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类悬吊托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199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管类悬吊托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管类悬吊托座,尤指一种藉由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的组合以包覆于管件外围,再以扣合元件扣合于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分别设置的扣合槽中,再以拉引线的栓设元件以与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或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成型包覆的螺栓螺合,即可让建筑物采用明式施工的管件被顺利地悬吊拉引,并藉由扣合元件快速将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互相扣合,达到快速施工节省人力的管类托座创新者。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建筑物采用明式施工的管线,为让管线的各管件得以被悬吊于建筑物的天花板下方,乃于管件施工过程以金属线捆绑管件,再将该金属线的另一端以钢钉固定设于天花板下方,这样的管件,悬吊结构不够牢固,若有较大的摇晃,如地震等,即可能让管件脱落。其次以金属线捆绑管件,至少需有三个以上的人力协力施工,否则,根本无法完成,造成人力耗费并增加施工成本。

为此,本发明者,针对前述现有明式管线的悬吊施工的缺点,积多年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经验,发明本案,以充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与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快速简易,得以解决建筑物采用明式管线施工,以托座悬吊管线时,得以快速操作与安装,达到节省人力与施工成本的管类悬吊托座支结构创新。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管类悬吊托座,乃设有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前述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各于内侧设对应的圆弧面,当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互相组合后得以形成管件的穿设孔,以为管件穿设;前述第一元件外侧的一端设支轴槽,以为第二元件的支轴设置,藉由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夹固管件时,得以以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各自设置扣合槽分别为扣合元件的第一支轴及第二支轴扣合,以将管件紧密夹固,再以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或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成型包覆的螺栓以为拉引线的栓设元件螺合,即可将建筑物采用明式施工的管线充分悬吊于天花板下方,具有快速施工,节省人力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管类悬吊托座,其中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内侧所设的圆弧面自左至右并形成弧形面,且于弧形面两端并形成延伸端,得藉由前述二延伸端得以产生加大穿设孔的孔径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管件直径的设置需求。

本发明的管类悬吊托座,其中可于第二元件设置有伸展范围,以利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所组成的穿设孔的孔径得以配合不同管件直径而伸展,方便将具有各类管径误差的管件包覆悬吊,达快速施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一元件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一元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二元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二元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扣合元件的分解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扣合元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夹合管件前的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12是沿图10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夹合管件悬吊状的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图17是沿图16中d-d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第一元件1

圆弧面10弧形面100延伸端101

支轴槽11槽壁110轴座111

扣合槽12槽壁120轴座121

螺栓13螺栓座130加强肋131

外表面14加强突缘140

第二元件2

圆弧面20弧形面200延伸端201

支轴21轴座211

扣合槽22轴座221

外表面24加强突缘240

伸展范围20a厚度d1厚度d

扣合元件3

扳动件30

支轴300轴座301间隔空间302

c型扣槽303扳动面304

连结件31

第一支轴310第二支轴311弧形连结片312

管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公众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本发明,兹说明书附图解说如下:如图1及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管类悬吊托座,至少包含:第一元件1,位于其内侧并设圆弧面10,前述圆弧面10配合第一元件1的形状而一体成型,且该圆弧面10的内壁面自左至右并又形成弧形面100(如图7及8所示),且于前述弧形面100的两端各自形成有尖状的延伸端101,让前述二延伸端101具有向外伸展的功能,以配合制造过程所生管径误差的管件悬吊设置需求(如图13所示)。

如图1及2所示,前述第一元件1的外侧一端并一体成型有支轴槽11,位于支轴槽11的两侧并各自形成有保护用的槽壁110,以为第二元件2的支轴设置(如图9~12所示),前述第一元件1的支轴槽11是成型于轴座111上方,藉前述轴座111以与第一元件1相连接成一体。前述第一元件1外侧另一端并一体成型有扣合槽12,位于扣合槽12两侧并各自形成有保护用的槽壁120,前述第一元件1的扣合槽12系成型于轴座121上方,藉前述轴座121以与第一元件1相连接成一体,以为扣合元件3的第一支轴设置扣合(如图9~12所示)。

如图1及2所示,前述第一元件1的外侧中央适当的位置并一体成型包覆有螺栓13,前述螺栓13设内螺纹,方便与拉引线的栓设元件相螺合,前述螺栓13并被设置于螺栓座130之中,位于前述螺栓座130的外侧并设多个加强肋131,以强化托座可承受的拉引重量。前述第一元件的外表面14得为平滑表面,或如图14及15的示出的实施例二为设有多个加强突缘140,亦无不可。或可如图16及17所示出的实施例三,于第一元件1的圆弧面10设有伸展范围,前述伸展范围的厚度d1是小于其圆弧面的其他范围的厚度d,让该伸展范围得以配合管件4的管径而自由伸展,让本托座可配合各种管径误差的管件的悬吊需求。或于第二元件2成型时同时包覆有螺栓(图中未示,可参图1及2),以作为与拉引线的栓设元件相互螺合,方便将管件悬吊者;或于第一元件1及第二元件分别同时成型包覆有螺栓,以作为与拉引线的栓设元件相互螺合,方便将管件悬吊者,以配合不同用途或可加强悬吊可承受的重量。

如图3及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管类悬吊托座,至少包含:第二元件2,位于其内侧并设圆弧面20,前述圆弧面20是配合第二元件2的形状而一体成型,且该圆弧面20的内壁面自左至右并又形成弧形面200(如图7及8所示),且于前述弧形面200的两端各自形成有尖状的延伸端201,让前述二延伸端201具有向外伸展的功能,以配合制造过程所生管径误差的管件悬吊设置需求(如图13所示)。

如图3及4所示,前述第二元件2的外侧一端并一体成型有支轴21,以为第一元件1的支轴槽11设置(如图9~12所示),前述第二元件2的支轴21是成型于轴座211上方,藉前述轴座211以与第二元件2连接成一体。前述第二元件2的外侧另一端并一体成型有扣合槽22,前述第二元件2的扣合槽22是成型于轴座221下方,藉前述轴座221以与第二元件2联结成一体,以为扣合元件3的第二支轴设置扣合(如图9~12所示)。前述第二元件的外表面24得为平滑表面,或如图14及15所示出的实施例二为设有多个加强突缘240,亦无不可。或如图16及17所示出的实施例三,在第二元件2的圆弧面20设有伸展范围20a,前述伸展范围20a的厚度d1小于其圆弧面20的其他范围的厚度d,让该伸展范围20a得以配合管件4的管径而自由伸展,让本托座可配合各种管径误差的管件的悬吊需求。

如图5及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管类悬吊托座,至少包含:扣合元件3,设扳动件30,前述扳动件30的前端两侧设支轴300,得藉由前述支轴300以设置于前述第二元件2的扣合槽22,并产生固定的效果(如图7~12所示),前述支轴300的轴座301之间并形成间隔空间302,方便连结件31的设置,前述扳动件30,位于前述二轴座301的后侧并形成有c型扣槽303,以方便连结件31的第二支轴311设置,前述扳动件30设扳动面304,前述扳动面304与前述支轴300的内结合角小于90度,并呈现向下缩合状态。

如图5及6所示,前述扣合元件3设连结件31,前述连结件31设第一支轴310及第二支轴311,位于前述第一支轴310及第二支轴311之间设弧形连结片312,让前述第一支轴310及第二支轴311均呈现向内弯曲状态,且前述第一支轴310的长度大于第二支轴311的长度,以将第二支轴311伸入于前述扳动件30之间隔空间302,让第二支轴311与扳动件30的c型扣槽303相结合(如图7、9~12),再藉由第一支轴310与第一元件1的扣合槽12相结合。

如图7、9~12所示,欲将第一元件1、第二元件2及扣合元件3结合,乃是以前述第二元件2的支轴21先设置于前述第一元件1的支轴槽11,让前述第一元件1与第二元件2形成单向开口状(如图9所示),再将前述扣合元件3的扣动件30的支轴300设置于前述第二元件2的扣合槽22中(如图9所示),再将前述扣合元件3的连结件31的第二支轴311设置于扳动件30的c型扣槽303之中,再以扣合元件3的连结件31的第一支轴310设置于第一元件1的扣合槽12中,再用力扳动前述扳动件30,同时向下拉引前述连结件31,以将第一元件1及第二元件2的开口紧闭(如图10~12所示)。

如图7、9~12所示,以扣合元件3将第一元件1及第二元件2的开口闭合前,可将管件4伸设于由前述第一元件1的圆弧面10及第二元件2的圆弧面20所形成的穿设孔5,并藉由第一元件1的圆弧面10所设的弧形面100及第二元件2的圆弧面20所设的弧形面200,形成穿设孔5的孔径大小自动弹性调整的功能,并藉由设置于第一元件1的圆弧面10的弧形面100所设的延伸端101,及第二元件2的圆弧面20的弧形面200所设的延伸端201,可配合管件4的外径自行调整穿设孔的内径,在扣合元件3将第一元件1及第二元件2的开口紧闭时,让第一元件1的圆弧面10的弧形面100所设的延伸端101,及第二元件2的圆弧面20的弧形面200所设的延伸端201抵触于管件4的表面(如图13所示),以达到夹固管件4的目的。且此同时得以以拉引线6的栓设元件60与前述第一元件1所设的螺栓13相互螺合,再将前述拉引线的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方,即可藉由本托座承托管件,配合建筑物采用明式管线施工的需求。

综上指陈,本发明藉由第一元件内侧所设的圆弧面得与第二元件的圆弧面组成穿设孔,以为管件穿设,再于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或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成型包覆有螺栓,以与拉引线的栓设元件螺合,并以前述第一元件的一端所设的支轴槽为第二元件的支轴设置,让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形成单向开口状,当管件设置于前述穿设孔后,可以扣合元件的第一支轴及第二支轴分别扣合于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的扣合槽,形成管件的托座,方便明式管件的施工与安装,且藉由第一元件1、第二元件2所设的尖状延伸端101、201,或于第一元件1或第二元件2或第一元件1及第二元件2所设的伸展范围20a,让本发明的托座得以配合制造过程所生管径误差的管件的悬吊安装,让本发明得以充分解决建筑物采用明式管线施工时,改进安装现有托座须以手动工具缓慢锁合,再以金属线拉引捆绑悬吊的结构缺点。足以节省大量施工人力,且可提升安装速度超过5倍之多,至于前述实施例或说明书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态样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