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体进风管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4737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体进风管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风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墙体进风管。



背景技术:

现在家庭使用的一些通风设备,如空气净化器、空调等,安装时需要先在安放位置的附近墙体上打孔,再安装通风风管。安装时,通风风管外侧的固定需要操作人员在室外操作,为保证工作安全,操作人员需要做好安全措施才能进行,但是对于一些高层建筑的安装,对操作人员仍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影响其工作效率;

另外,虽然一些通风风管的外端都安装有挡雨盖,但是风大雨大时,雨水还是会进入通风风管内,造成积水甚至倒灌,影响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墙体进风管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免除风管室外固定的操作,安装方便且简单;还能防止雨水的倒灌或蚊虫的入侵,避免管体内异物的聚积,减少后期管体内部的维护,本发明结构合理,造价成本低,适用性较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墙体进风管,包括管体、定位法兰和密封圈,所述定位法兰和所述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管体的两端,

所述管体的内管壁是由进风口向出风口渐缩的异径管壁,所述管体的外径为8-10cm,所述管体的进风口的内径为6-7cm,所述管体的出风口的内径为4-5cm;所述管体的内管壁上且底面中间具有一向下凹陷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导流槽自所述出风口延伸至所述进风口,所述导流槽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的内管壁齐平,所述导流槽的槽深为3-5mm且槽宽为4-6mm;

所述密封圈包括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所述外密封圈位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内密封圈与所述进风口的距离为1-1.8cm;

所述进风口设有格栅件,所述格栅件的后端与所述进风口螺纹连接,所述格栅件的前端设有3-5片斜叶,所述斜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所述斜叶的叶片宽度为2-3cm,相邻所述斜叶的间距为1-2cm;

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且靠近进风口一端还设有第一粗化环和第二粗化环,所述第一粗化环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粗化环的宽度皆为5-8mm,所述第一粗化环和所述第二粗化环之间的间距为0.5-1cm,所述第一粗化环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二粗化环的表面粗糙度皆为0.6-0.8μm。

进一步地说,所述管体的长度为15-20cm。

进一步地说,所述斜叶为金属斜叶,所述斜叶的表面涂布一层防锈润滑层,所述防锈润滑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凡士林30-50%、聚乙烯20-35%、表面活性剂15-25%、防锈剂10-15%和滑石粉1-8%。

进一步地说,所述管体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管或pvc(聚氯乙烯)管。

进一步地说,所述外密封圈和所述内密封圈皆是hnbr氢化丁腈橡胶密封圈或iir丁基橡胶密封圈。

进一步地说,所述管体为圆柱形管体。

进一步地说,所述定位法兰与所述管体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定位法兰为不锈钢法兰、合金钢法兰或碳钢法兰。

所述的一种外墙体进风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墙体的指定位置打孔,孔的直径与管体的外径相等;

s2、将格栅件与管体螺纹连接;

s3、将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通过pvc胶水依次固定在管体的第一粗化环和第二粗化环上,静置5-10min待凝固;

s4、将步骤s3中制得的管体穿过墙体的孔,使外密封圈伸出墙体外;

s5、回拉管体,使外密封圈的内表面与墙体完全贴合,且内密封圈的外表面与墙体的孔的内壁完全贴合,并保证管体的内管壁的导流槽的凹面朝上;

s6、根据墙体的厚度,旋转定位法兰,使定位法兰与墙体内表面完全贴合;

s7、截断室内多余管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一、本发明管体的内部具有一导流槽,该导流槽由管体的出风口延伸至管体的进风口,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能防止雨水的倒灌或蚊虫的入侵,避免管体内异物的聚积,减少后期管体内部的维护;

二、本发明密封圈包括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与管体表面的第一粗化环和第二粗化环密封粘合,提高密封圈与管体的接着力,从而提高其密封性,有效避免墙体进水及蚊虫的入侵,且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皆是hnbr氢化丁腈橡胶密封圈或iir丁基橡胶密封圈,具有较佳的抗腐蚀、抗撕拉性能,耐磨性、耐天候性较好,可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三、本发明进风口的格栅件设有3-5片斜叶,该斜叶为金属斜叶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该设计可使叶片上的灰尘易被雨水冲洗干净,避免进风口积灰太多而影响进风口的通风量;斜叶的表面涂布有一层防锈润滑层,使斜叶不易生锈,阻隔日晒、雨雪的侵害,而且表面的润滑性可以避免蚊虫的粘黏;

四、本发明结构合理,造价成本低,适用性较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管体的内管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管体的进风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管体的出风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管体的进风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外密封圈与管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管体的进风口与格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斜叶与水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管体1、定位法兰2、密封圈3、外密封圈31、内密封圈32、进风口4、出风口5、导流槽6、格栅件7、斜叶71、第一粗化环8、第二粗化环9、管体的外径d1、管体的进风口的内径d2、管体的出风口的内径d3、管体的长度l和夹角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外墙体进风管,如图1-8所示,包括管体1、定位法兰2和密封圈3,所述定位法兰2和所述密封圈3分别位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

所述管体1的内管壁是由进风口4向出风口5渐缩的异径管壁,所述管体的外径d1为8-10cm,所述管体的进风口的内径d2为6-7cm,所述管体的出风口的内径d3为4-5cm;所述管体1的内管壁上且底面中间具有一向下凹陷的导流槽6,所述导流槽6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导流槽6自所述出风口延伸至所述进风口,所述导流槽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1的内管壁齐平,所述导流槽6的槽深为3-5mm且槽宽为4-6mm;

所述密封圈3包括外密封圈31和内密封圈32,所述外密封圈31位于所述进风口4处,所述内密封圈32与所述进风口4的距离为1-1.8cm;

所述进风口4设有格栅件7,所述格栅件7的后端与所述进风口4螺纹连接,所述格栅件7的前端设有3-5片斜叶71,所述斜叶71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30°,所述斜叶71的叶片宽度为2-3cm,相邻所述斜叶71的间距为1-2cm;

所述管体1的外表面上且靠近进风口一端还设有第一粗化环8和第二粗化环9,所述第一粗化环8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粗化环9的宽度皆为5-8mm,所述第一粗化环8和所述第二粗化环9之间的间距为0.5-1cm,所述第一粗化环8的表面粗糙度和所述第二粗化环9的表面粗糙度皆为0.6-0.8μm。

所述管体的长度l为15-20cm。

所述斜叶71为金属斜叶,所述斜叶71的表面涂布一层防锈润滑层,所述防锈润滑层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凡士林30-50%、聚乙烯20-35%、表面活性剂15-25%、防锈剂10-15%和滑石粉1-8%。

所述管体1为abs管或pvc管。

所述外密封圈31和所述内密封圈32皆是hnbr氢化丁腈橡胶密封圈或iir丁基橡胶密封圈。

所述管体1为圆柱形管体。

所述定位法兰2与所述管体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定位法兰2为不锈钢法兰、合金钢法兰或碳钢法兰。

所述的一种外墙体进风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墙体的指定位置打孔,孔的直径与管体的外径相等;

s2、将格栅件与管体螺纹连接;

s3、将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通过pvc胶水依次固定在管体的第一粗化环和第二粗化环上,静置5-10min待凝固;

s4、将步骤s3中制得的管体穿过墙体的孔,使外密封圈伸出墙体外;

s5、回拉管体,使外密封圈的内表面与墙体完全贴合,且内密封圈的外表面与墙体的孔的内壁完全贴合,并保证管体的内管壁的导流槽的凹面朝上;

s6、根据墙体的厚度,旋转定位法兰,使定位法兰与墙体内表面完全贴合;

s7、截断室内多余管体。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管体的内部具有一导流槽,该导流槽由管体的出风口延伸至管体的进风口,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能防止雨水的倒灌或蚊虫的入侵,避免管体内异物的聚积,减少后期管体内部的维护;

密封圈包括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与管体表面的第一粗化环和第二粗化环密封粘合,提高密封圈与管体的接着力,从而提高其密封性,有效避免墙体进水及蚊虫的入侵,且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皆是hnbr氢化丁腈橡胶密封圈或iir丁基橡胶密封圈,具有较佳的抗腐蚀、抗撕拉性能,耐磨性、耐天候性较好,可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进风口的格栅件设有3-5片斜叶,该斜叶为金属斜叶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该设计可使叶片上的灰尘易被雨水冲洗干净,避免进风口积灰太多而影响进风口的通风量;斜叶的表面涂布有一层防锈润滑层,使斜叶不易生锈,阻隔日晒、雨雪的侵害,而且表面的润滑性可以避免蚊虫的粘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