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711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水垢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垢处理装置包含管体、至少一磁化结构及导流结构。管体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管体相对的两端。磁化结构包含通管及磁棒。通管设置在容置空间中,且通管内部具有空间。磁棒装设在空间中。导流结构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导流结构环绕磁化结构并与管体的内壁连接。
【专利说明】水垢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系统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流体管路系统,例如水管或热交换器,常因为水在管路中流动一段时间后,在水管或热交换器的内壁逐渐累积各类水垢,例如钙、镁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磷酸盐、二氧化硅或是铁锈等,而导致水循环系统的热交换效率下降,并且增加系统耗电量。甚至,在结垢严重时,还会导致水循环系统损毁。
[0003]为了避免水垢产生,一般常见的方式是使用化学除垢剂清洗。然而,使用化学除垢剂成本高,且容易污染环境。再者,化学除垢剂并无法防止二氧化硅的水垢生成。而且,化学除垢剂的用量需小心控制,若用量过多时,容易导致水管、水塔或热交换器的内壁腐蚀。
[0004]另一种避免水垢产生的方式是使用夹管式的磁化器。此种方式主要是在流体管路的管外夹持磁化器,通过将水磁化的方式来避免水垢的产生。但此种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由于管路本身已经占有一定的空间,若在管路外侧额外夹持磁化器,则会占用更多的空间。此外,夹持式的磁化器仅适用于管径较小的管路,当管路的管径较大时,位于管径外的磁化器无法对管路中央的水充分发挥磁化作用,进而影响水磁化效果。
[0005]因此,亟需一种水垢处理装置,以改良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水垢处理装置,其在管体内设置磁棒,再通过磁棒所产生的磁场来磁化流经管体中的水,可减少管体中水垢的产生。此外,通过导流结构来引导水流流经更长的距离,可增加水在管体中磁化的时间,以提升水磁化的效果。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水垢处理装置,其采用磁棒可替换式的设计,可依照使用状况来定期替换旧的磁棒,以维护水的磁化品质。再者,磁化结构的数量也可依照管体的管径大小来增加或减少,使流经管体的水可被充分磁化。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水垢处理装置包含管体、至少一磁化结构及导流结构。管体具有容置空间。其中,容置空间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管体相对的两端。磁化结构包含通管及磁棒。通管设置在容置空间中,且通管内部具有空间。磁棒装设在空间中。导流结构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导流结构环绕磁化结构并与管体的内壁连接。
[0009]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该水垢处理装置包含多个上述磁化结构。
[0010]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导流结构为螺旋状结构。
[0011]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水垢处理装置还包含两个连结结构,分别设置在管体的两端。
[0012]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磁棒为永久磁铁。
[0013]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通管的一端具有底部,用以固定磁棒。
[0014]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通管的至少一端设有螺纹,且磁化结构还包含盖体,盖体螺设在螺纹上。
[0015]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上述通管为具有网孔的通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对附图进行说明如下:
[0017]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水垢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水垢处理装置的分解图。
[0019]图3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通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及图2,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水垢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及分解图。本实施方式的水垢处理装置100可与循环流体管路或锅炉热交换系统的管路连接,用以减少或避免管路中的水垢产生。
[0021]水垢处理装置100主要包含管体120、至少一磁化结构140及导流结构160。磁化结构140及导流结构160皆设置在管体120中。在水流经管体120时,磁化结构140会将水磁化并破坏水中氢键,使水中的盐类颗粒的结晶形态改变。因此,磁化结构140的设置除可减少水垢的产生外,更可软化管体120内原有的水垢。
[0022]如图2所示,管体120具有容置空间120a,且容置空间120a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管体120相对的两端。水可经由容置空间120a的一个开口流入管体120中,并由另一个开口流出。磁化结构140包含通管142及磁棒144。通管142设置在容置空间120a中,且通管142的内部具有空间142a,用以容纳磁棒144。在一实施例中,通管142的一端具有底部142b,用以固定磁棒144。在一示范性的例子中,底部142b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封住通管142的一端所形成的。在一示范性的例子中,底部142b还可与通管142—体成形。在一实施例中,通管142的另一端设有螺纹142c,用以螺设盖体142d。通过盖体142d的设计,可便于抽换磁棒144。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2所示为通管142的一端具有底部142b,另一端设置螺纹142c及盖体142d的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通管142的两端皆可设置螺纹142c及盖体142d。
[0023]磁棒144可拆卸地装设在空间142a中,并可产生磁场。在一实施例中,磁棒144可为永久磁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路维护人员可使用一般高斯计来量测磁棒144的磁场强度,并依据所量测的磁场强度值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磁棒144。在一实施例中,水垢处理装置100可包含多个磁化结构140。当管体120的管径较大时,可通过增加磁化结构140的数量,来使流经管体120的水可被充分的磁化。
[0024]导流结构160设置在容置空间120a中,用于在水流入管体120中时,引导水流,并可增加水与磁棒144所产生的磁场反应的时间。此外,导流结构160环绕磁化结构140,并与管体120的内壁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导流结构160为螺旋状结构,且环设在通管142的外侧面上,并由靠近管体120的一端延伸至管体120的另一端。借此,通过导流结构160可使水在流经管体120时形成扰流运动,并可增加水在管体120中所流经的距离,进而增加水流与磁场切割的次数,使水可以充分的磁化。[0025]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管体120的两端分别设有连结结构122。连结结构122可设有多个连接孔122a。螺丝等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可穿设于这些连接孔122a中,因而通过连接件可将管体120固定至一般水管、循环流体管路或锅炉热交换系统的管路上。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管体120之间亦可通过连结结构122及连接件来相互连接,以符合较长的管路配置需求。
[0026]本实用新型的通管亦可有不同设计。请参阅图3,其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通管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通管143可取代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水垢处理装置100的通管14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管143的侧壁可穿设有复数个网孔143a。借由通管143侧壁上的这些网孔143a,可提升磁棒144对水磁化的效果。
[0027]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在管体内设置磁棒,再通过磁棒所产生的磁场来磁化流经管体中的水,可减少管体中水垢的产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导流结构来引导水流经更长的距离,可增加水在管体中磁化的时间,以提升水磁化的效果。
[0028]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水垢处理装置采用磁棒可替换式的设计,可依照使用状况来定期替换旧的磁棒,以维护水的磁化品质。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磁化结构的数量亦可依照管体的管径大小来增加或减少,使流经管体的水可被充分的磁化。
[0029]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本申请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管体,其具有容置空间,其中该容置空间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位于该管体相对的两端; 至少一磁化结构,包含: 通管,其设置在上述容置空间中,且该通管的内部具有空间;以及 磁棒,其装设在上述空间中;以及 导流结构,其设置在上述容置空间中,且该导流结构环绕上述磁化结构并与上述管体的内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垢处理装置包含多个所述磁化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为螺旋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两个连结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棒为永久磁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的一端具有底部,该底部用以固定所述磁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的至少一端设有螺纹,且该磁化结构还包含盖体,该盖体螺设在该螺纹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为具有网孔的通管。
【文档编号】F16L58/00GK203549278SQ20132034730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4日
【发明者】赵长虹 申请人:夏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