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932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形成学说。有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时,当我们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部分面积都是鲜艳的蓝色。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色球体。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为1.0×10³kg/m³,温度高于3.98℃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现有水龙头仅仅是将水导出,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方法,该结构能够直接安装在水龙头上,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使用到热水,保证了使用效率,而且安装方便,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解决了现有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方法,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均与壳体的内部连通,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管和冷水管,热水管和冷水管均与加热装置的内部连通,且热水管远离加热装置的一端与热水出管设置在壳体中的一端连通,冷水管远离加热装置的一端与冷水进管设置在壳体中的一端连通,加热装置中设置有温控器,加热装置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根支撑脚,支撑脚的一端均与加热装置的侧壁固定,支撑脚上设置有腰形通孔,腰形通孔中设置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穿过腰形通孔与壳体固定;所述冷水进管上设置有红外线水流传感器和进水温度探测器,热水出管上设置有出水温度探测器,红外线水流传感器、进水温度探测器和出水温度探测器均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设置有控制装置、变压器和漏电保护开关,红外线水流传感器、进水温度探测器、出水温度探测器、加热装置、温控器、变压器以及漏电保护开关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冷水进管和热水出管均为螺纹管。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

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四根,且对称分布在加热装置的两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能够直接安装在水龙头上,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使用到热水,保证了使用效率,而且安装方便,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解决了现有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壳体;2—变压器;3—加热装置;4—温控器;5—腰形通孔;6—漏电保护开关;7—冷水管;8—红外线水流传感器;9—进水温度探测器;10—冷水进管;11—控制装置;12—支撑脚;13—定位螺栓;14—热水管;15—出水温度探测器;16—热水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水电换热的流体控制方法,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均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壳体1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管14和冷水管7,热水管14和冷水管7均与加热装置3的内部连通,且热水管14远离加热装置3的一端与热水出管16设置在壳体1中的一端连通,冷水管7远离加热装置3的一端与冷水进管10设置在壳体1中的一端连通,加热装置3中设置有温控器4,加热装置3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根支撑脚12,支撑脚12的一端均与加热装置3的侧壁固定,支撑脚12上设置有腰形通孔5,腰形通孔5中设置有定位螺栓13,定位螺栓13穿过腰形通孔5与壳体1固定;所述冷水进管10上设置有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和进水温度探测器9,热水出管16上设置有出水温度探测器15,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进水温度探测器9和出水温度探测器15均设置在壳体1中,壳体1中设置有控制装置11、变压器2和漏电保护开关6,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进水温度探测器9、出水温度探测器15、加热装置3、温控器4、变压器2以及漏电保护开关6均与控制装置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加热装置3为电加热器,电加热器是现有部件,使得加热效率快,能够实现快速使进入其中的冷水升温。支撑脚12的数量为四根,且对称分布在加热装置3的两侧,将电加热器固定在壳体1中,避免水流通过的过程中造成电加热器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晃动,四根支撑脚12采用两两对称设置在加热装置3的两侧,固定更加牢固,将冷水进管10和热水出管16设置为螺纹管,方便与水龙头进行连接,拆卸也方便。冷水进管10与水龙头出水口连接,红外线水流传感器8和进水温度探测器9分别对水温和水流进行探测,并将数据反馈到控制装置11中,控制装置11为现有结构,通过反馈的数值控制电加热器开启温度,使得热水出管16得到合适的温度,出水温度探测器15对出水口温度进行探测,并且将数值反馈到控制装置11中,从而进行综合调控,温控器4是防干烧,保护加热装置3,同时配合控制装置11对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变压器2是对整个结构工作电压进行调整,而漏电保护开关6是对于出现漏电问题能够及时跳闸,保证使用安全。

该结构能够直接安装在水龙头上,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使用到热水,保证了使用效率,而且安装方便,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解决了现有人们在寒冷天气时需要使用热水时,由于热水器的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人们无法及时使用,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