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8483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水资源日益匮乏,水龙头是日常生活常用的装置,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节约环保型社会,因此需要对用水装置进行改良,以节约用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节水型水龙头,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比较复杂、用水浪费的缺陷。所述的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龙头主体一端向下设置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包括连接于龙头主体的套筒,套筒端口内设置有喷孔,喷孔内设置有导流柱,导流柱外壁竖直设置导流槽,且导流槽至少一个侧边在接近导流柱底端位置处弯向外侧设置。通过在喷孔内设置导流柱,使得水流流入喷孔内需经导流槽底端的弯向通道流出,从而产生旋涡式分散水流,相对于传统管道式水柱,密度减少,因此采用上述喷孔结构,能够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大大节约用水。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中心对称于导流柱上设置两条。导流槽中心对称于导流柱的设置使得喷孔产生的水流较为垂直均匀,不会扩散或者偏向一边。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及导流柱配合设置为一个或者一组。喷孔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三个或者其他个数的多种形式。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导流柱上端通过限位条设置于套筒内。通过限位条的结构,使得导流柱安装极为方便,且不易脱落。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导流柱上端通过连接头与限位条固连。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导流柱上端与限位条直接固连,所述导流槽延伸设置于限位条侧边。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配合设置出水件,所述喷水孔设置于出水件上,且出水件配合所述导流柱设置有环形卡接部。环形卡接部用以固定导流柱,使其位置稳固不移位。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配合喷孔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下端缩小设置为喷水小孔。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龙头主体进水端配合设置阀门及调节手柄。上述水龙头,通过在喷孔内设置结构简单的导流柱,能够产生旋涡式分散水流,相对于传统管道式水柱,密度减少,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能够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大大节约用水。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柱与限位板的设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龙头主体、2-套筒、3-阀门、4-调节手柄、5-出水件、5a-卡接部、6-过滤网、7-喷孔、8-导流柱、8a-导流槽、8b-连接头、9-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1及进水端配合设置的阀门3及调节手柄4。如图1、图2,龙头主体1一端向下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连接于龙头主体1的套筒2及其内配合设置的出水件5,出水件5上设有喷孔7,喷孔7内设置有导流柱8,导流柱8外壁竖直设置导流槽8a,导流槽8a至少一个侧边在接近导流柱8底端位置处弯向外侧设置。通过在喷孔7内设置导流柱8,使得水流流入喷孔7内需经导流槽8a底端的弯向通道流出,从而产生旋涡式分散水流,相对于传统管道式水柱,密度减少,因此采用上述喷孔结构,能够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大大节约用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流槽8a中心对称于导流柱8上设置两条,导流槽8a中心对称于导流柱8的设置使得喷孔7产生的水流较为垂直均匀,不会扩散或者偏向一边。所述喷孔7及导流柱8配合设置为一个或者一组,喷孔7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三个或者其他个数的多种形式。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导流柱的设置方式:(1)如图4、图6所示,导流柱8上端通过连接头8b与限位条9固连,并且使限位条9设置于套筒2内;(2)如图5、图7所示,导流柱8上端与限位条9直接固连,并且导流槽8a延伸设置于限位条9侧边。通过限位条9的结构,使得导流柱8安装极为方便,且不易脱落。如图2、图6、图7所示,出水件5配合所述导流柱8设置有环形卡接部5a。环形卡接部5a用以固定导流柱8,使其位置稳固不移位。如图2所示,套筒2内配合喷孔7设置有过滤网6,用以过滤水流,且喷孔7下端缩小设置为喷水小孔,使水流更为细腻舒适。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柱8上的可设计为多种形式,导流槽8a可以一边弯向、双边弯向或者接近底端弯向后再设置竖直,导流柱8可以设置连接头也可以不设置单独使用。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产品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变型和改进方案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