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刹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442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刹车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刹车片,包括钢背、摩擦材料层,所述钢背内侧覆有一层摩擦材料层,所述的摩擦材料层中部开设贯通摩擦材料层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设置为U型槽,并与水平面成30-50度角。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角度的排屑槽,比垂直设计的排屑槽,更适用于汽车在行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颗粒的聚集,并将摩擦颗粒可以通过排屑槽及时排出,保证良好的制动效果。同时,马路灰尘或是小沙粒因车轮的高速运转而被带入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排屑槽的角度设计,比较容易聚集这类灰尘或小沙粒,然后通过排屑槽及时排出。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刹车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刹车片。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刹车片对刹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0003]在汽车的刹车过程中,刹车片掉灰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汽车制动就是靠的刹车片与刹车盘的摩擦,有摩擦就有摩擦材料的损耗,因此刹车过程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摩擦后的产物如细小颗粒、灰尘等,如这些摩擦后的微尘不能及时排出,特别是留在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经过长时间积累会严重影响刹车效果。
[0004]汽车连续制动时,刹车片会因为持续摩擦而产生高温,如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刹车片会因为持续的高温产生热衰退,摩擦系数因此而降低,制动距离变长,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刹车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之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有助于摩擦颗粒及时排出的新型刹车片。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新型刹车片,包括钢背、摩擦材料层,所述钢背内侧覆有一层摩擦材料层,所述的摩擦材料层中部开设贯通摩擦材料层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设置为U型槽,并与水平面成30-50度角;所述U型槽两端设置弧形缺口。
[0008]优选的,所述的排屑槽与水平面成45度角。
[0009]优选的,所述的排屑槽与水平面成角方向为钢背前部。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I)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角度的U型排屑槽,比垂直设计的排屑槽,更适用于汽车在行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颗粒的聚集,并将摩擦颗粒可以通过排屑槽及时排出,保证良好的制动效果。同时,马路灰尘或是小沙粒因车轮的高速运转而被带入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排屑槽的角度设计,比较容易聚集这类灰尘或小沙粒,然后通过排屑槽及时排出。
[0012]2)摩擦材料层上设置排屑槽,增大了刹车片的散热面积,增加了刹车片的散热途径,更利于刹车片本身的通风散热,
[0013]3)摩擦材料层上设置排屑槽,可有效降低或消除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0014]4)摩擦材料层上设置排屑槽,能够节省了原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和2所示,
[0019]一种新型刹车片,包括钢背1、摩擦材料层2,所述钢背I内侧覆有一层摩擦材料层2,所述的摩擦材料层2中部开设贯通摩擦材料层2的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3设置为U型槽,并与水平面成30-50度角。
[0020]优选的,所述的排屑槽3与水平面成45度角。
[0021]优选的,所述的排屑槽3与水平面成角方向为钢背前部4,更助于车轮高速运转时进入气体,有利于摩擦颗粒、马路灰尘或是小沙粒的及时排出。
[0022]具有角度的U型排屑槽,比垂直设计的排屑槽,更适用于汽车在行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颗粒的聚集,并将摩擦颗粒可以通过排屑槽及时排出,保证良好的制动效果。同时,马路灰尘或是小沙粒因车轮的高速运转而被带入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排屑槽的角度设计,比较容易聚集这类灰尘或小沙粒,然后通过排屑槽及时排出。而且增大了刹车片的散热面积,增加了刹车片的散热途径,更利于刹车片本身的通风散热,而且,能够节省了原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刹车片,包括钢背(I)、摩擦材料层(2),所述钢背(I)内侧覆有一层摩擦材料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材料层(2)中部开设贯通摩擦材料层(2)的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3)设置为U型槽,并与水平面成45度角;所述U型槽两端设置弧形缺口。
【文档编号】F16D65/78GK204004115SQ201420129523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1日
【发明者】张洪娜, 陈景萍, 刘萍萍 申请人:青岛基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