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塑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7514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橡塑保温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橡塑保温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一般的保温材料板在设计布局上不够合理,在使用在不同的场合时,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若是坏了需要整体进行更换,导致维护更换的成本高,也不利于长期发展,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故此本申请人就此提出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橡塑保温板,安装方便,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橡塑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面形成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槽,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磁条,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底部设有内凹弧槽,所述内凹弧槽内设有橡胶条;所述第二板体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槽,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铁片,所述铁片与所述磁条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壁上设有外凸条,在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内部形成空腔槽,所述空腔槽内填充阻燃剂。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板体用保温材料制成,在内部嵌设U型框架,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外表面设有防腐蚀层,在所述防腐蚀层的内侧设有隔热层。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板体用保温材料制成,在内部嵌设U型框架,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外表面设有防腐蚀层,在所述防腐蚀层的内侧设有隔热层。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橡胶条包括条状弧形体,所述弧形体的内侧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卡扣在所述内凹弧槽内。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磁条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一板体下端面相比略低,所述铁片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二板体上端面相比略高;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接触时,铁片刚好扣在磁条上,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紧密相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面形成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槽,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磁条,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底部设有内凹弧槽,所述内凹弧槽内设有橡胶条;所述第二板体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槽,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铁片,所述铁片与所述磁条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壁上设有外凸条,在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内部形成空腔槽,所述空腔槽内填充阻燃剂。本实用新型通过磁条和铁片的设置,可以很好的进行定位安装,使得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很好的安装,即使外部固定也非常简单,因为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已经通过磁条和铁片进行了很好的定位。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固定槽与安装管之间很好的贴合,同时借助橡胶条起到更好的固定,减少安装管与第一固定槽之间的滑动。同理,第二固定槽通过外凸条,使得安装管与第二固定槽之间形成紧密相贴,由此可得知借助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刚好与安装管之间形成很好的贴合安装固定。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内部形成空腔槽,所述空腔槽内填充阻燃剂,这样可以增加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起到阻燃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都设有U型框架,这样就可以提高整个板体的结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橡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橡塑保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所述第一板体1的下端面形成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槽11,在所述第一板体1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磁条12,所述第一固定槽11的底部设有内凹弧槽13,所述内凹弧槽13内设有橡胶条14;所述第二板体2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槽21,在所述第二板体2上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铁片22,所述铁片22与所述磁条12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槽21的内壁上设有外凸条23,在所述第一板体1、所述第二板体2的内部形成空腔槽4,所述空腔槽4内填充阻燃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板体1用保温材料制成,在内部嵌设U型框架3,在所述第一板体1的外表面设有防腐蚀层,在所述防腐蚀层的内侧设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板体2用保温材料制成,在内部嵌设U型框架3,在所述第二板体2的外表面设有防腐蚀层,在所述防腐蚀层的内侧设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橡胶条14包括条状弧形体141,所述弧形体141的内侧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条142,所述固定条142卡扣在所述内凹弧槽13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磁条12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一板体1下端面相比略低,所述铁片22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二板体2上端面相比略高;当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2相接触时,铁片22刚好扣在磁条12上,所述第一板体1与所述第二板体2紧密相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