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转差差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7841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限转差差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转差差速器,可以缓和的限制两边驱动轮之间转速差,不会使两边驱动轮的转速完全同步而使车辆难以转弯,可以防锁死。一种限转差差速器,包括外部密封并贴近行星齿轮组和半轴齿轮组外表面的壳体,贴近内表面的內壳,行星齿轮组和半轴齿轮组相互啮合的四个啮合点两侧形成八个油腔;还设有油泵机构,包括容积可变的第一储油室、第二储油室以及连通储油室和油腔的油管,储油室连接制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利用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之间的啮合形成齿轮泵,再将齿轮泵形成的动力经由油泵机构传递给制动机构,从而降低左右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节约能源,由压力的大小来控制制动力的大小,不会使车辆出现锁死,方便安全。
【专利说明】限转差差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间差速器,特别是一种限转差差速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车辆上需设置差速器,它的作用是在车辆直行、拐弯及驶过高低不平的路面时,让车辆在两个驱动轮转速相同和不同时都可以持续获得发动机的动力,这是现在大多数车辆用的开放式差速器可以达到的功能。但当一侧驱动轮的摩擦系数比另一侧驱动轮的摩擦系数低很多时,摩擦系数低的驱动轮会出现打滑空转的现象,摩擦系数高的驱动轮则不转,使车辆不能前行。现有技术中的限滑差速器可以锁死开放式差速器,使两个驱动轮完全同步,实现当两侧驶动轮摩擦系数相差较大时,把驱动力传递给摩擦系数高的驱动轮,使得车辆脱困,但两侧驶动轮同步转动,使得车辆难以转弯。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缓和的限制两边驱动轮之间转速差,不会使两边驱动轮的转速完全同步而使车辆难以转弯的、防锁死的限转差差速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限转差差速器,包括外部的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组和半轴齿轮组,半轴齿轮组包括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所述壳体密封并贴近行星齿轮组和半轴齿轮组的外表面,在贴近所述行星齿轮组和半轴齿轮组的内表面设有内壳,所述壳体、行星齿轮组、半轴齿轮组和内壳共同形成八个分别位于行星齿轮组和半轴齿轮组四个啮合点两侧的油腔a、油腔a '、油腔b、油腔b'、油腔c、油腔、油腔d、油腔d';所述限转差差速器还设有油泵机构,包括容积可变的第一储油室、第二储油室以及连通储油室和油腔的油管,第一储油室上设有与所述油腔a'、油腔b、油腔c、油腔d'连通的第一进油口,第二储油室上设有与所述油腔a、油腔b'、油腔d、油腔d连通的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储油室上设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储油室上设有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连接制动机构。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连通,连通的通道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通道的阀门。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制动机构为多片离合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连通的离合器推进缸、多片可被离合器推进缸推动进而互相间产生摩擦力的摩擦片,半数摩擦片与左半轴连接同转,半数摩擦片与壳体连接同转。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与离合器推进缸通过输油机构连通;所述输油机构包括使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向离合器推进缸单向流通的第一支路,使离合器推进缸向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单向流通的第二支路。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可开合的调节阀。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之路上,靠近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处分别设有一个单向阀;所述第二支路上,靠近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处分别设有一个单向阀。[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阀为根据压力自动开合的调节阀。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阀为电控制开合的调节阀。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储油室和第二储油室通过活塞弹簧机构实现容积可变。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利用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之间的啮合形成齿轮泵,在将齿轮泵形成的动力经由油泵机构传递给多片离合器,从而降低左右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节约能源,由压力的大小来控制多片离合器制动力的大小,不会使车辆出现锁死的状况,方便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立体图。
[0016]图2为齿轮泵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内部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内部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局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正视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俯视图。
[0023]图9为输油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限转差差速器,包括与车辆左、右驱动轮固定连接的左半轴和右半轴,以及连接在左、右半轴之间的差速器,差速器包括外部的壳体11、内部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半轴齿轮组13包括分别与左、右半轴固定连接的左半轴齿轮131和右半轴齿轮132,车辆行驶时差速器随着左、右半轴一起转动,当左、右半轴转速一致时壳体11与左右半轴同速旋转,其内的半轴齿轮组13也同速转动,行星齿轮组12只公转不自传;当车辆的左、右驱动轮出现转速差时左半轴齿轮131和右半轴齿轮132也出现转速差,从而行星齿轮组12自转。
[0025]利用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设置了齿轮泵机构10,还设有与齿轮泵机构10连通的、传动齿轮泵机构10产生的动力的油泵机构20、起制动作用的多片离合器40,以及连通油泵机构20和多片离合器40的输油机构30。
[0026]如图2-3所示,为了利用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形成齿轮泵机构10,将壳体11设计为密封的、并贴近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的外表面,并且在贴近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的内表面还设有内壳14,这样使得壳体11在外、内壳14在内,将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密封起来,并利用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的四个啮合点,在啮合点两侧共形成了八个油腔,即油腔al51、油腔a '152、油腔bl53、油腔P 154、油腔cl55、油腔d 156、油腔dl57、油腔0- 158,当车辆左右车轮转速不同,也就是行星齿轮组12自转时,油腔al51和油腔152、油腔bl53和油腔154、油腔cl55和油腔156、油腔dl57和油腔0- 158分别形成了四个齿轮泵,并且油腔152、油腔bl53、油腔cl55和油腔0- 158这四个油腔同时处于出油或进油状态,油腔al51、油腔154、油腔156和油腔dl57这四个油腔同时处于出油或进油状态。
[0027]为了传递齿轮泵机构10产生的动力,所述限转差差速器还设有油泵机构20,由于所述八个油腔每四个同处于出油或进油状态,另四个同处于进油或出油状态,所以油泵机构20设有两个储油室分别连通四个油腔,包括第一储油室21和第二储油室22,以及连接储油室和油腔的油管23,第一储油室21上设有第一进油口 211和第一出油口 212,第一进油口 211与所述油腔152、油腔bl53、油腔cl55、油腔0- 158连通,第二储油室22上设有第二进油口 221和第二出油口 222,第二进油口 221与所述油腔al51、油腔b ’ 154、油腔c丨156、油腔dl57连通,如此设计的两个储油室能使行星齿轮组12在自转时,其中一个储油室是出油状态,一个储油室是进油状态,第一储油室21和第二储油室22随着内部储油量的变化容积可变,储油室内可以采用活塞的结构,活塞隔开的空间与空气连通;车辆运行中,利用储油室容积可变的特点,不仅会使油泵机构20适应其中流动的油的热胀冷缩现象,还能避免因此产生的气蚀现象。
[0028]所述第一出油口 212和第二出油口 222与多片离合器40通过输油机构30连通,输油机构30包括使第一出油口 212和第二出油口 222向多片离合器40单向流通的第一支路31,使多片离合器40向第一出油口 212和第二出油口 222单向流通的第二支路32,可以通过在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上设置单向阀来实现单向流通,例如可以在靠近第一出油口 212和第二出油口 222处分别设置一个单向阀,或者设一个总的单向阀;特别的在第二支路32上设有一个调节阀33,调节阀33控制第二支路的导通,即控制油自多片离合器40向两个储油室的单向流通,可以设计为根据压力来启动调节阀33开合的结构,即当压力达到一定高度时调节阀33打开,油自多片离合器40向两个储油室单向流通,压力不够时调节阀33关闭,第二支路32 闭合,油只能从储油室流出,不能回流,进而增大了多片离合器40内的油压,也可以设计为通过车辆上的电脑程序感应左、右车轮转速差来启动调节阀33开合的结构。
[0029]最简单的,利用堵转现象,不需要连接多片离合器40,仅仅将第一出油口 212和第二出油口 222连通,并在通道上设置调节阀,调节阀闭合时第一储油室21和第二储油室22不导通进而会限制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之间的转动,从而起到制动的作用。
[0030]所述多片离合器40,包括与所述输油机构30上的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连通的离合器推进缸41,多片可被离合器推进缸41推动进而互相间产生摩擦力的摩擦片42,半数摩擦片42与左半轴连接同转,半数摩擦片42与壳体11连接同转,当左半轴和壳体11出现转速差并且离合器推进缸41内的压力过大时将推动摩擦片42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降低左半轴与壳体11的转速差,根据差速器原理,即左半轴转速加上右半轴转速等于差速器壳体转速的二倍,左半轴转速与差速器壳体转速接近使右半轴转速也与差速器壳体转速相接近,即左右半轴的转速接近,进而实现了降低左右两边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而这种减速不会突然的强制使左右驱动轮转速一致,而是缓和的利用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形成的齿轮泵产生的动力,并通过油泵机构20和输油机构30将该动力传递,最终由多片离合器40根据压力的大小来实现制动力的大小变化,从而实现了防锁死。
[0031]当左半轴和右半轴转速及转向相同时,左半轴和右半轴就没有相对旋转运动,行星齿轮组12也不自转,油泵机构20不工作,输油机构30内没有油流动。而当车辆出现小幅度的转速差时,压力不够不会触动多片离合器40工作,并且因为八个油腔之间并非完全封闭,油压会渐渐恢复平衡。而当车辆出现大幅度的转速差时,行星齿轮组12开始自转,油泵机构20工作,和第一储油室21或第二储油室22相连的四个油腔内的油因为齿轮泵的挤压作用,流向第一储油室21或第二储油室22,由于单向阀的单向导通作用,液压油经过输油机构30进入多片离合器40的离合器推进油缸41内,当调节阀33闭合时,离合器推进油缸41内压力增大,进而推动多片离合器40工作,限制左右驱动轮的转速差,当调节阀33导通时,由于单向阀的单向导通作用,液压油自离合器推进缸41内流回到储油室,恢复第一储油室21和第二储油室22之间的压力平衡。
[0032]调节阀33在由开到关之间调节时,离合器推进油缸31内的压力就将由小到大进行变化,左右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也将由大到小进行变化,这样通过调整调节阀33就可以调整左右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
【权利要求】
1.一种限转差差速器,包括外部的壳体(11),位于壳体(11)内的相互哨合的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半轴齿轮组(13)包括左半轴齿轮(131)和右半轴齿轮(132),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密封并贴近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的外表面,在贴近所述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的内表面设有内壳(14),所述壳体(11)、行星齿轮组(12)、半轴齿轮组(13)和内壳(14)共同形成八个分别位于行星齿轮组(12)和半轴齿轮组(13)四个啮合点两侧的油腔a(151)、油腔a ’ (152)、油腔b (153)、油腔b ’ (154)、油腔c (155)、油腔 c' (156)、油腔 d (157)、油腔0- (158); 所述限转差差速器还设有油泵机构(20),包括容积可变的第一储油室(21)、第二储油室(22)以及连通储油室和油腔的油管(23),第一储油室(21)上设有与所述油腔(152)、油腔b (153)、油腔c (155)、油腔0- (158)连通的第一进油口(211),第二储油室(22)上设有与所述油腔a (151)、油腔(154)、油腔(156)、油腔d (157)连通的第二进油口(221);所述第一储油室(21)上设有第一出油口(212),第二储油室(22)上设有第二出油口(222),第一出油口(212)和第二出油口(222)连接制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转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口(212)和第二出油口(222)连通,连通的通道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通道的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转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为多片离合器(40),包括与 所述第一出油口(212)和第二出油口(222)连通的离合器推进缸(41)、多片可被离合器推进缸(41)推动进而互相间产生摩擦力的摩擦片(42),半数摩擦片(42)与左半轴连接同转,半数摩擦片(42)与壳体(11)连接同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转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口(212)和第二出油口(222)与离合器推进缸(41)通过输油机构(30)连通;所述输油机构(30)包括使第一出油口(212)和第二出油口(222)向离合器推进缸(41)单向流通的第一支路(31),使离合器推进缸(41)向第一出油口(212)和第二出油口(222)单向流通的第二支路(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转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232)上设有可开合的调节阀(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转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231)上,靠近第一出油口(212)和第二出油口(222)处分别设有一个单向阀;所述第二支路(232)上,靠近第一出油口(212)和第二出油口(222)处分别设有一个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限转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233)为根据压力自动开合的调节阀。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限转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233)为电控制开合的调节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转差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室(21)和第二储油室(22)通过活塞弹簧机构实现容积可变。
【文档编号】F16H48/22GK203532662SQ20132067422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郝建奇 申请人:郝建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