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玻璃钢管道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6330发布日期:2018-06-05 19:49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施工工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水玻璃钢管道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循环水系统属于电站项目的最基本的系统,直接关系到电站系统的正常运转,在临近海边的电站以及内陆电站,循环水系统管道材质逐渐向玻璃钢管道发展,玻璃钢等非金属管道拥有成本低,敷设工艺简单,性能稳定的优点,逐渐占据地埋管道市场,特别是水边电站工程用途颇为广泛,但是玻璃钢管道的安装过程非常重要,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以火力发电厂建设工程相关的规程规范为依据,没有关于大口径循环水玻璃钢管道的安装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现场只能利用厂家技术要求来进行粘接和安装,由于距离海边较近,地下水位较高,循环水管道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多次漂浮,水压试验时很多地方出现内漏,严重影响大口径玻璃钢管道的敷设和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循环水玻璃钢管道施工工法。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循环水玻璃钢管道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准备:基础材料的准备;

(2)管道开挖降水: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管道放坡,两侧预留600mm空挡,管底沟床上用水平仪找平,两边敷设沙袋;降水方式采用打降水井或明排两种方式,在地下水位为-2米时需根据情况打降水井,地面明排时在管道两侧设小型排水沟排水。

(3)管道的安装:在管道底部铺设管底垫层、安装镇墩,安装好后敷设管道,最后进行管道的连接,管道连接好之后进行水压试验;

(4)管道的回填:在管道连接完成后马上进行管道的回填,在管道的下方悬空位置利用砂子掩实作为管床,并采取措施不能让管道下方的砂子被水流冲走,每回填600mm,要夯实一次,回填到管顶时要进行一次水压试验,合格后继续回填夯实到地坪。

(5)管道的整体水压试验:管道整体安装完成后用手摇试压泵或电力试压泵进行管道的整体水压试验。

在步骤(3)中管道的连接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1)双“O”型圈整体式承插连接:所有直管管段连接全部用双“O”型圈整体式承插连接;

2)对接包缠连接:主要针对弯头、三通等与直管段的连接;

3)法兰连接:法兰连接时必须按照坐标先对法兰进行定位,其它的管道按照法兰位置进行连接,不能使玻璃钢管道受到应力;

4)现场三通连接:三通要打磨干净,并且三通位置要画好,连接的方法等同于连接的管道粘接。

在连接方式1)中,将插口到承口的方向和介质流向一致,将橡胶圈用两手握住,涂上油酯,从插口下面往里套,直到入槽为止,之后强行上拉,直到松开橡胶圈后,能弹入槽内,并再次在橡胶圈上涂刷一遍润滑剂,然后将卡具卡紧在两管上,保持两管在同一直线上。

在连接方式2)中,根据图纸找出需对接的管道,在需切割处用记号笔划好切割线,用装有金刚石锯片的角向磨光机将需胶接的部位切开,粘接位置内外全部打磨, 然后对接定位,对正找平,随后在接缝处刷上内衬树脂,铺上表面毡,将浸好胶的长丝绕在对接的缝隙内并填满,铺放两层短切毡后再粘上玻璃丝布,浸胶,等待固化。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提高施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系统的顺利安装运行,另外本发明可以向类似环境的大口径玻璃钢管道及其它非金属管道推广,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推广实用性。

2、本发明与传统的工法相比,施工方案细致严谨,措施完善,减少配制费用,只需要对粘接位置准备一些材料,比传统方法大量节省人工和材料工期,大大降低成本,并且玻璃钢管道耐腐蚀,性能稳定。

3、本发明中直管之间采用双“O”型圈承插式连接,具有快速便捷,安全可靠的优点,承插连接允许有一定的偏差,可有效缓冲玻璃钢管道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并且减少现场安装的工作量,中间有试压孔,安装后可及时试压检验并回填,同时并不影响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作业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一种循环水玻璃钢管道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准备:基础材料的准备;

(2)管道开挖降水: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管道放坡,两侧预留600mm空挡,管底沟床上用水平仪找平,两边敷设沙袋;降水方式采用打降水井或明排两种方式,在地下水位为-2米时需根据情况打降水井,地面明排时在管道两侧设小型排水沟排水。

(3)管道的安装:在管道底部铺设管底垫层、安装镇墩,安装好后敷设管道,最后进行管道的连接,管道连接好之后进行水压试验;

(4)管道的回填:在管道连接完成后马上进行管道的回填,在管道的下方悬空位置利用砂子掩实作为管床,并采取措施不能让管道下方的砂子被水流冲走,每回填600mm,要夯实一次,回填到管顶时要进行一次水压试验,合格后继续回填夯实到地坪。

(5)管道的整体水压试验:管道整体安装完成后用手摇试压泵或电力试压泵进行管道的整体水压试验。

在步骤(3)中管道的连接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1)双“O”型圈整体式承插连接:所有直管管段连接全部用双“O”型圈整体式承插连接;

2)对接包缠连接:主要针对弯头、三通等与直管段的连接;

3)法兰连接:法兰连接时必须按照坐标先对法兰进行定位,其它的管道按照法兰位置进行连接,不能使玻璃钢管道受到应力;

4)现场三通连接:三通要打磨干净,并且三通位置要画好,连接的方法等同于连接的管道粘接。

在连接方式1)中,将插口到承口的方向和介质流向一致,将橡胶圈用两手握住,涂上油酯,从插口下面往里套,直到入槽为止,之后强行上拉,直到松开橡胶圈后,能弹入槽内,并再次在橡胶圈上涂刷一遍润滑剂,然后将卡具卡紧在两管上,保持两管在同一直线上。

在连接方式2)中,根据图纸找出需对接的管道,在需切割处用记号笔划好切割线,用装有金刚石锯片的角向磨光机将需胶接的部位切开,粘接位置内外全部打磨, 然后对接定位,对正找平,随后在接缝处刷上内衬树脂,铺上表面毡,将浸好胶的长丝绕在对接的缝隙内并填满,铺放两层短切毡后再粘上玻璃丝布,浸胶,等待固化。

所有大口径三通弯头等管件位置必须有镇墩,镇墩的深度比管道的底部深2米左右,可以抵抗管道的冲击力,在管道敷设施工前,提前把镇墩施工到管道的底部,然后管道敷设时用钢材将管道固定在镇墩上方,保证管道的水平,确认把管道两侧的标准管道连接结束后,再把镇墩混凝土浇筑到管道的上方,起到对管道固定的作用,因为镇墩重量较大,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会出现30-50mm的不均匀沉降,必须在镇墩安装完毕以后重新进行水压试验,确认在回填到管顶后再水压合格以后才能进行继续回填。

管道回填的材料可以选择砾石、碎石和砂子等回填材料,对于大于DN2500的管道,回填材料的直径必须小于25mm,在回填的材料中不能含有金属木材、垃圾等碎渣,确保管道不受损伤,回填夯实后可以浸水压实,管道回填应在管道连接完成后马上进行,这样可以防止管道的浮力和热变形的发生。

管道回填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a 回填过程中必须保证管顶覆土300-500mm后使用压路机夯实,在淹没灌顶之前,只能用平板振动器夯实,在地下水位以下不用浸水殷实,浇水时采用小管慢慢浇水,不能采用漫灌法。

b两根大管道之间的夯实非常重要,该位置属于回填的薄弱环节,难度较大,地下水前期不到该位置,必须严格按照厂家和图纸要求进行夯实,并保证管道两侧夯实程度相同。

c管道的回填必须一节一节回填,施工完毕一节就要回填一节。

d在降水回填的情况下,管道回填高度超过管道直径的四分之三,就可以克服地下水的浮力,在回填高度低于四分之三时,应该严密监视,降水不能停止,或者直接在管道上铺设重物,来克服地下水位的浮力。

e分层回填,回填的要求为每层安装600mm回填,夯实,回填至低于管中心标高时是属于该位置最容易浮管的位置,应该快速填到超过管子四分之三的安全高度并尽量不隔夜。

f左右回填土回填,为避免管道在回填过程中产生水平位移,必须在管道两侧堆起几个沙堆与管道贴紧,高度和管道顶部平齐,每个三米左右设置一个沙堆,能有效固定管道,然后按照规定高度回填,夯实。

g在管道通入厂房后内部无水的情况下,降水不能停止,一直到回填到剩余最小区域时停运降水泵,同时在管道上放置重物克服浮力,在回填土高于管道500mm前尽量不要浇水。

h在管道已经靠沙堆固定,后续工作不能跟上时,可以采取无降水回填,只有一节管道的回填过程中,可以提前停止降水,让管道内外部部充满水,抵消地下水位的浮力以后开始回填,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管道飘起。

i 回填前管道两侧敷设沙袋,或者两侧偏远位置修明沟排水,避免管床被水流冲走。

j在回填高度达到灌顶前,必须再次对承插位置坐水压试验,确认合格后在继续回填,否则需要挖开重新施工。

整体水压试验时用手摇试压泵或电力试压泵试压,压力逐渐升高,加压到一定数值时,应停下来对管道进行检查,无问题时再继续加压,升至强度试验压力的时间不得低于1小时,当压力达到强度试验压力时,停止加压,观察10分钟,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管体和接头处无可见渗漏,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进行密封性试验,稳定20-30分钟,并进行外观检查,不渗漏为合格。

工作时,先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待准备好后进行管道开挖降水工作,随后安装管道,管道安装好后进行管道的回填,最后进行管道的整体水压试验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保证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整体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工艺质量检查及验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而已,并未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