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紧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043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张紧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张紧器及汽车,其中,该张紧器包括:具有一轮轴的皮带轮,所述轮轴上设置有螺纹孔;呈板状的支架本体,固定于汽车发动机缸体上;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结构和第二通孔结构,所述轮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中;螺栓,穿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中,并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轮轴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手动调节螺栓来调节皮带轮的位置,从而调节皮带张力,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易于安装和维修。
【专利说明】一种张紧器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张紧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自动式张紧器多采用阻尼弹簧来控制张紧力,以实现张力的自动调节,但 其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高。同时自动张紧器多用于轮系布置复杂的系统,以满足轮系系统 内各部件张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张紧器及汽车,能够解决现有张紧器采用阻尼弹簧 来控制张紧力,从而实现皮带张力的自动调节,但是结构复杂,且不易于安装和维修的问 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张紧器,其中,包括:
[0005] 具有一轮轴的皮带轮,所述轮轴上设置有螺纹孔;
[0006] 呈板状的支架本体,固定于汽车发动机缸体上;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 通孔结构和第二通孔结构,所述轮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中;
[0007] 螺栓,穿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中,并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 轮轴螺纹连接。
[0008]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体;其中,所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 结构。
[0009]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结构为呈条形。
[0010] 其中,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具有预定弯折角度的翻边 结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设置于所述翻边结构上,且所述第二通孔结构与所述螺纹孔同轴 心设置。
[0011]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的第二板体;其中,所述第二板 体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二板体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的缸体和/或前端盖连接的螺栓孔。
[0012]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 张紧器。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 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主要包括:一带轮轴的皮带轮、一调节螺栓和一支架结构简 单,易于安装和维修;
[0015] 使用手动调节张紧器,操作灵活,既能满足皮带张力的要求,又能降低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的俯视图;
[0017]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的主视图;
[0018]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的右视图;
[0019]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的3D视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0021] 1-皮带轮
[0022] 11-轮轴
[0023] 111-翻边结构
[0024] 21-第一板体
[0025] 211-第一通孔结构
[0026] 221-第一连接板体
[0027] 222-第二连接板体
[0028] 223-第三连接板体
[0029] 224-第四连接板体
[0030] 222U2222-螺栓孔
[0031] 31-螺帽
[0032] 32-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3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张紧器采用阻尼弹簧来控制张紧力,从而实现皮带张力的自 动调节,但是结构复杂,且不易于安装和维修的问题,提供一种张紧器,该张紧器包括:具有 一轮轴的皮带轮,所述轮轴上设置有螺纹孔;呈板状的支架本体,固定于汽车发动机缸体 上;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结构和第二通孔结构,所述轮轴穿设于所述第一 通孔结构中;螺栓,穿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中,并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 述轮轴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主要包括:一带轮轴的皮带轮、一调节螺栓和一支架 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修;使用手动调节张紧器,操作灵活,既能满足皮带张力的要求,又 能降低制造成本。
[0035]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是实用新型的张紧器的结构作详细描述。
[0036] 结合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包括:具有一轮轴11的皮带轮1 ; 呈板状的支架本体和一螺栓。
[0037] 其中,在该轮轴11上开设有一螺纹孔,具体地,该螺纹孔的轴线与轮轴11的轴线 垂直。
[0038] 其中,该支架本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
[0039] 其中,该第一板体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结构211,该第一通孔结构211为呈条形, 而且在该第一板体21的一端设置有一相对于该第一板体21具有预定弯折角度(该弯折角 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设定)的翻边结构111,在该翻边结构11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结构, 该第二通孔结构的内表面为平整表面;该轮轴11穿设于该第一通孔结构211中,而且,该螺 纹孔与该第二通孔结构同轴心设置;其中,具体地,该第一通孔结构211沿该第一板体21的 长度方向设置,且该翻边结构111沿该第一板体2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上述螺栓包括 螺帽31和螺杆32,该螺帽31的直径大于该第二通孔结构的直径,该螺杆32穿设于该第二 通孔结构中,并通过该螺纹孔与该轮轴11螺纹连接。该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21连接,该 第二板体上开设有用于使该第二板体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的缸体和/或前端盖连接的螺纹 孔。
[0040] 上述第二板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与发动机缸体结构匹配,具体 地,该第二板体包括沿一预定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体221、第二连接板体222、第三 连接板体223、第四连接板体224 ;其中,该第一连接板体221的第一端与该第一板体21沿 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一连接板体221相对于该第一板体21具有一预定的弯折角 度,且该第一连接板体221和该翻边结构111均位于该第一板体21的同一侧;该第一连接 板体221的第二端与该第二连接板体222的第一端连接,且该第二连接板体222所在平面 与该第一板体21所在平面平行;该第二连接板体222的第二端与该第三连接板体223的第 一端连接,且该第三连接板体223相对于该第二连接板体222具有一预定弯折角度,且该第 一连接板体221、该第二连接板体222、该第三连接板体223构成一槽状结构;该第三连接板 体223端与该第四连接板体224的第一端连接,且该第四连接板体224所在平面与所述第 一板体21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体222所在平面分别平行。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 施例中,在该第二连接板体222上开设有用于使该第二板体22通过螺栓与发动机前端盖连 接的螺栓孔2221,在该第四连接板体224上开设有使该第二板体22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缸体 连接的螺栓孔2222。
[0041] 上述支架本体的结构特征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当然,该支架本 体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与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匹配的形状,在此不一一列举。
[0042] 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主要包括:一带轮轴的皮带轮、一调节螺栓和一支架结构简 单,制造成本低,而且易于安装和维修。
[0043] 在调节皮带轮1上的皮带张力时,通过旋转螺栓3上的螺帽31,使得轮轴1相对于 螺栓3的螺杆32的位置改变,从而使得设置于轮轴11上的皮带轮相对于该支架本体的位 置改变,从而改变皮带轮上皮带的张力,具体地:
[0044] 若皮带松弛,则顺时针旋转螺帽31,则通过螺纹孔与螺杆32配合,轮轴11相对于 第一通孔结构211的位置变化,轮轴11与翻边结构111的距离相应缩短,皮带则相应地拉 紧;
[0045] 若皮带过紧,则逆时针旋转螺帽31,则通过螺纹孔与螺杆32的配合,轮轴11相对 于第一通孔结构211的位置变化,轮轴11与翻边结构111的距离相应拉长,皮带则相应地 松弛。
[0046]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手动调节张紧器,操作灵活,满足了皮带张力的要求。
[0047]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 的张紧器。
[0048]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张紧器的汽车,上述张紧器的实现方式适用于 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〇〇4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张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一轮轴的皮带轮,所述轮轴上设置有螺纹孔; 呈板状的支架本体,固定于汽车发动机缸体上;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结构和第二通孔结构,所述轮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中; 螺栓,穿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中,并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轮轴 螺纹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体;其中,所 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为呈条形。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设置有相对于所 述第一板体具有预定弯折角度的翻边结构;所述第二通孔结构设置于所述翻边结构上,且 所述第二通孔结构与所述螺纹孔同轴心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板体 连接的第二板体;其中,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二板体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的 缸体和/或前端盖连接的螺栓孔。
6. -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张紧器。
【文档编号】F16H7/08GK203868262SQ201420276797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继鹏, 梅立波, 白常勋, 梁立峰, 田安民, 马童立, 周启顺 申请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