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有离子风产生装置的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5971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有离子风产生装置的饮水机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产生离子风进行空气杀菌的装有离子风产生装置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公场所和居民家中都用上了饮水机,室内空气流动性差,长时间工作和生活会使人感到胸闷、头昏,不适等症状,其原因和空气中的离子含量有关,所以就用到了离子产生装置,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离子产生装置主要是电晕放电式的,但是出离子效率不是很高,离子量还不是很大,效果不是很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有离子风产生装置的饮水机。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为:一种装有离子风产生装置的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包括饮水机壳体、离子风产生装置、排扇、系统电路模块,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固定在所述饮水机壳体后部,所述排扇设置在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的一个侧面上,所述系统电路模块设置在所述饮水机壳体内部,所述系统电路模块通过引线与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相连。

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还包括一针状电极、一辅助电极组、一离子排放管,所述针状电极设置在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内一侧面,所述辅助电极组设置在所述针状电极对侧侧面内,所述离子排放管设置在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上,所述离子排放管设置在所述辅助电极组相反于所述针状电极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电极组由具有平面状的主电极组和副电极组组成,所述副电极组设置在所述离子排放管一侧,所述主电极组设置在所述副电极组的朝向所述针状电极一侧,所述离子排放管、副电极组、主电极组、针状电极三者位于同一轴心,从左至右依次分布,所述主电极组与针状电极前端的距离比所述副电极组与针状电极前端的距离短。

进一步地,所述排扇设置在与所述离子排放管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排扇与所述离子排放管的轴心重合,所述排扇通过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与所述系统电路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针状电极的端点到该端对应的辅助电极组的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主电极组的半径比例为5-10:2-5,所述主电极组的半径与副电极组的半径比例为8-13:5-7。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电极组固定在电极固定架上,所述主电极组通过固定桥与所述副电极组固定连接,所述主电极组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在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侧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离子排放管为一锥形管件,所述离子排放管的外径尺寸为1-2cm。

进一步地,所述排扇外侧设置有一滤网装置,所述滤网装置可在外面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针状电极的截面半径为0.02-0.5mm。

进一步地,所述排扇为现有技术中能同时完成吸气和排气的装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该饮水机背面的离子风产生机构电晕放电产生离子风,同时辅助电极组配合释放离子,能够在短时间内送出高浓度离子风,高浓度离子风释放到室内,产生净化空气、杀菌消毒的效果。通过排扇的主动吸收室内空气的动作,排出离子风,加快了离子风与空气的融合效果,提高了离子释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立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立体结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离子风产生装置侧面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离子风产生装置内部的辅助电极组主视图及侧面概念图;

附图标号:1、饮水机壳体;2、离子风产生装置;21、针状电极;22、辅助电极组;221、主电极组;222、副电极组;23、离子排放管;4、系统电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一种装有离子风产生装置的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包括饮水机壳体1、离子风产生装置2、系统电路模块4,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2固定在所述饮水机壳体1后部,所述系统电路模块4设置在所述饮水机壳体1内部,所述系统电路模块4通过引线与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2相连。

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风产生装置内部结构图,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包括一针状电极21、一辅助电极组22、一离子排放管23、一排扇,所述针状电极21设置在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2内一侧面,所述辅助电极组22设置在所述针状电极21对侧的侧面内,所述离子排放管23设置在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2上,所述离子排放管23设置在所述辅助电极组22的相反于所述针状电极21一侧,所述排扇固定在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2与所述针状电极21相反一侧面。

所述针状电极21与对置的辅助电极组22之间产生电位差,并通过电晕放电来产生离子风,所述辅助电极组22由具有平面状的主电极组221和副电极222组组成。通过该结构能得到大风量的离子风,在为单一的筒状或一个平面圆形的辅助电极组22的情况下,放电沿着处于最短距离的相反极的筒状电极内侧或平面圆形电极的内侧呈环状地放电并产生环型离子风。需要说明的是,离子风通常在电晕放电时,从针状电极21放出的离子在朝向辅助电极组22泳动期间,由于与空气分子反复发生碰撞,而形成从针状电极朝向辅助电极组22产生的空气流。即是按照放电时产生的离子的流动方向而产生的气流。从图4说明辅助离子组22的具体结构。

所述排扇与所述离子排放管23对向分布,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排扇将室内空气吸收到离子风产生装置2和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2将带有离子风的空气排入到室内是同步进行的。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2还包括一可移动的电源接口,所述可移动的电源接口可通过外电源或饮水机的内电路充电,所述离子风产生装置2可拆卸,所述电源接口为现有一般技术中的能进行充电的电源接口即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