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磁动快关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542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通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磁动快关阀。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主机燃油的输送管路中,遇紧急情况时,需要对管路中的介质快速切断。这就要有一种能快速关闭的阀门安装在该管路中,实现快关动作。快速关闭动作由船舶上随处可得的压缩空气来驱动,压缩空气高效、节能、可靠、环保,而且能实现遥控操作,所以这种阀门叫船用气动快关阀,以下简称快关阀。

然而,由于快关机构运动间隙过大,装配误差普遍较大,再加上使用过程中船舶机舱内的长期频繁振动等原因,经常有气缸动作不到位的失效情况。有时甚至有杠杆的死角现象,支点在中线上停止不动,导致快关动作的失效。在紧急情况下,快关动作的失效,是一种十分麻烦、甚至危险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船用磁动快关阀。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磁动快关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左端与进油口固定连接,所述阀体右端与出油口固定连接,所述阀体上端设有阀盖,所述阀盖和阀体被活塞杆一端穿过,所述活塞杆另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定芯固定连接,所述定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部与定芯之间与铁芯固定连接,所述铁芯上缠绕有线圈,所述壳体右端上侧与电气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穿过阀盖和阀体一端的末端与阀盘固定连接,所述阀体内部设有阀孔,所述阀孔为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唯一连接通道。

进一步,所述阀盖通过螺栓与阀体上的法兰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阀盖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电气连接座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线圈的匝数根据活塞杆的大小而定。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发明能实现磁力作用下的快速关闭阀门,从而实现燃油管路、海水管路、空气等管路介质的快速切断。进油口和出油口是液体进入和排除阀体的唯一通道;通过阀盖和阀体的紧密配合,实现了阀体的密封,保证了阀门的正常工作;通过铁芯、线圈、定芯、活塞杆、弹簧和电气连接座的配合,实现了阀门在磁力作用下的快速开启和关闭;阀孔是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唯一通道,保证了阀门的密封性;阀盘实现了阀孔的关闭,从而将阀门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进油口,3出油口,4阀盖,5活塞杆,6壳体,7铁芯,8线圈,9定芯,10电气连接座,11弹簧,12螺栓,13法兰,14阀盘,15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船用磁动快关阀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一种船用磁动快关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左端与进油口2固定连接,所述阀体1右端与出油口3固定连接,所述阀体1上端设有阀盖4,所述阀盖4通过螺栓12与阀体1上的法兰13固定连接,所述阀盖4与阀体1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阀盖4和阀体4被活塞杆5一端穿过,所述活塞杆5另一端与弹簧1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与定芯9固定连接,所述定芯9与壳体6固定连接,所述壳体6内部与定芯9之间与铁芯7固定连接,所述铁芯7上缠绕有线圈8,所述线圈8的匝数根据活塞杆5的大小而定,所述壳体6右端上侧与电气连接座10固定连接,所述电气连接座10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活塞杆5穿过阀盖7和阀体4一端的末端与阀盘14固定连接,所述阀体1内部设有阀孔15,所述阀孔15为进油口2和出油口3的唯一连接通道。

工作原理:工作时,进油口2和出油口3均与管道连接,当阀门需要关闭时,控制器给电气连接座10电信号,电气连接座10给线圈8通电,线圈8通电后产生磁场,同时电气连接座10也给定芯9通电,定芯9通电后将电流通过弹簧11传给活塞杆5,活塞杆5通电后在磁场中就会受到力的作用,即活塞杆5向下运动,活塞杆5末端的阀盘14就和阀体1上的阀孔15紧密配合,将进油口2和出油口3的唯一通道阀孔15给关闭了,这样阀门就关闭了;如果需要将阀门打开时,控制器就给电气连接座10电信号,电气连接座10停止电力输出,这样线圈8和定芯9都没有电流,这样活塞杆5就不会受到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弹簧11拉力的作用,活塞杆5就抬起,活塞杆5抬起,阀孔15就被打开了;本发明能实现磁力作用下的快速关闭阀门,从而实现燃油管路、海水管路、空气等管路介质的快速切断。进油口2和出油口3是液体进入和排除阀体的唯一通道;通过阀盖4和阀体1的紧密配合,实现了阀体1的密封,保证了阀门的正常工作;通过铁芯7、线圈8、定芯9、活塞杆5、弹簧11和电气连接座10的配合,实现了阀门在磁力作用下的快速开启和关闭;阀孔15是进油口2和出油口3的唯一通道,保证了阀门的密封性;阀盘14实现了阀孔15的关闭,从而将阀门关闭。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