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车载便捷加热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汽车上都不具备水壶,司机以及乘客在行驶过程中解决口渴的办法,一般是买水或者带水,这些办法都不够方便,而在车中加个水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水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便捷加热水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便捷加热水壶,包括底座和壶体;所述底座设置有强力粘板、圆槽、电热片、电源、支柱和圆环;所述强力粘板设置在壶体的下端面处;所述圆槽设置在底座上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电热片设置在圆槽底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电源设置在圆槽的下侧且电源与电热片相连接;所述支柱有两个,分别垂直设置在圆槽的左右两侧;所述圆环水平设置在圆槽的正上方,且圆环与支柱的上端头相连接;所述壶体设置有导热底板、凸起颗粒、阀门、壶把、壶塞、通气孔、螺纹杆、提水圆板、防水橡胶圈和转柄;所述导热底板设置在壶体的底面处;所述阀门设置在壶体上端侧壁;所述壶把设置在壶体左侧上端侧壁处;所述壶塞设置在壶体上端面的左侧;所述通气孔设置在壶体上端面的右侧;所述螺纹杆垂直穿过壶体上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提水圆板水平设置在壶体内且提水圆板与螺纹杆的下端头相连接;所述转柄设置在螺纹杆的上端头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起颗粒环绕设置在壶体的侧壁上且凸起颗粒所在位置对应于圆环所框住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水圆板的边沿设置有防水橡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强力粘板用于粘在车体内,从而固定住整个热水壶装置;圆槽用于放置壶体;电热片通电产生高温;电源为电热片提供能源;圆环用于框住壶体,防止壶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离底座,造成意外;当壶体装满水放置在圆槽内时,电热片通电产热,使得导热底板变热,从而加热水;凸起颗粒防止壶体在圆环内晃动;阀门用于控制出水情况;壶把便于使用者提起壶体;壶塞用于打开壶体,进行装水;通气孔便于烧开的水喷出水蒸气,避免壶体内气压过高;当壶体内的水位低于阀门的位置时,转动螺纹杆,使得提水圆板上升,从而使得水位升高,便于出水;防水橡胶圈用于防止壶体内的水在上升的过程中,从提水圆板的边沿处流入壶体的底部;转柄便于使用者转动螺纹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好,实用性强,充分展现了现代化工具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载便捷加热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载便捷加热水壶剖视图。
图中:1-通气孔,2-壶体,3-壶塞,4-转柄,5-螺纹杆,6-阀门,7-提水圆板,8-防水橡胶圈,9-支柱,10-凸起颗粒,11-导热底板,12-电热片,13-电源,14-底座,15-强力粘板,16-圆槽,17-圆环,18-壶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车载便捷加热水壶,包括底座14和壶体2;所述底座14设置有强力粘板15、圆槽16、电热片12、电源13、支柱9和圆环17;所述强力粘板15设置在壶体2的下端面处,强力粘板15用于粘在车体内,从而固定住整个热水壶装置;所述圆槽16设置在底座14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圆槽16用于放置壶体2;所述电热片12设置在圆槽16底面的中间位置,电热片12通电产生高温;所述电源13设置在圆槽16的下侧且电源13与电热片12相连接,电源13为电热片12提供能源;所述支柱9有两个,分别垂直设置在圆槽16的左右两侧;所述圆环17水平设置在圆槽16的正上方,且圆环17与支柱9的上端头相连接,圆环17用于框住壶体2,防止壶体2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离底座14,造成意外;所述壶体2设置有导热底板11、凸起颗粒10、阀门6、壶把18、壶塞3、通气孔1、螺纹杆5、提水圆板7、防水橡胶圈8和转柄4;所述导热底板11设置在壶体2的底面处,当壶体2装满水放置在圆槽16内时,电热片12通电产热,使得导热底板11变热,从而加热水;所述凸起颗粒10环绕设置在壶体2的侧壁上且凸起颗粒10所在位置对应于圆环17所框住的位置,凸起颗粒10防止壶体2在圆环17内晃动;所述阀门6设置在壶体2上端侧壁,阀门6用于控制出水情况;所述壶把18设置在壶体2左侧上端侧壁处,壶把18便于使用者提起壶体2;所述壶塞3设置在壶体2上端面的左侧,壶塞3用于打开壶体2,进行装水;所述通气孔1设置在壶体2上端面的右侧,通气孔1便于烧开的水喷出水蒸气,避免壶体2内气压过高;所述螺纹杆5垂直穿过壶体2上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提水圆板7水平设置在壶体2内且提水圆板7与螺纹杆5的下端头相连接,当壶体2内的水位低于阀门6的位置时,转动螺纹杆5,使得提水圆板7上升,从而使得水位升高,便于出水;所述提水圆板7的边沿设置有防水橡胶圈8,防水橡胶圈8用于防止壶体2内的水在上升的过程中,从提水圆板7的边沿处流入壶体2的底部;所述转柄4设置在螺纹杆5的上端头处,转柄4便于使用者转动螺纹杆5。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