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卡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弧形管锁紧卡扣及其底脚。
背景技术:
锁紧卡扣在管件与块件的连接中应用广泛,是利用杠杆原理,将卡合部把弧形管向下压,弧形管的回弹力作用在卡合部上,实现锁死。现有的用于锁紧弧形管的锁紧卡扣,卡合部为直边形,与弧形管接触为点接触,接触面积小,局部压力大,造成弧形管变形,影响锁紧卡扣的锁紧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弧形管锁紧卡扣,解决现有锁紧卡扣对弧形管锁紧时,受力面积小,容易造成弧形管变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弧形管锁紧卡扣,包括卡合部、旋转部和手扳部;所述卡合部和手扳部均与所述旋转部连接;所述卡合部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与弧形管相匹配;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手扳部的夹角不小于90°。
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旋转部和手扳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手扳部的自由端具有向远离所述卡合部一侧弯折的翘起部。
再进一步的,所述翘起部的截面为弧形。
再进一步的,所述翘起部为直面形,与所述手扳部的其它部位呈钝角。
再进一步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手扳部的夹角大于90°。
再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通孔,用于穿过转轴实现旋转。
再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圆柱形凸起。
一种底脚,包括多个支撑块和连接各个所述支撑块的连接圆管,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圆管插入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连接孔的口部设置有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弧形管锁紧卡扣,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圆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使手扳部旋转带动卡合部向弧形管挤压,并且卡合部的自由端设置有弧形结构,实现与弧形管的面接触,使接触面积增大,局部压力变小,弧形管不容易变形,能承受更大地作用力,使卡合的更紧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弧形管锁紧卡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弧形管锁紧卡扣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管锁紧卡扣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主视图;
图6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立体图;
图7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底脚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卡合部;2、旋转部;3、手扳部;4、弧形结构;5、翘起部;6、通孔;7、凸起;8、支撑块;9、连接圆管;10、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弧形管锁紧卡扣,包括卡合部1、旋转部2和手扳部3;所述卡合部1和手扳部3均与所述旋转部2连接,具体地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保证连接强度;所述卡合部1的自由端为弧形结构4,所述弧形结构4与弧形管 相匹配,是一种仿形的设计,即卡合部向下压方管时,卡合部的弧形结构与弧形管面接触,接触面积大,局部压力变小,使弧形管不容易变形,能承受更大地作用力,使卡合的更紧密;所述卡合部1与所述手扳部3的夹角大于90°,防止弧形管受到向外的拉力,造成锁紧卡扣回弹。
具体地,所述手扳部3的自由端具有向远离所述卡合部1一侧弯折的翘起部5,提供一个楔形空间,方便手持施力。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参考图3),所述翘起部5的截面为弧形。其中另一种具体实施例(参考图4),所述翘起部5为直面形,与所述手扳部3的其它部位呈钝角。
如图1所示,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其它特征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旋转部2上设置有通孔6,用于穿过转轴,通过转轴架设在支撑块上,实现旋转。
如图5所示,另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旋转部2的两端均设置有圆柱形凸起7,架设在支撑块上,实现旋转。
如图6、7所示,一种底脚,包括多个支撑块8和连接各个所述支撑块8的连接圆管9,所述支撑块8上设置有连接孔10,所述连接圆管9插入所述连接孔10中;所述连接孔10的口部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弧形管锁紧卡扣,用于固定所述连接圆管9,各个支撑块与连接圆管首尾相接形成底脚,用于垫到电气设备或其他设备下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