少一者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系紧装置将所述吊件安装到所述结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安装所述热熔软管是将所述热熔软管与所述结构件大体平行地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安装所述热熔软管是将所述热熔软管与所述结构件大致垂直地放置。
【文档编号】F16L3/133GK103629442SQ20131037657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雷蒙德·K·佩尔绍德, 约翰·M·赖尼 申请人:诺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