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931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操作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操作调节阀的阀轴的操作器,例如涉及一种用以操作旋转式调节阀的阀轴的操作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化工厂等中,在流量的过程控制中使用有调节阀。调节阀的阀开度通过操作器(以下,也称为“致动器”)根据来自定位器的控制信号对调节阀的阀轴进行操作来加以调整。

通常,在蝶阀等旋转式调节阀中,存在因所控制的流体的力而导致调节阀的阀芯发生开闭的情况。例如,电动式致动器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当因工厂内的停电等而导致对致动器的电源供给被切断时,致动器内部的驱动马达的保持力消失,无法保持调节阀的开度。

因此,致动器的驱动阀轴的动力传递机构必须有用以实现即便在没有电源供给的情况下阀轴也不会动作的自锁功能。作为用以实现该自锁功能的动力传递机构,例如像下述专利文献1及2中所揭示的那样,奇异行星齿轮机构已广为人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774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2558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更廉价且更小型的电动式致动器,本申请发明者对致动器的动力传递机构采用奇异行星齿轮机构这一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该研究,结果明确了存在以下所示的问题。

通常,在某些运用调节阀的应用下,存在必须手动操作调节阀的情况。例如,在将由电动式致动器控制的调节阀用作蒸气阀的空调系统中,在其调节阀打开的状态下因停电等而导致对致动器的电源供给被切断的情况下,为了停止高温且高湿度的蒸气的流出,必须手动关闭调节阀。

然而,在对电动式致动器运用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情况下,即便从致动器的输出轴侧手动施加力,也会因其自锁功能而导致齿轮不转动,无法改变调节阀的阀开度。因此,要手动调整调节阀的阀开度,必须暂时解除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自锁功能。

作为解除该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自锁功能的方法,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有揭示。在专利文献2中所揭示的齿轮马达中,在正常动作时,将滑杆插入至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固定内齿轮的规定位置上所设置的收容部,由此锁定(固定)固定内齿轮,在解除自锁状态的情况下,解除该滑杆的锁定,由此将固定内齿轮设为自由状态。

然而,专利文献2中所揭示的技术是将固定内齿轮转动至滑杆的位置,之后将滑杆插入至固定内齿轮的收容部来进行固定,因此无法在任意位置停止固定内齿轮。因此,即便将专利文献2的技术运用于具有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电动式致动器,虽可解除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自锁,但无法在任意位置固定阀轴,从而无法将阀开度设定为所期望的值。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手动操作调节阀的阀轴且可固定在所期望的位置的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操作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操作器(100~102)的特征在于,包括:恒星齿轮(3a/10a/12),其接收驱动马达(2)的转动力而转动;固定内齿轮(5),其以包围恒星齿轮的形态固定配置,在其内周面具有轮齿;多个行星齿轮(4_1~4_3),它们配置在恒星齿轮与固定内齿轮之间,与恒星齿轮和固定内齿轮啮合,一边在恒星齿轮的周围公转一边自转;可动内齿轮(6/11),其与固定内齿轮同轴配置,在其内周面具有与行星齿轮啮合的轮齿,可动内齿轮被设置为能够转动;以及输出轴(7/9a),其与可动内齿轮连结,用以转动调节阀的阀轴,并且包括:壳体(1),其容纳恒星齿轮、固定内齿轮、行星齿轮及可动内齿轮;以及手动操作机构(3b、8/10b、10c/13a、13b、14),其通过从壳体的外部施加的力来转动恒星齿轮或行星齿轮。

在上述操作器中,手动操作机构可包括:轴部(3b),其一端与恒星齿轮连结,具有与恒星齿轮相同的转轴;以及操作用构件(8),其设置为可从壳体的外部进行操作,经由轴部将转动力给予恒星齿轮。

在上述操作器中,操作用构件为圆盘状的转盘,可动内齿轮与输出轴具有同一转轴,输出轴形成为棒状,输出轴具有切口部(7b)和凹部(7a),所述切口部(7b)是将输出轴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沿其转轴方向切下而成,所述凹部(7a)沿输出轴的转轴方向形成于输出轴的中心部分,手动操作机构是以如下方式配置:在俯视时,转盘的中心与凹部的中心一致,并且,在俯视时,转盘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从凹部朝切口部突出。

再者,在上述说明中,作为一例,以附加括号的方式记载有与发明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附图上的参考符号。

【发明的效果】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内容,根据本发明,可实现一种具有可手动操作调节阀的阀轴且可固定在所期望的位置的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操作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立体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由恒星齿轮、行星齿轮、固定内齿轮及可动内齿轮构成的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将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中的转盘的周边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6为从阀轴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时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立体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图。

图10为从阀轴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时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立体图。

图12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13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立体图。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是在工厂等中对用于流量的过程控制的调节阀进行操作的装置,根据供给自设置在外部的定位器的操作信号来操作调节阀的阀轴,由此控制调节阀的阀开度。例如,操作器100为操作蝶阀等旋转式调节阀的电动式致动器。

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具有奇异行星齿轮机构作为操作调节阀的阀轴的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即便在没有对电动马达的电源供给的情况下阀轴也不会动作的自锁功能。进而,操作器100具备即便在没有对电动马达的电源供给的情况下也可手动操作阀轴并在任意阀开度下固定阀轴的功能。

下面,对操作器100中的用以实现上述功能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2中图示有从图1中的p方向观察时的操作器100的要部的平面结构,在图3中图示有图2中的操作器100的a-a剖面。再者,在图2中,为了明确构成操作器100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齿轮的位置关系,是以省略操作器100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图示。

如图1~3所示,操作器100包括壳体1、驱动马达2、恒星齿轮3a、行星齿轮4_1~4_3、固定内齿轮5、可动内齿轮6、输出轴7、轴部3b及转盘8。

再者,操作器100还包括根据供给自定位器的操作信号来控制驱动马达2的转动的电子电路部、电源单元等,但在图1~3中省略了它们的图示。

壳体1为用以容纳操作器100的构成零件的容器,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再者,在图1中,为方便图示,图示的是将覆盖壳体1的上部(图1的p侧)的盖子去掉之后的情况,但最终产品会设置覆盖壳体1的上部的盖子。

驱动马达2是由上述电子电路部(未图示)控制的电动马达。

恒星齿轮3a是与驱动马达2的转轴连结、接收该转轴的转动力而转动(自转)的齿轮。

固定内齿轮5是以包围恒星齿轮3a的形态固定配置、在其内周面具有轮齿的齿轮。具体而言,固定内齿轮5由板体5a和齿轮部5b构成,所述板体5a支承驱动马达2且自p方向可转动地保持行星齿轮4,所述齿轮部5b与第1齿轮部41的周围啮合。

此处,板体5a和齿轮部5b虽然可以由独立零件构成,但通过进行一体形成,可削减零件数量。

行星齿轮4_1~4_3(在进行统称的情况下,记作“行星齿轮4”)是配置在恒星齿轮3a与固定内齿轮5之间、与恒星齿轮3a和固定内齿轮5啮合、一边在恒星齿轮3a的周围公转一边自转的齿轮。

可动内齿轮6是与固定内齿轮5同轴配置、在其内周面具有与行星齿轮4啮合的轮齿、设置为能够转动的齿轮。如图1、3所示,可动内齿轮6由与行星齿轮4啮合的齿轮部6a和可转动地支承行星齿轮4的底部6b构成。底部6b具有沿可动内齿轮6的转轴方向形成的通孔6c。

输出轴7是与可动内齿轮6连结、用以转动调节阀的阀轴的零件。如图1、3所示,输出轴7具有与可动内齿轮6相同的转轴,与可动内齿轮6形成为一体。

轴部3b及转盘8构成了通过从壳体1的外部施加的力来转动恒星齿轮3a的手动操作机构。再者,关于轴部3b及转盘8的详情,将于后文叙述。

此处,恒星齿轮3a、行星齿轮4、固定内齿轮5及可动内齿轮6例如是由合成树脂等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此外,恒星齿轮3a、行星齿轮4、固定内齿轮5及可动内齿轮6构成了一个奇异行星齿轮机构。下面,对该奇异行星齿轮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表示由恒星齿轮3a、行星齿轮4、固定内齿轮5及可动内齿轮6构成的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以与配置在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中心部分的恒星齿轮3a啮合的方式配置有行星齿轮4_1~4_3。进而,在行星齿轮4_1~4_3的周围固定配置有与行星齿轮4的一部分区域啮合、引导行星齿轮4_1~4_3的转动的固定内齿轮5,并且配置有与行星齿轮4的其他区域啮合且可转动的可动内齿轮6。

在上述奇异行星齿轮机构中,恒星齿轮3a自驱动马达2的转轴接收转动力而转动,该转动力使得行星齿轮4_1~4_3一边自转一边沿固定内齿轮5转动(公转)。继而,可动内齿轮6接收行星齿轮4_1~4_3的转动力而转动。通过将输出轴7(阀轴)连结至该可动内齿轮6,可利用使驱动马达2的转动力较大程度地减速之后的转动力来转动输出轴7。

根据上述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由于可利用使驱动马达2的转动力较大程度地减速之后的转动力来转动阀轴,因此即便从外部对与可动内齿轮6连结的输出轴7(阀轴)施加有力,输出轴7也无法转动,或者转动需要非常大的力。因而,即便在因停电等而导致对驱动马达2的电力供给被切断的情况下,也可实质性地固定调节阀的阀开度,从而可实现调节阀的自锁功能。

如上所述,通过由恒星齿轮3a、行星齿轮4、固定内齿轮5及可动内齿轮6构成的奇异行星齿轮机构,可实现调节阀的自锁功能。

另一方面,上述奇异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不通过驱动马达2而手动转动可动内齿轮6的结构。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轴部3b及转盘8构成了通过从壳体1的外部施加的力来转动恒星齿轮3a的手动操作机构。

轴部3b是一端与恒星齿轮3a连结、具有与恒星齿轮3a相同的转轴的零件。如图1、3所示,轴部3b例如是与恒星齿轮3a一体形成。

转盘8是设置为可从壳体1的外部进行操作、经由轴部3b将转动力施加至恒星齿轮3a的操作用构件。转盘8例如形成为大致圆盘状,且在其外周部8b形成有多个槽。

如图1、3所示,轴部3b容纳在可动内齿轮6的通孔6c内,且一部分与可动内齿轮6一起突出于壳体1的外部。此外,轴部3b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具体而言,在轴部3b的从壳体1突出那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沿轴部3b的转轴方向开设的孔3c。

孔3c形成为俯视多边形状(例如六边形状),转盘8的突起部8a也具有与孔3c相对应的形状(俯视多边形状)。通过转盘8的突起部8a与孔3c配合,轴部3b与转盘8得以连结。

如上所述,由于轴部3b与转盘8连结在一起,因此,例如通过手动转动转盘8,可不通过驱动马达2而经由轴部3b对恒星齿轮3a直接施加转动力。由此,即便在驱动马达2已停止的状态下,也可手动操作转盘8,由此经由恒星齿轮3a而转动可动内齿轮6,因此可使阀轴转动至达到所期望的阀开度的位置。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采用的是奇异行星齿轮机构作为操作器100的动力传递机构,因此在通过转盘8来使阀轴转动至所期望的位置后,可通过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比将阀轴固定在上述位置。

接着,对转盘8的周边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为将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中的转盘8的周边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6为从阀轴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时的俯视图。

如图5、6所示,输出轴7形成为棒状(例如圆柱状),具有切口部7b和凹部7a,所述切口部7b是将输出轴7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沿其转轴方向切下而成,所述凹部7a沿输出轴7的转轴方向形成于输出轴7的中心部分。

转盘8配置在输出轴7的凹部7a内。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转盘8以如下方式配置:在俯视时,转盘8的中心与凹部7a的中心一致,并且,在俯视时,转盘8的外周部8b的一部分从凹部7a朝切口部7b突出。

通过以上述方式形成输出轴7并配置转盘8,即便在像图1~6所示那样将转盘8与恒星齿轮3a同轴配置的情况下,输出轴7也不会妨碍转盘8的操作,因此阀轴的手动操作较为容易。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由于采用奇异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动力传递机构,并且配备有对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恒星齿轮3a施加从外部施加的力作为转动力的手动操作机构,因此即便在因例如停电等原因而导致驱动马达2已停止的状态下,也可手动操作转盘8来转动可动内齿轮6。此外,由于并非是像上述现有技术那样解除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自锁功能的结构,因此在操作转盘8之后可固定阀轴。即,根据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一方面可实现调节阀的自锁功能,另一方面可实现阀轴的手动操作。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并非是解除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自锁功能的结构,因此可防止动力传递机构的复杂化。由此,一方面可抑制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可实现阀轴的手动操作功能。此外,如上所述,若一体形成板体5a与齿轮部5b作为固定内齿轮5,则可进一步削减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通过使用圆盘状的转盘8作为上述手动操作机构的操作用构件,容易对恒星齿轮3a直接施加转动力。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通过将转盘8以外周部8b的一部分朝切口部7b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在输出轴7上所形成的凹部7a内,使得阀轴的手动操作像上述那样较为容易。

《实施方式2》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立体图。

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101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的不同点在于恒星齿轮及可动内齿轮与输出轴不是配置在同一轴上而是配置在互不相同的轴线上。

再者,在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101中,对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的要部的俯视图,图9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图。

在图8中图示有从图7中的p方向观察时的操作器101的要部的平面结构,在图9中图示有图8中的操作器101的a-a剖面。再者,在图8、9中,为了明确构成操作器101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齿轮的位置关系,是以省略操作器101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图示。

如图7~9所示,操作器101包括壳体1、驱动马达2、恒星齿轮10a、行星齿轮4_1~4_3、固定内齿轮5、可动内齿轮11、轴部10b、齿轮9b及输出轴9a。

可动内齿轮11与输出轴9a相互隔开,相互的转轴是平行配置。在可动内齿轮11与输出轴9a之间设置有作为将可动内齿轮11的转动传递至输出轴9a的传递机构的齿轮9b。

如图7、9所示,可动内齿轮11由第1齿轮部11a和第2齿轮部11b构成,所述第1齿轮部11a保持行星齿轮4_1~4_3,与各行星齿轮4_1~4_3的周围啮合,所述第2齿轮部11b与第1齿轮部11a连结,具有与第1齿轮部11a相同的转轴。此外,在第1齿轮部11a和第2齿轮部11b上形成有贯通它们的中心部分(转轴)的通孔11c。

输出轴9a是用以与调节阀的阀轴连接的棒状构件。输出轴9a插入在固定内齿轮5上所形成的通孔内,由固定内齿轮5以可转动的方式加以保持。齿轮9b与输出轴9a连结,设置在齿轮9b外周部的轮齿与可动内齿轮11的第2齿轮部11b的轮齿啮合。

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101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

当驱动马达2转动时,其转动力经由齿轮20及齿轮21而传递至恒星齿轮10a,使得恒星齿轮10a和与其连结的轴部10b转动。当恒星齿轮10a转动时,配置在其周围的行星齿轮4沿固定内齿轮5自转及公转,使得可动内齿轮11的第1齿轮部11a及第2齿轮部11b转动。可动内齿轮11的转动力传递至齿轮部9b,由此使得与齿轮部9b连结的轴9a转动。由此,可转动与轴9a连接的阀轴。

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一样,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101具有用以手动操作阀轴的手动操作机构。具体而言,如图7、9所示,作为手动操作机构,具有通过从壳体1的外部施加的力来转动恒星齿轮10a的轴部10b。

具体而言,轴部10b是一端与恒星齿轮10a连结、具有与恒星齿轮10a相同的转轴的零件。轴部10b例如是与恒星齿轮10a一体形成。

如图7、9所示,轴部10b容纳在可动内齿轮11的通孔11c内,且一部分与可动内齿轮11一起突出于壳体1的外部。此外,轴部10b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具体而言,在轴部10b的从壳体1突出那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沿恒星齿轮10a的转轴方向开设的孔10c。

图10为从阀轴侧(s方向)观察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101时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孔10c形成为俯视多边形状。例如,通过将与孔10c的形状一致的工具插入至孔10c内并转动,可不通过驱动马达2而转动恒星齿轮10a。例如,在将孔10c形成为俯视六边形状的情况下,通过将与其形状一致的内六角扳手(hexagonalpinwrench)插入至孔10c内并转动,可转动恒星齿轮10a。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101,在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恒星齿轮10a及可动内齿轮11与输出轴9a不在同一轴上的结构中,由于在与恒星齿轮10a连结且从壳体1突出的轴部10b上形成有俯视多边形状的孔10c,因此,通过将工具插入至该孔10c内,可转动恒星齿轮10a。由此,即便在因例如停电等原因而导致驱动马达2已停止的状态下,也可手动转动可动内齿轮11,从而可使阀轴转动至达到所期望的阀开度的位置并固定。即,根据实施方式2的操作器101,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一样,一方面可实现调节阀的自锁功能,另一方面可实现阀轴的手动操作。

《实施方式3》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立体图。

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102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的不同点在于具有转动行星齿轮而非恒星齿轮的手动操作机构。

再者,在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102中,对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2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的要部的俯视图,图13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的要部的剖面图。

在图12中图示有从图11中的p方向观察时的操作器102的要部的平面结构,在图13中图示有图12中的操作器102的a-a剖面。再者,在图12、13中,为了明确构成操作器102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各齿轮的位置关系,是以省略操作器102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图示。

如图11~13所示,操作器102包括壳体1、驱动马达2、恒星齿轮12、行星齿轮4_1~4_3、固定内齿轮5、可动内齿轮6、输出轴7、齿轮架13a、轴部13b及转盘14。

齿轮架13a是配置在可动内齿轮6内、可转动地支承行星齿轮4且可转动地与可动内齿轮6同轴设置的底座。例如,在各行星齿轮4_1~4_3上,在其中心部分(转轴)形成有通孔,在齿轮架13a上,对应于各行星齿轮4_1~4_3的各通孔而形成有突起部。齿轮架13a上所形成的突起部插入至各行星齿轮4_1~4_3的通孔,由此,各行星齿轮4_1~4_3受到支承。

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齿轮架13a,当驱动马达2转动时,齿轮架13a因来自恒星齿轮12的转动力而与行星齿轮4_1~4_3一起转动。

轴部13b是一端与齿轮架13a连结、具有与齿轮架13a相同的转轴的零件。轴部13b例如是与齿轮架13a一体形成。

转盘14是设置为可从壳体1的外部进行操作、经由轴部13b将转动力施加至行星齿轮的操作用构件,与上述转盘8一样,形成为大致圆盘状,且在其外周部14b形成有多个槽。

如图11、13所示,轴部13b容纳在可动内齿轮6的通孔6c内,且一部分与可动内齿轮6一起突出于壳体1的外部。此外,轴部13b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形成为有底的筒状。具体而言,在轴部13b的从壳体1突出那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沿恒星齿轮12的转轴方向开设的孔13c。

在孔13c内插入有转盘14的突起部14a,与轴部13b连结在一起。转盘14形成为具有与齿轮架13a相同的转轴的圆盘状。

孔13c形成为俯视多边形状(例如六边形状),转盘14的突起部14a也具有与孔13c相对应的形状(俯视多边形状)。通过转盘14的突起部14a与孔13c配合,轴部13b与转盘14得以连结。

如上所述,由于齿轮架13a与转盘14经由轴部13b而连结,因此,例如通过手动转动转盘14,可不通过驱动马达2而经由齿轮架13a对行星齿轮4施加转动力。由此,即便在驱动马达2已停止的状态下,也可手动操作转盘14来转动行星齿轮4,由此转动可动内齿轮6,因此可使阀轴转动至达到所期望的阀开度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采用的是奇异行星齿轮机构作为操作器102的动力传递机构,因此,在通过转盘14来使阀轴转动至所期望的位置后,可通过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比将阀轴固定在上述位置。

再者,转盘14周边的输出轴7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相同(参考图5、6)。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102,由于采用奇异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动力传递机构,并且配备有对奇异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4施加从外部施加的力作为转动力的手动操作机构,因此,即便在因例如停电等原因而导致驱动马达2已停止的状态下,也可手动操作转盘14来转动可动内齿轮6,从而可使阀轴转动至达到所期望的阀开度的位置并固定。即,根据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102,一方面可实现调节阀的自锁功能,另一方面可实现阀轴的手动操作。

此外,通过使用支承行星齿轮4且可与行星齿轮4一起转动的齿轮架13a、与齿轮架13a连结的轴部13b以及与轴部13b连结的转盘14作为上述手动操作机构,容易对行星齿轮4直接施加转动力。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操作器102,由于是对行星齿轮4直接施加转动力的构成,因此,虽然操作扭矩较大,但与直接操作恒星齿轮的情况相比,较少的转速即可实现。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者等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当然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1、3中,例示了构成手动操作机构的转盘8、14和轴部3b、13b是以独立零件的形式构成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一体形成转盘8、14与轴部3b、13b。

此外,在实施方式1、2中,例示了一体形成恒星齿轮3a、10a与轴部3b、10b的情况,但也能以独立零件的形式形成并连结恒星齿轮3a、10a与轴部3b、10b。同样地,在实施方式3中,也能以独立零件的形式形成并连结齿轮架13a与轴部13b。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例示了将工具插入至恒星齿轮10a的孔10c来转动恒星齿轮10的方法,但并不限于此,与实施方式1的操作器100一样,也可使手动操作用转盘与恒星齿轮10的孔10c配合。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例示了可动内齿轮11与输出轴9a平行配置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可动内齿轮11的转轴与输出轴9a的转轴能配置在不是同一直线上的位置,则也可为其他构成。例如,可动内齿轮11的转轴与输出轴9a的转轴也可垂直。

此外,在实施方式1、3中,例示了可动内齿轮6与输出轴7一体形成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能以独立零件的形式形成齿轮6与输出轴7,并以成为同一转轴的方式连结齿轮6与输出轴7。

符号说明

100~102操作器,1壳体,2驱动马达,3a、10a、12恒星齿轮,3b、10b、13b轴部,3c、10c、13c孔,4_1、4_2、4_3、4行星齿轮,5固定内齿轮,5a板体,5b齿轮部,6、11可动内齿轮,6a齿轮部,6b底部,6c通孔,7、9a输出轴,7a凹部,7b切口部,8、14转盘,8a突起部,8b外周部,9b、20、21齿轮,11a第1齿轮部,11b第2齿轮部,13a齿轮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