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024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包括橡胶制成的内衬套以及套装在所述内衬套外的吊环,所述内衬套由内端对接但不连体的左衬套和右衬套组成,左衬套和右衬套配合形成V形环槽;所述吊环为管体,管体的中部向内收缩形成与所述V形环槽紧密配合的V形腰;所述左衬套、右衬套互相对称,且内部均设置有供金属套管穿设的通孔。本实用新型吊环通过中部的V形腰卡设在左衬套和右衬套上,该设计使得吊环与左衬套、右衬套的配合方便,装配极为简单;所述V形环槽的夹角为158度,该角度时,吊环和左衬套、右衬套的受力最为合理。
【专利说明】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震器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吊环和内衬套配合形成的吊环结构是汽车减振器的一个重要部件。中国专利号ZL2005201022019公开了一种带内衬套的汽车减震器吊环,其包括吊环以及套装在吊环内的内衬套,内衬套由橡胶层以及套装在其内并粘接为一体的金属套管组成,吊环的长度小于金属套管的长度,吊环的内壁上设有环槽,所述吊环内衬套的所述橡胶层套装在所述吊环的内壁上的所述环槽内,所述环槽与所述橡胶层之间为过盈配合。该技术存在零部件较多,加工困难,组装困难等缺点。需指出的是,该技术的受力不够合理,导致使用寿命一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简便,受力合理,安全可靠的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包括橡胶制成的内衬套以及套装在所述内衬套外的吊环,所述内衬套由内端对接但不连体的左衬套和右衬套组成,左衬套和右衬套配合形成V形环槽;所述吊环为管体,管体的中部向内收缩形成与所述V形环槽紧密配合的V形腰;所述左衬套、右衬套互相对称,且内部均设置有供金属套管穿设的通孔。
[0006]优选地,所述左衬套、右衬套的外壁和吊环内壁为过盈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吊环两端的内缘设置有圆角。
[0008]优选地,所述左衬套和右衬套外壁上成型有拱坡,左衬套和右衬套相邻的坡面配合形成所述V形环槽。
[0009]优选地,所述V形环槽的夹角为145—165度。
[0010]优选地,所述V形环槽的夹角为158度。
[001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2]本实用新型包括内衬套以及吊环,内衬套由内端对接但不连体的左衬套和右衬套组成,左衬套和右衬套配合形成V形环槽;吊环通过中部的V形腰卡设在左衬套和右衬套上,该设计使得吊环与左衬套、右衬套的配合方便,装配极为简单;所述V形环槽的夹角为158度,该角度时,吊环和左衬套、右衬套的受力最为合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0015]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包括橡胶制成的内衬套以及套装在所述内衬套外的吊环2,所述内衬套2由内端对接但不连体的左衬套I和右衬套3组成,左衬套I和右衬套3配合形成V形环槽4 ;所述吊环2为管体2,管体2的中部向内收缩形成与所述V形环槽4紧密配合的V形腰21 ;所述左衬套1、右衬套3互相对称,且内部均设置有供金属套管(该金属套管未画出)穿设的通孔。
[0016]左衬套I和右衬套3均粘接在该金属套管上,金属套管的两端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会形成外翻边,金属套管左侧的外翻边夹紧左衬套外端,右侧的外翻边夹紧右衬套的外端,从而将左衬套1、右衬套3和吊环紧配为一体。
[0017]该设计使得左衬套1、右衬套3和吊环2的装配极为简便,各部件的制造工艺也得到简化,吊环2可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制造,例如铸造或冷锻或冷镦,而传统的吊环的制造方式一般只能铸造。
[0018]优选地,所述左衬套、右衬套的外壁和吊环内壁为过盈配合。
[0019]优选地,所述吊环2两端的内缘设置有圆角22,该设计使得左衬套1、右衬套3更易置入吊环2内。
[0020]优选地,所述左衬套I和右衬套3外壁上成型有拱坡12,左衬套和右衬套相邻的坡面配合形成所述V形环槽4。
[0021 ] 优选地,所述V形环槽4的夹角a为145—165度,本实施例中,所述V形环槽4的夹角a为158度。该角度时,吊环和左衬套、右衬套的受力最为合理,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技术中吊环和衬套使用寿命较低的问题。
[002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包括橡胶制成的内衬套以及套装在所述内衬套外的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由内端对接但不连体的左衬套和右衬套组成,左衬套和右衬套配合形成V形环槽;所述吊环为管体,管体的中部向内收缩形成与所述V形环槽紧密配合的V形腰;所述左衬套、右衬套互相对称,且内部均设置有供金属套管穿设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衬套、右衬套的外壁和吊环内壁为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两端的内缘设置有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衬套和右衬套外壁上成型有拱坡,左衬套和右衬套相邻的坡面配合形成所述V形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环槽的夹角为145—165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双内衬套的吊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环槽的夹角为158度。
【文档编号】F16F1/38GK203655994SQ201320732131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蒋木林 申请人:西格玛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