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丝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2066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滚珠丝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可使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相互转换并被用于动力传递及定位等的滚珠丝杠。



背景技术:

以往,滚珠丝杠具有这样的结构:多个滚珠(钢球)被容纳在滚动路中,所述滚动路由被设置在丝杠轴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和被设置在螺母的内周面的螺纹槽划分而成,该滚珠丝杠被用于将电机等的旋转运动以高传递效率和精度转换成直线运动等用途。在滚珠丝杠中,需要在其驱动时使被容纳在滚动路中的滚珠循环,但作为其循环方式之一,端盖偏转器方式普及,所述端盖偏转器方式即:在螺母侧设置有使滚珠循环的滚珠返回通路,并且设置有端盖偏转器(循环部件),所述端盖偏转器在该滚珠返回通路的两端从滚动路上将滚珠托起到滚珠返回通路上,还使滚珠从滚珠返回通路返回到滚动路上。

作为端盖偏转器方式和基于此的循环方式的滚珠丝杠,已知如下的结构:相对于设置在螺母的轴线方向端部的容纳凹部在轴线方向上安装有端盖偏转器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相对于设置在螺母(周壁)的轴线方向中间部的容纳孔而在径向上安装有偏转器(下面,称为“侧偏转器”)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835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地相对于螺母在轴线方向上安装端盖偏转器的以往的滚珠丝杠中,可分别在螺母和端盖偏转器设置卡定单元(例如,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孔和被插入该孔中的突起部),所述卡定单元用于与固定部件(销、丝杠等)协作而抑制端盖偏转器向径向外侧脱离。但是,在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地在螺母的径向上插入侧偏转器的以往的滚珠丝杠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这种结构上,难以设置用于防止侧偏转器向径向外侧脱离的卡定单元(固定部件除外)。特别是,在螺母旋转的情况下,由于离心力作用于侧偏转器的向径向外侧的脱离方向,因此,在沿螺母的径向插入侧偏转器的滚珠丝杠中,优选的是,具备用于抑制侧偏转器向径向外侧脱离的结构。

此外,在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地相对于螺母的周壁在径向上安装侧偏转器的以往的滚珠丝杠中,由于借助于容纳孔的内周面来引导侧偏转器的安装,因此,对划分出容纳孔的内壁的整个侧面(周面)和与该侧面对应的侧偏转器的全部侧面要求高加工精度,以便以高精度简易地进行侧偏转器相对于螺母的对位。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课题而研究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抑制循环部件向螺母的径向外侧脱离的滚珠丝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滚珠丝杠(1)的特征在于,该滚珠丝杠具备:丝杠轴(3),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槽(2);螺母(7),其具有圆筒状的周壁(4)、螺纹槽(6)、滚珠返回通路(12)和设置于所述周壁上的至少一个容纳孔(14),其中,所述螺纹槽(6)形成于所述周壁的内周面,以便与所述丝杠轴的螺纹槽配合而划分出滚珠滚动路(5),所述滚珠返回通路(12)在所述周壁内延伸设置,用以连接所述滚珠滚动路的两端;循环部件(13),其被插入到所述容纳孔中,划分出用于将所述滚珠滚动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滚珠返回通路的对应端的循环通路(51);和多个滚珠(8),其被容纳在滚珠通路(53)内,所述滚珠通路(53)由所述滚珠滚动路、所述滚珠返回通路和所述循环通路形成,在所述螺母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部(42、142),所述引导部(42、142)与设置于所述循环部件的对应引导部(41、141)配合,以便朝向与所述螺母的径向交叉的插入方向引导所述循环部件向所述容纳孔中插入。

在该第一方面的滚珠丝杠中,由于在与螺母的径向交叉的插入方向上插入循环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循环部件向螺母的径向外侧脱离。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部(31),所述抵接部(31)与设置于所述循环部件的对应抵接部(23)配合,以便限制所述循环部件向所述容纳孔中的插入限度。

在该第二方面的滚珠丝杠中,由于利用抵接部和对应抵接部来限制循环部件向容纳孔中的插入限度,因此,在组装滚珠丝杠时,作业人员能够将循环部件与螺母容易地对位。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所述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用孔(56),所述第一固定用孔(56)在与所述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开口于所述容纳孔,在所述循环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用孔(55),在所述循环部件被插入到所述容纳孔中时,所述第二固定用孔(55)在所述容纳孔内与所述第一固定用孔连通,所述滚珠丝杠还具备固定部件(61),所述固定部件(61)从所述第一固定用孔一直嵌入到第二固定用孔中。

在该第三方面的滚珠丝杠中,由于将插入用于固定循环部件的固定部件(例如,销、螺钉、螺栓等)的固定用孔设置成在与循环部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容易防止循环部件向固定部件的插入相反方向移动,其结果是,能够借助于固定部件将循环部件稳定地固定于螺母。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用孔和第二固定用孔在与所述螺母的径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在该第四方面的滚珠丝杠中,由于将两个固定用孔设置成在与螺母的径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将循环部件固定于螺母的状态(固定部件被插入到固定用孔中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固定部件向螺母的径向外侧脱离。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所述容纳孔的内壁和所述循环部件中的一方上形成有卡定爪部(81),在所述容纳孔的内壁和所述循环部件中的另一方上形成有卡定开口部(75),在所述循环部件被插入到所述容纳孔中时,所述循环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所述卡定爪部被卡定于所述卡定开口部。

在该第五方面的滚珠丝杠中,无需另外准备用于将循环部件固定于螺母的固定部件,只要将循环部件插入到容纳孔中就能够容易地固定循环部件。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对应引导部中的一方包括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槽(42、142),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对应引导部中的另一方包括突部(41、141),所述突部(41、141)以能够在所述插入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槽。

在该第六方面的滚珠丝杠中,由于由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槽和与之卡合的突部分别形成引导部和对应引导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引导循环部件向容纳孔中的插入。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突部由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延伸的突条(41、141)构成。

在该第七方面的滚珠丝杠中,由于由在插入方向上分别延伸的槽和与之卡合的突条分别形成引导部和对应引导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引导循环部件向容纳孔中的插入。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所述突部由嵌入到凹部(71)中的引导用部件(72)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凹部(71)设置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对应引导部中的另一方。

在该第八方面的滚珠丝杠中,由于能够容易地更换构成突部的引导用部件,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调整突部相对于槽的卡合状态(进而,循环部件相对于容纳孔的插入精度)。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引导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纳孔的在轴线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两个侧部上,所述对应引导部以与所述引导部对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循环部件的两侧。

在该第九方面的滚珠丝杠中,由于在容纳孔的在轴线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两个侧部和与这些侧部对应的循环部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引导部和一对对应引导部,因此,能够实现循环部件相对于容纳孔的更稳定的插入,其结果是,能够将循环部件与螺母更容易地对位。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滚珠丝杠中,能够抑制循环部件向螺母的径向外侧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滚珠丝杠的要部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的外周面侧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的内周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相对于螺母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相对于螺母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相对于螺母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相对于螺母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螺母的要部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螺母的内周面侧的要部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侧偏转器的要部立体图。

图14是第二变形例的滚珠丝杠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第三变形例的滚珠丝杠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侧偏转器的外周面侧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侧偏转器的内周面侧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三变形例的侧偏转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的立体图和要部剖视图。滚珠丝杠1主要具备:丝杠轴3,其在外周上形成有螺旋状的螺纹槽(丝杠轴侧螺纹槽)2;螺母7,其具有可插入丝杠轴3的圆筒状的周壁4,并具有螺纹槽(螺母侧螺纹槽)6,该螺纹槽形成在该周壁4的内周面而与螺纹槽2一同划分出滚珠滚动路5(参照图2);和多个由钢球构成的滚珠8(参照图2),其被容纳在螺母7内。

丝杠轴3如下构成:在由金属材料(这里是不锈钢)构成的圆杆的外周面上按所希望的导程角和间距形成有螺纹槽2。螺母7与丝杠轴3同样由金属材料构成,在其周壁4的前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延伸设置的大致圆形的凸缘11。螺母侧螺纹槽6形成以与丝杠轴侧螺纹槽2对置的方式形成的螺旋状。此外,在周壁4内设置有滚珠返回通路12(参照图2),所述滚珠返回通路12具有在轴线方向(参照图1中的轴线C)上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圆形截面。此外,在周壁4的轴线方向的中间部,在轴线方向上彼此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有相同结构的一对容纳孔14、14,所述一对容纳孔14、14分别容纳相同结构的一对侧偏转器(循环部件)13、13。另外,在丝杠轴3和螺母7的材质及形状等方面,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图3和图4分别是示出侧偏转器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的立体图,图5和图6分别是侧偏转器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侧偏转器13、13由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形品构成。在俯视观察时(参照图5),侧偏转器13、13的主体具有使位于矩形的一边侧(主体的前部)的两个角部(由前表面23和左右侧面25、26划分而成的两个角部)按规定的R(半径)带有圆角的形状,此外,从侧面观察时(参照图6),具有分别以直线将位于内外的两个圆弧的对应的端部连接起来的形状。侧偏转器13、13的主体具有:内周面21和外周面22,它们分别划分出从侧面观察时的两个圆弧;前表面(对应抵接部)23,其划分出从侧面观察时的前侧的直线;底面24,其划分出从侧面观察时的下侧的直线;以及左侧面25和右侧面26,它们分别划分出俯视观察时的左右的直线。另外,前表面23的左右侧部以划分出俯视观察时的主体的前部的R形状(在上述的两个角部带有圆角的形状)的方式弯曲。

如后面详细描述的那样,侧偏转器13、13被嵌入到螺母7的容纳孔14、14中,并且在与其前表面23、底面24、左侧面25和右侧面26之间几乎不产生间隙。容纳孔14、14配置成彼此周向(侧偏转器13、13的前后方向)的朝向反转的状态。划分出容纳孔14、14的内壁具有与侧偏转器13、13的前表面23、底面24、左侧面25和右侧面26分别对应的前表面(抵接部)31、底面32、左侧面33和右侧面34(参照后述的图7)。关于由各个面31~34划分而成的容纳孔14、14的主要部分,由于能够进行采用了规定的切削工具的一次装卡的加工(基于一道工序的工件的加工),因此,存在这样的优点:加工工序简易,并且能够对各个面31~34以高精度进行加工。

此外,在侧偏转器13、13的左侧面25和右侧面26上分别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即,与底面24平行)延伸的突条(对应引导部)41。两个突条41由呈大致半圆柱状的部位构成,在侧偏转器13、13的左右的侧面25、26上形成为分别向左右突出,从侧面观察时(参照图6),其前部(前表面)41a配置成与前表面23空开规定的间隔而位于后方,此外,其后部(后表面)41b呈圆弧状切去,以与外周面22对齐。两个突条41除了左右对称以外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

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在侧偏转器13、13被嵌入到螺母7的容纳孔14、14中时,突条41与设置于螺母7的槽(引导部)42(参照后述的图7)配合,从而引导侧偏转器13、13向容纳孔14、14中插入。两个槽42是将容纳孔14、14的内壁的一部分从周壁4的外周面侧朝向内侧切去而形成(穿设)的,以在轴线方向上对置的方式彼此平行配置的左侧面33和右侧面34中,两个槽42分别划分出具有大致半圆形截面的凹部。两个槽42朝向与螺母7的径向(即,后述的图11的剖视图中的通过螺母的中心O的任意的假想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由此,即使在螺母7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离心力直接作用于侧偏转器13、13的插入相反方向(脱离方向)。利用该两个槽42的延伸方向来规定侧偏转器13、13的插入方向。两个槽42的半圆形截面的尺寸被设定成与突条41的半圆形截面的尺寸相同或稍大,以使被嵌入到槽42中的突条41可在槽42内向侧偏转器13、13的插入方向滑动。

另外,突条41的形状、尺寸和配置不限于这里所示的,可进行各种变更(关于供突条41嵌合的槽42,也相同)。但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存在这样的优点:利用彼此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卡合的凹凸结构(这里是槽42和突条41)实现用于将侧偏转器13、13向容纳孔14、14中插入的引导,从而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引导侧偏转器13、13的插入。

此外,在侧偏转器13、13中,与槽42卡合以引导相对于容纳孔14、14的向规定方向(至少与螺母7的径向交叉的方向)的插入的部位(这里是突条41)无需一定沿前后方向延伸,例如,也可以是在左右的侧面25、26上分别不向前后方向延伸而向左右方向突出的一个以上的突部(例如,设置有具有半圆形截面的半球状的突端的突部)。但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借助于向规定的插入方向分别延伸的槽42和与之卡合的突条41来进行用于将侧偏转器13、13向容纳孔14、14中插入的引导,从而能够更稳定地引导侧偏转器13、13的插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一对突条41的示例,但也可以是设置有更多的突条41的结构、或者仅设置有一个突条41(省略一个突条41)的结构(关于对应的槽42也同样)。但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在容纳孔14、14的在轴线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两个侧部(这里是划分出左侧面33和右侧面34的部位)和与这些侧部对应的侧偏转器13、13的两侧(这里是划分出左侧面25和右侧面26的侧部)分别设置一对槽42和突条41,从而能够实现侧偏转器13、13相对于容纳孔14、14的更稳定的插入,其结果是,作业人员能够将侧偏转器13、13与螺母7更容易地对位。

此外,如图5所示,在侧偏转器13、13中形成有循环通路51,所述循环通路51用于将滚珠滚动路5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滚珠返回通路12的对应端。循环通路51具有被设定成允许滚珠8通过的尺寸的圆形截面。此外,如图6所示,在侧偏转器13、13的内周面21侧设置有从滚珠滚动路5上将滚珠8托起(或者使滚珠返回到滚珠滚动路5)的舌部52。在侧偏转器13、13被嵌入到容纳孔14、14中的状态下,舌部52的前端位于丝杠轴3的螺纹槽2附近。在循环通路51的一端侧形成有露出到侧偏转器13、13的内周面21侧的舌部52的前方的槽51a。此外,在循环通路51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在侧偏转器13、13的左侧面25开口的圆形的开口部51b。循环通路51经由该开口部51b而分别与滚珠滚动路5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开口部12a(参照图2)连接。

在侧偏转器13、13中,被舌部52托起的滚珠8沿滚珠滚动路5的延伸方向(图5中的右斜后方)被引导后,借助于形成为向左方弯曲的循环通路51被引导到左方的滚珠返回通路12侧。另一方面,从舌部52返回到滚珠滚动路5的滚珠8沿着与被托起的滚珠8相反的路径行进。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驱动滚珠丝杠1时,被容纳在由滚珠滚动路5、滚珠返回通路12和循环通路51形成的滚珠通路53(参照图2)内的多个滚珠8能够在滚珠通路53内滚动并循环。

此外,如图6所示,在侧偏转器13、13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即,与前表面23平行)上延伸的具有圆形截面的固定用孔(第二固定用孔)55。固定用孔55从外周面22到底面24贯通侧偏转器13、13。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在固定用孔55的中间部形成有作为侧偏转器13、13的固定用的部件的止挡件而发挥作用的缩颈部55a。此外,在螺母7的周壁4设置有固定用孔56(参照后述的图11),该固定用孔56在与侧偏转器13、13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开口于容纳孔14、14,在侧偏转器13、13被嵌入到容纳孔14、14中的状态下,该固定用孔56与固定用孔55连通。

另外,作为形成侧偏转器13、13的树脂材料,可以采用聚醛树脂、加入有强化材料的聚酰胺树脂等工程塑料等已知的材料。用于侧偏转器13、13的材料不限于树脂,也可以使用其它已知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但是,通过采用树脂材料,具有这样的优点:与金属材料等相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图7至图10分别是示出侧偏转器相对于螺母的安装方法的一个步骤的说明图,图11和图12分别是示出安装有侧偏转器的螺母的要部剖视图和螺母的内周面侧的要部立体图。这里,图7示出了侧偏转器13、13相对于容纳孔14、14插入前的状态,图8示出了侧偏转器13、13刚开始插入后的状态,图9示出了侧偏转器13、13插入完毕(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前)的状态,图10示出了固定部件对固定侧偏转器13、13固定的中途的状态。

在将侧偏转器13安装于螺母7时,首先,如图7至图9所示,作业人员相对于螺母7嵌入侧偏转器13。此时,作业人员将设置于螺母的槽42与侧偏转器13的突条41对位后,一边使突条41在槽42内滑动,一边将侧偏转器13朝向插入方向(是图7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相当于槽42的延伸方向)推入到容纳孔14中。

通过侧偏转器13的前表面23与划分出容纳孔14的内壁的前表面31的抵接来限制侧偏转器13相对于容纳孔14的插入限度(一并参照后述的图11)。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滚珠丝杠1中,通过确保突条41在槽42内的嵌合精度(即,突条41和槽42的加工精度)和侧偏转器13的前表面23与容纳孔14的前表面31的抵接精度(即,前表面31和前表面23的加工精度),从而能够不受侧偏转器13和划分出容纳孔14的内壁的其它面的精度的影响而实现侧偏转器13与螺母7的高精度的对位。此外,作业人员只要将侧偏转器13插入到容纳孔14中就能够容易地对位。此外,关于槽42,具有这样的优点:关于相对于突条41的长度的槽42的深度(即,侧偏转器13向容纳孔14中的插入完毕的状态下的突条41的前部41a与槽42的前部42a的位置关系),无需高精度的加工。

接着,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业人员使用呈圆筒圆杆状的弹簧销61将侧偏转器13固定于螺母7。此时,作业人员将弹簧销61插入到开口于侧偏转器13的外周面22的固定用孔55中。由此,弹簧销61的前端到达在容纳孔14的底面32开口的固定用孔56内,弹簧销61成为从侧偏转器13的固定用孔55一直嵌入到螺母7的固定用孔56的状态(参照图11)。

弹簧销61在初始状态下具有比固定用孔55的直径大的外径,在被插入到固定用孔55中时且通过缩颈部55a时,成为由于弹性变形而缩颈的状态。最终,当弹簧销61的上端通过缩颈部55a时,弹簧销61复原而扩径成大于缩颈部55a的直径,以其复原力与固定用孔55、56的内周面紧贴,从而固定完毕。在弹簧销61的插入侧的端部,以形成前端渐细状的方式形成有倒角部61a,由此,作业人员容易将弹簧销61插入到固定用孔55(缩颈部55a)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如下结构:在固定用孔55上形成缩颈部55a,使其作为限制弹簧销61向脱离方向移动的止挡件而发挥作用,但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省略缩颈部55a,仅利用弹簧销61的外周面与固定用孔55、56的内周面的摩擦力来防止弹簧销61脱离。此外,固定用孔55无需一定开口于侧偏转器13、13的外周面22,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侧偏转器13、13的固定用孔55被设置成仅在底面24开口,起初配置在固定用孔56内的固定部件(销等)在侧偏转器13、13插入到容纳孔14、14中后利用附设于固定部件的弹簧等的作用力而被嵌入到固定用孔55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如下结构:通过侧偏转器13的前表面23与划分出容纳孔14的内壁的前表面31的抵接来限制侧偏转器13相对于容纳孔14的插入限度,但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通过突条41的前部41a与槽42的前部42a的抵接来限制侧偏转器13的插入限度。在该情况下,具有这样的优点:只要仅将突条41和槽42高精度地加工,则关于侧偏转器13和划分出容纳孔14的内壁的各个面(包括前表面23、前表面31),无需高精度的加工。此外,在该情况下,只要能够进行侧偏转器13相对于容纳孔14的定位和固定,则也可以在侧偏转器13被安装于螺母7的状态下在侧偏转器13的各个面23~26和划分出容纳孔14的内壁的与之对应的各个面31~34的任一之间产生些许间隙。

并且,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不通过上述那样的侧偏转器13和螺母7各自的规定部位的抵接来限制侧偏转器13相对于容纳孔14的插入限度。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将侧偏转器13相对于容纳孔14插入到规定的深度(在其前表面23与划分出容纳孔14的内壁的前表面31之间产生不阻碍滚珠8循环的程度的微小间隙的位置)后,通过将弹簧销61插入到固定用孔55、56中,从而能够将侧偏转器13相对于螺母7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

如图11所示,在侧偏转器13相对于螺母7的安装完毕的状态下,侧偏转器13的外周面22与周壁4的外周面成为共面的(或者稍位于内侧)。此外,槽42和突条41的延伸方向(参照图11中的轴线X)配置成与作为弹簧销61的插入方向的固定用孔55、56的延伸方向(参照图11中的轴线Y)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X与轴线Y所成的角度θ是90°,但只要至少轴线X与轴线Y不平行,则可变更角度θ。固定用孔55、56朝向与螺母7的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由此,即使在螺母7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离心力直接作用于弹簧销61的插入相反方向(脱离方向)。

这样,通过将固定用孔55、56设置成在与槽42和突条41的延伸方向(侧偏转器13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从而能够容易地防止侧偏转器13向弹簧销61的脱离方向移动,其结果是,能够将侧偏转器13、13稳定地固定于螺母7。用于将侧偏转器13、13固定于螺母7的固定部件(这里是弹簧销61)也可以设置多个,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防止侧偏转器13、13向弹簧销61的脱离方向移动,因此,仅使用一个弹簧销61就能够稳定地固定侧偏转器13、13。

此外,用于固定侧偏转器13、13的部件不限于弹簧销61,也可以使用实心销、螺钉、螺栓等公知的固定部件。但是,通过使用销(弹簧销61及实心销)作为固定部件,从而无需如在螺钉、螺栓的情况下那样进行紧固,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使在使用由与金属材料相比刚性较低的树脂材料构成的侧偏转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固定时侧偏转器破损等。

此外,如图12所示,在侧偏转器13相对于螺母7的安装完毕的状态下,侧偏转器13的底面24侧从开口于螺母7的周壁4的内周面上的容纳孔14露出。此时,侧偏转器13的槽51a与螺母7的丝杠槽6相连地对齐,从而引导被舌部52托起(或者,从舌部52返回到滚珠滚动路5)的滚珠8。

(第一变形例)

图13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侧偏转器的要部立体图。在图1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此外,关于第一变形例,除了下面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在第一变形例中,上述的侧偏转器13、13的突条41(这里是其一部分)由可与主体分离的部件构成。更具体而言,在侧偏转器13、13的左右侧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半圆柱状的凹部71,呈圆柱状的引导用部件72的一半嵌入到该凹部71中。在凹部71的后方设置有凸部73,该凸部73具有与上述突条41的后部同样的形状,由此,由引导用部件72的露出部分(一半)和与其后方相连的凸部73构成突条41。

通过在侧偏转器13、13上设置与凹部71的后方相连的凸部73,从而防止被嵌入到凹部71中的引导用部件72向后方脱离。但是,凸部73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是使凹部71向后方延长到外周面22而省略凸部73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变形例的滚珠丝杠1中,在突条41中,至少由引导用部件72构成的部分可引导侧偏转器13、13向容纳孔14、14中插入即可。由于构成突条41的引导用部件72可容易更换,因此,作业人员可容易地调整突条41相对于槽42的卡合状态(进而,侧偏转器13、13相对于容纳孔14、14的插入精度)。

(第二变形例)

图14是第二变形例的滚珠丝杠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在图14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此外,关于第二变形例,除了下面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变形例的滚珠丝杠1示出了变更用于引导侧偏转器13、13向容纳孔14、14中的插入的部件(引导部件、对应引导部件)的示例。如图14所示,在滚珠丝杠1中,在侧偏转器13、13的左右侧部设置有一对槽142,该一对槽142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螺母7的槽42同样的结构。另一方面,在螺母7的划分出容纳孔14、14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突条141,该一对突条141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侧偏转器13、13的突条41同样的结构。

这样,在第二变形例的滚珠丝杠1中,为如下的结构: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于侧偏转器13、13的突条41和设置于螺母7的槽42分别设置于对方侧的部件上,由这些突条141和槽142来引导侧偏转器13、13向容纳孔14、14中的插入。

(第三变形例)

图15是第三变形例的滚珠丝杠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16和图17分别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侧偏转器的外周面侧和内周面侧的立体图,图18是第三变形例的侧偏转器的侧视图。在图15至图18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此外,关于第三变形例,除了下面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第三变形例的滚珠丝杠1示出了变更侧偏转器13、13相对于螺母7的固定结构的示例。如图15所示,在容纳孔14、14的底面32上,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用孔56,开设有卡定侧偏转器13、13的卡定开口部75。此外,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侧偏转器13、13的底部设置有从其底面24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卡定爪部81。

如图17所示,仰视观察时,卡定爪部81呈大致圆形,此外,如图18所示,从侧面观察时,卡定爪部81呈倒三角形,形成为,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高度逐渐变高。此外,在卡定爪部81的上方形成有缝隙82,该缝隙82被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圆状。缝隙82开口于侧偏转器13、13的至少右侧面26,并在左右方向上向左方延伸到至少超过卡定爪部81的位置的规定的深度。

如图15所示,在侧偏转器13、13被向容纳孔14、14中插入时,卡定爪部81与容纳孔14、14的底面32滑动接触,从而卡定爪部81被向上方按压。此时,由于缝隙82的存在,卡定爪部81可容易向上方弹性变形。然后,卡定爪部81被插入(卡定)于卡定开口部75,从而其弹性变形复原。另外,只要能够确保可实现至少卡定爪部81所需的弹性变形的空间,则可对缝隙82的形状及配置进行各种变更。

根据这样的结构,无需另外准备用于将侧偏转器13、13固定于螺母7的固定部件,作业人员只要将侧偏转器13、13插入到容纳孔14、14中,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固定。此外,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使在使侧偏转器的尺寸较小而无法确保形成固定用孔的空间的情况下,无需设置固定用孔就能够实现侧偏转器的固定。

以上根据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例举,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侧偏转器构成为一个部件,但也可以是由两个以上的部件组装而成的结构。此外,关于侧偏转器相对于螺母的固定,固定部件(销等)及固定部(卡定爪部等)不是必需的,有时也可以是侧偏转器被压入到螺母的容纳孔中的结构。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一对侧偏转器,当然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结构仅用于一个侧偏转器。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滚珠丝杠的各构成要素不是所有都是必需的,至少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取舍选择。

标号说明

1 滚珠丝杠

2 螺纹槽

3 丝杠轴

4 周壁

5 滚珠滚动路

6 螺纹槽

7 螺母

8 滚珠

12 滚珠返回通路

13 侧偏转器(循环部件)

14 容纳孔

21 内周面

22 外周面

23 前表面(对应抵接部)

24 底面

25 左侧面

26 右侧面

31 前表面(抵接部)

32 底面

33 左侧面

34 右侧面

41、141 突条(对应引导部)

42、142 槽(引导部)

42a 前部

51 循环通路

52 舌部

53 滚珠通路

55 固定用孔(第二固定用孔)

56 固定用孔(第一固定用孔)

61 弹簧销

71 凹部

72 引导用部件

73 凸部

75 卡定开口部

81 卡定爪部

82 缝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