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068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PCCP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或安装完成后,管道内易出现积水和淤泥,尤其是安装完成的管道,一般管线较长,积水较浅,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坡度,清淤排水操作非常不便,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进行清淤排水,影响了后续对接头管缝部位进行检查、打压及填缝等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能有效阻挡水和淤泥的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包括连接杆、横杆、支撑杆组、弧形安装板、软密封条和挡水板,所述连接杆上端安装在所述管道内壁上,所述横杆装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所述支撑杆组上端装设在所述横杆上,所述弧形安装板装设在所述支撑杆组的下端,所述弧形安装板与所述管道内壁的弧度相同,所述软密封条装设在所述弧形安装板外侧且上下表面分别紧贴所述弧形安装板和管道内壁,所述挡水板下沿与所述弧形安装板紧密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两根以上可调节长度的螺杆,相邻螺杆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所述连接杆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上装设有转向调节手柄。

所述弧形安装板为弧形方钢。

所述软密封条为橡胶止水条,所述橡胶止水条通过铆钉紧密安装在所述弧形方钢的下表面上。

所述挡水板为橡胶板,所述橡胶板下沿紧密安装在所述弧形方钢的侧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组装完成后送至管道内,仅需将连接杆上端安装在管道内壁上,保证软密封条上下表面分别紧贴弧形安装板和管道内壁即可,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挡水板下沿与弧形安装板紧密连接,挡水板和软密封条共同作用就能起到挡住积水和淤泥进入管道内线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在管道两端均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随后进行排水清淤,由于设置了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不会再次出现积水和淤泥现象,保证后续操作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A-A视图。

图4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连接杆;11、上连接杆;12、下连接杆;13、转向调节手柄;2、横杆;3、支撑杆组;31、螺杆;32、加强筋;4、弧形安装板;5、软密封条;6、挡水板;7、铆钉;8、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包括连接杆1、横杆2、支撑杆组3、弧形安装板4、软密封条5和挡水板6,连接杆1上端安装在管道8内壁上,横杆2装设在连接杆1的下端,支撑杆组3上端装设在横杆2上,弧形安装板4装设在支撑杆组3的下端,弧形安装板4与管道8内壁的弧度相同,软密封条5装设在弧形安装板4外侧且上下表面分别紧贴弧形安装板4和管道8内壁,挡水板6下沿与弧形安装板4紧密连接。本实施例的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组装完成后送至管道8内,仅需将连接杆1上端安装在管道8内壁上,保证软密封条5上下表面分别紧贴弧形安装板4和管道8内壁即可,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挡水板6下沿与弧形安装板4紧密连接,挡水板4和软密封条5共同作用就能起到挡住积水和淤泥进入管道8内线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在管道8两端均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随后进行排水清淤,由于设置了管道内可快速拆装的挡水装置,不会再次出现积水和淤泥现象,保证后续操作顺利进行。

支撑杆组3包括两根以上可调节长度的螺杆31,相邻螺杆3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32,通过微调螺杆31的长度,调整弧形安装板4至最佳位置,设置加强筋32使挡水装置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上连接杆11和下连接杆12,下连接杆12上装设有转向调节手柄13,通过转动转向调节手柄13使挡水板6垂直于管道8的中心轴设置,从而达到最佳的挡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弧形安装板4为弧形方钢,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软密封条5为橡胶止水条,橡胶止水条通过铆钉7紧密安装在弧形方钢的下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挡水板6为橡胶板,橡胶板下沿紧密安装在弧形方钢的侧面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