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式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507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卡扣式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卡扣式连接件包含U形本体及多个卡扣口,U形本体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多个延伸部,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延伸部与第一连接孔的开口朝向相同或相反方向;所述卡扣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卡扣口朝向U形本体外或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结构简易成本低,易组装于对象,且可助于连接孔类型无法对应的对象,或可助于连接孔位具有误差的二对象。
【专利说明】卡扣式连接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扣式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易成本低,易组装于对 象,且可助于连接孔类型无法对应的对象,或可助于连接孔位具有误差的二对象的卡扣式 连接件。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用于连接二对象的工具多使用连接组件,例如螺丝、铆钉或套筒螺丝…等,然 而,当二对象中的其中一对象的连接孔类型无法对应一般的连接组件时,一般的连接组件 经常会无法连接对象,另外,当二对象的孔位因加工或组装而产生错位时,一般的连接组件 亦经常会无法使用,或在使用后无法确实稳固地连接二对象。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卡扣式 连接件,以使其结构简易成本低,易组装于对象,且可助于连接孔类型无法对应的对象,或 可助于连接孔位具有误差的二对象,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公开的特点。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的缺憾,创作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 月艮,进而研发出一种卡扣式连接件,以期达到结构简易成本低,易组装于对象,且可助于连 接孔类型无法对应的对象,或可助于连接孔位具有误差的二对象的目的。
[0004]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式连接件,其包含:U形本 体,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多个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延 伸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开口朝向相同或相反方向;以及多个卡扣口,其分别连接于所述 延伸部,所述卡扣口朝向所述U形本体外或内。
[0005]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外扩的U形,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 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二侧,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开口与所述延伸部朝向相反或相同方向。
[0006]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具有平滑的内壁、内螺纹或至少一凸 块。
[0007]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卡扣口分别为U形或L形。
[0008]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卡扣口为板体一体 成形。
[0009]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还包含第二连接部,其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 具有一容置部,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容置部内,所述第二连接部活动限位于该容置部、 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卡扣口之间。
[0010]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方形板体或矩形板体,所述延伸部连 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二侧。
[0011]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于所述延伸部外另外连接有多个阻挡墙 以形成所述容置部。
[0012]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外二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阻挡墙以 形成所述容置部。
[0013]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阻挡墙、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卡扣口 为一板体一体成形。
[0014]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具有平滑的内壁或至少一凸块。
[0015] 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孔。
[0016]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结构简易成本低,易组装于对象,且可助于连接 孔类型无法对应的对象,或可助于连接孔位具有误差的二对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三。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一。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二。
[0022]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三的第一状态图。
[0023]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三的第二状态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一连接孔的示意图一。
[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一连接孔的示意图二。
[0026]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卡扣口的示意图一。
[0027]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四。
[0028]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五。
[0029]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六。
[0030]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四。
[0031]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五。
[0032]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六的第一状态图。
[0033] 图15(b)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六的第二状态图。
[0034]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二连接孔的示意图。
[0035]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卡扣口的示意图二。
[0036]【符号说明】
[0037] 1 U形本体
[0038] 11第一连接部
[0039] 111第一连接孔
[0040] 12延伸部
[0041] 13阻挡墙
[0042] 14容置部
[0043] 2 卡扣口
[0044] 3第二连接部
[0045] 31第二连接孔
[0046] 4连接组件
[0047] 41连接单元
[0048] 411倒L形沟槽
[0049] 42 套筒
[0050] 5 板体
[0051] 6L形板体
[0052] 61方形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 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0054] 图1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一至三,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卡扣式连接件,其包含υ形本体1及多个卡扣口 2,图式中以二卡扣口 2为例。其 中,所述U形本体1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及多个延伸部12,图式中以二延伸部12 为例,所述第一连接部11也可在其余侧再设置所述延伸部12,借由相互连接成U形的所述 第一连接部11及所述延伸部12,所述U形本体1可具有弹性,另外,所述U形本体1也可 为弹性材质,再者,所述U形本体1可略微外扩或内缩,所述第一连接部11具有第一连接孔 111,所述延伸部12与该第一连接孔111的开口朝向相同或相反方向,以图1为例,所述延 伸部12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上方,另外,所述延伸部12 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开口也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下方;所述卡扣口 2分别连接 于所述延伸部12,所述卡扣口 2的数量与所述延伸部12的数量相同,所述卡扣口 2朝向该 U形本体1外或内,以图2为例,所述卡扣口 2分别水平朝向所述U形本体1的左侧及右侧, 另外,所述卡扣口 2也可略微朝上或朝下,再者,所述卡扣口 2可同时朝向所述U形本体1 的内侧。图4至图6(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一至三,如图所示,连 接组件4欲连接板体5及L形板体6,所述板体5具有连接孔(图未示)且亦可为L形,所 述L形板体6具有方形连接孔61且也可为平板状,所述连接组件4具有相互活动连接的连 接单元41及套筒42,所述连接单元41的连接端具有二倒L形沟槽411 (图6 (a)和图6 (b) 均未示出位于所述连接端后方的倒L形沟槽),由于所述连接单元41的连接端的连接类型 无法对应该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因此欲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时便可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而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孔111内具有 对应的二凸块可对应该连接组件4的所述倒L形沟槽411,应用时先将所述连接组件4的套 筒42固定于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如图4所示),及将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的所述 卡扣口 2卡扣于所述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内的左右二侧(如图5所示),之后再使 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置于该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的上方(如图6 (a)所示),接着 再下压所述连接组件4的连接单元41以使所述凸块分别由所述倒L形沟槽411的纵向部 分的下方嵌入,最后再向左转动所述连接组件4的连接单元41以使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倒L 形沟槽411的横向部分(如图6(b)所示),进而使所述连接组件4及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 连接件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另外,若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与所述L形板体6 的方形连接孔61的孔位因加工或组装而产生错位时也可以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 件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以图6 (a)为例,例如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与所述L形 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在垂直距离上产生误差,或在左右位置上产生误差时,由于本实用 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具有弹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在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 L形板体6时可借助垂直向的弹性变形或左右向的弹性变形吸收所述误差。再者,以图5及 图6 (a)为例,若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与所述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是在前后位置上 产生误差时,也只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的所述卡扣口 2改为卡扣于所述L形板 体6的方形连接孔61内的前后二侧即可吸收所述误差并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 6。
[0055]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结构简易成本低,易组装于对象,且可助于 连接孔类型无法对应的对象,或可助于连接孔位具有误差的二对象。
[0056] 请再参考图1及图2,如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可呈 外扩的U形,所述延伸部1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对的二侧(左右二侧),所述第一 连接部11的开口与所述延伸部12朝向相反方向(或可朝向相同方向)。因此,本实用新型 的卡扣式连接件可更具有弹性以借助垂直向或左右向的弹性变形吸收二对象的孔位因垂 直向或左右向的加工或组装而产生错位时的误差。
[0057] 图7及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一连接孔的示意图一及二,请同时参 考图1及图3,如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内除可具有如图1及 图3所示的至少一凸块外,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内亦可具有平滑的内壁(如图7所示)以 连接圆柱体或卡扣体,或内螺纹(如图8所示)以连接外螺纹。
[0058]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卡扣口的示意图一,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如图所 示,所述卡扣口 2分别可为U形或L形,当所述卡扣口 2为U形时,所述卡扣口 2可略微外 扩、内缩或略成C形,另外,以图5为例,若当所述卡扣口 2为L形时,所述卡扣口 2分别卡 扣于所述方形连接孔61的上方。
[0059] 请再参考图1及图2,如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所述 延伸部12及所述卡扣口 2可由一板体弯折而一体成形。
[0060] 图10至图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四至六,如图所示,上述的卡 扣式连接件中,还可包含第二连接部3,其具有第二连接孔31,所述第一连接部11具有容置 部14,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位于所述容置部14内,该第二连接部3活动限位于所述容置部 14、所述延伸部12及所述卡扣口 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3可为矩形体、立方体或其他形 体,只要所述第二连接部3可活动限位于所述容置部14、所述延伸部12及所述卡扣口 2之 间。图13至图1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应用的示意图四至六,如图所示,连接 组件4欲连接板体5及L形板体6,所述板体5具有连接孔(图未示)且也可为L形,所述 L形板体6具有方形连接孔61且也可为平板状,所述连接组件4具有相互活动连接的连接 单元41及套筒42,所述连接单元41的连接端具有二倒L形沟槽411 (图15(a)和15(b)均 未示出位于所述连接端后方的倒L形沟槽),由于所述连接单元41的连接端的连接类型无 法对应该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因此欲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时便可应 用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而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孔31内具有对 应的二凸块可对应该连接组件4的所述倒L形沟槽411,应用时先将所述连接组件4的套筒 42固定于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如图13所示),及将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的所述卡 扣口 2卡扣于所述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内的左右二侧(如图14所示),之后再使 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置于所述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的上方(如图15(a)所示),接 着再下压所述连接组件4的连接单元41以使所述凸块分别由所述倒L形沟槽411的纵向 部分的下方嵌入,最后再向左转动所述连接组件4的连接单元41以使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倒 L形沟槽411的横向部分(如图15(b)所示),进而使所述连接组件4及本实用新型的卡扣 式连接件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另外,若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与所述L形板 体6的方形连接孔61的孔位因加工或组装而产生错位时亦可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 接件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以图15(a)为例,例如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与所述 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在垂直距离上产生误差,或在左右位置上产生误差,或在前后位 置上产生误差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3活动限位于所述容置部 14、所述延伸部12及所述卡扣口 2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在连接所述板体 5及所述L形板体6时可借助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偏移吸收所述误差。再者,以图14及图 15(a)为例,若所述板体5的连接孔与所述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是在前后位置上产 生误差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3可在所述容置部14、所述延伸 部12及所述卡扣口 2之间前后偏移,因此不需如上述例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的 所述卡扣口 2改为卡扣于所述L形板体6的方形连接孔61内的前后二侧,也可吸收所述误 差而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增加连接的便利性。
[0061] 请再参考图10及图12,如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可 为方形板体或矩形板体,所述延伸部12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对的二侧,例如左右 二侧或前后二侧。
[0062] 请再参考图10及图11,如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于 所述延伸部12外的其余部分可另外连接有多个阻挡墙13以形成所述容置部14。因此,所 述容置部14可避免所述第二连接部3掉出。
[0063] 请再参考图10及图11,如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 方形板体或矩形板体时,所述第一连接部11于所述延伸部12所连接的二侧外的另外二侧 (前后二侧)可分别连接有至少一阻挡墙13以形成所述容置部14。因此,所述容置部14 可避免所述第二连接部3掉出。
[0064] 请再参考图10及图11,如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所 述阻挡墙13、所述延伸部12及所述卡扣口 2可由板体弯折而一体成形。
[0065]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二连接孔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9及图11,如 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31内除可具有如图10及图12所示的至 少一凸块外,所述第二连接孔31内也可具有平滑的内壁(如图15(a)和15(b)所示)以连 接圆柱体或卡扣体。
[0066] 请再参考图12,如图所示,上述的卡扣式连接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31小于所述 第一连接孔111。因此,若所述连接组件4连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后,所述连接 组件4的连接单元41突出于所述第二连接孔31时,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可使所述连接单 元41突出于所述第二连接孔31的部分穿过,进而可使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连接件顺利连 接所述板体5及所述L形板体6。
[0067]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卡扣口的示意图二,请同时参考图10及图11,如图 所示,所述卡扣口 2分别可为U形或L形,当所述卡扣口 2为U形时,所述卡扣口 2可略微 外扩、内缩或略成c形,另外,以图14为例,若当所述卡扣口 2为L形时,所述卡扣口 2分别 卡扣于所述方形连接孔61的上方。
[0068]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 是,所述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 是,所有与所述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U形本体,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多个延伸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 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开口朝向相同或相反方向;以及 多个卡扣口,其分别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卡扣口朝向所述U形本体外或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外扩的U形,所 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二侧,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开口与所述延伸部朝向相 反或相同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具有平滑的内壁、 内螺纹或至少一凸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具有平滑的内 壁、内螺纹或至少一凸块。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口分别为U 形或L形。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 述延伸部及所述卡扣口为板体一体成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延伸部及所 述卡扣口为板体一体成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连接部,其具有第二连 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容置部,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容置部内,所述第二连接部活 动限位于所述容置部、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卡扣口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方形板体或矩 形板体,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的二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于所述延伸部外 另外连接有多个阻挡墙以形成所述容置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外二侧分别 连接有至少一阻挡墙以形成所述容置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阻挡墙、 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卡扣口为板体一体成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阻挡墙、 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卡扣口为板体一体成形。
14.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具有平滑的内壁或至少一凸块。
15.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小 于所述第一连接孔。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卡扣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小于所述第一 连接孔。
【文档编号】F16B5/06GK203835888SQ201320875429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鼎瑞, 赖淑华 申请人: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