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5226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闷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闷头,包括闷头主体,所述的主体为循环体结构,它由左端的圆柱体的头部和右端的圆台形尾部构成,所述的圆台形的尾部的大头一端与所述的头部相连,所述的尾部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为一个圆台形结构,其开口在所述的尾部的底端,该开口为该中空结构的大头一端。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要求低密封好加工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弹性闷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体制造领域的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闷头。

【背景技术】
[0002]在阀体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加工一些阀孔及阀体内的组合型管路,经常需要加工一些工艺性的孔,这些工艺孔在随后的加工中需要通过闷头堵上。因此,在很多阀体加工中,闷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零部件。而传统的闷头一般为金属制成的圆柱形闷头,但这种闷头由于其钢性过大,为了其在打入到工艺孔中的过程中不对阀体本身造成伤害,就需要将闷头和对应的工艺孔的装配尺寸及公差设计得非常精确,它极大的提高了加工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有一些方案中,在闷头的内设一空腔,使得其在被打入到工艺孔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收缩,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闷头的加工精度的要求,但由于这种闷头前后的尺寸一致、弹性系数一致,使得其端部在刚被打入到工艺孔内时,两者之间就会产生较大的磨损,最终会影响到闷头装配到位后的密封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闷头前后的尺寸一致、弹性系数一致,导致其影响到闷头装配到位后的密封度,且精度要求仍然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要求低密封好加工和使用方便的弹性闷头。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弹性闷头,包括闷头主体,所述的主体为循环体结构,它由左端的圆柱体的头部和右端的圆台形尾部构成,所述的圆台形的尾部的大头一端与所述的头部相连,所述的尾部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为一个圆台形结构,其开口在所述的尾部的底端,该开口为该中空结构的大头一端。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在使用中尾部的底端先进入到工艺孔,其在被打入到工艺孔的过程中,闷头与工艺孔之间实际接触面由小变大,接触部位的弹性系数也由小变大,这就使得闷头与工艺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在就在加工中很好的保护了阀体,并保证了闷头安装到位后的密封度。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头部和尾部之间设有一个台阶,该台阶通过一个锥形斜面实现所述的头部和尾部的过渡。对一些厚度大,强度高的工艺孔进行密封时,可以强形将闷头的头部打入到工艺孔中,完成密封,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用性。
[0006]本实用新型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闷头前后的尺寸一致、弹性系数一致,导致其影响到闷头装配到位后的密封度,且精度要求仍然较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要求低密封好加工和使用方便的弹性闷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09]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弹性闷头,包括闷头主体,所述的主体为循环体结构,它由左端的圆柱体的头部I和右端的圆台形尾部2构成,所述的圆台形的尾部的大头一端与所述的头部相连,所述的尾部为中空结构3,该中空结构为一个圆台形结构,其开口在所述的尾部的底端,该开口为该中空结构的大头一端。所述的头部和尾部之间设有一个台阶,该台阶通过一个锥形斜面4实现所述的头部和尾部的过渡。
[0010]本实新型在使用中,尾部的底端先进入到工艺孔,其在被打入到工艺孔的过程中,闷头与工艺孔之间实际接触面由小变大,接触部位的弹性系数也由小变大,这就使得闷头与工艺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在就在加工中很好的保护了阀体,并保证了闷头安装到位后的密封度。对一些厚度大,强度高的工艺孔进行密封时,可以强形将闷头的头部打入到工艺孔中,完成密封,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弹性闷头,包括闷头主体,所述的主体为循环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左端的圆柱体的头部和右端的圆台形尾部构成,所述的圆台形的尾部的大头一端与所述的头部相连,所述的尾部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为一个圆台形结构,其开口在所述的尾部的底端,该开口为该中空结构的大头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和尾部之间设有一个台阶,该台阶通过一个锥形斜面实现所述的头部和尾部的过渡。
【文档编号】F16J15/06GK204041993SQ201420380439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0日
【发明者】闫松 申请人:莱恩(中国)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