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摩式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430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摩式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摩式密封圈,属密封【技术领域】,主要用于液压传动密封元件。包括密封圈基体,在密封圈基体中嵌埋有环密封圈基体的二个不锈钢弹簧圈,密封圈基体唇口为V形,倾斜角度为5°。本实用新型在密封圈基体中嵌埋不锈钢弹簧圈提供弹力,对密封圈基体的磨损起补偿作用,具有非常好的低摩擦特性、密封性和高耐磨性,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液压缸的运动平稳性,在液压传动工程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专利说明】一种减摩式密封圈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摩式密封圈,属密封【技术领域】,主要用于液压传动密封元件。
【背景技术】
[0002]密封技术是一门结合多个学科应用的综合技术,与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摩擦学、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热力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密封技术虽然不是前沿性学科,但往往却是决定性关键技术,它决定了液压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0003]机械产品中液压缸密封元件的作用在于防止液压缸的泄漏(包括内漏和外漏),保证建立起必要的工作压力。密封元件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及运转可靠性。从使用的角度来看,液压缸中密封元件需满足以下要求:(I)密封效果好;(2)滑动摩擦系数小,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过渡平滑;(3)优良的抗间隙挤出性能;(4)在封闭槽内安装时有一定的可变形性;(5)受力时有较高的抗变形性;(6)密封面能够自动弹性补偿,且“压缩永久变形”小;(7)高抗磨损性;(8)对与之相对滑动的接触面破坏性较小;(9)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0004]目前密封圈的常用材料为聚氨酯橡胶和耐油橡胶等。这些橡胶材料弹性较好,在安装时具有一定的可变形性,承受压力时密封面能够自动弹性补偿,密封效果好。但这类材料的滑动摩擦系数普遍较大,在液压缸启动时存在粘滞现象,运行过程中摩擦阻力大,增加了液压系统的功率消耗。有“塑料王”之称的聚四氟乙烯(PTFE)虽然滑动摩擦系数小,但弹性不好,单独做密封圈材料使用时不能够很好地实现自动弹性补偿,密封效果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摩式密封圈,具有非常好的低摩擦特性、密封性和高耐磨性,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液压缸的运动平稳性。
[0006]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减摩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基体,在密封圈基体中嵌埋有环密封圈基体的二个不锈钢弹簧圈,密封圈基体唇口为V形,倾斜角度为5。。
[0007]所述的密封圈基体优选聚四氟乙烯基体。
[0008]所述的密封圈基体的两端内侧为圆弧形,R为1mm。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0]1、在密封圈基体中嵌埋不锈钢弹簧圈提供弹力,实现密封功能,并对密封圈基体的磨损起补偿作用。
[0011]2、滑动摩擦系数小,能有效降低液压缸工作时的阻力;
[0012]3、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过渡平滑,能有效少液压缸的“黏滑”(又称“爬行”)现象;
[0013]4、密封圈结构简单,密封可靠,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0014]5、具有极好的低摩擦特性、密封性和高耐磨性,使用寿命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截面图。
[0017]图中:1、密封圈基体;2、不锈钢弹簧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减摩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基体I,密封圈基体唇口为V形,倾斜角度为5°,密封圈基体为聚四氟乙烯基体,密封圈基体的两端内侧为圆弧形,R为1mm。在密封圈基体中嵌埋有环密封圈基体的二个不锈钢弹簧圈2。
[0019]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是:将铜粉(Cu,纯度>99.7%,粒度范围I?24um)和石墨粉(C,纯度>99.85%,灼烧残渣〈0.15%,粒度范围15?30um)分别加入质量1.5%的KH-560硅烷偶联剂和适量丙酮后超声振荡30分钟,对颗粒进行表面处理,然后放入80°C干燥箱内,待丙酮蒸发后取出研磨并过200目筛。PAN基碳纤维在空气中加热到450°C后保温40min,氧化后随炉冷却。按质量分数铜粉:6%,石墨粉:2%,PAN基碳纤维:4%与聚四氟乙烯混合后在球磨机内混料8小时,将混合物粉料和不锈钢弹簧圈放入模具,加热至210°C,在6MPa压力下冷却至室温,取出后修整外形制成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减摩式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基体(1),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圈基体中嵌埋有环密封圈基体的二个不锈钢弹簧圈(2),密封圈基体唇口为V形,倾斜角度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摩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基体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摩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基体的两端内侧为圆弧形,R为1mm。
【文档编号】F16J15/00GK203500451SQ20132056627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黄传辉, 刘若愚, 杨宁 申请人:徐州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