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阀盘噪音降低装置及包含其的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866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堆叠阀盘噪音降低装置及包含其的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堆叠阀盘噪音降低装置及包含其的控制阀。包括多个堆叠阀盘的流体减压装置包括在堆叠阀盘中的径向和轴向流体流动通路。堆叠阀盘形成包括至少两个压降级的流体流动通路,第一压降级被定向为使得流体流动通路被径向向外引导,第二压降级被定向为使得流体流动通路被径向向内引导。
【专利说明】堆叠阀盘噪音降低装置及包含其的控制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流体控制阀的噪音降低装置,特别涉及包括限定了径向和轴向流体流动通路的多个堆叠阀盘的噪音降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过程中,例如油气管道系统、化学处理等的流体控制中,经常有必要降低流体的压强。如流量控制阀和流体调节器等的可调式限流装置及其它如扩散器、消音器等的固定限流装置,以及其它回压装置都用于实现该目的。在特定应用中的流体控制阀和/或其它限流装置的目的可以是控制流量或其它过程变量,但该种限制导致本质上作为其流量控制功能的副作用的压强降低和不必要的噪声。
[0003]目前可用的用于降低压强和流体噪音的一种装置利用了曲折的流体流动通路。在曲折的流体流动通路中,流体流需要经过具有多个节流性流体流动通道的装置,其中每个流体流动通道被构造成当流体沿平面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从装置入口横穿到装置出口时,需要流体流改变方向,通常成直角贯穿曲折的通路。这些装置通常被称为“曲折通路调整装
β,,
直ο
[0004]在这种利用曲折通路技术的目前可用的曲折通路调整装置中,可获得的噪音减少的量通过控制阀的尺寸(例如,整个外壳或外部尺寸)来限制。更具体地,当流体流过堆叠阀盘时,流体在平面的径向的方向上向外连续地行进。然而,这种装置没有利用装置中的压强恢复。


【发明内容】

[000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流体减压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阀盘和第二阀盘的多个堆叠阀盘。第一阀盘包括中空的中心部分、第一环形周边、沿第一级节流口(restrict1n)径向向内布置的第一流体入口部分、沿第一级节流口径向向外布置的第一级恢复入口、以及沿第一级恢复入口径向向外布置的第三级恢复增压室(plenum)。第二阀盘包括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第二环形周边、设置在所述中空的中心部分和第二环形周边之间的节流和恢复增压室,该节流和恢复增压室包括第一级恢复区域、流体连接到第一级恢复区域的第二级节流口,以及流体连接到第二级节流口的第二级恢复增压室。流体流动通路形成在第一流体入口部分和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间,该流体流动通路在穿过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前穿过所述第一级节流口、第一级恢复区域、第二级节流口以及第二级恢复增压室,第二级节流口朝着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径向向内引导所述流体流动通路。
[0006]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中,一种流体控制阀包括具有通过连接通道连接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阀体。多个堆叠阀盘被设置在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多个堆叠阀盘包括第一阀盘和第二阀盘。第一阀盘包括中空的中心部分、第一环形周边、沿第一级节流口径向向内布置的第一流体入口部分、沿第一级节流口径向向外布置的第一级恢复入口、以及沿第一级恢复入口径向向外布置的第三级恢复增压室。第二阀盘包括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第二环形周边、设置在所述中空的中心部分和第二环形周边之间的节流和恢复增压室,该节流和恢复增压室包括第一级恢复区域、流体连接到第一级恢复区域的第二级节流口,以及流体连接到第二级节流口的第二级恢复增压室。流体流动通路形成在第一流体入口部分和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间,该流体流动通路在穿过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前穿过所述第一级节流口、第一级恢复区域、第二级节流口以及第二级恢复增压室,第二级节流口朝着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径向向内引导所述流体流动通路。
[0007]在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方面中,一种流体控制阀包括限定了穿过其中的流体流动通路的多个堆叠阀盘。该流体流动通路包括至少两个压降级。第一压降级被定向为使流体流动通路径向向外,而第二压降级被定向为使流体流动通路径向向内。
[0008]进一步根据任意一个或多个上述方面,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还可以包括下列任意一个或多个优选的形式。
[0009]在某些优选的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在第二级恢复增压室和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间的第三级节流口,所述第三级节流口沿轴向方向从第二阀盘向第一阀盘引导所述流体流动通路。在其它优选的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沿第二级恢复增压室径向向外设置的流体出口槽。在其它优选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第一级恢复区域,其流体地连接到第一个第二级节流口和第二个第二级节流口。在其它优选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成角度的第二级节流口。在其它优选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具有基本平行的侧边的流体入口部分。在其它优选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具有文氏管(venturi)(即,不平行的侧边)形状的流体入口部分。在其它优选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多个流体入口槽,每个流体入口槽流体连接到单一的第一级恢复区域。在其它优选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分别流体地连接至两个第二级节流口的第一级恢复区域。在其它优选形式中,流体控制阀或流体减压装置可包括以交替的方式布置的多个第一阀盘和多个第二阀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本发明的被认为是新颖的特征特别陈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本发明可以结合附图参照下面的描述来得到最好的理解,其中相同的参照数字标识多个附图中的类似的元件,附图中:
[0011]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包含堆叠阀盘形式的阀内件的流体控制阀的横截面图,其中堆叠阀盘形成流体减压装置;
[0012]图2是图1的堆叠阀盘中的第一阀盘的俯视图;
[0013]图3是图1的堆叠阀盘中的第二阀盘的俯视图;
[0014]图4是第一阀盘和第二阀盘堆叠在彼此之上的俯视图;
[0015]图5是第一阀盘的替换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6]图6是第二阀盘的替换实施例的俯视图;以及
[0017]图7是阀盘的替换实施例的俯视图,该替换实施例在一个阀盘中结合至少三个流动恢复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参考图1,例示了一种流体压强和噪音降低装置的实施方式,其包括形成通过阀内件的径向和轴向流体流动通路的多个堆叠阀盘。阀内件采用阀笼10的形式,其具有安装在流体控制阀12内的多个堆叠阀盘,流体控制阀12包括阀体14,阀体14具有流体入口
16、流体出口 18以及穿过阀体14的连接通道20。
[0019]阀座环22安装在连接通道20内并与阀塞(未示出)相配合,阀塞由例如阀杆24等阀的操作件控制,以控制流体流进内部并通过阀笼10的外部。阀笼10可通过安装装置保持在阀12内,如阀笼保持器26和接合阀盖的安装螺栓28。
[0020]一般而言,所公开的多个阀盘形式的阀笼10通过径向和轴向流体流动通路中的分级压降和恢复区域有效地降低了控制阀的声学发散,该流体流动通路包括至少一个反向流动通路,其引导径向向外的流体朝着阀笼10的内部径向向内流回。换言之,所述至少一个反向流动通路具有径向向内引导流动同时在阀笼10内分级压降的至少一个流动部件。通过在压降级中使用径向反向流动通路,对于给定量的压强减小或噪音降低,阀笼10不会增加其厚度或半径。其结果是,所公开的阀笼10有利地使用更多的降噪级来增加噪音降低而不增加会导致需要更大的阀体或外壳的阀笼10的尺寸。另外,在表现出高压降比例(例如,大于0.83)的流体减压装置中,对于给定的阀体尺寸,本发明提供了增加数量的压强级而不减少阀的流量(即,(;值)。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径向和轴向流动通路的径向反向流动部分被节流在单一阀盘中。换句话说,流体流动通路不在阀盘之间沿径向反向的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径向和轴向流动通路的径向反向流动部分可以在阀盘之间延伸。
[0021]阀笼10包括交替的阀盘结构的多个堆叠阀盘,其包括第一阀盘,如示于图2中的入口阀盘30,其与第二阀盘交替,如示于图3中的出口阀盘60。入口阀盘30包括中空的中心部分32和环形周边34。多个流体入口槽36围绕入口阀盘30的内表面38设置,每个流体入口槽36朝向环形周边34从中空的中心部分32部分地延伸。多个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0被设置在内表面38和环形周边34之间。
[0022]流体入口槽36包括具有入口开口 44和一对基本平行的侧边46的流体入口部分42。基本平行的侧边46可靠近入口开口 44终止于倒圆的结点45。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些入口开口可形成为具有非平行侧边的文氏管。流体入口部分42形成流体流动通路47 (图4)中的第一级节流口 43。第一级节流口43减少了流过流体流动通路47的流体的压强。基本平行的侧边46从入口开口 44引入到第一恢复入口 48。第一恢复入口 48包括宽度大于两个基本平行的侧边46之间的距离的腔室50。第一恢复入口 48形成第一级恢复增压室52(图4)的一部分。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入口阀盘30可包括约3.875英寸(9.8cm)的外半径rl,约3.73英寸(9.5cm)的中间半径r2,以及约2.6875英寸(6.8cm)的内半径r3 ;倒圆的结点45可具有约0.075英寸(0.2cm)的半径;入口开口 44可具有约0.122英寸(0.3cm)的宽度;腔室50可具有约0.308英寸(0.8cm)的宽度;以及所述腔室可具有约0.043英寸(0.1cm)的半径的倒圆侧边49。
[0024]出口阀盘60包括中空的中心部分62、内表面63和环形周边64。多个流体出口槽66围绕环形周边64设置。多个节流和恢复增压室68被设置在内表面63和环形周边64之间。节流和恢复增压室68形成第一级恢复增压室52(图4)、第二级节流口 70和第二级恢复增压室72的部分。第二级恢复增压室72流体地连接至在入口阀盘30上的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0。
[0025]节流和恢复增压室68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级恢复区域74,其通过两个第二级节流口 70、80分别流体地连接到两个第二级恢复区域76、78。第一级恢复区域74包括径向延伸的腔室82。同样,两个第二级恢复区域76、78分别包括径向延伸的腔室84、86。第二级节流口 70、80包括具有环形分量和径向分量的腔室。第二级节流口 70、80分别具有关于第一级恢复区域74的结点88、90,其中结点88、90从关于第二级恢复区域76、78的结点92、94分别径向向外定位。作为结果,流动通过该节流和恢复增压室68的流体径向向外流动到第一级恢复区域74,然后通过被划分为两个流路47a、47b (图4)而进入两个第二级节流口70、80。在流进两个第二级节流口 70、80之后,流体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流入第二级恢复区域76、78。在两个第二级节流口 70、80内的流体流可具有环形分量,但流体流也具有径向向内的分量。在其它实施例中,在第二级节流口中的流体流可以完全是径向向内的。通过将流动通路从径向向外的方向反转到(至少部分地)径向向内的方向,所公开的阀笼10增加了压降级数而没有径向扩大阀笼10。
[0026]第三级节流口 96(图4)在第二级恢复区域76和第三级恢复区域40之间形成。更具体地,第三级节流口 96由在第二级恢复区域76中的径向端壁98(图3)形成,这会导致流体流动通路改变方向为轴向方向进入相邻的入口阀盘30。
[0027]第四级节流口 99由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0的径向端壁100(图2)形成,这将导致流体流动通路再次从通过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0的主径向方向改变为轴向方向进入相邻出口阀盘60的出口槽66。出口槽66形成第四级恢复区域102 (图3)。
[0028]如图4所示,每个流体入口槽36流体地连接到单个节流和恢复增压室68。然而,每一个节流和恢复增压室68流体地连接到两个不同的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0,因为节流和恢复增压室68将流体流分成两个流路47a、47b。当流体流入第二级节流口 70、80时,节流和恢复增压室68同样迫使流体从径向向外的方向改变为径向向内的方向。每个第二级恢复区域76、78流体地连接到单个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0。同样,每个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0流体地连接到单个出口槽66。
[0029]一般而言,每个节流口(例如,第一级节流口 43、第二级节流口 70、80、第三级节流口 96以及第四级节流口 98)包括沿流体流动通路47的减少的横截面流动面积,而每个压强恢复区域或增压室(即,第一级恢复区域52、第二级恢复区域76、78、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0和出口槽66)包括沿流体流动通路47、47a、47b的增大的横截面流动面积。
[00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级节流口 70、80可以形成相对第一级恢复区域74约14°的外角X0。类似地,第二级节流口 70、80可以相对第一级恢复区域74形成约40°的内角XI。在类似的实施方式中,出口阀盘60可具有约3.875英寸(9.8cm)的外半径r4,约3.615英寸(9.2cm)的出口槽半径r5,约3.435英寸(8.7cm)的第一级恢复区域外半径r6,约2.9英寸(7.4cm)的第一级恢复区域内半径r7,以及约2.725英寸(5.8cm)的内半径r8。第二级恢复区域内宽度SWl可以是大约0.2英寸(0.5cm),而第二级恢复区域外宽度SW2可以是大约0.432英寸(1.1cm)。第一级恢复区域内宽度FWl可以是大约0.234英寸(0.6cm),第一级恢复区域外宽度FW2可以是大约0.278英寸(0.7cm)。流体出口槽宽度ESl可以是大约0.864英寸(2.2cm),流体出口槽之间的距离EDl可以是大约0.149英寸(0.4cm)。另外,第二级节流口 70、80可以具有约0.191英寸(0.5cm)的宽度SSW。前述尺寸仅仅是示例性的,这些尺寸和角度可以被放大或缩小,或基于特定系统的所需压强恢复以其它方式调整。
[0031]当堆叠时,具有上面列出尺寸的第一阀盘30和第二阀盘60产生约0.96的压强恢复系数。
[0032]入口阀盘230和出口阀盘260的第二实施例示于图5和图6中。入口阀盘230和出口阀盘260与图2和图3的入口阀盘30和出口阀盘60相似。图5和图6中的相似结构比图2和图3中的相同结构在数字上大200。图5和图6的入口阀盘230和出口阀盘260具有不同于图2和图3的实施方式的尺寸。当堆叠时,图5和图6的入口阀盘230和出口阀盘260产生约0.92的压强恢复系数。
[0033]如同前面的实施例,入口阀盘230包括中空的中心部分232和环形周边234。多个流体入口槽236围绕入口阀盘230的内表面238设置。多个第三级恢复增压室240设置在内表面238与环形周边234之间。在图5的实施例中,入口阀盘包括比图2的实施例更少的流体入口槽236和更少的第三级恢复增压室,并且第三级恢复增压室更宽。
[0034]流体入口槽236包括具有入口开口 244和一对基本平行的侧边246的流体入口部分242。基本平行的侧边246可靠近入口开口 244终止于倒圆的结点245。流体入口部分242构成第一级节流口 243。基本平行的侧边246从入口开口 242引入到第一恢复入口248。第一恢复入口 248包括宽度比两个基本平行的侧边246之间的距离大的腔室250。第一恢复入口 248形成第一级恢复增压室的一部分。
[0035]在图5的实施例中,第三级恢复增压室250可具有约0.746英寸(1.9cm)的增压室内宽度IPWlO和约2.324英寸(5.9cm)的增压室外宽度0PW10。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间的距离DRPlO可为约0.048英寸(0.1cm)。
[0036]出口阀盘260包括中空的中心部分262、内表面263和环形周边264。多个流体出口槽266围绕环形周边264设置。多个节流和恢复增压室268设置在内表面263和环形周边264之间。节流和恢复增压室268形成第一级恢复增压室、第二级节流口 270以及第二级恢复增压室272的部分。第二级恢复增压室272流体地连接到入口阀盘230中的第三级恢复增压室240。
[0037]节流和恢复增压室268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级恢复区域274,其通过两个第二级节流口 270、280分别流体地连接到两个第二级恢复区域276、278。第一级恢复区域274包括径向延伸的腔室282。同样,两个第二级恢复区域276、278分别包括径向延伸的腔室284、286。第二级节流口 270、280包括具有环形分量和径向分量的腔室。第二级节流口 278、280分别具有关于第一级恢复区域274的结点288、290,其中结点288、290从关于第二级恢复区域276、278的结点292、294分别径向向外定位。作为结果,流过该节流和恢复增压室268的流体径向向外流入第一级恢复区域274,然后通过被分成两个流路进入两个第二级节流口 270、280。在进入两个第二级节流口 270、280后,流体沿径向向内的方向流动到第二恢复区域276、278。在第二级节流口 270、280中的流体流可具有环形分量,但流体流也具有径向向内的分量。在其它实施例中,在第二级节流口中的流体流可以完全是径向向内的。
[0038]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级节流口 270、280可以相对于第一级恢复区域274形成约63°的外角X020。类似地,第二级节流口 270、280可相对第一级恢复区域274形成约31°的内角XI20。第二级恢复区域外宽度0SW20可以是大约0.765英寸(1.9cm)。第一级恢复区域内宽度IFW20可为约0.308英寸(0.8cm)。流体出口槽宽度ES20可以是大约
2.234英寸(5.7cm),流体出口槽之间的距离ED20可为约0.05英寸(0.1cm)。另外,第二级节流口 270、280可具有约0.211英寸(0.5cm)的宽度SSW20。前述尺寸仅仅是示例性的,这些尺寸和角度可以被放大或缩小,或基于特定系统所需要的压强恢复以其它方式调整。
[0039]虽然在本文中示出至少两个入口阀盘30、230的实施例和至少两个出口阀盘60、260的实施例,但是入口阀盘30、230以及出口阀盘260的各个结构元件的尺寸和角度可以被改变以实现期望的压强恢复系数。
[0040]现在转到图7,示出了一种组合的入口和出口阀盘430的实施例。组合的入口和出口阀盘430在一个半部上结合入口阀盘30、230的结构元件,而在另一半部上结合出口阀盘60、260的结构元件。例如,在一个半部(例如,入口半部)上,入口和出口阀盘430包括多个流体入口部分442和多个第三级恢复增压室440。另一半部(例如,出口半部)可以包括多个节流和恢复增压室468和多个流体出口槽466。出口阀盘60、260和入口阀盘30、230的其它结构元件被包括在入口和出口阀盘430的各个半部中,尽管所有的结构元件在图7中没有以个别的标记来编号。其结果是,阀笼10可以由多个入口和出口阀盘430形成,多个入口和出口阀盘430被按顺序定向,以使得一个入口和出口阀盘430的入口半部被布置在相邻的入口和出口阀盘430的出口半部之间,反之亦然。图7的入口阀盘430的实施例与图2-6的实施例的一个区别在于,至少一个流体入口部分442的侧壁446会聚,然后发散,从而形成文氏管截面451。
[0041]一般而言,第一压强恢复级通过流体入口部分42、242、腔室50、250和第一级恢复区域74、274形成。流体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流过第一压强恢复级。第二压强恢复级由第二级节流口 70、270、80、280和第二级恢复区域76、276、78、278形成。流经第二压强恢复级的流体至少部分地具有径向向内方向的分量。第三压强恢复级由第三级节流口 96和第三级恢复区域40、240形成。流经第三压强恢复级的流体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流动。如上所述,通过将流体流至少部分地从径向向外的方向反转为径向向内的方向,所公开的入口阀盘30、230和出口阀盘60、260 (以及所公开的组合的入口和出口阀盘430)有利地允许给定的径向距离中的更多的压强恢复级。其结果是,所公开的阀盘可被用于形成具有比传统曲折通路阀笼更小直径的阀笼。
[0042]虽然根据本发明的教示在本文中已经描述了某些减噪装置与流体控制阀,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与此相反,权利要求覆盖落入可允许的等同物范围之内的本公开内容教导的所有实施例。
【权利要求】
1.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堆叠阀盘,所述多个堆叠阀盘包括: 第一阀盘,其具有中空的第一中心部分、第一环形周边、沿第一级节流口径向向内设置的第一流体入口部分、沿所述第一级节流口径向向外设置的第一级恢复入口以及沿所述第一级恢复入口径向向外设置的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以及 第二阀盘,其具有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第二环形周边以及设置在所述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和所述第二环形周边之间的节流和恢复增压室,所述节流和恢复增压室包括第一级恢复区域、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的第二级节流口以及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级节流口的第二级恢复增压室; 其中,流体流动通路形成在所述第一流体入口部分和所述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间,所述流体流动通路在穿过所述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前穿过所述第一级节流口、第一级恢复区域、第二级节流口以及第二级恢复增压室,所述第二级节流口朝着所述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径向向内引导所述流体流动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级恢复增压室和所述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间的第三级节流口,所述第三级节流口沿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二阀盘向所述第一阀盘引导所述流体流动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盘包括沿所述第二级恢复增压室径向向外设置的流体出口槽。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流体地连接到第一个第二级节流口和第二个第二级节流口,从而将所述流体流动通路分成两个流体流动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节流口相对于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成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为约4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部分包括基本平行的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入口部分包括具有会聚然后发散的侧壁的文氏管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盘包括多个流体入口槽,每个流体入口槽流体连接至单个第一级恢复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流体地连接至两个第二级节流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级节流口流体地连接至单个第三级恢复增压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堆叠阀盘包括以交替方式布置的多个第一阀盘和多个第二阀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入口部分包括具有会聚然后发散的侧壁的文氏管截面。
14.一种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其具有通过连接通道连接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 ;以及 多个堆叠阀盘,其设置在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多个堆叠阀盘包括: 第一阀盘,其具有中空的第一中心部分、第一环形周边、沿第一级节流口径向向内设置的第一流体入口部分、沿所述第一级节流口径向向外设置的第一级恢复入口以及沿所述第一级恢复入口径向向外设置的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以及 第二阀盘,其具有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第二环形周边以及设置在所述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和所述第二环形周边之间的节流和恢复增压室,所述节流和恢复增压室包括第一级恢复区域、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的第二级节流口以及流体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级节流口的第二级恢复增压室; 其中,流体流动通路形成在所述第一流体入口部分和所述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间,所述流体流动通路在穿过所述第三级恢复增压室之前穿过所述第一级节流口、第一级恢复区域、第二级节流口以及第二级恢复增压室,所述第二级节流口朝着所述中空的第二中心部分径向向内引导所述流体流动通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流体地连接到第一个第二级节流口和第二个第二级节流口,从而将所述流体流动通路分成两个流体流动通路。
16.根据权利 要求14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节流口相对于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成角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为约31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入口部分包括基本平行的侧边。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盘包括多个流体入口槽,每个流体入口槽流体连接至单个第一级恢复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级恢复区域流体地连接至两个第二级节流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级节流口流体地连接至单个第三级恢复增压室。
22.一种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堆叠阀盘,其中,所述多个堆叠阀盘限定了穿过其中的流体流动通路,所述流体流动通路包括至少两个压降级,第一压降级被定向为使得所述流体流动通路被径向向外引导,第二压降级被定向为使得所述流体流动通路被径向向内引导。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堆叠阀盘中的每个阀盘是相同的。
24.一种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堆叠阀盘,所述多个阀盘形成第一压降级、第二压降级和第三压降级; 其中,流体流动通路形成在所述第一压降级、第二压降级和第三压降级之间,所述流体流动通路在所述第一压降级中具有径向向外的分量,在所述第二压降级中具有径向向内的分量,以及在所述第三压降级中具有径向向外的分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体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降级同时降低压强和改变流体流动方 向。
【文档编号】F16K47/04GK104048101SQ201410090068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M·W·麦卡蒂 申请人:费希尔控制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