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手动换挡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2360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双联手动换挡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双联手动换挡器,包括换挡杆、上球套、球形节、下球套、尼龙套、压力弹簧、球头、梯形罩、工字型板、顶丝、钢珠、弹簧、底座、滑杆、滑块、底板,所述换挡杆的杆外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上球套、所述球形节、所述下球套、所述梯形罩、所述工字型板、所述底座及所述底板,该上球套、该下球套及该梯形罩连接,该梯形罩、该工字型板、该底座及该底板连接,所述球形节置于该上球套和该下球套配合形成的球形空腔内,所述底座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杆及两个滑块,该球头通过所述工字型板置于所述滑块的该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操作方便、密封性好、可靠性高、生产成本较低。
【专利说明】双联手动换挡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换挡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设备中使用的双联手动换挡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农业机械领域,手动换挡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现有的收割机手动换挡器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不灵敏,除此之外,其操作性和舒适度也达不到日益提高的实际需求,亟须加以改进。
[0003]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手动换挡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双联手动换挡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手动换挡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手动换挡器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双联手动换挡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简单、体积减小、操作方便、密封性及可靠性提高、生产成本降低,非常适于实用。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联手动换挡器,包括换挡杆2、上球套41、球形节3、下球套42、尼龙套5、压力弹簧6、球头7、梯形罩8、工字型板9、顶丝10、钢珠11、弹簧12、底座13、滑杆14、滑块15、底板16,其中,
[0006]所述换挡杆2的杆外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上球套41、所述球形节3、所述下球套42、所述梯形罩8、所述工字型板9、所述底座13及所述底板16,所述上球套41、所述下球套42及所述梯形罩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梯形罩8下端、所述工字型板9、所述底座13及所述底板16固定连接,所述换挡杆2的底端是所述球头7 ;
[0007]所述球形节3置于该上球套41和该下球套42配合形成的球形空腔内,所述球形节3沿竖直方向设槽31,该上球套41与该下球套42结合处设螺纹孔且通过螺钉与所述球形节3的槽31配合固定;
[0008]所述底座13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杆14及两个滑块15,所述每个滑杆14设槽141,所述两个滑块15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滑杆14上,所述两个滑块15相对设置以在该两个滑块15内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球头7通过所述工字型板9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0009]所述底座13上侧的一端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每个螺纹孔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钢珠11、弹簧12、顶丝10,所述钢珠11与所述滑杆14上的槽141配合;
[0010]所述梯形罩8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尼龙套5及所述压力弹簧6。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2]前述的双联手动换挡器,其中所述滑杆14的所述槽141为一个以上。
[0013]前述的双联手动换挡器,其中所述换挡杆2上端连接手柄I。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双联手动换挡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5]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操作方便、密封性好、可靠性高,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复杂度;
[0016]2、换挡杆2下部采用球形节3,使换挡杆2转动更加灵活,减少阻力,球形节3位于上球套41和下球套42配合形成的球形空腔内,增加了工艺性,同时,为了防止换挡杆2在运动时旋转,在上球套41和下球套42结合处设螺纹孔,通过螺钉与球形节的槽31配合固定。
[0017]3、下球套42和工字型板9之间设梯形罩8,可起到防尘的作用。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手动换挡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联手动换挡器的左视图。
[0021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1:手柄2:换挡杆
[0024]3:球形节31:槽
[0025]41:上球套42:下球套
[0026]5:尼龙套6:压力弹簧
[0027]7:球头8:梯形罩
[0028]9:工字型板10:顶丝
[0029]11:钢珠12:弹簧
[0030]13:底座14:滑杆
[0031]141:槽15:滑块
[0032]1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联手动换挡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4]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手动换挡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双联手动换挡器主要包括手柄1、换挡杆2、上球套41、球形节3、下球套42、尼龙套5、压力弹簧6、球头7、梯形罩8、工字型板9、顶丝10、钢珠11、弹簧12、底座13、滑杆14、滑块15、底板16。
[0035]具体的,请参阅图3所示,是图2中的A-A剖视图,换挡杆2的杆外由上到下依次设有上球套41、球形节3、下球套42、梯形罩8、工字型板9、底座13及底板16,所述上球套41、所述下球套42及所述梯形罩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球形节3置于该上球套41和该下球套42配合形成的球形空腔内,所述梯形罩8下端、所述工字型板9、所述底座13及所述底板16固定连接,所述换挡杆2的底端是所述球头7,上端连接所述手柄I。
[0036]如图1所示,所述球形节3沿竖直方向开槽31,所述上球套41与所述下球套42结合处设螺纹孔,该螺纹孔内安装螺钉,该螺钉与所述球形节3开的该槽31配合固定,防止所述换挡杆2在运动时旋转。
[0037]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双联手动换挡器的左视图。所述换挡杆2杆外的所述下球套42下部安装有梯形罩8,用于防尘,所述尼龙套5、压力弹簧6置于梯形罩8内,梯形罩8上端与上球套41、下球套42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梯形罩8下端与工字型板9、底座13及底板16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38]如图1、图3所示,所述底座13安装有平行的两个滑杆14及两个滑块15,所述底座13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平行的两对圆孔,使每个所述滑杆14两端分别通过底座13两端对称配合的一对圆孔平行穿出底座13,每个所述滑杆14上都设有槽141,所述两个滑块15有销轴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滑杆14上,该两个滑块15相对设置以在该两个滑块15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如图3所示,所述换挡杆2底端的所述球头7通过所述工字型板9置于所述滑块15的该容置空间内。
[0039]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3上侧的一端设有两个螺纹孔,该螺纹孔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钢珠11、弹簧12和顶丝10,如图3所示,所述钢珠11与所述滑杆14上的槽配合使用。
[0040]本实用新型双联手动换挡器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所述换挡杆2上部运动,接着,所述换挡杆2从上到下依次带动上球套41、球形节3、下球套42直至所述球头7运动,该球头7运动带动所述滑块15 —起运动,然后,与所述滑块15相连的所述滑杆14也运动,最后,所述滑杆14上的槽与所述底座13的钢珠11配合运动,实现档位的控制。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滑杆14上设置有三个槽141,可实现三个档位的控制,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双联手动换挡器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三个槽,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个以上的槽,满足一个以上的档位控制需求。
[0042]本实用新型的双联手动换挡器可用在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设备中。
[00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联手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杆(2)、上球套(41)、球形节(3)、下球套(42)、尼龙套(5)、压力弹簧(6)、球头(7)、梯形罩(8)、工字型板(9)、顶丝(10)、钢珠(11)、弹簧(12)、底座(13)、滑杆(14)、滑块(15)、底板(16),其中, 所述换挡杆(2)的杆外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上球套(41)、所述球形节(3)、所述下球套(42)、所述梯形罩(8)、所述工字型板(9)、所述底座(13)及所述底板(16),所述上球套(41)、所述下球套(42)及所述梯形罩(8)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梯形罩(8)下端、所述工字型板(9)、所述底座(13)及所述底板(16)固定连接,所述换挡杆(2)的底端是所述球头(7); 所述球形节(3)置于该上球套(41)和该下球套(42)配合形成的球形空腔内,所述球形节(3)沿竖直方向设槽(31),该上球套(41)与该下球套(42)结合处设螺纹孔且通过螺钉与所述球形节(3)的槽(31)配合固定; 所述底座(13)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杆(14)及两个滑块(15),所述每个滑杆(14)设槽(141),所述两个滑块(15)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滑杆(14)上,所述两个滑块(15)相对设置以在该两个滑块(15)内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球头(7)通过所述工字型板(9)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所述底座(13)上侧的一端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每个螺纹孔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钢珠(11)、弹簧(12)、顶丝(10),所述钢珠(11)与所述滑杆(14)上的槽(141)配合; 所述梯形罩(8)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尼龙套(5)及所述压力弹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手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杆(14)的所述槽(141)为一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手动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换挡杆(2)上端连接手柄(I)。
【文档编号】F16H59/02GK204083189SQ20142057315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唐亚杰 申请人:洛阳冠杰软轴控制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