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阀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647阅读:10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阀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暖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恒温阀芯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恒温阀芯在使用过程中,恒温阀芯阀杆金属转动结构中的润滑硅脂会被混合水不断冲刷,从而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恒温阀芯阀杆金属转动结构无法转动,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恒温阀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恒温阀芯结构,包括上壳、阀杆、底座、工作弹簧、飞轮、恒温棒、限流器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上均设有密封圈,阀杆通过卡簧固定于上壳,阀杆上设有摩擦圈,阀杆下端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上部设有阀杆连接槽,底座下部设有缓冲弹簧安装槽,用于安装缓冲弹簧,下端设有压盖,底座上套有滑动胶圈,底座下端连接飞轮,飞轮上设有密封圈,工作弹簧位于飞轮和限流器之间,所述恒温棒上端插入飞轮的中心孔,恒温棒下端穿过限流器和下壳,限流器安装在下壳中,下壳与上壳螺纹连接。

所述上壳内部设有安装腔体,安装腔体自上而下包括阀杆安装腔,底座安装腔和飞轮安装腔;所述上壳上部两侧设有缺口;所述上壳中部设有凹槽。

所述阀杆上设有滑动胶圈槽和卡簧槽。

所述飞轮下部设有工作弹簧槽,中部设有恒温棒插孔,恒温棒插孔四周分布通孔,外侧设有密封圈槽和缺口槽。

所述限流器设有通孔,通孔壁上设有条槽。

所述下壳为筒体,下壳外壁设有密封圈槽二,下壳底部设有平均分布的槽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重新设计恒温阀芯阀杆转动结构,加入滑动胶圈,隔绝润滑硅脂与混合水的接触,从而极大地延长恒温阀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壳的纵向中心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阀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阀杆的纵向中心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纵向中心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飞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飞轮的纵向中心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限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壳的纵向中心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壳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图7及图8所示,一种恒温阀芯结构,包括上壳1、阀杆2、底座3、工作弹簧4、飞轮5、恒温棒6、限流器7和下壳8,上壳1和下壳8上分别设有密封圈15和密封圈16,阀杆2通过卡簧9固定于上壳1,阀杆2上设有摩擦圈10,阀杆2下端连接底座3,所述底座3上部设有阀杆连接槽3-1,底座下部设有缓冲弹簧安装槽3-2,用于安装缓冲弹簧11,下端设有压盖14,底座3上套有滑动胶圈12,底座3下端连接飞轮5,飞轮5上设有密封圈13,工作弹簧4位于飞轮5和限流器7之间,所述恒温棒6上端插入飞轮5的中心孔,恒温棒6下端穿过限流器7和下壳8,限流器7安装在下壳8中,下壳8与上壳1螺纹连接。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上壳1内部设有安装腔体,安装腔体自上而下包括阀杆安装腔1-1,底座安装腔1-2和飞轮安装腔1-3;所述上壳1上部两侧设有缺口1-4;所述上壳1中部设有凹槽1-5。

如图5、图6所示,所述阀杆2上设有滑动胶圈槽2-1和卡簧槽2-2。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飞轮5下部设有工作弹簧槽5-1,中部设有恒温棒插孔5-2,恒温棒插孔5-2四周分布通孔5-3,外侧设有密封圈槽5-4和缺口槽5-5。

如图11所示,所述限流器7设有通孔7-1,通孔7-1壁上设有条槽7-2。

如图12、图13及图14所示,所述下壳8为筒体,下壳8外壁设有密封圈槽二8-1,下壳8底部设有平均分布的槽孔8-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